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裡,劉伯欽為什麼到了兩界山,就再不能送唐僧了?

醉墨客


我是愛看閒書的吳,我來回答“《西遊記》原著裡,劉伯欽為什麼到了兩界山,就再不能送唐僧了?”這個問題。

鎮山太保劉伯欽,護送唐僧為父恩。


首先,我們來說說劉伯欽為什麼要護送唐僧到兩界山?

劉伯欽又被稱為“鎮山太保”,和自己的妻子及老母親居住在大唐邊境“兩界山”。劉伯欽身強體壯,正值壯年,打獵為生。

鏡頭一轉,唐僧一人一白馬正在兩界山之中走著,突然林中竄出一隻老虎,白馬驚慌失措,拉下唐僧,一轉眼就跑的不見了蹤影。眼看唐僧即將喂於虎口。一枝弓箭突然從臉旁邊出現,射入虎口,救下了滿臉驚恐的唐僧。唐僧回頭一看,正是鎮山太保劉伯欽。劉伯欽熱心的幫著唐僧尋回了白馬,帶著唐僧回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劉伯欽的母親希望唐僧幫忙超度自己死去的丈夫。唐僧立刻幫忙超度。夜裡劉伯欽的父親託夢告知劉伯欽,自己得到高僧高度,即將投胎大唐富貴人家。

劉伯欽一家感恩唐僧的恩情,才有劉伯欽護送唐僧過兩界山的故事。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不過兩界山?

兩界山就是大唐的邊界。首先越國界就是大罪,過去就不再是大唐了,害怕受到嚴罰;其次,劉伯欽只熟悉自己家附近的兩界山山林,對越過兩界山之後的路況不熟悉;最後也怕離自己妻子母親太遠,怕家中發生變故。

基於這些原因。劉伯欽肯定是不能過,過不了兩界山的。

我是愛看閒書的吳,如果您有其他看法和觀點,希望您能在下方留言;如果您喜歡,懇求您能關注我,幫我點贊!祝您一夜暴富!

愛看閒書的吳


書裡寫得很清楚,劉伯欽也說得很清楚:“長老不知,此山喚做兩界山,東半邊屬我大唐所管,西半邊乃是韃靼的地界。那廂狼虎,不伏我降,我卻也不能過界,你自去罷。”

兩界山就是壓孫悟空的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徵西定國,改名兩界山”。用現在的概念來解釋,這裡已經是國界線,所以劉伯欽不能過去。唐僧則持有“通關文牒”,等於各國落地籤的護照,所以可以出國。

歷史上的唐僧玄奘,其實沒有“通關文牒”。他的西遊,是未得官方允許的,名符其實的偷渡。只是回國帶回大量經文,為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所以唐太宗沒有追究他的偷渡罪名。

還要再說一句。“韃靼”一詞,最早見於唐代,但歷代所指有所不同。一般認為,唐代的“韃靼”是指西北少數民族,明代則是指蒙古少數民族。而從唐僧西遊的路線來看,出長安,經絲綢之路,到達中亞,再南下印度,只會遇到西北的“韃靼”,不應該路過蒙古的“韃靼”。《西遊記》成書於明朝,但書中所說唐僧經過唐與韃靼的國界,還是符合歷史情況的。


棲鴻看紅樓


先看看唐僧是怎麼遇到劉伯欽的,而劉伯欽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唐僧在遇到劉伯欽之前是差點被熊山君,特處士一夥妖怪給吃掉,辛虧太白金星搭救,玄奘才得以脫身,而脫身上路後的的他是杯弓蛇影,草木疑兵,看到什麼都害怕,恰逢這時候又從林中竄出一隻吊睛白額虎,這下把個和尚嚇得,哭爹喊媽的,而就在這生死關頭,劉伯欽出現了: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西遊記》原著裡對劉伯欽是這樣描寫的:

卻說他雖有災哈,卻有救應。正在那不得命處,忽然見毒蟲奔走,妖獸飛逃;猛虎潛蹤,長蛇隱跡。三藏抬頭看時,只見一人,手執鋼叉,腰懸弓箭,自那山坡前轉出,果然是一條好漢。你看他:頭上戴一頂艾葉花斑豹皮帽,身上穿一領羊絨織錦叵羅衣,腰間束一條獅蠻帶。腳下翽一對麂皮靴。環眼圓睛如弔客,圈須亂擾似河奎。懸一囊毒藥弓矢,拿一杆點鋼大叉。雷聲震破山蟲膽,勇猛驚殘野雉魂。  三藏見他來得漸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那條漢到跟前,放下鋼叉,用手攙起道:“長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這山中的獵戶,姓劉名伯欽,綽號鎮山太保。我才自來,要尋兩隻山蟲食用,不期遇著你,多有衝撞。”三藏道:“貧僧是大唐駕下欽差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適間來到此處,遇著些狼虎蛇蟲,四邊圍繞,不能前進。忽見太保來,眾獸皆走,救了貧僧性命,多謝,多謝!”伯欽道:“我在這裡住人,專倚打些狼虎為生,捉些蛇蟲過活,故此眾獸怕我走了。你既是唐朝來的,與我都是鄉里。此間還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同食皇王的水土,誠然是一國之人。你休怕,跟我來,到我舍下歇馬,明朝我送你上路。”三藏聞言,滿心歡喜,謝了伯欽,牽馬隨行。  過了山坡,又聽得呼呼風響。伯欽道:“長老休走,坐在此間。風響處,是個山貓來了。等我拿他家去管待你。”三藏見說,又膽戰心驚,不敢舉步。那太保執了鋼叉,拽開步,迎將上去。只見一隻斑斕虎,對面撞見。他看見伯欽,急回頭就走。這太保霹靂一聲,咄道:“那業畜,那裡走!”那虎見趕得急,轉身輪爪撲來。這太保三股叉舉手迎敵,唬得個三藏軟癱在草地。這和尚自出娘肚皮,那曾見這樣兇險的勾當?太保與那虎在那山坡下,人虎相持,果是一場好鬥。但見:  怒氣紛紛,狂風滾滾。怒氣紛紛,太保衝冠多膂力;狂風滾滾,斑彪逞勢噴紅塵。那一個張牙舞爪,這一個轉步回身。三股叉擎天幌日,千花尾擾霧飛雲。這一個當胸亂刺,那一個劈面來吞。閃過的再生人道,撞著的定見閻君。只聽得那斑彪哮吼,太保聲騕。斑彪哮吼,振裂山川驚鳥獸;太保聲騕,喝開天府現星辰。那一個金睛怒出,這一個壯膽生嗔。可愛鎮山劉太保,堪誇據地獸之君。人虎貪生爭勝負,些兒有慢喪三魂。  他兩個鬥了有一個時辰,只見那虎爪慢腰松,被太保舉叉平胸刺倒,可憐呵,鋼叉尖穿透心肝,霎時間血流滿地。

從這段描寫可以看出劉伯欽乃是個身手還不錯的太保,也就是山賊,混混之類的,不過能夠隻身打死老虎,可說是人中極品了。

後來劉伯欽將唐僧領回家,好吃好喝的招待,其母后來又念其超度了老伴的亡魂,而更是對他感恩不盡,於是又送了他一些乾糧,讓兒子好生送送他。

後來,劉伯欽又將唐僧送到了兩界山,也就是如來鎮壓猴頭的那座山,原文是這麼描寫的: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來不向不迴向。無異無同無有無,難捨難取難聽望。  內外靈光到處同,一佛國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個身心萬法同。  知之須會無心訣,不染不滯為淨業。善惡千端無所為,便是南無釋迦葉。  卻說那劉伯欽與唐三藏驚驚慌慌,又聞得叫聲師父來也。眾家僮道:“這叫的必是那山腳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問:“是什麼老猿?”太保道:“這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徵西定國,改名兩界山。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飲食,自有土神監押,教他飢餐鐵丸,渴飲銅汁。自昔到今,凍餓不死。’

後來唐僧撕下了如來的八字真言,救了孫悟空,從此便有了一個強有力的靠山,最終劉伯欽見唐僧收到高徒,見自己使命完成,便一心收拾要行,轉身對三藏唱個喏道:“長老,你幸此間收得個好徒,甚喜甚喜,此人果然去得。我卻告回。”三藏躬身作禮相謝道:“多有拖步,感激不勝。回府多多致意令堂老夫人,令荊夫人,貧僧在府多擾,容回時踵謝。”伯欽回禮,遂此兩下分別。

總結:劉伯欽為什麼到了兩界山,就再不能送唐僧了?

因為:一,過了兩屆山便就不再屬於大唐的國界,你再往前走,便就不會得到‘政府’的庇護,劉伯欽在這山中過得好好的,斷然不會傻到偷渡的。

二,劉伯欽家中還有妻室,老孃要養,自然是不會去的太遠,而兩屆山便是他行程的極限。

三,孫悟空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本領通天,唐僧都已經將他收為了徒弟,自然已經不需要他的庇護了。

四,小編認為劉伯欽可能是觀音差遣來送唐僧到兩屆山助悟空脫險的,而最終,唐僧順利收得高徒,也算是完成了了任務,可以交差了。


南野笑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的總結如下:

因為劉伯欽是唐朝子民,兩界山位於唐朝和韃靼國的交界處,過了邊界就是其它國家了,劉伯欽就不熟悉地形,他決定已經無法全力保護唐僧安全了,便沒有繼續護送。同時也是因為他已經找到了第一個徒弟,不需要他繼續保護了。

在西遊記中唐僧雖柔弱,但是他一身修為,有著滿腹經文。唐僧在去西天取經路上,觀音已經幫唐僧準備好了四員大將,保他去西天取經,同時也為他設置好了九九八十一難。第一個要出現在唐僧面前的就是曾經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當年犯下的錯誤,被如來五指山一壓就是五百年。

孫悟空被壓處就是被後人稱為兩界山的地方,孫悟山在山下看著村民一代一代更換。唐僧去西天取經必經此山,此山中有很多猛獸,正當唐僧遇到危險時,劉伯欽伸出援手救下了唐僧。唐僧為了報答救命之恩,再得知劉伯欽父親剛剛死去的消息,唐僧作為一名僧人有能普度眾生之心,唐僧主動要求為他父親超度。由於當時唐朝是嚴禁信佛的,要找一個僧人超度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

劉伯欽和母親出於對父親的愛,就很高興地答應了唐僧了說法,為他父親超度。超度當晚父親就託夢給他母子倆說自己在唐僧的超度下,已經解決前生的罪過,如願輪迴。這種大恩大德,劉伯欽非常感激,決定護送唐僧找到自己第一個要收復的大徒弟孫悟空。





撩影奇譚


這個問題原書中已經通過劉伯欽之口講明瞭,①兩界山(其實就是“五行山”的另一個稱呼)是大唐的邊界,另一邊是“韃靼”地界,大唐臣民不能越國界。②另一邊的狼蟲走獸“不歸他管”,意思是說,他降伏不了。


bratskid


到了國界線,不能私自過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