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求知|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3.19 定公(1)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求知|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註釋】

(1)楊伯峻:定公,魯君,名宋,昭公之弟,繼昭公而立。在位十五年(公元前509——495)。“定”是諡號。

【譯文】

楊伯峻先生譯文:魯定公問:“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各應該怎麼樣?”孔子答道:“君主應該依禮來使用臣子,臣子應該忠心服事君主。”

錢穆先生試譯:定公問:“君使喚臣,臣奉事君,該如何呢?”孔子對道:“君能以禮使臣,臣自會盡忠奉君了。”

陳曉芬譯文:魯定公問:“君主使用臣子,臣子事奉君主,應該怎麼做?”孔子答道:“君主按照禮節使用臣子,臣子忠心耿耿事奉君主。”


《論語》求知|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求知】

錢穆先生講:禮雖有上下之分,然雙方各有節限,同須遵守,君能以禮待臣,臣亦自能盡忠遇君。或曰,此言雙方貴於各盡其己。君不患臣之不忠,患我禮之不至。臣不患君之無禮,患我忠之不盡。此義亦儒家所常言,然孔子對君之問,則主要在所以為君者,故採用第一說。

類似這樣的道理,我們不能說它錯,但卻於理政治民沒有任何幫助。試問,君以禮待臣,必然會換得臣子的忠嗎?君禮臣忠天下秩序必然會好嗎?近讀三國兩晉歷史,採了一則史實如下:

東晉十六國時期,符堅建立前秦,統一了北方,所以他想滅掉東晉統一中國。所以,就發生了淝水之戰。戰爭的結果符堅大敗,喪失了維持北方統一的軍事力量,原來被征服的各族貴族,都乘謀取獨立。前燕慕容氏貴族慕容垂有復燕雄心。

符堅於淝水戰敗,僅有散卒一千多騎,投奔慕容垂。慕容垂將自己的三萬兵馬交給符堅。軍至澠池,慕容垂藉口北方民眾易叛,需要鎮撫,要回燕國故地。符堅答應了。符堅尚書左付射權翼說:“國兵新破,四方皆有離心,宜徵集名將,置之京師,以固根本,鎮枝葉。垂勇略過人,……豈可解縱,任其所欲哉!”符堅說:“卿言是也。然朕已許之。匹夫猶不食言,況萬乘乎?”而翼卻說:“陛下重小信而輕社稷,臣見其往而不返。關東之亂,自此始矣。”

慕容垂至鄴,守鄴的是符堅之子符丕,丕將勸丕殺垂。符丕不肯,說:“淮南之敗,垂侍衛乘輿,此功不可忘。”石越對人說:“公父子好為小仁,不顧大計,終不當為人擒耳。”慕容垂到了河北後,果自稱燕王,後又自立為皇帝。

通過這則史實不難發現,儒家所謂忠信仁義於治國理政無益。


《論語》求知|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參考文獻】

楊伯峻 《論語譯註》

錢 穆 《論語新解》

陳曉芬 《論語譯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