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之人生立命求福之法

聽說這本書很久了。

我們先來看看後世人對這本書的評價與推崇:

▶熟通佛教各派經典著作論說,廣泛涉獵儒、釋、道等宗教哲學的淨空法師這樣說:“《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我在二十六歲,剛剛接觸佛法,第一本唸的書;它對我的影響非常之大,可以說影響了我一生。”

▶晚清大臣曾國藩則在《曾國藩治家全書·日記》記載,自己讀了《了凡四訓》後改號“滌生”,從此人生崛起,成為一代名臣。

▶胡適稱此書為“研究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日本著名漢學家安岡正篤建議日本天皇以及歷任首相將此書視為“治國寶典”,並盛讚此書為“人生能動的偉大學問”。

▶日本知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對此書倍加讚譽,並將此書作為人生指導。

▶數百年來,被書香門第奉為“傳家之寶”。

可見許多人對這本書推崇備至。


《了凡四訓》之人生立命求福之法


最近幾年,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社會上興起一片國學熱潮,《了凡四訓》作為人生訓誡經典著作而被搬上了國學課堂。可謂在歷史的盛名之下,又提升了許多熱度。

既然被奉為經典,自然對這本書有所期待,只是一直沒有時間閱讀。這次肺炎疫情期間,宅在家裡,正好也是讀書學習的大好時機,索性翻出來看看。


《了凡四訓》之人生立命求福之法


袁了凡與《了凡四訓》

2018年在安徽黟縣西遞古鎮胡氏宗祠看到一篇家訓,意清、理順,是家訓文化中的經典,其中“積德行善”被推為家風。

《了凡四訓》本質上也是袁了凡留給子孫後代的家訓,不過不是一篇,而是一本。

袁了凡,本名袁黃,字坤儀,明神宗萬曆十四年進士,博學多才,在星象、勘探、水利、理數等方面皆有一定造詣。

《了凡四訓》中四篇文章——“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是袁了凡不同時期的文章,被後人整理刊刻合集成了一本書,作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經典流傳於世。

袁了凡現身說法,以身作則,將自己“逆天改命”的人生經歷寫進書中,教給子孫後代安身立命、修德改命之法。

簡單來說,這是一本教人“逆天改命”的書。

那麼,人真的可以“逆天改命”嗎?

袁了凡說:能。


《了凡四訓》之人生立命求福之法

祠堂裡的家訓


命由己立,福能自求。

命怎麼立?

福怎麼求?

這兩大問題,便是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講述“逆天改命”的核心內容。而問題解決的根本之道——積德行善。

《易經》中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也是許多家庭將積德行善作為家風傳承的重要原因。袁了凡一生也將此作為立命求福之本。《了凡四訓》融入了佛教哲學,佛教中的因果文化與農耕文化中的春耕秋收異曲同工,種善因,得善果,命可立,福能求。

那麼,知道了積德行善可立命,又該如何行善?

1、靜坐常思己過

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需改過。

袁了凡在“立命之法”一篇中提出“反躬自省”的概念,也就是要反思自己的過錯,然後改之,這是行善的前提,即清代學者金纓在《格言聯壁》中強調的: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了凡四訓》之人生立命求福之法


2、改過要行“三心”

“三心”即恥心、畏心、勇心。

★恥心——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永遠知道自己的不足、不驕傲、不自大、不傲慢;謹守自己的原則與底線。

★畏心——敬畏天地自然、敬畏生命,懂得尊重他人。

★勇心——為勇猛心,要用行動去踐行、去修正、去改過。要自律並懂得當機立斷,根除拖延症。

改過的要義,在於從內心修正自己的思想、從而修正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這時,才能真正做到積德行善。


《了凡四訓》之人生立命求福之法

而積德行善的方式,袁了凡在第三篇“積善之方”中做了十點的概括,分別如下:

1、與人為善

與人相處,要心存善心,不能去算計、誹謗、壓榨……

2、愛敬存心

尊重以及愛護他人,要有同情心與同理心。

3、成人之美

《論語·顏淵》中記載: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人處於世,多幫助他人,成全他人,也是在幫助自己和成全自己。

4、勸人為善

自己做善事,勸誡他人多做善事,都是在播種善的種子。

5、救人危機

當別人遭遇危險、困難之時,不妨雪中送炭,伸手拉他一把。

6、興建水利

如果能興建水利,或者做點其他事情,造福一方,那就是相當大的功德了。

7、舍財作福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8、護持正法

心要正,所謂邪不勝正。心正則身正,身正則事成,事成則福順。

9、敬重尊長

這一點其實和第二點有重複的地方。個人認為不僅是要敬重尊長,許多人都值得被敬重。

10、愛惜物命

萬物皆有生命,要愛護一切事物。其實就是敬畏生命。

做善事,積德行,隨著為人處世方式的改變,命的格局也會隨之而變,也就能做到“逆天改命”了。


《了凡四訓》之人生立命求福之法


總結

《了凡四訓》這本書的確值得一讀,通篇都在勸人為善,傳遞一種“善”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不僅僅是一本家訓,更是一本社會大訓。不僅可以搬到國學課堂,也可以放在每個人的床頭。

這本書篇幅雖然短小,內涵卻深刻實在。想要改變自身命運處境的人,不妨先思考和反省一下自己的性格缺點與為人處世方式,從內心開始修正自己的能量場,改變心境,進而改變自己當下的處境。“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