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上映,出演自己的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有哪些故事?

你是否經歷過舉國為某項運動瘋狂的年代?乒乓?還是排球?


你有喜歡的球星嗎?或者你因為喜歡上某個項目而痴迷某個運動員?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不同閱歷,對以上問題有不同的回答。

今天故事裡的姑娘,來自一個幾乎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階段人所共仰的“姑娘”集體——中國女排。


也許我們已經渡過了需要某種運動項目展示國家力量的時代,而代之以更為豐富的維度。但是人們為之付出的奮鬥精神,永不過時,曾經激勵過人們前行的,仍在催人奮進。



十年一劍,從小惠到惠隊

對於不怎麼看排球的人來說,對“惠若琪”三個字,最大的印象是2016年的奧運會:


決賽,中國隊對陣塞爾維亞隊,第一個金牌點,惠若琪一個探頭球,絕殺對手,中國女排,奧運冠軍。


這個精彩瞬間,在賽後被媒體反覆播放——我們的視頻裡也截取了這一段。無數人為這個球喝彩、歡呼,可其實,惠若琪的老球迷稱這個球為“救贖”。


電影《奪冠》上映,出演自己的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有哪些故事?


這個故事,要從四年前,上一屆奧運會說起。


2012年,倫敦奧運會,四分之一決賽中國隊面對日本隊,惠若琪的扣球被防住,中國女排就此止步。以小組第二齣線中國女排最終只獲得並列第五名,丟掉關鍵一球的惠若琪也開始廣受質疑。


2013年,惠若琪擔任中國女排的第15任隊長,可在這之後,惠若琪並沒有太多能拿的出手的比賽令球迷對她這個新身份滿意。


直到2014年,米蘭世錦賽,隊長惠若琪帶領隊伍激戰四局,以1-3衝金未果奪得亞軍,但也創造了1998年後女排在世錦賽上的最佳戰績。


電影《奪冠》上映,出演自己的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有哪些故事?


可緊接著迎接惠若琪的,不是持續的勝利和新的職業巔峰,而是傷病。


2016年,日本世界盃前夕,小惠病退——突發心臟早搏、心動過速,醫學建議不能進行大運動量訓練。這個時候距離里約奧運會,只有半年的時間了。

接下來就是手術、康復。所以里約奧運會上,惠若琪是以“替補”的身份參加的,直到小組賽的最後一輪,對陣美國,她才獲得本屆奧運會上的第一個首發資格。


電影《奪冠》上映,出演自己的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有哪些故事?


惠若琪的這屆奧運會和球隊一樣,低開高走,在後來的淘汰賽中,她一直作為首發主攻出場。


決賽在張常寧發球、塞爾維亞隊一傳不好的情況下,惠若琪2號位打探頭得分,25-23,中國女排3-1擊敗塞爾維亞隊,獲得里約奧運會女排比賽冠軍。


最後致命一擊,完美救贖。球迷心中紮了四年的刺,終於被拔出。


電影《奪冠》上映,出演自己的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有哪些故事?


四十年如一日,中國老球迷


我們喜歡惠若琪,因為我們熱愛排球,而我們熱愛排球,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遠在惠若琪出生之前,中國人對排球的熱愛就風起雲湧。有不少九零後、零零後球迷對排球的關注,甚至是受了家裡長輩的影響。

現在看球,用App或者看網絡直播,長輩們說,他們年輕的時候看中國女排,是全村一起守著一個九英寸的黑白電視看的。

那時候的電視小清晰度也不高,別說是球員衣服上的號碼和名字,能看見跑動路線就不錯了——那時候的解說員,能清楚複述出賽場上發生了什麼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可就算如此,大家還是保持著強大的熱情:


有個七十年代生的同事說,他小時候為了看一場女排的比賽,經常提前好幾個小時去鄰居家,幫著掃地打水什麼的,就為了能搬個小板凳佔個前排離電視近的地方……


電影《奪冠》上映,出演自己的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有哪些故事?


球員在一代一代交替,“鐵榔頭”成了“郎導”;“女排主攻隊長惠若琪”變成了“解說惠若琪”;那個為了看一場球給鄰居掃地的孩子,也變成了讓孩子給自己挪凳子、開電視的老爸。

可無論人的身份在如何變,只要球在,女排精神就在,球隊就在。


在倫敦輸掉球,沒有放棄,所以有了里約的勝利。我們知道,沒有人總能贏,但是總有人在贏,而我們的姑娘們就算現在沒有贏,也總有一天會贏的。

為女排,千千萬萬遍


我們人人為什麼都愛女排?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因為女排比賽精彩嗎?是的,這是答案之一,可遠遠不是全部的答案。

一個肯定的答案一定是:情感。

1981年11月16日,日本第三屆女排世界盃,當中國女排戰勝最後一個對手——東道主日本隊,以7戰7勝的戰績奪得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時,全國人民都沸騰了!

在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報》頭版上,整個版面全是屬於中國女排的,評論員配發的評論標題是:學習女排,振興中華!


電影《奪冠》上映,出演自己的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有哪些故事?


所有的中國人,都在中國女排的身上,看到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希望。


從此,女排就像國人共有的初戀,深深地走進我們的心中。初戀之所以可貴,大概是因為她是某一段青春的見證,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們就是和中國女排一起成長的。


所以我們熱愛女排,因為她們在那個開始奮鬥的年代告訴所有中國人,中國能贏!


就好像在2004年我們為劉翔歡呼,因為他告訴世界,中國人即使在自己先天就不擅長的領域,也能彎道超車。


電影《奪冠》上映,出演自己的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有哪些故事?


現在再回頭看看女排精神,無所畏懼、頑強拼搏,是不是都有了更深刻的答案?


這不僅僅是女排的精神,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中國人共同擁有的精神,是贏一場球的精神,也是從積貧積弱到世界第二經濟體的精神。


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為女排呼喚了千千萬萬遍,因為她們值得,因為這所有的呼喚,也是我們審視自我砥礪前行的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