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剛一寫成,舉國上下都喜愛,作者從此官運亨通

這首詩剛一寫成,舉國上下都喜愛,作者從此官運亨通


唐朝是詩人最為幸運的年代,不僅能夠與同道之人相互切磋提高,而且可以憑藉詩歌一舉成名。然而,真正要靠詩歌來當官,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還是很不容易的。比如李白,作為翰林為唐玄宗、楊貴妃寫下了很多名篇,有的還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卻只是一名御用文人,並沒有參與朝政的機會。

即使是一些封侯拜相的詩人,也只能說他們在自身領域之外,對詩歌特別愛好,而不能說靠詩歌而富貴顯達。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雖然他現在的名氣不大,但在當時卻憑藉一首詩就青雲直上,享受了富貴榮華,讓一輩子夢寐以求官位的詩仙李白情何以堪。

這首詩剛一寫成,舉國上下都喜愛,作者從此官運亨通

這個詩人叫做韓翃,在現在名氣很小,但在當時卻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前一年,也就是天寶十三年,他順利考中了進士。野史和小說記載他此時還獲贈了一位美女柳氏,並經歷了一段令人唏噓不已的波折,這不是本文的重點,暫且不談。

唐朝不同於後來的朝代,考上進士還不能當官,必須再經過一系列的選拔考試。既然走了這條路,韓翃自然也不怕等,反正有紅袖添香,他也青春年少,有的是時間和機會。不過,他能等,時代卻不能等,就在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皇帝、太子都倉皇出逃,又有誰來理會這些候補官員呢?

於是,韓翃開始了輾轉流離的生活,並且投入了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工作。戰爭結束之後,侯希逸返回長安任職,他又跟隨回到了長安。侯希逸去世後,他卻閒居長安十來年,毫無建樹,彷彿官場之中的來來去去都是過眼雲煙,與他並沒有關係。此後,李勉鎮守夷門,徵召他為幕僚,不過韓翃已經不再年輕。

在此時期,韓翃留下了大量的詩篇,但就如我們現在在《韓君平詩集》中所看到的一樣,絕大多數都是送行贈別或者唱和吟詠的。這種詩歌,一般是應景和例行公事,價值其實並不高。但突然他寫的一首詩卻石破天驚,從皇帝到百姓,都對其愛不釋手。這就是《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剛一寫成,舉國上下都喜愛,作者從此官運亨通

相信很多人對這首詩都不陌生,即使沒有讀過全詩,至少也應該對第一句很熟悉。這裡的春城不是昆明,而是長安,詩人明寫花,暗寫風,將暮春時候的京師寫得相當唯美,再也沒有安史之亂後的衰敗氣息。這種花隨風動,柳隨風斜的美景,讓人彷彿又回到了氣象萬千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年代。

後兩句則巧妙的使用了一個典故,那就是寒食為了紀念介子推,不使用火。直到太陽下山後,宮中才將榆柳之火賞賜給大臣,告訴大家寒食結束,可以生火做飯了。同時,也提醒大臣和天下百姓,要以介子推為榜樣,做忠臣孝子。就在這種平靜恬淡的氣氛中,讓人看到了一個四海昇平的新盛世即將拉開序幕。

這首詩剛一寫成,舉國上下都喜愛,作者從此官運亨通

這首詩一出,舉國震驚,因為寫得太美,還烘托出一個充滿朝氣和希望的盛世。因為唐朝人太懷念他們曾經的輝煌了,這首詩甚至感動了當時的唐德宗,下令讓韓翃擔任駕部郎中。

這個消息是當夜由一個職務不高的韋巡官告訴韓翃:你終於熬出頭了,皇帝讓你主持起草詔書。然而,韓翃卻不敢相信,認為自己太老了,已經錯過最好的年華。

這首詩剛一寫成,舉國上下都喜愛,作者從此官運亨通

其實,當時的中書省官員也不敢相信韓翃有這個運氣,偏巧江淮刺史也叫韓翃。於是他們將兩個人都上報給皇帝,請唐德宗定奪。唐德宗則在文件上抄錄了《寒食》這首詩,並且批註“與此韓翃”。

就這樣,歷經玄、肅、代、德四朝的韓翃終於混出頭了。就這一首詩讓他成為了天子近臣,他發跡雖然晚,但卻比李白順遂多了,官至中書舍人,有一定的實際權力。相比於古代封建官場上數之不盡因文字獄而遭殃的文人,韓翃因為一首詩,晚年得以發跡,實在是幸運之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