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超過德國、日本和美國了嗎?

醉意扶風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幾乎是美國、日本、德國的總和。但實事求是的講,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質量上,我國的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距離德國、日本和美國都有不小的差距。中國要推動製造業從低端走向高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高端製造業,指的是工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特指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業。舉個例子,如果衣帽鞋襪屬於低端製造業產品的話,那麼高端製造業就包括高端裝備製造,如大飛機、高鐵、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等。在中國製造、甚至高端製造領域,一些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仍沒有實現完全自主保障。

目前,全球製造業的競爭加劇,美國又開始高喊製造業的迴歸。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就提出,美國要“再工業化”,擺脫經濟脫實向虛的問題。現任總統特朗普上臺後便喊出“買美國貨、僱美國人”,希望美國海外企業將生產線搬回歸本土生產。日前又針對中國發難,對進口鋼鋁徵收高關稅,打貿易戰,有分析人士說,特朗普政府針對的目標就是中國製造,終極目標就是要遏制中國的崛起。

美國在高端製造業最大的特色是,在芯片技術領域對全世界的壟斷。通訊領域芯片製造專家是高通、而芯片存儲領域製造專家是英特爾。目前美國不僅在芯片領域全球領先,而且還在5G、6G領域也已走到了研發的前列。中國之所以製造不出美國那樣的芯片,根本原因就在於製造技術中無法提煉出純度那麼高的硅單質。

此外,德國一直是製造業的龍頭企業,德國製造質量高,口碑好。德國總理默克爾執政期間,德國頂住“去工業化”的風潮,培育中小企業發展,保住了中小型製造企業作為德國經濟基礎的地位。在高端製造業領域,德國也有獨特優勢。特別是德國的汽車製造,更是甩了世界任何國家好幾條街。

最後再瞭解一下日本,之前受“神戶制鋼”等醜聞影響,日本製造業的神話受到一定衝擊,但日本的工匠精神依然健在。日本在高科技領域最拿得出手的是高端單反相機,日本有尼康、佳能等等,德國也有徠卡。再比如說機器人行業,全球十大機器人巨頭,日本佔到了5家,中國僅有一家。此外,在醫療器械行業,日本製造更是拿下半壁江山,另外被美國佔領。

近年來,中國高端製造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華為在通訊技術領域走在了世界科技的前沿,為國爭了光。但是,中國的高端製造業在美、德、日這些大佬面前顯得明顯不足,特別是在產品的質量和人性化設計上,還有不小差距。目前,中國製造業也正從“低端製造”慢慢爬向“高端製造”的轉型升級階段,前面既會有挑戰,又會有前所未有的機遇。


不執著財經


我就職於一家美資企業,地點在蘇州。說實話,蘇州可以算是全國排在前三的製造業城市,各種各樣的外資企業遍佈其中。

筆者曾在蘇州的德國、日本和美資企業任職,並且有美國及西歐的海外工作經歷,因此對於各國企業的風格感觸很深。


談到高端製造業,想必大家想到的都是機器人、航天航空、宇宙飛船等高大上的玩意兒,其實你們都錯了,高端製造業遠不止如此。這類行業的顯著特徵是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汙染、低排放,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因此除了航天航空機器人之外,精密儀器儀表,高精度壓機也屬於此類。

而筆者從事的行業正和這有關。所以我們來對比一下德國、日本、美國和中國製造的高精度壓機。溫度要達到400攝氏度,要求公差在2度以內;壓力要達到700噸,要求公差在20Kg以內,首先這樣的精度要求就刷掉了中國。幾乎沒有一家中國企業可以做到那麼高的溫度和壓力精度,因為中國的鋼材質量完全達不到。

對比剩下的德國、美國和日本。最好的當屬德國,20年質保,質量超過美國日本幾個量級。美國的做工相當粗曠,基本用不到10年。而日本的品質之比中國高那麼一點,比美國稍差些。這就是高端製造業的國際排名。


國際社會觀察員


老規矩,先給答案:我國高端製造業目前在國際上還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和老牌製造強國美國德國日本比,還差著一段距離,不過好在這種差距正在逐漸縮短。


來源: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從總數量看,擁有世界500強企業最多三個國家:

美國第一,有126家;中國第二,有120家;日本第三,有53家。


從數量上來看,中國企業正在穩步上升,非常棒!但是,中國企業產業結構調整似乎面臨著很大的問題。


2018年的500強榜中,美國在IT、生命健康和食品相關等領域存在眾多大公司。


中國大陸(含香港在內,不包括臺灣地區)為111家企業。13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它們是:招商局集團、雪松控股、象嶼集團、兗礦集團、鞍鋼集團、首鋼集團、緯創集團、臺灣中油、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富邦金融控股、泰康保險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青島海爾。


看看中國製造業進500強的,有,不多!

海爾是電子製造業的,首鋼、鞍鋼算是鋼鐵行業的,基本都是製造業,可大家一看就懂了!中國鍊鋼水平離日本還差得遠。而鋼鐵行業應該算是基礎製造業,目前的水平也當不起高端製造業這一說。


拋開財富的世界500強排行榜,既然說到製造業,就再說說2017年的世界製造業50強國家排行榜!

製造業增加值,中國第一!但注意,這是以量取勝的!


至於題主問的高端製造業。

我理解的是例如:芯片製造、高端電子產品、汽車工業製造、機器人產業等等高新技術行業。

很遺憾的講,芯片製造,中國和美國差距不小,比不過人家。高通公司目前擁有超過13萬項專利,華為固然今年很給力,但整體水平仍然追不上人家。但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是真的。

高端電子產品,目前美國、德國、日本出的產品精密度上,同級別產品要都比國產要強。沒法否認,也不用否認!

汽車製造業,毋庸置疑,德國技術比誰都厲害,中國在人家面前還是當小弟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航天技術!這個值得驕傲,必須屬於高端!

美國防務新聞網發表文章稱,2016年,中國曝光了三大航天技術,分別是反衛星武器、遨龍一號空間碎片清理器,以及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美國航空航天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已經讓美國感到喘不過氣來要發狂了。

航空領域也是,中國的力量在逐漸展現!


具體就不列舉了,綜上所述:中國製造業量上取勝,世界第一!但從高端製造業來講,專利不夠多,技術不夠硬,雖然也在大力發展,但和美國德國日本還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中國高端製造業正在飛速發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中國製造一直在努力前行!


如果覺得納蘭說得有點意思,請關注!謝謝!

作者簡介:納蘭說數碼,工科畢業,愛玩愛搞機,也深愛寫作。關注我,咱們一起聊點有趣的數碼產品或者超酷有用的APP。專業建站,專業APP/網站/小程序製作,專業SEO。


納蘭說數碼


說起中國的製造業,想起一個春秋末期的一個傳說典故,名字叫“三王墓”。

在春秋末期越國有一個制劍大師叫做歐冶子,他的工匠精神十分厲害,曾經遺留下許多名劍在世間,而歐冶子收了吳國的干將為徒,並把女兒莫邪嫁給了干將。

干將得了歐冶子的技術精髓,又遇到一塊渾然天成的好料,這時候當時的楚王聽說了這件事,就下令讓干將造劍與他,干將知道好材料需要精心打造,就用了三年的時間造出了兩把劍,一把雄劍“干將”一把雌劍“莫邪”,這兩把劍是干將耗費了自己所有心血得來,遂將其中一把獻給楚王,另外一把交給莫邪。

匠人一旦達到頂級必然會出些啟示,干將知道造劍時間太長,此去凶多吉少出發前就囑託莫邪讓兒子將來為自己報仇,果然楚王因為時間原因大怒,將干將用莫邪砍掉頭顱。

若干年干將之子赤成人,莫邪將為父報仇之事告訴孩子,並在松木中取出寶劍交給赤,可是赤身單力薄無法實現願望,鬱鬱寡歡整日痛哭,一個路過的壯士得知此事非常憤慨,於是告訴赤,願意為它去刺殺楚王,但是你要把頭砍下我把劍一起獻給楚王,並用計替你報仇,赤,死。

楚王得知壯士拿著雄劍與干將兒子的頭顱來見,就允許,沒想到赤的頭顱瞪著眼睛看著楚王,壯士出計謀讓楚王下鍋煮爛頭去怨氣,三天未爛,壯士誆騙楚王到鍋邊好言安慰赤之頭,楚王中計被壯士一劍將頭削入鍋中,壯士知道自己命將不保,也將自己的頭削下,群臣之後大驚,為楚王的暴戾感覺羞愧,也為干將之子與壯士的行為嘆息,最終把三人頭顱合葬,被成為“三王墓”。

中國對於製造業自古就有匠人精神,在近代由於元明清對於技術發展不夠重視,閉關鎖國嚴重,讓西方工業革命有了先發的優勢,尤其德國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工業製造技術突飛猛進,在強大的壓力之下迸發了巨大的潛力,獲得了先發的優勢,在市場經濟下頭部通吃,後進者需要用更大的毅力和工匠精神來追趕。

信息革命到來並迅速普及,人們的娛樂節目越來越多,製造業後發的中國年輕一代不願意做枯燥乏味的製造業,這也是無奈的現狀,而在越來越快節奏的今天,成本高漲的年代,要想做到精益求精的好產品,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兒。

日本的製造業曾經非常輝煌,又因為戰爭成長起來的技術基礎,但同時它沒落的原因也是因為匠人的精神使得成本很高,所以無法與中國競爭,對於一個好的產品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發和實踐,中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要強的國家,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在市場化的競爭中,有些力不從心不能處處領先世界,這也是製造業的困局,西方發達國家先發的高科技技術又對中國封鎖,感覺好難好難好難,不過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我始終相信一句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永遠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精神。

無論前路有多漫漫!必定會越來越成功。


七色慧


這個結論我不認可。我們的高端製造業比日本德國還相差甚遠。我說這話絕對跟愛國與否無關,我也認為中國高端製造業有了一些長足進步,但說超越日德還言之過早。


簡單舉一個例子吧,我喜歡攝影,就拿高端單反來說,日本有尼康、佳能等等,德國也有徠卡。中國卻一個品牌也沒有。

再比如說機器人行業,全球十大機器人巨頭,日本佔到了5家,中國僅有一家。前幾天剛看到一則新聞,日本最新推出的一款機器人震撼了世界。他不但全身都是肌肉而且還有著出汗的功能!全身上下靠著108個電機驅動以及由新材料打造而成的肌肉來保證機器人完成所有的動作。根據設計者的介紹,這個機器人的身體靈活度是人類的6倍。網絡有這樣一個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度娘”一下。


這些不僅僅是些個例,包括高精度的數控機床等在內的很多高端產品我們都生產不出來。日本、德國的高端製造業以做工優良,品質上乘而享譽全球,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多年工業化技術和人才的積累,也緣於他們世代傳承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在於他們永不停息的創新意識以及在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巨大投入。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製造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制造業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他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華為,華為僅僅用了30年,就從無到有,從0到5216億收入,從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到全球前100強。與之相對應的是,華為的全球研發投入中國第一、全球第六,超越了蘋果。

因此,照這個趨勢,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高端製造業也會後來者居上,像“中國製造”一樣成為高端製造業的執牛耳者。


無坡居士


如果僅從製造業產值上看,確實我們已經超過了美國、日本、德國這些國家。2017年我國製造業產值達到3593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製造業的比重高達28.57%,比美國、日本的製造業產值總和還要高。

但從整體上看,我國製造業目前仍然處於大而不強的地位。尤其是高端製造業,我國與美國、日本、德國這些製造業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就不久前的中興事件,受到美國的制裁,整個公司幾乎陷入“癱瘓”,大部分業務受到影響。這也暴露出沒有核心技術,就要受制於人的局面。

像美國、日本、德國這樣的製造業強國,它們處於產業鏈的頂端,其生產的東西大部分都是附加值高以及科技含量高的產品。2017年《全球製造業500強》中,美國以133家的上榜數量位居第一,第二名的則是日本,有85家。美國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處於全球製造業強國的第一陣營。

近年來我國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推動我國製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相信未來我國製造業將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


錦繡中源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弄明白下什麼叫做高端製造業。《中國製造2025》中提到的高端裝備製造包含10個重點領域:包括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重要的領域沒有提到,那就是半導產業(芯片)。

雖然最近幾年我國製造業發展非常迅猛,在很多領域的產量都達到世界第一,但是產量高並不代表著我國在高端製造業就厲害。實際上目前我國高端造業跟美國、德國、日本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跟荷蘭、瑞典、挪威、瑞士這些小國家都有較大的差距。

目前我國的製造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業

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在2010年達到3萬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而從2010年到現在,我國的製造業規模不斷擴大,製造業產值連續多年霸佔全球第一。比如201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已經超過30萬億人民幣(大約是4.3萬億美元),佔世界造業的比重接近30%。

儘管目前我國製造業產值位居全球第一,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這裡面大部分都是一些中低端製造業。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中國已經踏上了低成本產品到高端產品的升級之路。然而,由於中國的體量問題,目前不同部門的現代化水平差別顯著,部分優秀製造商與低端製造商之間的差異更是驚人,因而拉低了整個國家準備程度。

目前我國在高端製造業,特別是高精尖行業跟歐美日仍然有很大差距

其實目前我國高端造業的產值也不低,2018年高端製造業的產值大概是8.5萬億人民幣左右,佔工業增加值的比例大概是28%,乍一看還是挺不錯的。而且事實卻是也不錯,目前我國在很多高端製造業的製造水平卻是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的水平,這點不可否認。

但我國在高端製造業的核心技術,以及高精尖技術上仍然跟先進國家有較大差距,目前很多高端製造業的核心部件都需要進口(大部分與負荷、速度、精度、腐蝕等因素有關的都依賴進口),比如發動機,芯片(處理器,DRAM,閃存,基帶芯片,功率放大器,數模轉換,射頻器件等等),光刻機(主要是高端光刻機),精密儀表(目前我國實驗室使用的高端科研儀器,以及80%的CT高檔監視儀、85%的檢驗儀器、90%的超聲波儀器、磁共振設備、心電圖機基本都是國外品牌),數控機床(其中高檔數控機床70%~80%都依賴進口),汽車自動檔變速器、無級變速器專用鏈條和鋼帶(95%依賴進口)等,甚至在高端設備上的螺栓幾乎100%進口。

甚至連我國最引以為傲的一些高端製造產業其實一些關鍵部分也需要進口。比如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但是我國卻不能生產出高端的手機屏幕,目前高端手機屏幕被韓國的三星+LG以及日本JDI+夏普(鴻海),目前蘋果手機的屏幕都來自日韓,中國的顯示面板廠家還沒有能打入蘋果的手機供應鏈。

而另一個讓我國驕傲的高鐵,其實關鍵部位也依賴進口,比如高鐵齒輪傳動箱90%依賴進口,而制動裝置100%依賴進口。

所以雖然目前我國的高端製造業產值也挺高的,但是核心的技術很多都依賴進口,因此高端製造業基本上處於大而不強的狀態,目前我國高端製造業90%的企業都是進口國外零部件,很多企業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

雖然我國高端製作和歐美日有差距,但是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高端製造業不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做到,他需要有一定的積累過程,很多發達國家的高端製造業也不是一兩天就可以搞起來,而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和摸索。而目前我國正處於由中低端製造向高端製作過渡的關鍵時期。

而且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目前我國在部分領域的高端製造業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甚至是領先水平,比如高鐵、特高壓輸電、衛星發射、新能源汽車等。還有一些產業也逐漸跟發達國家拉近距離,比如在芯片製作上,中芯國際14nm工藝已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長江存儲也具備了64層NAND FLASH生產能力等等。

總之,目前我國高端製造業跟歐美日仍然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國進步明顯,這種差距正在縮小,我們相信未來我們在高端製造業上肯定進一步縮小和這些國家的差距。


貸款教授


我國製造業用幾十年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這麼形容進步可能一點不誇張,但是差距仍然非常大。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航空發動機、芯片、尖端醫療器械等附加值極高的關鍵領域。

汽車是工業之母,產業鏈之大、產值之高、輻射之廣,絕不是哪幾個製造業行業加起來能比的,新能源汽車可能在十年內從性能、成本、駕駛體驗等關鍵方面取得對燃油車的絕對優勢,目前有純電動、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等多個技術路線,電動車路線大概率會勝出,當然不是氫燃料電池技術不行,而是日本領先其他國家太遠,中美歐會掏萬億建無數加氫站去鼓勵日本技術收割自己嗎?混合動力只是個過渡,技術難度還甚於純電動,所以中美歐目前的重點都是純電動,純電動的關鍵是電池,這也是目前燃油車吊打電動車的原因,電池成本太高,我國目前最先進的電池廠商寧德時代能做到1400元/kwh,而特斯拉和松下的聯合電池廠能做到900元/kwh,單位能量密度比寧德時代高30%以上,看起來很嚇人,電池技術提升是非常快的,或許兩三年後寧德時代就能追到特斯拉現在的水平。



汽車正在發生的革命就是無人駕駛,這方面的技術差距可能比電池還大,谷歌和博世排在最前列,谷歌的無人駕駛項目從十年前就開始了,總實測里程超過600萬公里,期間只發生過11次輕微事故,谷歌在加州的自動駕駛車隊在過去的一年中共行駛了 352545 英里,但只發生了 63 次需要人工介入的狀況,百度在加州的車隊共行駛了1971次,人工介入43次。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靠著用戶已跑了上億公里,但是特斯拉的只能算輔助駕駛,與谷歌百度一步到位要實現的無人駕駛有本質不同。德國博世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擁有的無人駕駛相關專利最多,優勢尤其體現在傳感器方面,而傳感器是無人駕駛最關鍵的硬件,沒有眼睛怎麼無人駕駛,正在快速迭代超聲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車載攝像頭,同時大力研發激光雷達和無人駕駛系統。

工業機器人以日本和德國技術最強,四大工業機器人廠商,日德各佔兩家,工業機器人三大關鍵技術: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國內企業尚不能完整掌握其一,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60%是外資份額,附加值高的多關節機器人90%依賴進口。



能造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只有中美俄,能造民航大客機發動機的只有英美,其中美國遠遠領先其他國家,尤其是軍用發動機,領先我國列裝的太行發動機三十年,太行發動機目前還勝任不了單發戰鬥機的發動機,故障率偏高,民用發動機處於研發起步階段。

芯片號稱工業的糧食,平時用的手機、電腦都少不了cpu和存儲芯片,2017年全球手機和電腦出貨量分別是14.62億和2.8億臺,可以想象芯片市場空間該有多大,存儲芯片40%的產能在三星,韓美佔據了存儲芯片80%的產能,我國每年進口的存儲芯片價格超千億美元。目前國內紫光的閃存能實現32層技術,只是實驗室樣品,量產之後良率是否有保證不得而知,與三星、美光、英特爾的64層技術技術存在代差,而且國際廠商正在研發的是96層技術。



我國目前在航天、計算機、高鐵、量子通信研究等處於世界前列,製造業總體附加值與美日德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取得的經濟進步堪稱人類奇蹟,應該為此足夠自豪,但是這與超越美日德是兩碼事。


八戒做夢都想看的財經


首先一點咱們中國的製造業是跟美國對比,才能正確看待中國的製造業水平,因為美國製造業部門齊全,各方面都處於頂尖水平,這個確實有非常大的差距,第一就是發動機技術,美俄兩國在發動機技術依然領先中國幾十年,中國的水平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國家也非常重視這一點,中國已經在努力追趕,差距也在縮小,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咱們就能趕上去。



第二就是精密機器設備,這些東西中國也能生產出來,但是精密度趕不上去,還不能完全滿足生產需要,所以也只能暫時選擇進口國外的。

第三就是一些特殊材料,如特殊鋼材這點日本美國比較先進,中國依然需要進口,這一點還需要忍耐,相信不久就能趕上去。


第四就是芯片,現在被高通所壟斷,中興事件就是因為芯片被美國所敲詐勒索,也給中國提了醒,國家也非常重視芯片研發,如華為已經生產出滿足需求的麒麟芯片,其他科技公司也在抓緊研發,雖然還有一定的差別,我想用不了多久就能擺脫這個困境。

還有工業機器人,精密光學硬件,精密儀器,醫學儀器,汽車製造等目前中國跟國外還有差距,已經在處於追趕狀態。

但所幸的是中國有完整的工業產業鏈,雖然技術上還有差別,但還能製造出來,而且在高鐵,航天,核電,互聯網,物流,基建,雲計算,通信,全球導航系統,量子衛星等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甚至做到全球第一。如果從整體實力來看和日本,德國法國,瑞典等傳統制造業強國處於同等水平,但中國有完整的工業產業鏈,這是這些國家所不敢想象的,不能因為這些國家某一方面比中國強大就否定自己的成就,這顯然也是對那些身處製造業的工作者不尊重,我們在這些方面的進步應該歸功於他們的辛勤工作才換來的,如果我們真有那種恨鐵不成鋼雄心,那就從事這一行業吧,為中國的製造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甲乙丙丁戊


想太多了。

製造業是科技與實業的結合,都是經過長期沉澱打磨的。

中國成為世界製造基地,單純從產值上來說,中國製造業已經超越所有主要工業發達國家,以及所有發展中國家。也就是中國製造業產值世界排名第一,這麼說就更容易理解了。

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值佔世界製造業總產值的18.9%,首次超越美國的18.2%,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此後中美製造業產值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2016年,中國裝備製造業產值突破24萬億元,佔全球的比重超過1/3。

2017年,中國製造業產值幾乎等於美國、日本、德國之和。

上述數據可以證明中國製造業的強大之處。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製造領域,以自己的市場規模、人口規模、人口素質以及國家政策導向等綜合因素取勝。

在高端製造業領域,中國距離發達國家至少還有20年的差距。高端製造業都是最先進的技術發明,應用到市場中的。

在全球最頂尖的20所大學中,按科學貢獻度計算,美國佔了17所(清華大學大約排名在600名左右)從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培養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師和最頂尖的科學家。

全球十大科技頂尖公司,美國佔據了八家!英特爾向全世界提供芯片,微軟公司和甲骨文公司佔據了軟件業的基礎市場,從百度到騰訊到中國各個政府部門,都使用甲骨文提供的數據庫軟件和技術。

美國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實驗室,在軍工領域,在航空航天領域,在醫學技術領域,在信息科學領域等最尖端的科技領域,美國以無可匹敵的實力和壓倒性的技術優勢雄居世界之首。

英國在工業規模上有所衰退,但它仍擁有世界頂尖的航空發動機企業羅羅,在鋼鐵、製藥、生物育種、航空航天、機械、微電子、軍工、環境科學等方面都處於世界一流之列。

由於英國擁有世界上不少最好的大學(僅次於美國),英國依然保持著世界第二的科學技術,對世界科技做出了傑出貢獻(如世界第一隻克隆羊)。

美國國家專利局的專利申請數中,日本是僅次於美國自己本身的第二大國,這一直被視作是日本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全球大學的排行榜和對世界科技貢獻度上面,日本的大學僅次美英。

所以,在最尖端的高科技領域,中國距離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有一種觀點認為是有20年的差距。這是歷史原因,不是我們速度不行。我們國家真正愛科技領域形成自己的初步競爭力,在近200年來,也就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有巨大突破。

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在高科技領域追趕上發達國家,可能在15年左右就能夠初步出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