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疫96個垃圾桶全“下樓”

為防疫96個垃圾桶全“下樓”

為防疫96個垃圾桶全“下樓”

萬博苑96個垃圾間全部封閉,居民逐漸習慣下樓扔垃圾。

萬博苑小區位於南二環右安門橋東北角,小區塔樓的每個樓層,原先都設計有一座垃圾間。以往,居民們扔垃圾不用出樓門,只需扔到垃圾間裡,這個習慣至今已延續了20年。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這些沒有窗戶、不具備通風條件的垃圾間,也成了防疫的一大難點。“每個垃圾間裡有一個大垃圾桶,因為疫情,4棟塔樓內的96個垃圾桶全部被清下了樓。現在小區院裡出現了露天垃圾堆,這樣做會不會給周圍環境造成汙染?”近日,一位小區居民向12345服務熱線反映了這一問題。

目前情況究竟是怎樣的?3月9日,記者前往萬博苑小區調查走訪。

■探訪

露天垃圾堆實為集中投放點

在萬博苑小區的西南角、5號樓的南側,記者找到了居民投訴的這個“露天垃圾堆”。其實,這是一處垃圾分類投放點,並排放置著綠色的可回收物分類箱、紅色的廢棄口罩專用桶,以及七八個藍色、黑色垃圾桶。不時有居民走過來扔垃圾,垃圾桶周圍並未出現遺撒,周圍地面還算乾淨。

隨後,記者又找到了另外兩處垃圾投放點,一處位於2號樓3號樓之間,另一處在6號樓東側,兩處投放點的位置都在綠化帶旁邊,垃圾桶的種類設置也基本一致。記者目測垃圾投放點距離最近的居民樓大約有10米。一位中年女性站在其中一個垃圾桶前,只見她把紙箱、泡沫盒裡的各種垃圾分別倒進垃圾桶裡,再把架在桶口或堆在桶邊的大件垃圾逐一收走。她解釋說,自己是保潔員,負責巡視院子裡的垃圾投放點,及時收拾桶外垃圾,直到專業的環衛車來清運。

那麼,居民反映的“垃圾間”究竟在哪兒?為什麼有的人會反對將垃圾桶搬到院子裡呢?記者來到萬博苑居委會了解情況。為了方便解釋,居委會主任尹燕忠帶著記者走進居民樓。

萬博苑小區共有4棟塔樓、1棟板樓,還有地下游泳池、賓館等設施,共有居民866戶。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塔樓,小區裡的這4棟塔樓有個特殊的設計——垃圾間。垃圾間位於每層的通道口,8戶居民共享一個。小區4棟塔樓,每棟樓為24層,也就是說共有96個室內垃圾間。

這個看似方便的設計卻成了樓內環境衛生的隱患。物業工作人員打開一處垃圾間,記者看到裡面黑乎乎的,空無一物,面積大約有4平方米。從工作人員提供的早先照片看,原先,垃圾間角落裡放置有一個無蓋的大塑料桶,居民隨時可以把垃圾扔進去。

“有的居民家甚至都沒有垃圾桶,有了垃圾就直接扔到這個大垃圾桶裡,或是直接掃進垃圾間裡。”物業工作人員說,儘管保潔員每天都要仔細地清理這些垃圾桶,但96個垃圾間不可能隨時清理,而且垃圾間無窗無通風,難免產生異味。

■變化

樓內96個垃圾間全部封閉

這兩年不斷有居民通過12345服務熱線投訴,樓內垃圾間有異味、不衛生,要求關閉。從去年開始,社區開始推廣垃圾分類,萬博苑如何把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這96個垃圾間成了一道巨大的難題。街道、社區、物業共同決定“封閉垃圾間”。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居委會組織居民黨員、志願者、骨幹群眾等逐層做工作。

“阻力真的好大!”居委會主任尹燕忠說,垃圾桶下樓,主要是方便清掃,降低垃圾清運成本。去年底,居委會曾組織居民代表開會,當時一共來了54戶代表,但只有2戶同意封閉垃圾間。在社區論壇上,居民多次針對“垃圾桶下樓”的問題展開討論。有的業主表示,應儘快讓垃圾桶下樓,否則蟑螂亂跑,夏季樓道內臭烘烘的情況很難改變。但也有居民提出,樓裡住的老年人多,每天到樓下分類投放垃圾有難度。

為了做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1月27日,白紙坊街道到社區解決“防疫難點”。社區方面再次提出了封閉垃圾間的建議,街道負責人當場拍板:“速辦!”當天,社區微信群等發佈了這一消息。

考慮到垃圾點設置的位置,既要方便居民投放,又要與住宅樓保持一定距離,萬博苑物業劃定了3處垃圾分類投放點,擺放好了分類垃圾桶。1月31日,物業貼出垃圾間封閉通知,要求從即日起居民“將垃圾放置在樓下指定位置”,小區生活垃圾實施分類收集、密閉儲運。

■改善

從垃圾桶下樓向分類過渡

令人感動的是,為了抗擊疫情,居民們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覺悟,“放棄爭論、一致行動”。考慮到獨居老人或居家隔離人員扔垃圾不便,社區安排同樓層的熱心鄰居或者志願者,幫著把垃圾帶下樓。物業公司的幾位負責人一人包一樓,為扔垃圾困難的住戶“兜底”。

然而,不出樓丟垃圾,是萬博苑小區居民20年的生活習慣,要改變這個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社區工作人員坦言,自垃圾桶“下樓”後,因為不適應、不方便引發的小問題不斷。比如,6號樓一個合租戶,幾次都是把垃圾丟到門口就不管了,合租人互相都不承認;3號樓一位居民抱怨說,她身體不好,垃圾投放點離她家太近了,她很難接受……

3月2日,在接到其中一位居民向12345服務熱線的反映後,居委會工作人員立即到現場核實,確認因為當天颳風,垃圾桶蓋沒有蓋好,有一些垃圾被吹了出來。隨後,物業方面迅速整改。居委會工作人員又與這位居民進行溝通,發現她投訴的主要原因是垃圾桶距離窗戶較近,工作人員耐心解釋了垃圾桶為何要這樣設置,並表示清運工作確實還存在一些不夠細緻的問題,還需更加及時、細心。居民對防疫工作表示了理解,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垃圾桶儘量向西側擺放;定時清運,每天消毒清潔垃圾桶;清運時輕拿輕放,降低噪音。

記者採訪時遇到不少小區居民,他們對垃圾桶下樓、垃圾集中管理的做法表示了認同和理解。一位正在遛彎的老人說:“我們老兩口都八十多歲了,一天也產生不了多少垃圾。垃圾在家裡放個兩三天,兒女來了再帶下去,也完全不成問題。”一位住23層的老人說:“其實有電梯扔垃圾並不麻煩。現在防控疫情是最要緊的事。”

封閉垃圾間一個月來,垃圾沒有在樓道里“氾濫”,這讓居委會和物業的工作人員們也長舒了一口氣。“等疫情結束,垃圾分揀員到崗,就可以開始實施專業的垃圾分類了。”尹燕忠主任表示,下一步,他們打算把垃圾點用圍欄固定,在背板上做好垃圾分類宣傳,還將換一批全封閉或半封閉垃圾箱,力爭做到“不露天、不散味”,改善提升小區環境。

本報記者 羅喬欣 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