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區的廣場】8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再也不滿足生活在自己的區域裡,而是把目光投向大城市,甚至是世界。
【遊客坐在樂山大佛的腳趾上】樂山大佛為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彌勒佛造像,開鑿於唐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背可圍坐一百多個人。
【街頭的宣傳標語】1979年7月15日,國家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從此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從此刻正式開始,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火車站外的乘客】80年代人們遠途出行,首先火車,當時以行駛速度較慢的綠皮火車為主。綠皮火車曾說一代人的記憶,火車上沒有空調,只有電扇,但是票價相對便宜。如今在一些地區,還有綠皮火車在運營,但是更多人為了舒適和效率,出行選擇動車和高鐵。不過綠皮火車確實承載了很多人的情感。
【街道邊賣菜小攤位】80年代的人們穿衣以“灰、藍、黑”三種顏色為主。而有條件的年輕人,“的確良”衣服成為大家的首選。“的確良”是是一種化纖織物,通常用來做襯衫短袖,儘管穿起來並不是很舒服,可是不易褶皺,結果流行起來。
【母親哄著孩子入睡】80年代進城農民工寥寥無幾,那時農村還沒有留守兒童的概念,孩子基本都是父母親自養大。據《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我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從區域分佈看,四川農村留守兒童規模最大,為76.5萬,其次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貴州,以上7省農村留守兒童總人數為484.4萬,佔全國總數的69.5%。
【自行車成為大家首選】80年代的中國,堪稱真正意義上的“自行車王國”,自行車成為人們出行的最主要方式之一。那時擁有一輛自行車是蠻自豪的一件事,筆者清楚的記得鄰居有一輛鳳凰牌自行車,他每天都要清洗一番,把鋼圈擦的鋥亮。
【昂貴的電風扇】很多家庭如今還在使用80年代購買的電風扇,可見當時電風扇的質量。但是,當時電風扇非常昂貴,普通家庭根本買不起,比如這張照片中的落地扇單臺價格高達187元。要知道當時國企職工一個月可能就60元工資,可見電風扇價格的高昂。
【重慶長江邊的縴夫】長江邊的縴夫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至今還存在著。早前船隻沿長江溯流而上時,若逢順風,則立杆揚帆,輕搖船櫓即可借勢而行。若風力很弱,則船上絕大部分船伕需下船拉縴。當然,縴夫的工作無比危險、辛苦,而收入卻寥寥無幾。
【外國人到來】毫無疑問,80年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很多人的命運因國家的對外開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縱觀改革開放40多年,親身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無不感慨,“改革開放這四個字,意義不能用語言表達。一代人因它改變命運,城市因它煥然一新,國家因它而文明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