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水平最高的一首題畫詩,短短4句卻重複9個“一”字,令人叫絕

導讀:在古代讀書人所擅長的技能中,繪畫是很多文人墨客都喜好的,於是,繪畫與詩詞就成了最好的搭配,產生了一類獨特的詩歌形式:題畫詩。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清代水平最高的題畫詩,清代詩人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


清代水平最高的一首題畫詩,短短4句卻重複9個“一”字,令人叫絕

圖文|源自網上


【“題畫詩”,作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朵奇葩,把無聲的畫和有聲的詩巧妙地融為一體,從而使畫意與詩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詩人在創作時,既要立足畫作,運用想象,再現畫面,又要借題發揮,抒懷詠志。因此,題畫詩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因畫而流傳,畫也因詩而揚名。《題秋江獨釣圖》這首詩,作者王士禎在只有短短4句詩中,卻一連將九個“一”字完美地嵌入其中,描繪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秋江獨釣圖,有趣又有意境,令人回味無窮,真乃一絕!】

這首詩是王士禎早年的一首題畫詩,為朋友的《秋江獨釣圖》所題。我們知道,古詩詞是最忌諱重複字眼的,因為本來字數就不多。但這首詩卻一反常態,全文只有28個字,一連多達九個字是重複的。整體通讀卻沒有感覺到因為有重複字眼所帶來的那種累贅之感,真可謂是中國古典詩詞史上的一大奇觀了:

題秋江獨釣圖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王士禎,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他博學好古,精通金石篆刻,在書法、繪畫上也有很高造詣。至於寫詩屬文,更是成為清文壇一代宗師,與朱彝尊並稱。著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著作。

這是他的一首描寫漁夫江上獨釣的題畫詩。詩作開篇七個字描繪的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場景,“一蓑一笠一扁舟”,在細雨濛濛中,一位漁夫披著簔衣,戴著斗笠,乘著一葉扁舟在江上垂釣。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單靠數量詞“一”的串聯,就把畫面的主要部分刻畫了出來,淡雅而悠遠。這就是這幅畫所帶給我們的第一眼視覺展現。

而後寫垂釣的細節,“一丈絲綸一寸鉤”,這個漁夫所用到的垂釣的工具,“絲綸”有“一丈”長,而且魚鉤有“一寸”長。詩人對於這幅畫觀察非常仔細,連漁翁釣魚的工具都進行了如此細緻的描繪。

第三句表達的是漁夫垂釣的神態,“一曲高歌一樽酒”,這個漁夫在江中一隻小船上垂釣,一面飲酒,一面高歌,過得實在是一種瀟灑自如的生活。於是,一幅“死”的畫面便活泛了起來,這樣的場景也是詩人最為羨慕的,他們被世俗生活所困擾,自然極其嚮往漁夫的這種放蕩自我的生活境界。

而最後一句“一人獨釣一江秋”意境深遠,韻味悠長。只不過,此時的“釣”已非第二句中的“釣”了。前者為“實”,後者為“虛”。漁夫獨釣江上,一江秋景和一江秋色盡入他一人之眼,絕美的世界,絕美的追求,這漁翁才是真正懂得生活樂趣的人,如此悠哉閒適的意境真是讓人羨慕。

王士禎這首詩歌全篇只有28個字,卻寫了9個“一”,實在是很有特點。整首詩即有畫面之美,又將詩與圖的意境融合得分毫不差,十分貼切又有情趣。最後,“一人獨釣一江秋”,引人深思:這位為何獨釣江上呢?他釣的究竟是魚?還是秋色?亦或是瀟灑自在的生活?還是無拘無束的心情呢?

無論是哪種,在詩人看來,這位秋江獨釣的漁夫,定是一位品味不凡,經歷了人世滄桑,非常懂得生活樂趣的人。只是,他獨自釣起這一江的秋意,表面看似乎十分逍遙自在,然而細品之下,其中也深藏著幾許蕭索和孤寂。

最後再讓我們完整地朗讀一遍這首詩:

題秋江獨釣圖

清|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附:註解、譯文和淺賞

註釋

⑴蓑(suō)笠:蓑衣、笠帽。用草編織成的古時漁家、農民的防雨草衣;笠:用竹篾或蘆稈篾片編織的帽子,也是漁家、農民防日曬、防雨淋的帽子。扁舟:小船。

⑵絲綸(lún):即絲織編成的釣魚的繩子。

⑶樽(zūn):酒杯。

⑷扁舟:小船。[2]

譯文

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隻小船上,一丈長的漁線一寸長的魚鉤;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

淺賞

前兩句近乎白描,後兩旬卻有著無窮意味。最後一句“一人獨釣一江秋”似是迴歸原圖,但此“釣”已非彼“釣”了,賞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聯想開去,那是一種感懷,或者說,最後一句已是“虛實相映”了。再觀全詩,九個“一”巧妙嵌入其中,將詩與圖的意境表現得分毫不差,細細品味,這些“一”用得十分貼切又有情趣。

————

後記:什麼才是生命的真諦?什麼才是生活的真理?在王士禎看來,“一人獨釣一江秋”才是最具有生活趣味的瞬間。而這幅畫,則是這美麗瞬間的永恆定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