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生命不息》,解析生命体悟教育的内涵

你的生活糟糕吗?你愿意重新来过自己的生命吗?

希望之澜在《如果生命可以重新来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懦弱、消极的小女孩吕蒙由于命运和性格,失去了一切,命运眷顾了她,他遇到了包容她的吕蒙,一次车祸让他们都得到了重生。再次相遇的那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命运的眷顾。在共同努力下,他们弥补了前生的缺憾,一起幸福地成长。这满足了人们对生命重新选择和安排的完美设想。

生命只是一次重新选择,就能重新过好吗?

电影《脱胎换骨》解答过这个问题。

主角托尼重生后,过了自己理想的生活,一次回到家中,问了成为“寡妇”的妻子。当询问妻子对自己的评价时,妻子说了一些有意义的话:“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但在实现目标后变得更加困惑。”

导演弗兰肯海默的态度很明确:你无法摆脱真实的自我,所有关于重生的诱惑都是徒劳的。

生命的重生在不同作者的不同的理想塑造中呈现出来截然不同的效果,重生的生能否像预演的那样绽放出理想的生命之花?

重读《生命不息》,帮我找到了清晰的答案,重视生命的体悟,每个人生命价值不一样。

再读《生命不息》,解析生命体悟教育的内涵

生命不息


在这本书中,凯特·阿特金森一次又一次地描述了女主人公厄苏拉的生命得不同周期,不断重复着她的生活,如果犯了错误,将重新开始生命。

最后阐述了重要的人性思考:人性存在的最明亮和最丑陋的面目,即使在最黑暗和凄凉的时刻,仍然有着温暖的存在。

人性的温暖是重生的必要和首要的意义。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逆旅执行,我们会经历人性至暗的时刻,也会体味到人性的光辉,更多的时候,感受的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自知。

但要活出生命的精彩,要不断体悟生命的皱褶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断守护好这份温情,生命才能绽放炫亮之花。

再读《生命不息》,解析生命体悟教育的内涵


生命之旅要完成自我分裂思想的统一

从呱呱坠地到行走社会,每个人都会走向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在这过程中,人的思想和灵魂会遭受一次又一次痛苦的认知和思想抉择。

不管是前进还是徘徊乃至后退,人的思想都会遭受思想的锻造和锤炼。有些人完成了思想和格局的更新,走向了更强大;有些人活在了自我的局限和视野里徘徊不前。

最重要的是完成处于一次次自我分裂阶段的思想统一,生命的质量才能走向另一个高度。

《生命不息》就很好地阐述了这个道理:

在她的新生活之后,厄苏拉的重生经历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但她所居住的家庭,包括邻居在内的亲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未改变。

冬天独自一人退缩的厄苏拉从她的狐狸角妹妹那里收到了礼物。在夜幕降临之前被她父亲叫回来。善良而可爱的泰迪说“我喜欢原始的厄苏拉”,并成功抚慰了她的灵魂。在厄苏拉的许多人生历程中,厄苏拉一直在人生一直在向前变化着,尽管她的生活随时都可能结束,但她一直在前进,在感情的围攻下成长。

每次一感情上的困顿,时代环境的变迁都令厄苏拉在纷乱的思维里感到痛苦,她小心谨慎地前行着,努力找出心理上的一条出路,完成分裂自我的统一。

最后厄苏拉能一次次统一自我的思想,促成人生境遇的一次次变化,将人生的厚度和质量也推向了一个个不同的高度。

启示:在生活中,面对事物的变化,我们要改变自己,适应真实的生活。在这适应过程中,痛楚的旧的思维中会亮出一道光,紧紧地抓住它,完成思维的更迭,获得思想的发展和平和,想象的饱满圆润,会促进我们更好地受教与前行。

再读《生命不息》,解析生命体悟教育的内涵


重视生命的体悟教育,历练生命的厚度

《生命不息》中厄苏拉出生窒息而亡,在那之后,她似乎陷入了时间的束缚。她4岁时溺水,5岁时摔倒在屋顶上,8岁时四次感染西班牙流感,22岁时被家暴, 30岁时,她被伦敦轰炸夺去了生命,她一直垂死、重生。

凯特·阿特金森通过这样的曲线和多个角度展示了厄苏拉生命的不同历练。

初读此书,对厄苏拉更多的是同情。

再读此书,对厄苏拉生出的是理解。

反复读此书,感受到的是厄苏拉的良知。

厄苏拉不断地轮回,也不断追求和成长,情感的饱满,家庭的发展,时代的不同纬度都指向了作者着力表述生命的哲思:

生命要不断体悟,活出自己的良知。

《孟子·尽心上》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古代伟大教育家孟子就提出了要遵从良知,遵从内心的道理而活,抛却唯心论的观点,于当今的社会还是有充分的教育借鉴意义。

良心能使我们有着良好的生活状态,并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后的岁月中,陪伴孩子和家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无论面对什么曲折,直面它,用内心的那份善意做好本分,履行职责:

人生逆旅中,体悟良知;

在良知的余生中涵养心灵;

做最真正的自己,克自向善而为;

历练出生命的厚度。

再读《生命不息》,解析生命体悟教育的内涵


生命的价值无关大小,存在本身即意义

厄苏拉一次次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凸显了生命的价值,它无关生命的历程,每个生命的循坏,都彰显了不一样的生命光辉和意义。凯特·阿特金为此在书中描述了厄苏拉不同的人生境地中的生命价值。

如果可以保护她,自己愿意余生永远在刀尖上行走;如果能拯救她,她愿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如果她能够浮起,她愿在最深的河底溺水身亡。

比如刻画厄苏拉对女儿弗里妲致死守护的桥段,这彰显了母性的本能和光辉。

生命从来不缺少伟大的令全人类动容的场景,但更多的是内化在平凡老百姓生活历程中的柴米油盐的点点滴滴,时光是温情而和煦的。它不会评论哪个人的生命伟大,更不会评论哪个人的生命卑微。它只是告诉你,一切存在的生命历程都是有意义的,无关价值大小。

再读《生命不息》,解析生命体悟教育的内涵

王守仁


在《传习录》(第三卷,第七章)中,讲述了这样的事情:

有一个叫薛侃的学生,向王阳明询问善恶。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当人们种花时,花会生长,但同时杂草也会生长。在普通百姓看来,花是我们所谓的好物,草是坏物。

但是,实际上,从某种角度看,花草是种花的产物,里面没有善恶。这仅意味着我们所有人都将他物注入喜欢和不喜欢的概念。

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和容忍草的存在不是草的生长方式。

现实社会中,我们对人生的价值感悟无需宏达,对孩子的教育中,告诉孩子:

生命的价值无关大小,存在本身即意义,我们于人生长途中过好每分每秒就是价值实现的过程。

再读《生命不息》,解析生命体悟教育的内涵


总结

《生命不息》告诉我们:生命之旅首先要完成不断锐变的思想的统一,这关乎到生命的历程的完整。

有了不断的分裂思想的统一,才能在人生各个阶段历练生命的质量。可是,这还远远不够。

重视生命的体悟,致良知,才能历练生命的厚度。

与日常生活教育中,我们更要朝着致良知的体悟教导孩子,感化身边的人。

最后,它还阐述了一个深刻的主旨:不要把生命的历程和价值拔的过分的宏达和高深,生命的存在本身即彰显了意义,生命的精彩在于把琐屑的细微人生桥段过得饱满。

“这是一条蛇,衔着自己的尾巴。”他满意地点点头,对西尔维说:“它象征着宇宙的无限循环。线性时间只是一种构想,实际上万物流转,没有过去未来,只有现在。

最后借用原著中的话收篇:万物流转,没有过去未来,把握好现在。


全篇完,我是 ,坚持科教输出。欢迎关注,一起探讨科学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