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仁义外衣下的凶残和偏执,是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真正的本质

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在登基后把跟随自己的功臣们屠杀一空,其他皇帝在登基后或多或少也清理了一些功臣,但是在所有开国皇帝中,宋太祖赵匡胤的名声是最好的,一场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地收回权力,避免了宋朝清理功臣的血雨腥风。

披着仁义外衣下的凶残和偏执,是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真正的本质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没有处理功臣,也造成了赵匡胤对手下将领的多疑,甚至多疑到了偏执的地步,只要有谁触碰了赵匡胤的那跟敏感的神经,那么等着他的就是死,惨死。


​征伐南唐陷入绝境,以身挡箭救下赵匡胤一命

赵匡胤在后周时期受到柴荣的宠信,作为周世宗征伐南唐的将领,赵匡胤在战争面前是冲在第一线的,早在高平之战的时候赵匡胤的武力就得到了证明。

披着仁义外衣下的凶残和偏执,是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真正的本质

周世宗柴荣对赵匡胤非常信任

少林寺有“太祖长拳”,还有传说的“太祖铁棍”都能证明赵匡胤本人的武力是可以上阵杀敌的。

周世宗三征南唐夺取了淮南十六州,从此长江以北尽归后周。在周世宗三征南唐的过程中,赵匡胤发挥了他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攻占寿州的战斗中几乎丧命。

寿州是南唐在淮南地区的重镇,一旦夺取寿州则淮南十六州的防御就会彻底崩溃,所以周世宗就把夺取寿州的任务交给赵匡胤了。

同理,南唐也准备了最充足的兵力和粮草对付后周的进攻。

披着仁义外衣下的凶残和偏执,是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真正的本质

赵匡胤陷入危机险些丧命

赵匡胤带领亲兵准备乘着皮筏渡过寿州的护城河,就在赵匡胤在河中的时候,南唐的守军使用连弩向护城河射击,发射的都是巨型弓箭,史书记载“矢大如屋椽”,只要被射中,赵匡胤的英雄生涯估计就结束了。

眼看有几根巨箭射向了赵匡胤,突然有一个将军把赵匡胤扑倒在船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飞来的巨箭,赵匡胤因此逃过一劫。

披着仁义外衣下的凶残和偏执,是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真正的本质

发射巨箭的弩

这个救了赵匡胤一命的人就是张琼。南唐的巨箭射进他的大腿骨里面拔不出来,他就喝了一大坛子酒,让医生劈开他的腿骨取出了巨箭,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胸无城府被人诬告,不经调查直接处死

张琼因为他的忠勇被赵匡胤任命为马步军都军头、殿前都虞侯掌管禁军。此人是一个典型的武人,没有心机说话直来直去、不知道巴结领导、不知道处理上下级关系、从来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就是一个功勋卓著的武夫而已。

披着仁义外衣下的凶残和偏执,是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真正的本质

张琼是个遵纪守法的将领


张琼是一个典型的“好人”,所以他对一些钻营之人就非常看不上眼,甚至会直接恶语相向,嘲讽挖苦那些小人。

他手下有两个人,一个叫史珪一个叫石汉卿,这俩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巴结领导逢迎上意,这就导致张琼对他们经常讥讽挖苦,史书记载张琼看见史石二人,挖苦他们为“巫媪”,就是巫婆。

但是史珪和石汉卿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赵匡胤派遣到禁军中的卧底起到监视的作用,结果张琼得罪了他们,张琼的厄运就到来了。

披着仁义外衣下的凶残和偏执,是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真正的本质

石汉卿趁机诬告张琼


这俩人给张琼编排了一套莫须有的罪名,准备好给赵匡胤呈上去。但是他们聪明的是,并不是编好了直接送给赵匡胤,而是趁赵匡胤进行祭祀大典的时候,把张琼的“谋反”(分别是养私兵,勾结地方军阀,诬告皇族)大罪上报。

赵匡胤接下来的行为极其令人不理解,他在不经过任何调查的情况下直接将张琼抓捕,就在金銮殿上亲自审问张琼,严刑拷打审问他的“谋反大罪”,石汉卿拿着大铁棍子对着张琼的头一顿乱打,张琼硬是不招供,最后赵匡胤直接下令把张琼处死,拉到开封街头斩首。

披着仁义外衣下的凶残和偏执,是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真正的本质

张琼宁死不招,被赵匡胤处死

后来赵匡胤下令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家无余财

仅有仆人数名

从未诬告皇族

赵匡胤的的确确杀错了人,把一个忠心耿耿的将军,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杀死在开封街头。这和历史上以仁义著称的宋太祖好像并不一样,在这件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多疑、残忍、无情的昏君。

赵匡胤的多疑和偏执并非天性,而是他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江山后对掌军权将领的怀疑,既然自己可以篡夺后周的天下,那么别的将军也能篡夺自己的天下。

披着仁义外衣下的凶残和偏执,是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真正的本质

赵匡胤真的是仁义之君吗

所以对于那些“谋反”的将领,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谋反,只要有苗头甚至有流言,赵匡胤就会毫不留情地挥出屠刀,哪怕是救命恩人也只有死路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