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回報率12%的信託公司理財產品可以買嗎,說說理由?

營養一生


回答一下:

1、現在社會投資的平均回報率一般不超過6%,因此年回報率12%是不低的,即使放到全世界也不低;

2、高回報意味著高風險,因此這類投資會有比較大的不僅利息最後兌現不了,本金也會有問題;

3、一般信託產品很少有小額的,如果是可以買10萬以下的,更要仔細看公司情況,很容易非法集資。那就可能血本無歸;

4、還有要看本金何時可以退出,封閉越久風險越大;

4、如果購買,建議一定要用閒錢,而且不超過1/3。

真的要謹慎。


守中堂主人


年回報12%的信託理財目前沒看到了。


大都在8%一9%,以現在的形勢來看,年回報12%很難。不光12%年回報難。年回報8%一9%都屬中高風險理財。有風險。且起點高,百萬元起步。


如信託理財分四類,一,貸款信託,二,權益信託,三,融資租憑信託,四不動產信託。

如果想買信託理財產品,最好是去正規的理財平臺。也要注意信託理財產品風險較高,請謹慎小心。


傷心鼠3


信託是高淨值客戶經常接觸到的一種理財產品,一般人可能沒聽過這個東西,因為它的購買門檻比較高,購買起點是一百萬,金融市場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屌絲死於股票,中產死於匹凸匹,土豪死於信託。這句話就生動形象的體現了信託購買門檻比較高的特點。

國內市場上的信託產品主要是證券投資類、基建類和房地產類。

證券投資類信託的模式以傘形信託為主,募集資金主要流向股市,這類信託的風險點相信大家都能認識到,股市的風險就是這類信託最直接的風險。

基建類信託的發行方主要是地方政府,募集資金會被地方政府拿去建設基礎設施,這種地方政府發行的信託也可以理解為地方政府債,優點是地方政府的抗風險能力比大多數企業都強,缺陷是有的地方政府的負債率比較高。

房地產類信託都是房地產開發商發行的,募集資金都被拿去蓋樓了,最近幾年房地產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而且房地產企業都是高負債企業,現金流時刻面臨著挑戰,抗風險能力算是挺差的。

基建類和房地產類信託的期限為6、9、12、18、24、36個月不等,年化收益率根據期限不同在7%~13%。

綜合來看,我認為年回報率12%的信託產品可以買,但是應該儘可能選擇地方政府發行的基建類信託,這類信託的安全性要明顯高於證券投資類和房地產類。

如果你喜歡這個回答,歡迎轉發、點贊、評論,歡迎關注我,訂閱更多財經、理財、炒股知識和資訊!


投融資那些事兒


只要能夠承受一定的風險,和信託公司動輒起步600萬元的門檻,即使在之前有相當一部分的信託公司產品年回報率可以穩定在12%~16%附近都是可以大膽去購買的。但是這個利率已經可以追溯到2~3年前,房地產市場較為紅火的時期。

截至目前為止,年化收益率只要動輒高於8%以上時,信託產品的起步門檻基本上就穩定在了400萬元以上。我個人瞭解到的一部分信託產品起步投資門檻基本上是在600萬元左右週期的話是270天或者360多天,年化收益率才只有10.1%。


就風險而言,因為個人沒有購買過,所以也無法仔細地說出實現的風險。但是如果從理論上而言,雖然說年化收益率高於6%以上時就會有虧損本金的風險,但是因為信託產品的特殊性尤其是他的門檻性,所以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券商所發行的信託產品,年化收益率只要穩定在8%左右的,都是可以嘗試性購買的。


晴天財經閣


年回報率12%的信託公司理財產品,風險非常非常非常大!!!要知道,每一款理財產品其實能夠給到個人的收益率都是很低的,比如說一款銀行系的理財產品,它的實際收益率如果是14-16%,他給到個人客戶的收益率一般不會超過5%,因為銀行是要賺錢的。同理,如果信託公司能給到個人12%的年回報率,那麼這個項目的真實收益率應該是多少?那至少要達到35%以上的真實收益率!現在做什麼項目能夠保證實現35%以上的年化收益???別說現在整個經濟環境都不好,就算是經濟上行期這也是很難實現的,要想實現這樣的高收益必定要投資高風險項目,高風險意味著不僅不一定能達到目標收益率,還有可能發生鉅額虧損!所以非常不建議購買這樣的信託公司理財產品!


讀毒獨310


前言

要判斷一個信託產品是否可以買,我們不僅僅看收益,還應該看這樣的收益所要承受的風險。即使收益再高,如果最後碰上違約,那信託產品的收益率不但沒法實現,還有可能折損本金,那這個收益即使再高也對投資者沒有意義。

因此,題主說的年回報12%的信託產品是否可以買,在我看來至少要關注三個方面。第一,資管新規對信託產品收益率的影響?第二,信託產品的類型,是否屬於違約高發的產品類型?第三,信託公司的實力,若出現風險事件,是否具備強大的風險化解能力?若這三個方面都能得出肯定的答覆,那這個信託產品就可以買。任何一個方面如果不符合,那我們就得三思而後行了,畢竟這涉及到我們本金的安全。

資管新規打破了信託的剛性兌付,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

2018年推出的資管新規對整個金融行業的影響應該是意義深遠的,因為這個新規明確提出要打破剛性兌付,這對曾經保本保收益的信託業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傳統信託貸款類業務通過在資金端向投資者約定預期收益,在資產端投向含有各種保證、擔保措施的標的,以承擔風險為代價獲取息差,這一操作模式使得信託業過去得意迅速發展,成為管理規模僅次於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機構。 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發佈,隨著資管新規的持續深化實施,信託產品的成立規模也明顯隨之出現了回調,從2018年的4月開始有一個明顯的下降。信託產品的類型也開始由原來的被動通道類業務,開始逐漸轉變只主動管理類業務,比如財富管理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股權投資業務等,這些業務將會成為未來信託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那除了規模有所影響,資管新規對信託行業影響最大的其實就是收益率。因為打破剛兌,其實就是打破對風險定價的扭曲。明明是高風險的業務,通過兜底卻實現了低風險,甚至是零風險。這其實並不代表風險的消除,而是信託公司承擔了風險,相當於風險都堆積到了信託公司身上。一旦經濟進入下行區間,企業的違約率上升,這個風險足以摧毀產生摧枯拉朽的威力,這就是監管機構要推行資管新規的根本原因。

那資管新規以後,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又出現了一個怎樣的趨勢呢?那就是高收益的產品開始進一步萎縮,整體收益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2019年以前,資管新規的影響開始蔓延以前,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在8.2%左右。進入2019年,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從年初的的8.2%開始一路下滑,截止2019年的4季度,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經去到7.9%左右的水平。這意味著信託產品的收益率開始迴歸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對比一下12%的信託產品收益率,那我們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根據用益信託上一週的統計數據顯示,信託產品的三大類型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工商企業信託(8.87%)、房地產信託(7.96%)、基礎產業信託(7.92%)。對比12%的信託收益率,那我們就不得不更加小心了。產品的類型、投向、期限、擔保措施等等都應該進行重點分析,畢竟這麼高的產品收益率肯定對應著更高的風險定價,這是我們從收益率這個數據得到的信號。

信託產品違約率快速上升,關注信託產品的類型

除了要關注信託產品收益率給我們的提醒以外,另外信託產品的類型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重點。就以房地產信託為例。

在中央確定“房住不炒”的基調以前,房地產信託那可是市場的香饃饃,大家都是搶著要的。一個是房地產產品收益率高,二房地產市場價格一直再漲,就算違約那也有地作為抵押,安全係數很高。

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不斷深入,房地產市場的局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三四線城市出現了明顯的放緩,加上融資渠道的收緊,很多前期擴張過快,攤子鋪的太大的區域性房地產商開始出現了經營惡化的情形。信託公司作為金融機構也收到了窗口指導,要求限制房地產的信託規模。因此房地產信託的的成立規模和產品收益率都曾一度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因此,信託產品的類型,對於我們判斷信託產品的風險也是至關重要的。根據信託資金的使用方向,我們可以將信託產品分位融資類、投資類和事務管理類。其中融資類就是我們接觸最多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包括金融集合、工商企業、基礎產業三大類信託產品,這裡我們就用融資類信託所對應的三種產品類型進行舉例。之所以要關注不同的信託產品類型,是因為因為不同類型的信託產品可能會帶來不一樣的風險特徵,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2018年到2019年3季度,信託風險資產的分佈進行深入瞭解。

在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影響下,疊加房地產調控的逐步深化,加之嚴監管、強監管的政策引導,信託資產風險率從2018年1季度開始一路走高,信託資產風險率從2018年的1季度末的0.75%上升到了2019年3季度末的2.27%。其中風險項目數量飆升至1305個,環比增長了18.64%;風險項目規模大幅增加至4611.36億元,環比增加32.72%。

根據2019年信託風險事件的統計分析,目前工商企業和房地產信託這兩類都需要投資者額外注意,前者是信託風險項目的重災區,如很多上市公司和大型民企都在2018年和2019年都出現了逾期甚至是違約的情況,如信、凱迪、中弘、海航、樂視等大型企業。因此,工商企業類的信託要重點關注基礎產業類信託則需要關注企業的資信情況、經營情況等等。房地產信託則受政策的影響較大,投資者要規避區域性的中小房地產商以及三四線城市開發項目。

最後一類就是基礎產業類信託產品,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國家開始加大基礎建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今年,中央已經明確會加大在5G、特高壓、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投入,這對於基礎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近1個月來,基礎產業信託的規模出現了明顯的上升。但是投資者還是要區別對待。有限選擇地方具有持續發展能力,也就是由財政收入能力和產業支撐的主體,避免基金投入佔比過高,財政實力較弱的地方政府平臺。

因此,信託產品的類型是除了收益率以外,我們第二個必須關注的重點,這代表著政策的方向,代表著產業的方向,我們必須清楚這裡面所蘊含的風險才能避開這裡面的雷區。

信託公司的資本實力——風險處置能力至關重要

最後,投資者還應該關注發行信託產品的主體——信託公司的實力。這裡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信託公司的資本實力,另一個就是信託公司的風險處置能力。

1、信託公司的註冊資本——公司和大股東資本實力的證書

2010年,銀監會(現銀保監會)出臺《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要求信託公司淨資本不得低於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且淨資本不得低於淨資產的40%。因此,一家信託公司的淨資本就是衡量一個信託公司實力最簡單粗暴的證明。具體計算方法如下:淨資本=淨資產-各類資產的風險扣除項-或有負債的風險扣除項-中國銀監會認定的其他風險扣除項。

從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得知,要提高淨資本,信託公司只有三個渠道:提高盈利水平、增加註冊資本以及降低風險扣除項,其中增加註冊資本就是最快速、最有利的渠道。截止2019年中,68家信託公司的註冊資本如下,供各位投資者參考。

排名前7名的信託公司,註冊資本都超過100億,其中最高的是重慶信託,註冊資本150億;然後是平安信託,註冊資本130億;接著是中融信託,註冊資本120億。這些巨無霸能有如此資本實力最主要還是得益於背後的大股東,畢竟增加註冊資本都是要股東掏出真金白銀的,沒幾把刷子,根本支撐不起信託公司的發展。所以註冊資本的大小不僅代表了信託公司的實力,也間接反映了信託公司大股東的實力。從這個角度說,信託公司的註冊資本就是信託公司及其大股東資本實力的一本證書。

2、風險處置能力——信託公司綜合實力的體現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惡化,以及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加之融資環境的收緊,信託產品的風險項目及風險資產規模開始出現了明顯的上升。就好比銀行的壞賬率,在經濟下行週期中,壞賬率必然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飆漲,信託公司作為一個連接實體的金融機構也不例外。

無論是風險項目個數還是風險項目的規模在2015年開始就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2018年以來,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出現了加速上揚。雖然信託公司對於每個信託項目都有一定的擔保措施,都有一定的資產抵押或者第三方擔保,但是擔保物權的實現是有個過程的,而且還受資產相關市場情況的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尋找第三方接盤或者通過項目重整進行綜合處理,這時候就是考驗一家信託公司風險處置能力的時候了。

一般而言,股東背景更強、綜合實力突出的信託公司在這方面就會更有優勢,在方案制定和執行、資源調配、關係協調等各個方面都會比實力弱、股東背景一般的信託公司會更出色。因此,投資者需要在關注信託產品本身的情況以外,關注信託公司對歷史上出現信託風險事件的整體處理情況,如處理的週期及過程,投資者收益的兌付等等。

總而言之,確定一隻收益率12%的信託產品是否值得購買,除了要看收益率背後的風險以外,我們還要關注信託產品類型及信託公司的實力。信託類型直接關係到這一大類產品的風險趨勢,而信託公司的實力則關係到出現風險時,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因此,購買信託產品不要僅僅盯著產品的收益率,還要綜合其他情況進行分析。記住一句話:當你盯著別人收益率的時候,別人在盯著你的本金。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我的回答最專業

第一,你問的是信託公司賣的信託?還是信託公司賣的理財?差別很大。信託相對安全一些。但也要具體分析。

第二,目前信託一般1-300萬起步,但是3年期的目前也很難給到百分之12.能給到百10就算不錯了。

第三,如果企業太缺錢,給你這麼高利息,那說明企業危機了。就好比你親戚和你借錢300萬,說給你特高的利息,已經超過正常值了,你還敢借嗎?


Euler大於Gauss


買信託,首先你要弄清楚:

什麼叫預期收益,另外優先和略後。

預期收益12,一般不會達到這個水平,金融機構是不能承諾固定收益的,所以預期收益他可以相對寫高些,實際並不會拿到12。但是基本不會虧本,對於信託來說,大機構。而不是一般的小信託,或是借信託名義弄的集資。

另外一般用戶購買的,是優先而不是略後。優先的意思是你只有固定在12範圍內的收益,超過12的收益,是略後分享。但是賠錢先賠略後投資的錢,賠光了,再動你優先的錢,所以高風險高收益,優先承擔風險相對較低。

你也可以買略後,但是你必須是大客戶,有底子,而且相對的還必須有專業知識,信息渠道,所以一般信託就是這麼分的。

所謂風險都在自己,看不懂不碰,看得懂也要小心有坑。

信託相對銀行,我說是正規信託,風險要小於銀行理財。因為信託權限,要大於銀行,監管也要比銀行嚴厲。一般你不會虧本,只是收益不一定是12。


月亮林地的鵪鶉


無需考慮,堅決不購買。

超過8%你就要謹慎了,超過10%的能拿回本金的概率都很小,零和遊戲總要有人接最後一棒。

最近某地鐵集團發行五年期債券,發行利率為3.45%。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全球已經有一個國家實行負利率政策了,在該債券發行後,不排除我國將進入利率2%時代,哪怕現在3%-4%時代,資本運作得需要多努力,才能做到12%的兌付?顯然是太難了。

之前接觸的信託產品去到6%+,還是合情合理區間,期限都不長,門檻也需要300萬起。所以無論哪一種信託,走的什麼資管通道,最後還是要剛性兌付,就這樣的一個利率差足以讓人生畏。

投資需謹慎。


寧採臣兒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年回報12%的信託值不值得買?值不值得買我們需要看信託的底層資產狀況,而非從收益率上來判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3f9782b629a437fb169dd7255959c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