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這行的祖師爺是誰?

mongchan


劉德升,字君嗣,潁川(今禹州市)人,東漢桓帝、靈帝時著名書法家。行書書法創始人,因創造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書”字體,又被後世稱為“行書鼻祖”。德升的行書書法雖草創,但字跡妍美,風流婉約,務求簡易,筆劃從略,離方遁圓,濃纖間書,如行雲流水,非常快捷,被後人列為“妙品”,獨步當時。

書法史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兩重功能的。從上古的結繩記事到文字的成熟,書寫有契刻範疇到毛筆書寫,文字從不太規範統一的大篆發展到小篆、隸、楷、草等體,應該說進步是非常大的了。但,篆、隸、楷書的法則,使其書寫不夠快捷;而草書的簡約隨意,又辨認不易。東漢時期,一種既書寫便利,又便於識認的新書體,已經呼之欲出。劉德升,就是這個任務的完成者。

三國時,魏國的鐘繇,胡昭兩人因學德升的紆書筆法而著名。二人精研德升書法藝術的特點並達到較高的境界。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也學習德升的紆書字,而且十分嫻熟精到,達到較為完美的高度。唐代張懷瓘在他的《宜和書誘敘記》中說:“真幾(邁)於拘,草幾(邁)於放,介於西間者紆書有焉。”由此可知,德升創造的紆書在書法藝術的發展中佔有很高位置,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很大影響作用。

劉德升自幼酷愛書法,一生鑽研不輟,於各種書體均有建樹。據史籍記載,漢末流行小篆十一種書寫方法之一的“瓔珞篆”,即為其“夜觀星宿”後所創,此書體曾廣為流傳,“後漢儒士並皆致學”。 而其畢生以書法影響後世者,首推其草創行書書體。唐張懷灌《書斷》捲上說:“行書者,劉德升所造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書斷》卷中又云:德升“以造行草擅名。雖以草創,亦甚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列劉德升行書為妙品。明陸深《書輯》雲:“德升小變楷法,謂之行草。兼真謂之真行,帶草謂之草行。”

劉德升草創的行書,字體妍美,風流婉約,務求簡易,筆劃從略,離方遁圓,濃纖間書,如行雲流水,非常快捷,既不象楷書那麼拘謹呆板,也不象草書那麼狂放難認,一經問世就廣受歡迎。三國時魏國的鐘繇、胡昭兩人因學劉德升的行書而著名。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精研劉德升行書至為嫻熟,將行書推進到臻於完美的藝術高度。

雖然是剛剛開始創造的一種字體,也很漂亮。書法風流婉約,是當時僅有的一家。胡昭、鍾繇的書法,都師法於劉德升。世上人說:“鍾繇善行狎書,就是這個緣故。而胡書字體肥,鍾書字體瘦,他們都從劉德升的書法裡汲取了長處。

劉德升以創行書而名世,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有《書斷、陸深書輯、夢英十八體書》。

晉衛恆《四體書勢》記載:“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南朝宋羊欣亦云:“(鍾、胡)二子俱學於德升,而胡書肥,鍾書瘦。”這些是西晉以後普遍流行的說法。鍾即鍾繇,胡即胡昭,二人均是由漢末入魏的書家,因此劉德升善行書傳二人是有可能的。唯經劉德升之手的行書比起民間流行的新書體要美觀、規範些,但較之晉時的行書在筆法上顯然要“原始”一些。從劉德升將行書之法傳鍾、胡二人看,當時的書家己·卜分重視對民間崛起的新書體的藝術加工和整理。文人書家這種敏銳的藝術眼光,在二晉時代更為突出地顯現出來。

鍾、胡所承繼的劉德升一行書,風格並不一致,“胡書肥,鍾書瘦”。但二人行書在晉時超過其他書體的影響,成為宮廷書法教學的對象.時“立書博士,置弟子教習,以鍾、胡為法”。由此可見由劉德升開山而經鍾、胡傳遞的這一書法流派,在漢代以後,也因為順應文字演變的規律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逸雲齋書畫


蔡邕(公元133-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音樂家。權臣董卓當政時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後漢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蔡邕博學多識,才華橫溢。通經史,好天文,妙操音律,善琴鼓、繪畫,擅長辭章,精工篆隸,尤以隸書著稱。蔡邕在書法方面造詣頗深,南朝梁武帝亦稱其書 “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創“飛白”書體,著《筆論》、《九勢》等,開中國書法理論之先河,被尊為書法之開山鼻祖。

11月4日 週五晚, 於鍾華老師做客上海國家會計學院∙ 書香悅讀∙ 第七期,主講《神人相助:中國書法筆法的祖師爺蔡邕》。他結合了蔡邕的人物生平,書法的藝術本質和哲學依據,以及書法線條的三個美學概念,即“力”、“勢”和“藏”,解析書法筆法,賞析書法作品,審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最具有經典標誌的民族符號。




中國的書法藝術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語出《書林藻鑑》,馬宗霍輯)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可見象形文字也是一種書法。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製陶瓷上,有較多的類文字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非現人能識別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裡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儘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書法的演變一般是指書法字體的演變。一般說來魏晉時期既是書體的終結期,又是書法技法的集大成期。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異采迷人。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從五大書體的演變順序上看,最先有的是篆書,隸定之後有了隸書,隸書快寫有了草書,最後才有了楷書,和楷書的誕生物行書。

從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還有漢代的簡帛朱墨手跡,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清代的碑帖之爭等書法演進。

唐代的張懷瓘在《玉堂禁經》中曾說:“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這句話說得很明白,無論是什麼書體,第一看重的都是“用筆”。

五大書體當中,哪種書體的用筆最規矩呢?哪種書體的用筆最容易學呢?當然是楷書。從這個層面上講,楷書確實是初學者的基礎。所以學習書法還是以楷書為主。


四方匯評


拎不清。



楊炳升66


書法雖然講究傳承,但書法這行並沒有公認的祖師爺。

木工的祖師爺是魯班,相聲祖師爺東方朔,這些是公認的,但書法上:

有人說小篆的祖師爺是李斯,有人說楷書的祖師爺是鍾繇,有人說草書的祖師爺是張芝,也有人說王羲之名氣最大,稱為“書聖”,他應該是祖師爺,所以總的來說,書法這行並沒有一個公認的祖師爺。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是以下幾點原因:

1、書法和倉頡造字一樣,文字也並不是倉頡創造的,他只是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書法也一樣,無論是李斯、鍾繇、王羲之,他們在書法這行上,也是在前人的經驗傳承上,加入自己的技法和理念,慢慢完善、發揚的。

2、書法藝術太寬廣,沒有任何能稱祖師爺,正如孫過庭《書譜》雲,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縱橫;就是說每個書法家所擅長的不一樣;而王羲之評價草聖張芝時說:“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好之絕倫,吾弗及也。”意思就是王羲之自已也承認在草書上他不及張芝也。

所以公認書聖的王羲之都不敢自稱祖師爺,那麼歷史上的書法家,又有那個能被稱作書法這行的“祖師爺”呢?

3、書法本來就不是一個行當,書法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是用來書寫記事,只是慢慢的發展成了一個藝術,算是從實際應用中,誕生了其輔加功能。而其不像木工、不像相聲他是一門手藝,書法只是讀書人的興趣,就是到當今,書法家也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職業和行當。


設計師清華


是啟功先生,請先不要激動,聽我解釋你就明白了。古代沒有專門寫書法這個行業,只有讀書做學問,寫文章,順便看看誰的字好看了,文章好了,就是有學問。文章和字是一體欣賞的。沒有單獨的寫書法這個行業。

彭琰林寫啟功體書法

所以說,書法這“行”的祖師爺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任會長就是啟功先生。所以,書法專業的祖師爺是啟功


啟公書畫


蔡邕(公元133-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音樂家。權臣董卓當政時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後漢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蔡邕博學多識,才華橫溢。通經史,好天文,妙操音律,善琴鼓、繪畫,擅長辭章,精工篆隸,尤以隸書著稱。蔡邕在書法方面造詣頗深,南朝梁武帝亦稱其書 “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創“飛白”書體,著《筆論》、《九勢》等,開中國書法理論之先河,被尊為書法之開山鼻祖。11月4日 週五晚, 於鍾華老師做客上海國家會計學院∙ 書香悅讀∙ 第七期,主講《神人相助:中國書法筆法的祖師爺蔡邕》。他結合了蔡邕的人物生平,書法的藝術本質和哲學依據,以及書法線條的三個美學概念,即“力”、“勢”和“藏”,解析書法筆法,賞析書法作品,審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最具有經典標誌的民族符號。









發現方圓


這個問題比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容易。

不論哪種書法,都包括在文字之中。而且不同時期的文字,都具有不同時期審美觀,都有不同時期的書法名人和書寫要求。

漢字,先有漢人後有漢字,這應該是可以肯定的。也就是說漢字書法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子孫創造和完善的,不能歸公於哪一個人!更不能用哪一個人或哪一種書寫形式去綁架和緊固漢字的發展和創新!

布衣居士



李恩之布衣居士


我認為祖師爺如下:

倉頡 造字 黃帝

李斯 小篆 秦前284年

程邈 隸書 秦

張芝 草書 東漢192年

劉德升 行書 東漢桓帝

鍾繇 楷書 三國魏 151—230

以下為李斯篆書



校傲臨風(書畫)


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