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蔣勳先生說,《紅樓夢》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書,我們不僅是在讀紅樓夢,而是在閱讀自己的一生。

用“時讀時新”這個詞語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每次翻開,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書中四百多個人物,每一個都那麼鮮活、立體,有清高自詡的林黛玉,也有溫柔隨分的薛寶釵,還有著一群性格各異的丫鬟。

這是一本有著煙火氣息的書,讀起來讓人覺得雲霞滿紙,欲罷不能。

今天,我想談談一個另類的群體,小戲子芳官。

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其實,在第一次看《紅樓夢》時,對於芳官這個人物我就很困惑,一個唱戲的小丫鬟哪裡來的底氣敢私下對大觀園掌管廚房的柳嫂子誇下海口,把她病弱的女兒柳五兒弄到怡紅院中當差?

要知道賈府的丫鬟去向有三種途徑,第一種是長輩們為了顯示疼惜小輩而贈送的,如寶玉身邊的襲人和晴雯,黛玉身邊的紫鵑;第二種是主子間的私下索要和贈送,如鳳姐向寶玉要小紅;第三種是賈家管事們的分配,如小紅在服侍鳳姐之前就被她父母(賈府的管事林之孝和管家娘子林之孝家的)分配到怡紅院中。其中以第一種和第三種最為常見。

榮國府內等級森嚴,即便尊貴如寶玉想提拔自己院中的丫鬟尚且要思量一番,芳官竟然想直接空降一個人到怡紅院。相當於給一個無業遊民找一份體制內的工作,人多活輕,待遇好,還是重要部門,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更別說芳官僅僅只是一個剛到怡紅院的末等丫鬟,僅僅只是在寶玉面前有幾分臉面而已。

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如今,在世事中翻滾了十年,對於人和事有了自己的解讀,才發現芳官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背後藏著深深的自卑。對於柳五兒的好意是自卑感驅使下的行為而已。

在本該在父母懷抱中撒嬌的年紀被重要養育者賣掉,她的人生充滿了威脅和不安全感,內心敏感脆弱,處理起事情來容易走極端。

芳官在怡紅院中可以稱的上是飛揚跋扈了,連一向心高氣傲的晴雯都說她:“都是芳官不省事,不知狂的什麼,也不過是會兩出戏,倒像殺了賊王,擒了反叛來的。”她不忿乾孃給她用別人洗過頭的剩水,說她乾孃偏心,“把你女兒的剩水給我洗。我一個月的月錢都是你拿著,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給我剩東剩西的。”

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一個人妄自尊大的背後其實蘊含的是自卑情結,芳官也不例外,她在大觀園中彰顯出來的狂和不隱忍,其實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別小看我,我不好惹。最終在她的不肯讓步下,一場由洗頭水引發的爭吵把怡紅院的四位高層都牽扯了進去,寶玉、襲人、晴雯、麝月,她的乾孃最終只能又恨又氣的把這場爭端忍了下去。

不過,回過頭來看,芳官又得到了什麼呢?只不過是一些同事的嫉恨罷了。

她用張狂維繫自尊,恰恰暴露的是骨子裡的自卑。

她自卑什麼?

在後來她和趙姨娘的爭端中可以得到答案。

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第六十回,蕊官送芳官一包薔薇硝,被正好拜訪寶玉的賈環看見了,便伸手向寶玉要,芳官拿茉莉粉當做薔薇硝給了賈環,賈環送給彩雲,被趙姨娘得知原委,認為自己被小看了,便到怡紅院中打罵芳官。

趙姨娘罵的很難聽,說芳官是“娼婦粉頭之流!”而芳官不甘示弱:

“我一個女孩兒家,知道什麼是粉頭面頭的!姨奶奶犯不著來罵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買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呢。”

事實上,芳官太知道什麼是粉頭了,戲子在那個年代就是被鄙視、被侮辱的存在,是社會的最底層,這也是芳官自卑感的來源。

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我還發現這其中隱含的一個細節,芳官並沒有直接把茉莉粉給賈環,而是等賈環伸手來接的時候,“忙向炕上一擲。”這個“擲”的細節其實是芳官在尋找一種感覺——優越感這是自卑情結髮展的另一個極端。

實際上十二個戲子中多少都有這種情結。齡官在雨中劃薔卻不肯接受賈薔的禮物,越是自卑的人越需要優越感去稀釋,因為他們很害怕別人的“看不起”,所以在“看不起”的事實發生之前,他們用優越感來掩飾自己的“真實屬性”,以達到不讓別人小看的目的。

芳官在廚房用柳嫂子不捨得吃的熱糕喂雀玩,還向小丫鬟蟬姐兒炫耀,無一不是這種優越感的體現。

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她正是用自卑撐起來的優越感假象到柳嫂子面前去炫耀她的“地位和榮耀”。在柳嫂子一次次的孝敬面前和柳五兒的再三懇求上,芳官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她體驗到了掌控別人命運的快感。

她認為珍貴的玫瑰露“不值什麼”,既然柳五兒想要,她完全可以到寶玉那裡“要些來給她就是了。”這玫瑰露就連作為主子的賈環想吃,尚且需要王夫人房中的丫鬟彩雲偷出來送過去呢。

芳官做大的悲哀就是把這種依託於寶玉得到的優越感當做是自己的本事,用幻想來對沖內心的虛無,註定是一場空。後來王夫人秉雷霆之怒查抄大觀園時,芳官過去自大的言行都被一一攤在了真正的掌控者王夫人面前,最終又落到了她曾經最看不上的乾孃手裡,諷刺的是,她曾經的倚仗寶玉卻從頭至尾一句話都沒有。

優越感的幻滅讓芳官最後選擇了做尼姑了此一生。

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芳官的人生可悲又戲劇,作為讀者可以從她的經歷中學習一二。書籍帶來的是間接經驗,可以彌補直接經歷的狹隘和不足,在有限的時間中得到別人人生的感悟而不必去經歷那樣的人生,這就是我一直認為的讀書的意義。

芳官的人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她沒辦法和規則抗衡,她能做的其實只有適應規則。襲人曾經給芳官指過一條路,只可惜處在優越感假象中的她並沒有放在心上。

“你也學著些服侍,別一味呆憨呆睡”。

芳官僅是寶玉身邊的小丫頭,為何敢答應把柳五兒安排到怡紅院?


其實能消除自卑感的只有自己技能的提升。當初襲人也是被賣到賈府的,孤身做到了一等丫鬟,被賈母委以重任照顧“活龍”寶玉,她依靠的可不是優越感和撒潑打滾。襲人既沒有晴雯的一手好針線活,也沒有麝月清晰的思維和嘴尖牙利,她依靠的可不就是“學著些服侍”。

通過和其他人比較得來的優越感並不會真正消除自卑心理,只有發展自己的技能才會增加對抗自卑感的資本,才能獲得力量感。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專注自我成長才是消除自卑心理唯一的路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