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給娃取名言志,卻遭奶奶強烈反對,網友:也不瞅瞅自己姓啥

爸爸給娃取名言志,卻遭奶奶強烈反對,網友:也不瞅瞅自己姓啥

爸爸想給兒子取名“言志”,希望孩子胸有大志,長大以後能有出息。媽媽聽後,“言志”、“言志”的念2遍,感覺朗朗上口,念起來又好聽,立即贊同爸爸的提議。

奶奶原本也覺得甚好,可是連著姓氏念幾遍,丁言志,釘眼子?感覺不妙,隨即極力反對起來。

爸爸給娃取名言志,卻遭奶奶強烈反對,網友:也不瞅瞅自己姓啥

這種諧音,被誤解取笑,是取名中最常犯的錯誤。諸如此類的還有:

  • 朱思廖(豬飼料)
  • 海迪勞(海底撈)
  • 史豪馳(屎好吃)
  • 呂家平(女家貧)
  • 楊巔峰(羊癲瘋)

等。

表面一本正經,轉眼淪為笑柄。但這些諧音都是人為的惡意醜化,如果加以善用,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爸爸給娃取名言志,卻遭奶奶強烈反對,網友:也不瞅瞅自己姓啥

諧音的利用可分為三種:

1、姓氏諧音

  • 劉(留)青山
  • 何(河)思源
  • 江(將)不凡

等。

適用於同音字為褒義詞的姓氏,靈活搭配適合的名字,能使名字更富深意。

其他褒義詞的姓氏還有,潘(攀)、郝(好)、甄(真)、尚(善)、程(成)等。

2、名字諧音

  • 鄧艾(愛)民
  • 陳芙昕(福星)
  • 凌筱(霄)

等。

適用於無“邪音”的姓氏,只要擅用名字諧音,就能取出一個好名。

其他中性詞的姓氏還有,柯、童、景、鄭、董等。

3、姓名+名字諧音

  • 錢司錦(前程似錦)
  • 遊韻琪(有運氣)
  • 艾欣(愛心)

等。

適合同音字為褒義詞的姓氏和名字,可結合前2者的優勢,使名字更別具一格。

爸爸給娃取名言志,卻遭奶奶強烈反對,網友:也不瞅瞅自己姓啥

不過,諧音取名侷限較大,頗有難度,原因有二:

姓氏諧音不僅有美好的,也有“不雅”的。比如賈(假)、段(斷)、王(亡)、吳(無)、費(廢)、宋(送)、梅(沒)、史(死、屎)等。

還有好的諧音又有壞的諧音的姓氏,比如宋(頌、送)、施(思、死)、田(甜、填)、楊(陽、羊)等。

所以家長利用諧音取名時,要考慮嚴密,反覆推敲,衡量這3點。

1、儘量避免使用本義或同音字可能是貶義的。

不管是姓氏,還是名字,好的諧音可以妙用,壞的諧音則要遠避,有好有壞的諧音更要慎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建議家長多用字義本身就有美好意義的詞彙,或者諧音具有美好意義的詞彙。

爸爸給娃取名言志,卻遭奶奶強烈反對,網友:也不瞅瞅自己姓啥

2、將姓氏和名字連起來唸看是否有諧音。

名字好聽,連著姓氏念,也千萬別出差錯才好。就如熊姓本身中性詞彙,連著初墨的名字,就變成“熊出沒”;又如婉字秀麗柔美,連著姓氏範,就唸“飯碗”,著實雅緻變粗俗。因此,家長取好名,定要姓氏和名字連起來,多讀幾遍。

3、諧音要避免可能對人的誤導。

即使姓氏和名字都運用得當,但是聯想到的同音字,引人想入非非,也是不好的。比如張姓本身諧音較少,與楊字配,得名“張揚”,就表現得輕挑虛浮,愛咋乎。這取名的“好意”竟無意間變成“惡意”了。因此,家長對諧音產生的寓意也要考慮其中。

爸爸給娃取名言志,卻遭奶奶強烈反對,網友:也不瞅瞅自己姓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