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不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還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

對於司馬懿的評價,無論是史學家還是民間,一直都是爭論不休,更多的人說司馬懿背信棄義,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奸臣賊子。

司馬懿,不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還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

在唐朝修訂的《晉書》中,有唐太宗李世民對司馬懿的評價:

“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

意思是,司馬懿的用兵策略,有兩個極端,在遼東、上庸時乾淨利落,在和諸葛亮對陣時就突然變得拖地帶水。從政過程中,前半程顯得忠心耿耿,後半程顯得目無君上,犯上作亂,實屬亂臣嘴子。

司馬懿,不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還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


當代作家柏楊認為,司馬懿收到後世的詬罵與詛咒,並不公平,理由是,曹爽伐蜀時,大軍被圍困在峽谷,即使曹爽排擠司馬懿,司馬懿仍然勸告曹爽退軍,加入司馬懿真的圖謀不軌,完全可以閉口不言,等曹爽覆滅後,司馬懿再出來收拾殘局,根本不需要發動政變。

雖然對司馬懿的評價不一,但是用作惡多端、心狠手辣狠辣、經常高舉屠刀來形容他,似乎一點都不過分。

《晉書》記載,司馬懿入襄平城(即今之遼寧遼陽)後,高舉屠刀,“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餘人。”

司馬懿,不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還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

李世民為《晉書·宣帝紀》作史論時,提到“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並用這句話,引用司馬懿的作惡多端來告誡後人。

那麼,早年間一直溫文儒雅的司馬懿,為什麼說也是一個作惡多端、經常高舉屠刀的惡人呢?

一、不準投降,屠城,虐待士兵

公元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叛,自立為燕王。238年曹叡令司馬懿點兵四萬出征,司馬懿三戰三捷,238年8月,公孫淵派相國王建和劉甫與司馬懿談判關於投降的事,王建和劉甫為了表示誠意,把自己捆起來見司馬懿,沒想到司馬懿說不許投降,直接把王建和劉甫殺了。

《晉書》:“不許,執建等,皆斬之。”

司馬懿,不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還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

司馬懿把王建和劉甫殺了之後,把二人的人頭連同一封信送給公孫淵,說你區區反賊,居然讓兩個老東西來見我,還大言不慚的讓我退回老家,你們毫無誠意,毫無禮貌,我再給你們一個機會,讓年輕且腦子靈光的人來和我談。

公孫淵絲毫不敢怠慢,趕緊派衛演去請降,為了表示誠心實意地投降,還派他的兒子去司馬懿帳下作人質。沒想到司馬懿見到衛演時說到,打仗無非5個結果,能打的時候就打,萬一打不過就守,守不住了就逃跑,除此之外要麼投降,要麼死,居然公孫淵不肯出面投降,那就死吧。

“軍事大要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餘二事唯有降與死耳。汝不肯面縛,此為決就死也,不須送任“。

司馬懿,不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還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

司馬懿進入襄平城後,舉起屠刀,殺了公孫淵下屬兩千多人,城中但凡15歲以上的男性,全部殺死。

《晉書》:“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餘人。”

司馬懿進入襄平城後,繳獲了大量的物資,由於出征的將士大多衣衫單薄。便有人請求司馬懿把繳獲的衣物發個將士禦寒,司馬懿罵道,這些衣物是國家財產,我無權發給你們。

“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司馬懿,不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還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

二、高平陵政變後,曹爽陣營被滅三族

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利用曹爽兄弟陪著魏帝曹芳到洛陽城南九十里的高平陵(魏明帝陵墓)去祭祀的機會發動政變。

在曹芳還在曹爽手中的時候,司馬懿發誓說,司馬懿只是奉詔罷免曹爽,只要曹爽答應交出權力,爵位、生活待遇都不會變,更不會殺了曹爽。沒想到曹爽投降後,司馬懿不但把曹爽兄弟和他的部下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等全部被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殺了,還滅了這些人的三族,連出嫁在外的女子都不放過。

司馬懿,不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還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

《晉書》:“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

也就怪不得說他,是個作惡多端,時時高舉屠刀的屠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