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西哲學家們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


本文接續上期內容,如果沒看過,請先閱讀上期再閱讀本期內容。

下面我們該談西方的哲學家是如何看待人類文明化進程的。古希臘哲人對文明的反思和中國哲學簡直走了相反的路,這裡可惜篇幅不夠,沒辦法講印度哲學系統,以後有機會再補充吧,我們講西方哲學的重點要理解文明類型,用地理決定論可能有人會持有不同意見,那麼我換個詞,叫地理發生學,我相信沒有太多人會再爭執了,因為我們談的是本源問題,而不是現象。


西方起源於環地中海文明,埃及,古亞述皆農業大國,這是因為他們的地盤適合發展農業,兩河流域如同中國的黃河流域文明,所以那個時期他們盛產的小麥就成了其他地區的生活必備品。為什麼?翻開地圖,查看地理地貌環境,你很容易發現希臘等地區大面積不適合發展農業,主要還是放牧,他們想要吃飽肚子只能做貿易交換,拿自己的東西去換取埃及的小麥或者從其他倒賣小麥的商販手中換取糧食.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環地中海

最早起源於古腓尼基,也即是今天的黎巴嫩地區,他們是早於希臘時期的,也正是他們的航海貿易推動技術和工商業的交流,象形符號逐漸向抽象符號轉變,什麼意思?也就是具象文字向拼音過度,因為交流便捷和效率的需要,這裡我不細說,篇幅不夠。古腓尼基人的字母是最早期的拼音文字,後來由希臘人改進成為希臘字母,再後來由羅馬人改進成為羅馬字母,為什麼講這個過程,是介紹兩個信息點: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腓尼基字母

第一:他們的地理地貌是開放的,多民族互相紛擾,貿易往來頻繁,商品經濟發達。之前我們介紹過中國的地理地貌和埃及以及西方,三方的對比,這裡不贅述。


第二:他們的語言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不如象形文字直觀,但是使用的時候非常高效,象形文字是畫,可是每個地方的人還不一定都畫的一樣,因為理解的不一樣,所以用音來註明意思,這就導致拼音文字必須得有一個體系來進行嚴格規定,這就是最早期的語法邏輯體系,語言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什麼?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所以不難想西方最早期為什麼產生了早期的演繹邏輯這種東方或者說農業文明不具備的東西,在哲學上管這個叫語義邏輯,中國古代為什麼沒西方的邏輯,很簡單,你用的是象形文字,具象的東西無法產生如此抽象的邏輯符號,儘管哲學家們有這樣的能力,比如老子,但是普通人不具備,所以中國古代無邏輯。另外西方的文明類型是早期工商業,他們的社會類型不同於我們,這就導致思考和認識世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宇宙觀不是一回事,在自私的基因節目的前面我聊過這個內容,往期也有,但是我不記得是哪期了,各位自己翻著看吧。


第三:工商業貿易的頻繁往來導致血緣社會,血緣關係被打破,你總是向外不斷的去探索的,而不是父母在不遠游,所以導致他們必須得具備冒險精神,這是其一。其二,工商業的製造去換取人家埃及人的糧食,埃及人又不傻,如果這個東西自己也可以造,憑什麼把寶貴的小麥和金幣給希臘人?所以希臘等地的人必須想盡辦法,能盡其巧去奪得埃及人的目光,也就是他們必須創新,並且不斷的創新才能換來埃及人的親睞。其三,工商業講究契約,其社會結構要建立在相對自由和平等之上,否則工商業無法發展,為什麼?很簡單,在強權政治之下,你的任何東西隨時會被剝奪,你覺得如何?亦或者你的財產無法被絕對保護你為什麼要做生意?再或者如果你們之間不建立在一個契約關係之上,而是對方天然壓迫你的關係之上,工商業貿易如何進行下去?所以人權的最早期觀念在此誕生,這也就是希臘人和雅典人為什麼那麼奇怪,各自的小城邦一個地方是一個想法,一個城邦內一片地區是一個想法,一個地區一家一戶是一個想法,一家一戶中一個人是一個想法,典型就是希臘和雅典地區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西方文藝復興要尋回古希臘思脈,尋的就是這些東西,因為後來歷史的發展,霸權政治將這些東西都搞丟了,帝國統治加上神學思想籠罩致使這些東西全部丟棄漸進。


基於上述簡單的介紹,我們很容易理解古希臘的貴族們為什麼那麼有錢,或者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古希臘的神就是鬧著玩的,而不像埃及地區,中國的天帝,印度的婆羅門那種森嚴的體制,就是因為以上我講的部分原因,當然篇幅有限沒辦法詳細說,這都叫什麼?文明類型的地理發生學淵源。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古希臘地圖

希臘人既然不種地,那麼就不需要臉朝黃土背朝天,其實說到底,社會壓迫較少,在同時期比較人們相對自由,只不過分兩種人,一種是隻顧著溫飽也就是隻在乎和重視與胃有關問題的普通人,另外一種就是天天閒的沒事,有錢任性的貴族子弟們,這些貴族子弟們天天聚集到一起探討奇思妙想,探討宇宙,這就是最早期的school,翻譯為閒暇,他們在這裡幹嘛呢?吃飽了撐的,對沒錯,就是吃飽了撐的所以不用考慮胃的問題,於是大傢伙為了助消化,那麼就想一想石頭和自己啥區別,為什麼它是石頭,而自己是人,這個問題你絕對見不到農業文明地區的老百姓想,就連他們那的老百姓也不想,這就是著名的自然哲學,也就是對本體論進行探討。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雅典學院

有水本源、氣本源、火本源、邏各斯本源的伊奧尼亞派。有數本源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所謂萬物皆數。有理神論和是者的艾莉亞派。有四根說和種子說的元素派。有原子論的德謨克里特和留基伯。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德謨克里特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這些人怎麼不考慮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啊?對,你說的這些問題在他們眼中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字“俗”,兩個字“俗氣”。這背後說明什麼?說明這些哲學家所處的社會是沒有多少矛盾的,也無需太多注意這些問題,人們的競爭不是很激烈,政治的惡性演化沒有到一定程度,所以無法引起這些高檔哲學貴族們的目光。

中國土地激烈的種內競爭


中國古代同時期諸子百家因為種內競爭太激烈,人與人、必須通過殺死對方,國與國之間必須滅國才能求存進行一個橫向對比你發現了嗎?說明我們的生存危機比他們要大得多,生存緊張度和壓力也比他們大得多,原因很簡單,人口數量太多以及人均佔有比低,所以中國哲學系統一直在處理人與人的問題,除了老子一人深思天道,其他人其實不是哲學家,而是社會活動家、政治家。


而西方直到今天都沒有多少人口,古代你想想能有多少人?而中國同時期多少人?今天多少人?直到乾隆年間中國農民和西方農奴就糧食和佔地面積做個對比,數據顯示18世紀工業革命前期,英國漢普郡農場的一個普通僱工,一日三餐的食譜如下:早餐是牛奶、麵包和前一天剩下的鹹豬肉;午飯是麵包、奶酪、少量的啤酒、醃豬肉、馬鈴薯、白菜或蘿蔔;晚飯是麵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鮮豬肉。工業革命後,英國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國普通農民家庭的消費清單上還要加上2.3加侖脫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脫淡啤酒、黃油和糖各半磅,還有1英兩茶。而乾隆年間的中國人吃的是什麼呢?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糧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憐,通常情況下,在春荒之際,還要採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為什麼中國人愛吃雞鴨的副產品,愛吃牛羊等的下水,四川的火鍋最早為什麼出現?這背後都表達著我們的生存之艱難。


據《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而一箇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也就是說,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才能過活。所以一旦遇到饑荒,普通人家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的情況十分普遍。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中國農民

中國的全部土地,只有極少數例外,主要是種植人吃的糧食。中國沒有大的牧場,也沒有專為種植牲口吃的燕麥、豆類和蕪菁等等。除了皇帝的御花園外,全國很少公園和其他公共娛樂遊玩地帶。中國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公路既少又窄。全國沒有公地。大地主們也不肯劃出大塊土地來不事生產而改作娛樂或者運動的場所。所有耕地從不休耕。(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確實,傳統中國似乎從來沒有“公園”和“休耕”的概念。土地在我們眼中,唯一的使命就是生產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口,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一就是之前介紹過的因信風等原因致使中國的黃土層厚度居世界之最,適合發展農業文明。其二就是我們這地方太容易生育了。當然這個原因還可以細說很多內容,但不是今天的主題,我們不談。


歷史學家們認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實際的人口數比政府統計的還要多。乾隆晚年中國人均耕地的樂觀估計是3.5畝,而同時期的英國,人均佔有耕地10畝,是中國的3倍。此外,當時英國還有800萬英畝荒地,也就是說,全英國每人尚能擁有1英畝(合6畝左右)的土地儲備。整個歐洲情況與英國相似,“歐洲是一個遍佈草原、休耕地和森林的地區,它從來不缺少可耕地”。(謝和耐《中國社會史》)瞭解了這個事實,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英國人對中國的耕地緊張狀況如此驚訝了。


英國人來到中國的第一天。就開始持續不斷地驚歎中國的人口眾多。使團總管巴羅說:“要說有什麼令人驚歎的話,那就是人口之眾多。自到達之日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天都蜂擁到岸邊來。”(約翰·巴羅《我看乾隆盛世》)每到一處,大路邊總是站滿了看客。根據一路上的見聞,副使斯當東判斷,中國的人口密度比歐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還要多1/3。也就是說,馬戛爾尼到中國時,中國人口估計在3.5億左右。


如果你知道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什麼發生,或者聽過我往期節目的聽眾,一下子就會明白除了我剛才介紹的文明類型造成的思維方式和社會制度等原因除外,為什麼我們這邊沒有產生資本主義或者說明朝就算有萌芽,也不可能生髮的原因,所以明朝粉的幻想並且將這全部怪到清朝,其實是不客觀的,完全沒必要。

王在法下


大憲章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在 1640 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前四百多年,公元 1215 年,英國發生一個著名的政治運動,叫自由大憲章運動,一聽就跟契約有關。所謂“大憲章運動”是什麼?實際上是英國各封建領主聯合起來,跟當時的英王簽了一紙協議。這紙協議嚴格限制英王的權力。其中 83 條說,英王只有宣戰權和外交權,其他所有治權基本上歸屬於各封建領主,甚至英王的稅收權都不完整,稅收都必須跟封建領主協商,由此建立了英國曆史上最早的“王在法下”的政治觀念和社會習俗。這個東西最終鋪墊了英國資產階級得以發展壯大的社會基礎。


因為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前,它相當於平民,是第三等級。第一等級:僧侶。他們控制人類的精神,有基督教解釋權,所以他們社會地位最高。第二等級:貴族,他們世卿世祿,世襲制掌握國家政權。第三等級就是平民老百姓。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與國王簽訂憲章

而當時資產階級作為第三等級,由於各封建領主更關心自己的經濟收益,因此他們不壓抑資產階級或者第三等級平民老百姓進行經商活動,尤其是各封建領地之間統治薄弱區,更成為第三等級經商和階級意識逐步發生的空白地區,這造成資產階級逐步壯大,

最終成為發動資產階級革命和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社會力量所在。


但是!由於中國過早地消滅了封建社會,致使秦始皇之後開啟的帝制集權時代之後王權勢力極大,直到隋唐之後無法逆轉,明朝君主專制,清朝君主獨裁成為了中華文化最終定型樣態無法產生社會變革。


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又不能在分立的文化搖盪中被疏散,導致中國近代或者說宋以後上千年,無法發育真正的近代思想體系、文化體系和政治結構力量。這才是原因,不怪秦始皇,不怪某一個朝代,這個原因背後的原因最重要的有三點:


第一:黃河以及遊牧民族等原因導致中國必須走向大一統,這是集權為什麼發生的原因。


第二:封閉的地理地貌環境導致在大航海時代之前避免了西方民族和人種的大肆侵擾,中華漢文化以及和遊牧民族結合的文化得以保存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發生的新文化運動之前。


第三:佛教文化和思想從漢朝傳入之後對中國民性塑造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這個來自東方另一個國家的哲學系統,使我們的目光無法再次向中國的外部看去。


以上這幾點後續我們講佛教會再細談,咱回到古希臘,他們一直很輕鬆嗎?不是,也只是早期古希臘哲學家們輕鬆,我們來看看蘇格拉底時期、他和弟子柏拉圖就已開始了對文明的反思。


為啥他們不看星星了,要開始討論人與人的關係、討論政治、社會和國家了呢?因為生存緊張度上來了,他們不得不想這些問題,哲學思辨的邏輯遊戲總歸要回歸到現實中去的。


這就是西哲史上著名的智者運動:智者學說首先是一種文化哲學,他們對當時文明社會提出了懷疑,什麼懷疑?也就是說自己的制度是否唯一可信賴的,而且在所有的時代都是有效的。

什麼叫現代文明?


這句話中國人聽不懂的,或者說看哲學的時候咋就想不明白的一點,為什麼?我先問一個問題:什麼是文明?文明的進步意義在哪?社會進步的意義在哪?為什麼我們自詡文明人?


中國人大多會回答當然是“法治社會”!其實搞錯,你看“法制”和“法治”的區別,為什麼我們今天難以理解法律?因為國人的思想中從來是“法治”而不是“法制”,古代的法家和今天的法律是兩回事,古人的法叫“治理”的“治”指的是君王治理子民的工具。


什麼叫子民,什麼叫人民?從這兩個詞就能看出,前者是皇帝的財產,後者是由公民組成國家,法律只不過是君王治理天下的工具,於是前者的財產如何被治理,那就要通過“法”去“治”,之前我講過這方面內容,回去聽權力和特權的區別那期節目。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一個人的國家歸屬感和國家責任真的是在道德上優先於一個人的世界歸屬感和世界責任嗎?

那麼“制度”的“制”,這個“法制”是什麼?是西方建立的是法制的制度,中國古代建立的是法治的手段。


我講過,西方基本全部內容建立在人性惡、人本自私的基礎之上,包括他們的經濟學,所以他們從來不信人性,只信制度,他們建立的制度法制,叫“王在法下”,所有人都在法制下,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其實你以為這個是英國搞出來的嗎?不是,是古希臘!今天西方的民主制度叫兩院民主制,上議院叫參議院,下議院叫眾議院。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元老院)

要知道早在 2600年前,古希臘就是兩院民主制,上院叫貴族院,也叫元老院,下院叫公民大會。西方今天例行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早在 2600 年前的古希臘,就以不成文法通行天下,也就是到一個地方還是一樣的用法,沒有變化,他們沒有約束,就像是封建領主對底下人發展工商業貿易不會加以任何干預,反而覺得是一件好事。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公民大會)

古希臘人不信任法官,認為法官也是人。他憑什麼像上帝一樣決定被告的生死?因此古希臘人要找一群不懂法律的普通老百姓,組成陪審團,法官沒有定罪權,公訴人和律師都面對陪審團辯論,陪審團的普通老百姓不是用法律知識,而是用生活常識判定被告是否有罪。法官沒有定罪權,陪審團確定被告有罪,法官只有量刑權,根據當時的長文或非成文法,確定被告被判若干年的監禁或者被驅逐流放。所以把陪審團翻譯成陪審團完全搞錯了,其實法官才是陪審,所以這個翻譯應該叫參審團。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演講

最早的刑法很簡答就是《聖經》中那個著名的扔石頭的故事,這也就是投票的意思,所以英語中JU開頭的單詞一般都是和法律有關,而JU的意思是判斷、裁決、扔出去、甩出去的意思,所以你看他們從來不覺得一個人能定誰的絕對生死,只有一群人可以,所以西方在蘇格拉底之死這件事情上一直在不斷討論,直到後來基督思想的原罪等內容加之有了他們的司法制度,所以我之前才說,他們的死刑理解和我們這邊所謂代表正義殺死對方是不一樣的。他們基督裡的原罪和中國講的公德、道德、甚至可以和孝這個詞的作用做個類比理解,是有著類似的效果。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蘇格拉底之死)

你從我上面講的這些內容能發現,2600 年前在古希臘把這些東西基本都搞成型了,只不過有一些細節內容還需要時代的發展去處理,也就是說西方人的民主和法制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訓而得出的規律,法律的英文是Law,這個詞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自然科學裡的規律,同是一個詞。法律這個東西是一個純理性的產物,就像你發現自然律一樣,是一個純理性純邏輯的推演。它不是根據某人的需要,而是根據整個社會的社會結構,用理性排佈一個法系。


康德把這個東西稱為純粹理性的道德命令,它是指道德和法律都是在這個系統上展開的。這跟中國法家理論為當局政治控制服務是全然不同的概念。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西方的民主法制經過兩千多年的磨練和琢磨,才逐步形成完善體系。要知道古希臘當時的學者,比如柏拉圖,比如亞里士多德,曾經對各種不同的政治體制做過專門的分辨性討論,比如君主制,僭主制,寡頭政治,民主政治,他們不斷地進行比較,說每一種政治形態各自具備的優點和缺點,他們在講什麼?講制度,講法制。我們古代的諸子百家在講什麼?看似是制度,其實是法治和倫理框架,這些其實都是為君王提供的工具。


在古希臘雅典實行民主政治曾經其實是很荒唐可笑的,以至於很多人在那時候都說民主是個壞東西,是個可怕的東西。這就是著名的問題:蘇格拉底之死,他居然是被雅典公民一票一票投票給賜死的,今天你聽著這叫野蠻,但事實上他們一直是這樣判決的,有點像《三體》中雷迪亞茲被砸死,大劉喜歡野蠻但簡單的方式。


這種扔石頭砸死人的事情是過去的一種刑法,以至於《聖經》中也有一個扔石頭的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女人未婚先孕,人們很憤怒,說她淫蕩失貞,應該用石頭砸,這時候耶穌說,只有從來沒有做過壞事的人,只有真正無罪的才能懲罰她,才能向他扔石頭,可事實上誰沒有做過壞事?人們很羞愧,紛紛放下了石頭,這是基於基督思想中的人有原罪。


還有說到西方歷史的制度,尤其是說到民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不斷地探討伯羅奔尼撒戰爭,所謂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古希臘的很多城邦分為兩個集團,一個以雅典民主製為首的集團,一個以伯羅奔尼撒半島上斯巴達獨裁政權為首的斯巴達陣營,兩者發生過兩次戰爭,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這兩次戰爭民主雅典全部戰敗,西方探討伯羅奔尼撒戰爭探討什麼?探討民主制的缺陷。在雅典發生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公民對於任何將軍,如果作戰能力極強、戰功極高、威望超眾之人,他們居然在戰爭正在進行的時候,就用瓦片投票法把這些將軍解職並且流放。為什麼?害怕他們權力太大,聲望太高,有一天成為獨裁者,結果導致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城邦不斷失敗,還有就是羅馬時期對陣漢尼拔,元老院制度的問題都在於此,這裡推薦日本作家鹽也七生的作品《羅馬人的故事》《伯羅奔尼撒戰爭》儘管主觀評價過多,但是不妨礙你作為基本的瞭解。由此可見西方民主法制不是一簇就成的,它是經歷兩千多年從粗糙到精緻的琢磨,直到這些種自灑到了新大陸,美國把過去歐洲爭論不斷地東西給定死成為立國之根本。


而我們這邊也有人性惡的理論,古人相信制度嗎?這是個極其難以說明白的話題,我們留在以後的節目中探討。

先說我們邊基於人性惡所導出的但社會思想以及政治格局卻和西方截然相反。西方的憲政這個社會走向也就是工商業社會結構的走向是防止權力的上層積累,什麼意思?抑官,抑君主,也就是誰都知道官員不是個好東西,要把權力裝在籠子裡,並且對政府系統嚴加管控,這個法律叫憲法也叫大法,專門管政黨政府和軍隊。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王在法下

所以在西方,國王從來沒有過於誇張的權力以及能量,如果讓他們知道中國皇帝能夠動輒上百萬人修長城、挖運河,修墳墓,還有朱元璋的禁海令,大移民這都會讓他們瞠目結舌的,今天我們驕傲於自己的這些文化遺產,可你要知道這背後都是人命和鮮血,都是壓迫和苦難,所以這也是我從來不對故宮、長城等各種遺蹟感興趣的原因,我看到的不是它的雄偉、不是驚歎先人的技藝精巧等等,還請讀懂什麼是文化。


中國的法家自古以來叫惡民,人性惡指的是老百姓,法律不管官方更不管天子,法律管的是咋樣把人民掐死管好並且管住,你去看看法家的全部內容,究竟在說什麼,你就知道兩邊的區別了,在法家的觀念中人民是暴民。這種觀點都是從荀子這兒開端的,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孔子那麼討厭法家了嗎?


因為孔子覺得法家是把人不當人!你翻開孔子的文字,探討到相關問題的時候,孔子對法治社會,對法家是堅決抵制態度,各種引經據典,甚至直接告訴國君用法將亡國,他提倡用德,德才是良方,他認為法治社會嚴刑峻法的管控是對社會和人類文明的戕害,他很明白,法只能將君王和統治階級的權力不斷放大,並且難以被束縛住,他很明白嚴刑峻法只能使老百姓將全部的惡行調動出來。


為什麼?咱們前面介紹過:

民免而無恥,也就是法律不規定的只要有利可圖,絕不考慮道德,這是不是在不斷調動人們的惡性呢?所謂老子師傅告訴他的“反者道之動”。


剛才我們問問題說什麼叫文明,現在大家明白了嗎?由現代視角來看一定是制度!西方以人性惡、人性自私為起點出發,信制度而不信人性,並且他們有宗教思想“原罪”的管束。我們則是法律和傳統道德雙管齊下,各自都有辦法,我不做評價,我也不會評價,只是做事實陳述。


但是人類之所以用法是為什麼?或者說法為什麼出現?我們想一下這個問題,大家知道人類在遠古時代,從來沒有法律這個東西,沒有嚴刑峻法,那個時代叫以德治人,畢竟周圍都是自己的親戚,血親社會,直到今天你也不會太好意思跟家人凡事講法吧?周天子分封制也就好比這樣的關係,家族企業,周圍都是自己的親戚,同姓異姓的區別罷了,所以在最開始法這個東西是個不好聽的詞,這也就是孔子為什麼討厭法,因為他夢想是周制,老子為什麼對法不感冒,因為老子夢想的時代,原始氏族部落壓根就不存在法,那叫慈,那叫愛,那叫儉,那叫不敢為天下先。


法治社會在人類文明中只產生了三千年左右,把直立人和猿人都算作人類的祖先,他們存在上百萬年,社會類型是氏族社會,我們根本沒見過他們用法來管理同類,你也見不到猴子或者猩猩社會有法律,既然不用暴力的嚴刑峻法來管理。他們用什麼?或者說動物社會用什麼?他們用一種柔和且彌散的血緣親情關係來維繫,他們用一種親情和互幫互助,這是最初始的道德來維持社會穩定,我之前在《鯨歌》節目中跟大家講過,道德永遠是小範圍內你和你親屬之間存在的東西,兩點:第一,小範圍。第二,與親屬之間。除此之外的道德你顧不上的。


所以你會發現人類社會文明程度越低,社會穩定度越高,社會柔和度越高,社會暴力層面的顯現度越低,你也見不到猴子和猩猩會把對方置於死地,打服氣就行,鬧矛盾了,一方跑過來示好抓個蝨子順個毛啥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家庭裡夫妻矛盾的時候也是這樣,給做個飯,噓寒問暖一下,倆人就都笑了,於是和諧了,兄弟姐妹也是一樣,稍稍一方主動的示好,表示歉意等行為都會換取到對方的理解,其實說真實的,動物社會不到發情期他們一般是不起衝突的,非常和諧的關係。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由此今天人講什麼叫文明,他來一句“法制社會”甚至他會打錯字“法治社會”,其實這個打錯恰恰是打對了,我們深思一下自己腦海中關於法律的觀念,看看到底哪一個詞適合。


如果高歌“法律”,恰恰說明人性的淪喪和道德的淪喪到達什麼樣子的程度,為什麼我說道德?因為中國沒有神學,你頭頂的青天和神明不過是實用性崇拜的產物,本質上跟西方的上帝、伊斯蘭的真主這樣造物主的存在是兩回事,所以你看到很多人大罵國人只看重錢和利益了,說歸說,事歸事,人總要想著進步的,這個進步是什麼?不是很多人大喊的西方那種,你覺得照搬合適嗎?


我看有的人舉例子日本,麥克阿瑟給他們把美國法律照搬,現在也沒改多少內容不是好好的,我想請你仔細瞭解和思考下日本的蘭學和明治維新之後的社會轉型與制度變化再說,我聽太多這樣的話,一直抬高西方,其實你瞭解下古希臘你就知道,西方除了近代科學的一部分內容,其所有發展皆為古希臘的火種延續罷了,就連我們常說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等內容也是,所以最怕憤青沒腦子,我們需要的是與咱們相匹配的制度!這其中還要重視一個獨特的文化產物,什麼文化產物?就是中國古代血緣宗法性傳統倫理社會結構的產物:道德。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麥克阿瑟和日本天皇

用了這麼長一段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回答我們之前說的古希臘哲學家思考的那句話,我再重複一下:他們對當時文明社會提出了懷疑,什麼懷疑?也就是說自己的制度是否唯一可信賴的,而且在所有的時代都是有效的。


聽懂上面我說的西方人的思路,你就能明白為什麼他們重視制度大於人性,而我們重視人性大於制度。


智者運動與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否認自己連同所有的人類有真正的知識,這句話啥意思,我其實特別想用英文原文給大家解釋,但是一想這樣又是一大段篇幅,我就總結一句話:他的意思就是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也就是文明不過是一個副產品,它完全是一個自然進程,甚至是一個生理強迫。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比如我們後來為什麼從農業文明會進入工商業文明,因為絕沒有第二條途徑,它說明工商業文明也不是我們的選擇,也不是我們的事先設計要進入的,它仍然是一個自然進程。所謂農業文明是什麼?限局域獲得資源,被土地拴死的資源獲得方式。工商業文明是什麼?跨區域交換獲得資源

也就是它獲取資源的範圍和總量更大。


這就是工商業文明必然取代農業文明的原因。這就是它自發延展的路徑。它不是我們選擇和設計的結果。一切文明進程都是我們跟自然的銜接關係,以及我們自身的生存內在要求,構成文明起源的節點,就像我前面說的狩獵採集時代像農耕文明過度不是人們資源的,而是一種不得不,這叫生理強迫,這叫文明是副產品。


所以蘇格拉底認為,他終生在探求美、善、正義本身而自稱無獲,無獲不是說自己沒尋到,而是說這個東西尋不到,等於是在宣告在文明社會的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美善和正義,這是截然和中國哲學家不一樣的思路,一邊是尋不到,一邊是想要倒退但是卻不可能倒退,儘管兩邊不一樣的思路,可最終所表達的意思沒什麼大區別,都是指文明向前走不是好事情。


他的學生柏拉圖著《理想圖》,自然顯示出現實生活之不合理想;理想國中對財富、藝術等的貶斥,顯然是對文明的一種批判性的反思。


這次的智者運動使得古希臘人對文明的反思開啟了,以蘇格拉底的另一個弟子安提斯泰尼所建立的犬儒派和希臘化時期的斯多葛派、伊壁鳩魯派為典型代表。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安提斯泰尼

安提斯泰尼極其崇尚返歸自然的生活,為什麼?他認為美德是唯一必須追求的目標,只有經過肉體的刻苦磨練才能得到,這是唯一可能的幸福,從而鄙視一切舒適和享受。


他經常穿著極樸素的衣服和勞動者在一起,鄙棄奢侈和一切人為的對感官快樂的追求。他說:我寧可瘋狂也不願意歡樂。你聽聽這個意思怎麼有點類似苦行者呢?他算是犬儒學派的開創者。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第歐根尼

犬儒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第歐根尼,他的座右銘就是:“ 我重新評估現行的價值觀" ,堂堂正正地亮出了對文明批判的旗幟。第歐根尼絲毫不願意承擔起哲學家的責任和角色,什麼是哲學家的責任和角色?哲學家是治療病態的人類社會的醫生,可是他之所以不願意,是因為認為已走上文明化之路的人類社會已無可救藥。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第歐根尼與亞歷山大大帝)

他直言不諱說他只想做一條野性的狗,他這個想法比老子的極端,老子是想回歸原始人的快樂,他想回歸動物的快樂,他想在蠻荒時代的以至動物式的生活中保有他的自由,他認為文明化的開始就是這一切人間惡的始作俑者。由此你可見他對文明厭惡比老子還要深。


犬儒派的信徒表現出一種堅強到近乎粗暴的意志力來對抗文明化,這一點和印度哲學那邊的沙門修行者差不多。他們滿足於最簡陋的食物而且衣不蔽體,他們把挽救道德敗壞當作自己的天職,這是一部分人的想法。


第歐根尼對文明的批評獨特而重要的一點是他涉及了技術,這一點和中國哲學中前面咱們講的老子和莊子對技術的批判有點類似,第歐根尼認為:普羅米修斯盜來了火,他並且傳授給了人們複雜的技術來處理生活,看似是好事,看似是幫助,但是卻帶給人類許許多多的麻煩和更大的困難,他這一點的批判也源於技術會導致文明化進程的加速,所以他認為普羅米修斯受到天神的懲罰是公正的,

在中國古代的哲學家中並沒有如此的討論,也沒見誰閒的沒事罵神農嘗百草,發明了火和工具啥的,倒也沒人罵魯班。


但是有一個人捱罵了,倉頡,淮南子中寫到: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這一段可以拿老子的“智慧出,有大偽”來解釋,也就是說人類不滿足於道法自然,非要文明化,當人類發明了文字、器用這些人工的東西,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由此而生,天下從此永無太平日子,連鬼神都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直指文明化進程的弊端,所謂老子說那些成天想著怎麼為你好的聖人其實才不是個好東西,他們就是引領你們走向深淵的惡鬼。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什麼意思?大多數人都解釋為:天地沒有感情,萬物在他眼裡一視同仁,聖人太壞了,欺負人。


老子的原本意思是指:真正的聖人應該是沒感情的,應該對誰都一樣,什麼叫仁?愛人的意思,不仁就是別老閒的沒事覺得想要幫助他人,想要好好對待他人,這叫不仁,因為你的任何幫助會損害另外一方的利益,所謂幫一個害一個不如不幫,這叫不仁為不加干預,天地不會因仁慈而有所偏愛,任由萬物自然運作而不加干預。聖人不會因仁慈而有所偏愛,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而不加干預。也就是讓他們自生自滅,如果一旦干預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有人看見有狼吃其它動物的幼崽,於是就把狼趕跑,被吃的是得救了,可是狼卻捱餓甚至會餓死。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老子

所以你看拍紀錄片的一般不會做干預,這是大忌。大自然經過漫長的進化,萬物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平衡,如果妄加干預,破壞了其中一環勢必引起連鎖反應,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加干預。


這是對天地不仁的解釋。什麼叫聖人不仁?社會就如同自然,不管出於怎樣的慈悲或善意,最終很容易好心做壞事,因為任何的設計都比不過遵循自然,無論多好的思想都不可能只有正面作用,當你照顧一部分人時,必定傷害了另一部分人。這在今天的法律角度來看是如此正確。


比如我們講三大世界性宗教,最早期都是貧窮百姓的武器,是對抗傳統壓抑的宗教思想的。但是後來一旦成統治者的工具,無論伊斯蘭還是基督教上升到國教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是進一步的增大過去傳統宗教的壓抑,其美好被打破,並且其破壞性的一面就表現出來了。


比如儒家推行仁政,它有一套自己的完善理論,做人準則,看起來冠冕堂皇,但魯迅翻開書卻說倆字:吃人。所有在強權壓迫下的不公皆系聖人之仁心所致,所謂無為而治,當然這個無為不是叫你什麼都不做,而是做順其自然的行為,違逆自然的絕不做,什麼意思?無多餘動作,無多餘等於無為,不是不作為等於無為,這是老子這句話的含義。


所以老子才講後面的一句:“天地之間,其猶橐龠 。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這句話的意思是,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意思絕對不是很多人講的人人平等。


回到古希臘,伊壁鳩魯派和斯多葛派和犬儒學派有一個區別,他們的思想挺有趣,也就是TVB那句最熟悉的話:“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


我管他們叫開心派,可是他的開心和快樂和今天人滿足慾望的那種不一樣,他們對文明深人反思之後說:“我們所謂的快樂, 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他們像犬儒派一樣,用自己的生活實踐來宣傳自己的理想,對抗當時讓人反感厭惡的文明,伊壁鳩魯在理論上也承認人應追求快樂。


但是他認為那種不斷地飲酒取樂,享受童子與婦人的歡樂,或享用有魚的盛筵,以及其他的山珍海味的享受,都不能使生命愉快,所以和今天人的快樂不一樣,就跟我之前講佛教的很多詞與中國的詞甚至是相反的意思,伊壁鳩魯及其弟子們的生活是非常簡樸的,他們的飲食主要是麵包和水。


伊壁鳩魯說:當我靠麵包和水過活的時候,我的全身就洋溢著快樂。斯多葛派最根本的主張是,適應自然而生活,把清心寡慾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斯多葛派認為美德就是幸福,美德是唯一的善。


他們認為,“一個人不能阻止命運給他準備快樂和痛苦,但他可以認為快樂並不是好事,痛苦並不是壞事,從而保持自我滿足的自豪感。”


總之,他們是在無憂無慮,內心寧靜而自在的狀態中尋求有得之人的真正幸福,恬靜依然是他們的理想生活境界的精神核心。但是總的來說,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思想,背後原因還是對文明化的反感和厭惡。


我們後續的內容就不講了,為什麼做這個節目,因為大多數人已習慣了進步論的思調,認為人類社會總是處在持續的發展進步之中,未來一定是天堂,我不是在這裡宣講文明化不是個好東西,我只是告訴大家我們至少得承認一點事實:

對文明的思考永遠是有必要的。

哲學家們的反思對今人有什麼意義?


事實上,反思這個詞不用於普通人,只限於哲學家,因為反思不等於反省,反思指的是西語中的用思想去思想思想,用思維去思維思維,蘇格拉底的那句: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個意思不是自省,不是反省,而是指如果不像哲學家們一樣去思考,這樣的人生白活。


在本文敘述的古希臘與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文明反思之前,人類許多古老的神話傳說故事中就包含著對文明反思的內容;到了近現代,西方人對文明的反思更為自覺更為深入,很多時候他們語不驚人死不休,其實不怪他們危言聳聽,也不怪他們過分批判,始於憂慮,少有快樂。這一點你單從好多公眾人物對科學的態度就能看出。對這些,本文無暇論及。以下只就本文述及的兩千多年前東西方哲人對文明的反思,總結幾點供大家深思。


第一,【哲人們對物慾的抗拒與儉樸生活的崇尚】。前文介紹過,在那個時期人類的生產使得生活資料開始富足,社會財富佔有比不均衡導致人們之間的平等和均衡被打破,差距越拉越大,直到後來產生奴隸制,產生壓迫,產生貴族階級和霸權統治,這背後皆為人類滿足物慾追求過程中的而產生的,西方古希臘及中國古代社會不斷地發展,人們無暇顧及思考,享樂的只顧享樂,受難的不斷低頭,可是哲學家們站了出來,我說過,哲學家就是人類社會和文明的醫生,在他們的視角下,儘管經濟的富足使得很人們的總體生活水平上升了,但是卻造成了當時人們人性的一次大墮落。


在原始氏族部落時期,人們之間是一種美好的、和諧的狀態,老子的三寶說的是什麼?

  • 【慈】指的不是父對子,爺對孫子的那種慈祥,而是表達了人們希望他人生活能夠過得更好,這是一種淳樸的願望,也是一種和諧關係,本質上是反競爭關係,反所謂的成功,希望人們迴歸最原始的美好人性。
  • 指的不是勤儉節約,不是指別過分驕奢,而是說除了自己基本需要之外多一分一毫也不要,本質上指的是反技術和生產。
  • 【不敢為天下先】指的是絕不參與任何創造性和創新性的行為中,本質上還是一種反文明化說法。


老子這老頭真是倔強,但其實挺可愛。孔子也是一樣的說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這個就是說自己就是喜歡古代的,拼命喜歡,那麼反過來的意思就是,特別討厭現在的、當前的。為了表達克己復禮,恢復舊制的決定,他把自己比作老頑固。


孔子比老子還要倔強,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他的可愛之處。所以你會發現先賢哲人們發現了技術和生產帶來的物質豐富會導致人們不斷的追逐,最終丟失人性中的美好,奢華享受的生活導致了人們心靈被蠶食。當時的哲人們大多提倡儉樸的生活,提倡對美德的崇尚,儘管他們說的話比較極端,但卻難能可貴的。


第二,【技術和工具的發明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前面我們講過之所以物質資料豐富,背後原因和技術與工具脫不了干係,那麼為什麼這些本該是人類的好事,在哲學家的眼中卻成了壞事?因為他們在原始低信息量的時候能夠一眼看到文明的全部面貌,比如老子從原始部落氏族制看商周,他就覺得文明化真是一場災難,孔子也是,看到周代和春秋戰國時期,他於是覺得禮崩樂壞是場災難。那麼今天我們很難見到比西方還西方的中國有科學家能夠站出來剎剎車,相反西方那幫人天天喊什麼科學要把人類毀了,儘管我們口口聲聲說科學和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但實際我們缺乏深刻思考。

代償效應


這就是我經常說的,城市乾淨了,不是垃圾消失了,只是垃圾被轉移從你眼中消失罷了,至於為什麼今天我們是這樣的,其實也很好理解,這不過是一種代償,我們借用醫學上的一個概念詞,比如你骨頭斷了,長好了之後,原本斷裂處的骨頭會變得非常粗,這叫代償性增生,如果一個人的右手斷掉了,那麼久而久之,他的左手會更加粗壯,因為很多右手做的事情他必須用左手去完成,導致了左手承擔了過多的任務進而代償性肥大。如果進一步研究他的腦部,會發現他支配左手的神經會較正常人更加豐富,這更說明了他的左手從神經層面就獲得了更大的支持。同樣的道理,一個右腎切除的人,久而久之左腎也會代償性肥大,以彌補右腎的功能。


同樣放到社會現象中,如果一個三四線城市突然富起來了,一個家庭突然有錢了,不可避免會出現炫富、鋪張浪費、誇耀等行為,這也屬於一種代償,所以人們突然日子過得好了,可不是失去了理智嗎?這不是說古代哲人比我們思考的多,比我們聰明,其實不然只是因為我們今天的信息太多,無法看清楚事物的全貌,大部分人一葉障目如盲人摸象卻還自以為管中窺豹,當今學科細分至任何一門你窮盡一生都無法將其信息處理完畢,需要全球各個學校、實驗室、組織的人一起來做課題,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做什麼?我說過一句話:古人思考較少是因為要多想有關胃的問題,而今人思考問題很多,但因為干擾太多,我們根本不會去想哲學家們思考的問題,太多人對哲學帶有誤解,更有甚者居然瞧不起的哲學,認為這是文鄒鄒的事情,還是我那句話哲學是人類社會和文明的醫生,缺了他能行嗎?


當你的祖先還在田裡流汗的時候,當兩千多年前當技術和工具的發明剛出現之時,哲人們居然就能看出它的負面影響,可謂前瞻性十足。當然,

他們的言辭大多都是有些極端,然而如不這樣,又怎能叫醒睡著的人呢?又怎能引起世人的重視呢?此中之意,盡皆無奈,每一個哲學家就只能盡力的自我表演,當前人永遠看不懂他們在幹什麼。


只有後人,後人才會明白他們是多麼的厲害,並且得到他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如果不是古希臘那幫非主流哲學家,吃飽了撐的胡思亂想,西方至今還未尋到合適的路,至於東方,我這裡不做陳述,因為很多問題我還沒想明白呢。


第三,【中國人逃不掉的圓形循環辯證法】。中華文化的一切根基建立在易文化之上,為什麼?因為易文化帶給我們往復循環這樣的思想,不說後來佛教到來所謂的生死輪轉,六道輪迴的影響。就單說世俗社會中我們經常性的思維模式就是週而復始、周行不殆、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和觸底反彈等等都表達這樣的思路,還有“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試想在這樣的辯證思維下,在這樣的循環思維下,你很難見到國人跟你講形式邏輯,那是一個極其複雜和難度的事情,指的是抽調對象的具體要素,看邏輯形式如何運行,可以說這是純邏輯的基本,而純邏輯又是理解物理學和數學或者說理論的基本,為什麼形式邏輯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目光受限制。

洞穴比喻


柏拉圖《理想國》裡有個著名的故事,叫【洞穴比喻】:一群囚徒住在黑暗的洞,他們目光所及之處,只有對面的一堵石壁,在他們身後有一個火把,當火光照過來的時候,他們面前的石壁就會出現影子,當他們擺動手臂的時候,影子會變化,囚徒們以為這就是光的真相。直到有一個囚徒轉身,看見火把,他順著火光走出洞穴,看到了太陽,才明白牆壁的影子不過是火光照射出來的,而火光的範圍遠遠不如陽光,他終於知道了真正的光是陽光,這是真相。當這個囚徒興致沖沖的回洞穴告訴同伴們牆壁的影子不是光,也不是洞內的火把,而是在外面的太陽,它廣大無邊,大家快去看啊整個世界都被照亮了。囚徒們卻嘲笑他,覺得他瘋了。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剛才洞穴裡的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都是困在這個世界之內的囚徒,無法看清世界的真相,那少部分人就是哲學家,他們窺見真正的光明,但同時會被別的囚徒不理解甚至是恥笑。


大家看下面的這個圖一下就明白啥意思了。我們看到的真相,只是高維真相在低維的投影,是真正的形體的影子而已。

西哲學家如何看待文明化進程?蘇格拉底對文明成就的根本懷疑

稍微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會懂,我們今天是以什麼樣的目光去看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所謂眼見為虛,所謂靠邏輯,如果靠直感,我們看到什麼就是什麼,那和紙面上的螞蟻沒有任何區別,不信你可以去玩一玩紙面上的螞蟻,你就懂為什麼了,所以說缺少這些我們無法締造現代文明。


為什麼很多人會是囚徒?因為他們缺乏邏輯並且從不懷疑,總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可世界恰恰不是這樣,想要求存目前只能依靠理性和邏輯,只有數理邏輯能夠把直感經驗的東西重新拆分成判斷和推理來處理。我們不能依靠感覺和直覺,我們不能依靠先驗感知,因為感覺和直覺本身可以還原成邏輯、數學、物理、化學等。


正如望遠鏡的基礎是光學,而我們用眼睛看,雷達的基礎是電磁學,我們也用眼睛看,當然不是直接看,而是看操作屏幕。所以你會發現數理邏輯、形式邏輯這些高端的東西,能夠在更抽象的層面將我們眼前的世界以另外一種方式去處理和理解,比如過去人都在用力,各種力學結構,投擲標槍等等,大家都懂的怎麼去用,但是沒有牛頓出來做一個力學的整合,你誰也無法說的清楚力是個什麼東西。


所以你會發現這些都是延長我們的眼睛、耳朵等五官的辦法,本身五官接收信息的範圍都是固定好的,是生物體對外界信息捕捉後經由大腦處理為了求存的方式,蝙蝠有蝙蝠的方式,蛇有蛇的方式,海豚有海豚的方式,人有人的方式,我們和其他動物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這是捕捉信息經由大腦處理之後呈現給我們世界的圖景,什麼圖景?你看到的畫面和色彩,你聽到的聲音,你聞到的味道等等,為什麼你人知道紫外線紅外線,為什麼知道超聲波次聲波,為什麼知道氣味分子,這不是靠眼見為實,這不是靠具象,

靠的是抽象思維和邏輯化處理。不然狼也有哲學家和科學家了,它們沒有因為他們不需要,它們吃羊的時候不會去想那麼多,所以人類的這種方式叫什麼?叫做變態求存以達到依存識辨反應的過程。我們之前講過,這裡不贅述。


如果只見到辯證邏輯這個最基本的,這就是為什麼黑格爾說中國沒有邏輯,可其實古希臘直到柏拉圖也在講辯證邏輯,只不過後來自亞里士多德之後他們的邏輯上了一個臺階罷了,而我們停留在原地,因為文明類型而停留在最原始初期的狀態;你也很難見到國人跟你講複雜因素歸結為多種結果的混沌系統,所以太少人懂量子力學和一些物理學模型的概念,原因是咱們太喜歡辯證,太喜歡非黑即白的對立,太喜歡單一因果鏈條等等。


可這些東西不表示錯誤,而是很容易阻礙一個人的多元思考能力,或者我常說的換個角度,換個側面思考和看待問題,如何去做呢?切換思想模型,如果你只有辯證,那是萬般難切換的。

對立不是矛盾!


因為我們國人經常犯一個錯,對立不是矛盾!人們往往容易混淆對立和矛盾,但是兩者不一樣。

  • 對立的事物可以共存,甚至互相依賴,對立不等於對與錯的關係。
  • 矛盾指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共存。對立的兩個命題可以同時為真,也可以同時為假。矛盾命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有一個熟悉的詞叫“求同存異”,其實放在這裡是極其不恰當的,但為了便於理解,也只能如此了。

上述我們說的其實在上學的時候都懂,你別看學生們在做題的時候都明白,考公務員考試也有這個,但事實上有幾個人在生活中是這樣思考問題的呢?我們總是陷入情緒的計較中,總是在與他人辯論的時候丟失了討論的問題,變成了只談主義不談具體問題了。甚至很多人偷換概念轉移話題,引導群眾的情緒等,這些是很難被觀眾所發現的,於是他贏得滿堂喝彩,實際不過是取巧。他沒有遵從邏輯中的幾條法則:


  • 同一律】:同一個概念在邏輯推理中內涵和外延不能發生變化(也就是不能偷換概念,不能取巧的轉移話題)
  • 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簡言之,不要自相矛盾。(凡事都有兩面性,國人最容易在這點犯錯,我經常說說書人一張嘴表不了兩家話,如果都說等於自相矛盾)
  • 排中律】: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簡言之,總有一個正確結論。(這個特指的是西方)


你聽到這裡可能覺得我是在褒貶,其實不然,我是在表達一種無奈,無奈我們人類不靠這樣的方式很難求存,今天世界的一切都是他們靠這樣的邏輯創造出來的,而我們只是試圖去理解都如此困難,我從來不覺得那樣的高端就是好事,恰恰相反,這預示著人類的命運之可悲,可悲到要用這樣的辦法來求存,所以我們需要數理邏輯,需要形式邏輯。


其實循環+辯證這樣的思維也挺好,但問題是這兩點之綜合在現代社會帶來的麻煩可謂難以盡述,這其中有什麼褒貶?只不過是不得不,我問問有幾個人真心喜歡數學?誰都不喜歡,可就是得學,還得學好。


我為什麼說我們教小孩子古文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甚至還有聽眾誤解我批判中華文化的意思,其實不是,我不是在譁眾取寵,博人眼球,有評論說我這是,其實不過表達一份擔憂罷了,每當我想到這裡的時候,我就想起來我們的古文化復辟導致朱熹現象,想起了禪宗後的心學對民族性格的深刻影響,這話的意思不是說推崇西方的邏輯,他們不過是古希臘的一個延續和發展,恰恰相反我對他們沒多少好話,只不過現代世界被西化加上進入科學時代帶來太多舶來品,所以你覺得說這些好像聽起來有褒貶之意。


我思考的是人類能否離開地球的事情,站在我這個視角下回觀文化,我認為下一茬文明的新思想應該不在古文化中了,畢竟我們所講的都是觀念中的歷史和文化罷了,歷史正著走,人們倒著來理解,所以就長遠目光來看,科學雖然帶來很多危害,可我們又能咋辦呢?我們就像是最開始從狩獵採集時代過度到農耕時代的人一樣,不由得你選擇,只能繼續往下走,知道自己永遠也得不到完美真相,但依然尋求可靠真相,這是古希臘人的態度,一種從自知無知開始,關於未來,一切還得重新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