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中文彈幕,卻少有英文彈幕?這得從表音、表意文字說起

中國彈幕近幾年發展熱乎,彈幕視頻網B站(bilibili)上市股價飆升。


為什麼有中文彈幕,卻少有英文彈幕?這得從表音、表意文字說起


國外不是說沒有彈幕網站,但是以英語為代表的西方語系彈幕網站都沒火起來,像一個魔咒一樣。


這是為何呢?


如果從語言學角度看,英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等語言屬於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的語言書寫符號直接表示發音,字形服從於字音,不直接表示意義。


中文屬於具有一定表音功能的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語言書寫符號表達的是意義,雖然在文字結構上也有表音成分,但字音服從於字形,文字符號不直接表示語音。


同樣的,日語彈幕也發展良好。


為什麼有中文彈幕,卻少有英文彈幕?這得從表音、表意文字說起


漢字傳入日本為日本先民所用,在最初用漢字表達漢語中沒有的事物或概念時,日本人想到了一個方法——取其字音和字形,拋去含義。從而發明了漢字的假借用法,從《古事記》到《萬葉集》文獻中出現了萬葉假名。後來出現了純粹的表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混合使用。


中日彈幕火熱,英文彈幕卻沒能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閱讀理解過程是有區別的


英文的掃讀難度大

我們在閱讀中文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字一個字逐個掃描的,而是成區域的掃視。人眼盯著一個漢字看的時候,餘光可以看到這個漢字左邊的1-2個漢字,右邊2-3個漢字,加起來,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個漢字。


為什麼有中文彈幕,卻少有英文彈幕?這得從表音、表意文字說起


所以調換相鄰或者隔了一個字的兩個漢字,實際並不會對讀取造成多大影響。但假如調換的漢字超出了這個距離,閱讀起來就有些困難了,即便一小段話只換一對漢字的位置。


另一方面,表音文字的字母構成詞綴,詞綴構成單詞,單詞構成語句。西方人在閱讀表音文字的時候,熟練者同樣能夠一目十行。


但如果對英文語句做單詞置換測試,再進行掃讀,就會發現掃讀難度更大。

如果只調換語句中一個單詞的字母順序,譬如“Do you undrestnad?”通常也能快速理解原意。


接下來嘗試交換多個單詞的順序。


先找個例句 “You make millions of decisions that mean nothing.”

調換單個單詞字母順序:“You meka miollins of desicions htat maen nohting .”


單詞字母調換是沒問題的,快速掃讀一樣能憑藉閱讀慣性看懂。


調換多個單詞位置:“You make of decisions millions nothing that mean.”

快速掃讀這句話的時候,你同樣能夠快速提取出關鍵字,You,make,decisions,nothing,mean,但是出現了麻煩,你無法通過直覺瞬間反應make後面應該接哪個詞,直覺告訴你make of是一種可能,make decisions是一種可能,make nothing也是一種可能。所以掃讀受到干擾,出現了不順暢。


英語中除了容易混淆的動詞介詞詞組,還有俚語,簡化口語等固定搭配的語序,一旦調整順序,語句意義會直接發生改變。


譬如說 “I have to hit the books."

其中“hit the books”是俚語用功的意思,但稍微調整一下順序,

“I have books to the hit ." 俚語語意就會直接消失,整句含義也差了十萬八千里。


雖然中文語句也有關部鍵分不能置換,但關部鍵比分英少文些一。中文和英文的詞性句式大類體同,是但句結式構附的屬部和分修部飾分這方英面文中比文復得雜多。動詞不定式,介短賓語,主關從系,時態,很都多是中文沒有的,但這都些是英文裡的重要部分。


所以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在句式結構和複雜度差不多的條件下,英文語句中的關鍵部分比中文多,所以在文字互換掃讀測試中,掃讀英文語句的難度會高於中文語句。這能說明什麼呢?


我們看彈幕網站的彈幕不是一條一條看,而是一片一片掃讀的,提取出關鍵字就能直覺反應出這一片彈幕是在說什麼。當我們掃讀一片一片的英文彈幕時,雖然也能提取出關鍵字,但是關鍵字關聯複雜,不能瞬間明白這一堆英文彈幕在說什麼。


一個可以找到的佐證是,2018年11月,油管上出現了一個自制插件,叫做Dmooji彈幕君。chrome瀏覽器安裝了這個插件後,就可以通過插件發彈幕,在屏幕實時顯示。


為什麼有中文彈幕,卻少有英文彈幕?這得從表音、表意文字說起


但就實際效果而言,大家可以感受感受。看一下掃讀彈幕是否容易,我身邊英語母語朋友表示掃讀困難,更別提我們了。


為什麼有中文彈幕,卻少有英文彈幕?這得從表音、表意文字說起


事實上,海外媒體很早就有關於彈幕網站為何流行不起來的討論了。

KrASIA上有一篇長文,裡面就提到了關於彈幕網站為啥在美國不流行的原因。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bullet comments in China, major video websi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make any significant moves to change their video-viewing cultures. Neither Facebook nor Youtube adapted the bullet comment feature to their website. Language barriers may be an obvious obstacle. Although Youtube and Facebook services are offer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bullet comments are hard to distinguish and put apart. Unlike Bilibili and AcFun, whose users are predominantly Chinese, Youtube and Facebook users may see their comments in various languages, making the potential bullet comment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separate.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Language barriers,the bullet comments are hard to distinguish and put apart. 但這個論點是針對用戶語種繁雜難以辨識而言的,至於為什麼不針對彈幕做語言區分和屏蔽,可能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個話題有點大,期待大家討論。


表音文字視讀效率低


人對錶音文字的解析過程是從文字到發音,再從發音解讀含義的過程。因為這套語言體系最初就是按照音讀釋義的方法發明出來的。


為什麼有中文彈幕,卻少有英文彈幕?這得從表音、表意文字說起


但表意文字的解析過程是從文字直接解讀含義的過程。漢字最早是以圖像作為釋義載體的。

為什麼有中文彈幕,卻少有英文彈幕?這得從表音、表意文字說起


在相同文本長度,相同閱讀者視力、智力,相同熟練度的條件下,表意文字的視讀效率就比表音文字的視讀效率高出很多。


所以對於西方人而言,聽視頻裡的語言(發音→含義)比閱讀視頻裡面的文字(文字→發音→含義)更容易更輕鬆,因為語言天生就是表音的。


當然彈幕表意不一定需要通過語言,也可以通過符號,顏文字,emoji這些表意,但在彈幕網站上總用這些也不是辦法呀,打出語言字符交流溝通才是最有用的。


所以西方表音語言的彈幕網站本質上是受到了語言本身的禁錮而一直不溫不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