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最近,泰國社交網絡上的網民為了一間寺廟吵了起來。


一位名叫素帕特拉的泰國女生在芭提雅旅遊時,想進入一間寺廟參拜,卻被攔在門外。

寺廟方告訴她,“這裡只接待中國遊客。”女生把視頻放上網絡,事件爆出之後,引發泰國民眾熱議。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Nong Ket Yai寺廟內的中國遊客

後來泰國媒體報道此事,寺廟方丈回應——“中國遊客是合法租下寺廟的,得到了政府機構的准許,並且是正常繳了稅的。從中國遊客獲得的收入,將用於寺廟的發展。”

泰國的寺廟,泰國人自己進不去,這是什麼道理?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泰國寺廟景點非常多/圖蟲

很好理解。用人話來說就是,是中國人租下來專門賺中國遊客的錢的。

遙想2015年,泰國清萊還有一間寺廟因為不滿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曾宣佈禁止中國遊客入內參觀。

如今,中國遊客的地位卻迎來驚天大反轉。短短几年,從“不得進入”到“只准中國人”進入,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你拜過的泰國寺廟


很有可能都是中國人租的


要說素帕特拉這妹子還是泰單純、泰年輕。

實際上,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泰國,不少地方的寺廟早就已經變成“佛牌專賣店”了


而且它們玩的都是同一種套路:寺廟把佛堂租給中國商人,然後在裡面售賣佛牌等佛教紀念品,而且專門針對中國遊客銷售

只做“自己人”的生意,可謂是相當有“職業操守”了。

範圍再縮小一點。單單是此次事件所在的春武里府一帶,據泰國媒體報道,就有差不多20座寺廟在進行同樣的商業活動。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本來是鄉間普普通通的小寺廟,平時只有當地村民偶爾去做做功德。

慢慢地,每天都有一輛接一輛的旅遊大巴把中國遊客送過來。導遊在前頭帶隊,寺廟裡人聲鼎沸,佛堂裡坐著穿白衣剃光頭的修行者。

修行者身前的玻璃櫃臺裡,擺放著各式佛牌和護身符,大紅底色、金光燦燦,價格從幾千到十幾萬泰銖不等。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泰國媒體曾經曝光過春武里府一間寺廟,每天到訪的旅遊大巴高達二三十輛。

買鮮花香燭、祈禱、接受僧侶祝福、購買佛牌聖物,一套完整的流水線作業。所有中國遊客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12月,泰國移民局逮捕9名涉嫌在春武里府寺廟租佛堂誘騙同胞高價請佛牌的中國人/微博截圖

有的寺廟和中國旅遊公司簽訂了合同,以每月3萬泰銖的價格租出,為期5年。旅遊公司在寺廟裡修建假佛堂,僱傭中國人,讓他們剃光頭打扮成白衣修行者。

他們售賣的佛牌比市場價要高出上百倍。而實際上這些天價佛牌,大多都是工廠批量生產的商業牌,也沒有被加持開光過。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10銖的成本價,以2千-1萬銖的價格出售,然後騙遊客說那是佛陀真尊

為了增加可信度,公司還會僱傭泰國的黃袍僧人。僧人每天負責一些像灑聖水、給遊客祈福之類的佛教儀式,月薪15000泰銖。

同胞們的經商頭腦,你不得不服。

在泰國,蛇毒中心、鱷魚皮場、皇家珠寶中心、King Power皇權免稅店、乳膠中心,無一不是專為中國人而設的。有“見過世面”的網友犀利總結:“這些地方,你能找到一個外國人算我輸”。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你彷彿可以想像出她說出這話時的咬牙切齒,其中所承載的憤懣和懊悔可窺一斑。估計之前肯定沒少交智商稅。

除了寺廟、購物場所,遊樂項目也不例外。有網友透露,泰國很多遊樂項目、水上項目都是中國人開的。“只有中國人才懂中國人的心理,窮家富路宰起來嘩嘩的。”


老鄉見老鄉,背後放兩槍


俗語有云,“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然而實際上,漢語拉近的,只是他們和你的錢包之間的距離。

據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平臺統計,在接收到的關於境外遊的導遊推銷、誘導購物、商品質量無保證、退換貨難等高發投訴中,越南、泰國、日本、韓國是“重災區”。

出門在外,本來就人生地不熟,遇到個熟面孔本該是件幸事樂事。怎料你視人家為親人,人家只把你當愚人。

果然啊,世界那麼大,總有一款同胞能坑到你。

2015年,日本NHK電視臺就曾經制作過一個專題片,揭秘中國遊客在日旅遊時遭遇的詐騙黑幕。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 NHK揭秘

那些年,中國人出國旅遊還比較依賴跟團,“日本低價遊”“黃金線路6天5夜遊”這些套餐還很有吸引力。旅行社從航班安排、旅費項目、免稅店購物等環節層層佈局,把遊客耍得團團轉。

4000元人民幣的6天5夜套餐,在落地之後被各種“敲竹槓”。到迪士尼樂園,每個人收1萬日元,去銀座購物,再收4000日元。幾天下來,被加收的錢比旅費還要多出一倍。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 在日本的中國遊客/視頻截圖

去免稅店購物,導遊故意繞開大型家電商店和藥妝店,專門把中國遊客帶到偏僻的不知名大樓裡。


在這些店裡,一盒市場售價2000日元的酵素被賣到2萬日元的高價。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 健康食品推銷清單


一名導遊向NHK記者透露,一個月下來,從遊客的購物回扣和各種巧立名目收取的費用裡賺取的收入,可達8萬元人民幣。“幹三個月回去,就可以帶回幾百萬日元。”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被騙的遊客在遊記裡憤怒地碼下“再也不去日本”的句子。他們或許都沒有想到,宰他們的,正是自己的同胞

如今再看,這些沒收護照、強買強賣、恐嚇著要把你丟下的古早爛把戲顯得尤為低級可笑,早就已經唬不住人了。

跟團遊時代,中國遊客吃的是信息不對稱、旅行經驗少的虧。今時今日,起步新馬泰、人人日韓遊,中國遊客的段位早已今非昔比,語言不通、不認識路都不再是巨大阻礙。

無奈的是,你在升級的同時,騙子們也在升級,海外宰客這門生意依然興旺。

近的玩不轉?那就跨過太平洋,換個遠一點的。

在國外自由行,租車自駕是頗受歡迎的進階玩法。一家幾口、三兩好友,不用擠,也不用糾結行李。車內是音樂,車外是高清美景,舒服又自由。

尤其是在美國、加拿大這些遼闊,又配有成熟自駕遊路線的目的地,租車出行無疑是個誘惑力極大的選項。

但要玩得舒服自然有門檻。選租車公司、定提車還車日期、提車還車地點、選車型選配置、比價格、選汽車保險,都是考驗。而光是閱讀英文文件這一關,就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這個時候,如果有哪個小機靈鬼打起了找華人車行的主意,那麼前方等待著他的,很有可能是個深坑。

“加拿大的華人車行,除了租車便宜之外,到處都是坑,各種霸王條款。”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租車經歷,租車時店家不參與驗車環節,讓遊客自己拿手機拍攝。只要手機沒拍到的傷痕,都是遊客自己負責。

還車的時候,店員就會熟練地找出幾處隱蔽的刮傷,指著叫你買單。你明顯看出來是舊傷,但你無力反擊。


此時,隔壁驗車行的員工就會及時出現配合演出:“怎麼這麼不小心,這很難修復的。照顧你一下,收你1100加幣算了(租車一天50加幣)。”

如果你不服,說要按保險走。那麼行,員工就會告訴你,走保險過程會很漫長,中間耽誤的天數也得按租車來算。

異國他鄉,短暫停留,遊客被宰最多也就自認倒黴,當作買個教訓就算了。騙子再厲害,總不能跟我回家。

但當地居民可能就沒法那麼灑脫了。實際上,不僅僅是遊客,華人移民也是被宰的對象。

今年7月,一位在美國讀護士的移民媽媽在網絡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被宰經驗。

她的車在路上突然啟動失效。人正懵著呢,抬頭髮現前方正好有個華人車行。“當時都覺得,真是遇到救星了!”,哼哧哼哧把車拉過去。

車行一看,上來就說引擎有問題,伸手就要收400刀。正猶豫呢,對方告訴你,已經換好了。認栽交錢,本想著修好也就算了。

沒想到車剛開出幾百米,又開不動了。再送回去,又是300刀。

這樣的宰客坑騙現象有多普遍?2011年,洛杉磯華人資訊網的論壇上,有人發帖詢問,請求推薦靠譜的華人車行。

當時一位叫Lao Chen的網友這樣回覆:“這年頭還有老實不宰客的修車行嗎?如果有,那一定不是華人開的”。


做中國人,出去玩就必須做好被坑的準備嗎


出門旅個遊而已,為什麼這麼累。同胞來宰,老外也來坑。放風路上,怎麼埋的全是雷。

2018年8月,俄羅斯媒體報道了一家專供中國消費者的天價珠寶店,同樣禁止俄羅斯人進入。一把梳子售價10萬盧布,一串琥珀手鍊賣25萬盧布。

2016年,韓國電臺節目飲食X檔案披露,一些韓國餐館只接待中國團體遊客。記者暗訪發現,餐廳所用的食材非韓國所產,很多都是過期有問題的。

同年,韓國東亞日報報道,首爾某些化妝品店以超低價向中國遊客銷售動物面膜、馬油滋養霜等熱門產品,後被發現都是假貨。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在韓國化妝品店內的中國遊客

在泰國,一名本地人在曼谷霓虹夜市用餐。原本80泰銖的餐食被按150泰銖的價格收取。媒體前往採訪,老闆給出的理由是,“以為她是中國人”。

2018年2月,英國希思羅免稅店被爆出對中國遊客實行雙重政策:外國遊客購物滿79英鎊即可贈送一張VIP券,而中國遊客則必須購物滿1000英鎊才可以獲得。

每次談到這些現象,總會有一種論調搶先冒出,“中國人就是人傻錢多唄”。趾高氣揚、言之鑿鑿,彷彿一生從未體驗過吃虧。

四年前,中國人到日本瘋搶馬桶蓋的奇聞至今仍叫人印象深刻。

那一年,媒體用“瘋狂血拼”“買買買”等詞彙形容國人出行在外的姿態。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在機場整理塞滿戰利品的行李箱

中國遊客就真的是“人傻錢多”嗎?這樣一概而論的斷言絕不敢苟同,但中國人愛購物愛消費則未必完全是刻板印象。

2015年,國內多機構聯合採集了6億中國遊客的購物數據,發佈《全球旅遊購物報告》。

報告指出,中國遊客的購買力確實驚人。

2000年,中國只有1050萬人選擇出境遊。到了2014年,出境旅遊人數就增長了10倍之多。

彼時中國的出境旅遊購物市場規模已達6841億元人民幣。中國遊客在日本、韓國以及歐美髮達國家的人均旅遊購物支出超7000元。調查中超過一半的人,出境旅遊都是為了買買買。

以“雙標”中國遊客的希思羅機場為例,中國遊客實際僅佔其總旅客人數的1%,但卻創造了25%的免稅品銷售額。這消費力,遠遠把歪果仁甩出幾條街。

但僅僅是因為愛購物、購買力高就可以被坑騙、就理應被雙標嗎?你有錢所以我就要盯著你的錢包來搶,這是什麼強盜邏輯。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巴黎打折季中國遊客湧入買買買/圖蟲

還有人把這歸罪於“中國式旅遊”。


中國遊客的群像被刻板印象套了好久。而被放置在對照組的,是肩披西裝外套、緩步行走在諾丁山集市的倫敦男子威廉,是在羅馬獨自品嚐美食、在巴厘島田間悠然騎腳踏車的伊麗莎白·吉爾伯特。

這樣的對比,其實很不公平。

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日本遊客一度被視為無禮的“暴發戶”,他們外出旅遊時瘋狂購物、大聲喧譁,形象很差。

俄羅斯遊客也曾遭嫌棄。2009年歐洲酒店曾進行調查,發現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酒店業主對俄羅斯遊客吃光自助餐食物、對工作人員大呼小叫的習慣非常反感。法國遊客、英國遊客也曾被貼上態度傲慢、粗魯等標籤。

“防火防盜防同胞”,出國七字真言

△Youtube頻道主頁裡,大衛·邦德視頻主題全是教你如何低成本PUA到亞洲女孩

“中國式旅遊”當然有其欠妥、需要改進的地方,但並不足以成為坑騙行為的替罪羊。逛博物館就是高級,愛打卡熱門景點就是Low了嗎?旅遊不分高低貴賤,適合自己的便可放心耍去。

要挨批的,是小部分的不文明習慣,而絕非“愛買買買”。

終歸到底,是窮遊抑或是富遊,是有經驗還是零基礎,都不能成為被坑被宰的理由。

“多去幾個國家,你就會發現,坑你的一定一定是你的同胞。”

什麼時候,我們才不再需要總結這些讓人汗顏痛心的攻略提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