披著仁義外衣下的凶殘和偏執,是趙匡胤作為一個帝王真正的本質

明太祖朱元璋、漢高祖劉邦在登基後把跟隨自己的功臣們屠殺一空,其他皇帝在登基後或多或少也清理了一些功臣,但是在所有開國皇帝中,宋太祖趙匡胤的名聲是最好的,一場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地收回權力,避免了宋朝清理功臣的血雨腥風。

披著仁義外衣下的兇殘和偏執,是趙匡胤作為一個帝王真正的本質

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沒有處理功臣,也造成了趙匡胤對手下將領的多疑,甚至多疑到了偏執的地步,只要有誰觸碰了趙匡胤的那跟敏感的神經,那麼等著他的就是死,慘死。


​征伐南唐陷入絕境,以身擋箭救下趙匡胤一命

趙匡胤在後周時期受到柴榮的寵信,作為周世宗征伐南唐的將領,趙匡胤在戰爭面前是衝在第一線的,早在高平之戰的時候趙匡胤的武力就得到了證明。

披著仁義外衣下的兇殘和偏執,是趙匡胤作為一個帝王真正的本質

周世宗柴榮對趙匡胤非常信任

少林寺有“太祖長拳”,還有傳說的“太祖鐵棍”都能證明趙匡胤本人的武力是可以上陣殺敵的。

周世宗三徵南唐奪取了淮南十六州,從此長江以北盡歸後周。在周世宗三徵南唐的過程中,趙匡胤發揮了他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攻佔壽州的戰鬥中幾乎喪命。

壽州是南唐在淮南地區的重鎮,一旦奪取壽州則淮南十六州的防禦就會徹底崩潰,所以周世宗就把奪取壽州的任務交給趙匡胤了。

同理,南唐也準備了最充足的兵力和糧草對付後周的進攻。

披著仁義外衣下的兇殘和偏執,是趙匡胤作為一個帝王真正的本質

趙匡胤陷入危機險些喪命

趙匡胤帶領親兵準備乘著皮筏渡過壽州的護城河,就在趙匡胤在河中的時候,南唐的守軍使用連弩向護城河射擊,發射的都是巨型弓箭,史書記載“矢大如屋椽”,只要被射中,趙匡胤的英雄生涯估計就結束了。

眼看有幾根巨箭射向了趙匡胤,突然有一個將軍把趙匡胤撲倒在船上,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飛來的巨箭,趙匡胤因此逃過一劫。

披著仁義外衣下的兇殘和偏執,是趙匡胤作為一個帝王真正的本質

發射巨箭的弩

這個救了趙匡胤一命的人就是張瓊。南唐的巨箭射進他的大腿骨裡面拔不出來,他就喝了一大罈子酒,讓醫生劈開他的腿骨取出了巨箭,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胸無城府被人誣告,不經調查直接處死

張瓊因為他的忠勇被趙匡胤任命為馬步軍都軍頭、殿前都虞侯掌管禁軍。此人是一個典型的武人,沒有心機說話直來直去、不知道巴結領導、不知道處理上下級關係、從來不幹違法亂紀的事情,就是一個功勳卓著的武夫而已。

披著仁義外衣下的兇殘和偏執,是趙匡胤作為一個帝王真正的本質

張瓊是個遵紀守法的將領


張瓊是一個典型的“好人”,所以他對一些鑽營之人就非常看不上眼,甚至會直接惡語相向,嘲諷挖苦那些小人。

他手下有兩個人,一個叫史珪一個叫石漢卿,這倆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巴結領導逢迎上意,這就導致張瓊對他們經常譏諷挖苦,史書記載張瓊看見史石二人,挖苦他們為“巫媼”,就是巫婆。

但是史珪和石漢卿還有一個身份,就是趙匡胤派遣到禁軍中的臥底起到監視的作用,結果張瓊得罪了他們,張瓊的厄運就到來了。

披著仁義外衣下的兇殘和偏執,是趙匡胤作為一個帝王真正的本質

石漢卿趁機誣告張瓊


這倆人給張瓊編排了一套莫須有的罪名,準備好給趙匡胤呈上去。但是他們聰明的是,並不是編好了直接送給趙匡胤,而是趁趙匡胤進行祭祀大典的時候,把張瓊的“謀反”(分別是養私兵,勾結地方軍閥,誣告皇族)大罪上報。

趙匡胤接下來的行為極其令人不理解,他在不經過任何調查的情況下直接將張瓊抓捕,就在金鑾殿上親自審問張瓊,嚴刑拷打審問他的“謀反大罪”,石漢卿拿著大鐵棍子對著張瓊的頭一頓亂打,張瓊硬是不招供,最後趙匡胤直接下令把張瓊處死,拉到開封街頭斬首。

披著仁義外衣下的兇殘和偏執,是趙匡胤作為一個帝王真正的本質

張瓊寧死不招,被趙匡胤處死

後來趙匡胤下令調查,得出了以下結論

家無餘財

僅有僕人數名

從未誣告皇族

趙匡胤的的確確殺錯了人,把一個忠心耿耿的將軍,自己曾經的救命恩人殺死在開封街頭。這和歷史上以仁義著稱的宋太祖好像並不一樣,在這件事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多疑、殘忍、無情的昏君。

趙匡胤的多疑和偏執並非天性,而是他黃袍加身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江山後對掌軍權將領的懷疑,既然自己可以篡奪後周的天下,那麼別的將軍也能篡奪自己的天下。

披著仁義外衣下的兇殘和偏執,是趙匡胤作為一個帝王真正的本質

趙匡胤真的是仁義之君嗎

所以對於那些“謀反”的將領,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謀反,只要有苗頭甚至有流言,趙匡胤就會毫不留情地揮出屠刀,哪怕是救命恩人也只有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