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不懂的職場真理:按時完成85分,比延遲99分更受領導喜歡

微信之父張小龍在2019年的公開課演講中,全面總結了微信8年。整個演講持續了4小時,其中談到微信起源的細節打動了我:

“當時我寫了一封郵件給Pony,開啟了微信這個項目。當時組織了十個人的團隊開始做微信。包括後臺開發,三個手機平臺的前端開發,還有UI,加我自己帶了一個產品畢業生,就十個人。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做出了第一個版本。” 這就是微信的起源。


大多數人不懂的職場真理:按時完成85分,比延遲99分更受領導喜歡

由此可見,張小龍一開始只是把微信做出來,並沒有一開始就指望做一款完美的產品。


不過這並不影響微信日後一步步更新迭代,走向成熟。截止到今日,微信登錄量超過10億,成為國內歷史上第一款APP有10億DAU的數量級產品。


除了欽佩張小龍對產品打磨的細膩和匠心外,他身上那種“想到就去做”的執行力其實更值得大眾學習。


他自己後來也說到:“想到那封郵件,我時不時會覺得有點後怕,如果那個晚上我沒有發這封郵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沒有微信這個產品了。”


很多時候,我們做一件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因為只要完成,就會孕育出後面無限的可能。

大多數人不懂的職場真理:按時完成85分,比延遲99分更受領導喜歡

01.一件事如果你不設定deadline

你可能永遠也不會完成了


我們常常會因為看了一個講座、讀了一本書而心血來潮,想要做成一件事。而往往在這個時候人的熱情和思維是最活躍,想法最多的。


可是如果你沒有抓住這個熱度,及時去做,很可能就會拖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件事成了你的遺憾清單。


知乎上有位答主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她和閨蜜兩個人,在大學畢業後,約好要攢錢並通過考試,繼續出國深造。


畢業後,她因為沒錢。所以想著先工作存夠10萬塊再申請出國。


可是在工作兩年後,她發現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在工作中消磨殆盡。更別提考試了,她連看書都沒興趣。曾經最奢侈的夢想,就這樣銷聲匿跡了。


而反觀她的閨蜜,雖然同樣沒錢,卻在一畢業就給自己的夢想設定了實現的deadline,在半年內通過打N份兼職以及和親朋好友湊錢,硬是擠夠了學費和幾個月的生活費就馬上飛出去了。


兩年後,閨蜜如今在名校讀了研究生收到紐約的offer,而她只能在一家小公司拿幾千塊的月薪艱難度日。


曾經在一個起跑線的兩個人,差距越來越大。這成了她最大的遺憾。


人的熱情是有限的,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一定要逼自己設立deadline

。因為一旦你的熱情耗盡,一件事拖拉著一直不完成,那這件事就永遠也完成不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這些決定,拉長到人生的時間軸來看人的一生改變命運的機會,就那麼幾次,你可能因此而錯過人生轉折的機會。


不要因為拖延不完成一件件事,讓他們變成年復一年的遺憾。


大多數人不懂的職場真理:按時完成85分,比延遲99分更受領導喜歡

02.時間不等人,按時完成的85分

比延遲完成的99分更有價值


時代在變,很多互聯網公司將"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這八個字奉為發展要訣。效率很關鍵的時代,時間被推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應了金庸老爺子的那句:天下武功,唯“快”不滅。


比別人快,在某種程度上,你就贏了一半。


羅永浩曾經反思過:他在做錘子手機的時候,過分追求細節的完美,導致產品上市比競爭對手晚了半年。手機這個產品,上市晚了意味著把消費者讓給了對手啊,結果可想而知。


客觀來說:本來羅永浩犯的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


但回到當時的語境裡,頂著‘天生驕傲’的標籤,羅永浩的確很難做出平衡的選擇:


平衡追求完美產品和按時發佈產品之間的矛盾。對於後者,我的態度是:永遠要設定deadline(最後期限)。


在互聯網產品領域:有句話叫「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很多人喜歡把“十年磨一劍”這句老話放在嘴巴,彰顯自己的匠心和專業。可是時代在變,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把劍磨斷,把自己磨滅了.


再舉個通俗點的例子,影后周迅主演的清宮大劇《如懿傳》在口碑比不過《延禧攻略》,很大一部分程度也是因為播出比《延禧攻略》晚了,導致觀眾先入為主。


時間不等人,按時完成的85分,很多情境下,就是比你比延遲完成的99分更有價值。

大多數人不懂的職場真理:按時完成85分,比延遲99分更受領導喜歡

03.在完成的基礎上優化

更符合人類的天性


當我們要去做一件事時,就好像是做一個陶瓷:本來擺在你面前是一灘泥,只有先大概把輪廓大概造出來,才能在粗糙的基礎上精雕細琢,步步優化。


給自己設立限制其實就是強迫自己先做出“簡單的1.0”版本,在此基礎上再優化、修改,遠遠要比一開始就做到95分要容易得多。


這點我在寫作上深有體會,有時候會因為想要寫出一篇更高質量的文章而遲遲不肯動筆,最後導致的是,在電腦面前坐一天可能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如果做不到完美,那我就不願意往前走一步。” 這是很多所謂“完美主義者”的通病。


可是一個人處處追求完美而不願意走出一步,究竟是真的“完美主義”?還是這個人“脆弱”。


因為害怕自己寫出來了也沒人認可;因為怕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膚淺;因為怕寫的不夠好影響自己的形象……


可是,沒有誰一開始能把一件事做到100分,但是隻要你把它做完了,你完全可以在不完美的基礎上不斷優化進步,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後期將它雕琢完美。


更重要的是:完成每一件事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成長的過程——因為戰勝了自己的懶惰和拖延,還有內心對不確定事物的恐懼。


長久來看,也是職場人從菜鳥變成老鳥的必經之路。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有感悟的話,歡迎轉發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學習。

本文作者:獵多多,關注學習更多職業規劃、求職面試和職場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