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偉大的書,奇異的人20


函谷對之十六:如何才是守靜

尹喜問:修道的人都知道,修練時一個主要的過程就是“守靜”,但是什麼是靜呢,怎麼樣“守靜”呢?究竟這個“守靜有什麼作用呢?

老子答:致虛極,守靜篤①;萬物並作②,吾以觀復③。夫物芸芸④,各復歸其根。歸根⑤曰靜,靜曰⑥覆命⑦。覆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一般註釋]

①致虛極,守靜篤:虛和靜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寧靜狀態,但由於外界的干擾、誘惑,人的私慾開始活動。因此心靈蔽塞不安,所以必須注意"致虛"和"守靜",以期恢復心靈的清明。極、篤,意為極度、頂點。

②作:生長、發展、活動。

③復:循環往復。

④芸芸:茂盛、紛雜、繁多。

⑤歸根:根指道,歸根即復歸於道。

⑥靜曰:一本作"是謂"。

⑦覆命:復歸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⑧常:指萬物運動變化的永恆規律,即守常不變的規則。

⑨明:明白、瞭解。

⑩容:寬容、包容。

⑾全:周到、周遍。

⑿天:指自然的天,或為自然界的代稱。

我的理解是:

關於什麼是靜,如何守靜的問題,在修道中人幾乎是一邊倒的認為,靜就是安靜,就是渾然忘我的境界,並由入靜進而達到入定。

但老子卻不這麼認為。首先是要“致虛極“,然後才是守靜。虛極之後就出現靜,靜之後呢,又出現動”萬物並作“,這個萬物並作是能夠感覺到的,萬物是怎麼”並作“的呢,是在”歸根“”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這個歸根,是自然的,修道的人只是象一個旁觀者一樣”吾以觀復“。所以真正的靜,不是寂然不動,而是有自然的內動,這個動才叫”靜“這是修練的最核心的理論!我們的一切修練都有是為了”覆命“只有覆命才能保持健康的常態,不知這個而亂作,則是不好的“妄作兇”!

怎麼樣才能出現靜而生動,這是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的,我將在具體功法裡詳細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