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現在有一種誤解,就是很多人認為楷書是草書的基礎,想寫好草書,必須寫好楷書。甚至有人做形象的比喻,楷書是走,草書是跑,還走不穩,怎麼可能跑起來。果然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書法史上看,楷書比草書出現的並不早。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這基本上是秦朝和先秦的書法歷史,到了漢代,隸書開始興盛,隸書之後產生了章草,隸書和章草的出現,都是為了順應書寫方便快捷的需要產生的。

在隸書、章草的基礎上,開始演變出今草和楷書。因此,楷書和今草幾乎是同時產生的。到了晉代,特別是王羲之對草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成為書聖,但王羲之的書法基礎是漢代理隸書和章草。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這是王羲之的章草作品豹奴帖)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眾所周知,楷書到了唐代發展到頂峰,比如歐陽詢的楷書,幾乎像美術字一樣嚴謹、呆板。如果把唐楷作為書法的基礎,以及草書的基礎,甚至認為,沒有唐楷的基礎,書法就不可能有成就,那連王羲之的出現都不成立了。

其實,楷書不是書法的基礎,更不是草書的基礎。篆書和隸書才是草書的基礎。為什麼呢?從演變史上看,篆書、隸書以後有了草書,它們之間有明顯的繼承關係。從技法上看,篆書可以使書法線條紮實渾圓,隸書可以使線條紮實的基礎上,提高提按的功夫,而線條的使轉渾圓和提按頓挫,是草書的根本技法支撐。因此,想學草書,先從篆書和隸書練起,是最好的途徑。

那麼,可以不可以練楷書?需要不需要練楷書呢?可以,也需要。要想把書法學好,需要融匯貫通,因此五體書法都需要涉獵,並互相借鑑。由於借鑑某種書體多一點形成某種特點,已經成了一個趨勢。

楷書筆畫嚴謹的兩端處理,對筆法的精到訓練是很好的途徑。但草書和楷書是兩個審美系統和筆畫系統,需要互相借鑑,但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這一點要特別明確。

由於唐楷的嚴謹已經走入極端。因此,過分長時間單一深入楷書的人,很容易走不出來。還有就是草書追求的是浪漫自由,變化莫測,楷書、特別是唐楷追求的是嚴謹端莊,整齊劃一,兩者之間有先天的矛盾。因此,過分深入唐楷的人,很難再寫好草書。我們可以看看唐代楷書大家幾乎沒有草書特別出色的。柳公權、顏真卿還有出色的行書作品,但也沒有特別出彩的草書作品。這不是偶然的。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作者王川簡介: 王川,男,1966年生於北京,籍貫河北容城,研究生學歷,文化學者,書法家。被聘任中國(香港)書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首席研究員、中國國畫創作研究院書法研究委員會主任、中韓藝術家交流協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國學與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紀曉嵐故居紀念館文化顧問。

王川曾有高校、機關、企業、媒體等工作經歷,閱歷豐富,底蘊深厚。對書法、國學、文學、哲學、美學、管理等眾多領域有學習和研究。 近些年來,王川發揮自己的底蘊優勢,潛心研究書法,篆隸楷行草五體全面發展,創作了大量作品。媒體評價王川書法,既質樸厚重、蒼辣雄渾,又拙中帶趣、雅中有味,努力融合帖的靈動、細膩和碑的古樸、蒼茫,形成了渾厚、古拙、韻味、雅趣的風格。王川曾受邀參加中埃建交60週年文化交流活動,他創作的表達中國夢主題的書法作品《夢想》,被埃及駐中國大使館收藏。 數次受邀參加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中心主辦的【藝術名家邀請展】,受邀參加第五屆國際文化管理年會。

王川不僅進行了大量的書法創作實踐,而且結合書法實踐,在書法理論上提出了很多獨到觀點。其中,《談關於書法的幾個問題》《談藝術是一種微妙的把握》《學習書法只有眼高手低才能不斷進步》《談樸素的審美和書法的審美》《提高書法的審美眼光》《書法的審美標準和審美偏好》《談武術與書法》等文章,產生了廣泛影響,尤其是《不懂“醜書“其實就是不懂書法》一文,反響強烈。


學者書法家王川書法作品: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學者書法家王川談楷書不是草書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