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強力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

2月26日,我市今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大會主會場選在虞城召開,虞城36個重大項目同時開工,總投資116億元。以高質量發展打造商丘東部組團,虞城又邁開鏗鏘有力的步伐,走在春天裡……

虞城緊扣縣域治理“三起來”,以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具有個性特色、虞城風貌的商丘主城區東部組團,讓“一方案十專案”在虞城落地生金。

2019年,虞城生產總值305億元,經濟總量居全市同類縣區第一。高新區建成全省最大規模電鍍中心,保稅物流中心完成1205票業務,業務增幅全省第一,獲得河南省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區、優秀產業集聚區榮譽稱號。完成利用省外資金89.6億元,實際利用境外資金3815萬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7.3億元,全市第一。糧食總產突破20億斤大關,躋身全國超級產糧大縣行列。被農業農村部批准為商丘唯一農民合作社整縣推進質量提升試點縣。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河南省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示範縣、綠色交通示範縣……

三大攻堅戰

助力內涵式發展

虞城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提升脫貧摘帽成效。以大帶小、以小育大、以企帶戶,把群眾有效組織到產業鏈上來,帶動30.4萬人增收。投入到戶發展資金2315萬元,帶動4630戶貧困戶,戶年增收3000元以上。構築誠信體系,評選15.3萬綜治信用戶,投放貸款21.8億元。開展“破舊立新”行動,安排1960萬元危改資金用於住房保障。投資3340萬元實施安全飲水工程。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城鎮新增就業6507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 7000萬元,幫助670人創業,帶動2000餘人就業。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虞城完成23個鄉鎮降塵任務、4個出境斷面水質監測任務和5條主要河流每週一次監測工作及6家重點企業的監測工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通過加強自身建設、嘗試政府擔保,重點化解金融風險。金豆子等三家企業通過“農信社+貧困戶+企業”互助模式,獲得金融支持。

轉型升級

工業經濟創新發展

虞城以項目引進和建設為總抓手,積極探索“管委會+公司”“園區+公司”、平臺支撐發展等模式,強產業、育龍頭、樹品牌、優服務,初步形成創新驅動、產城融合、“一區八園”發展格局。圍繞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產業,統籌推進“三大改造”,著力打造三個雙百億級產業集群,規劃建設了河南首家“資源優勢+能源驅動+資本運作”三輪驅動的平臺型食品工業園區、五金工量具產業園,打造對外開放平臺商丘保稅物流中心。電鍍產業園“鍍亮”虞城裝備製造業,建成國際一流豫東唯一獲批的環境保護零排放和清潔化生產的電鍍園,已入駐企業40餘家。引進德國先進紡紗設備和12條生產線。研發出國家專利產品——便攜式稱重計量儀。金豆子芽菜實現全程自動化,榮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建成國家級產業化基地、孵化器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各1個,高新技術企業18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完成技改投資38億元,完成63家智能化改造對標企業和29家智能製造示範企業。

鄉村振興

推動“三農”蓬勃發展

紮實穩定糧食生產。建成高標準糧田90萬畝。以“四優四化”為重點,完成種植優質小麥花生各20萬畝、優質果樹26萬畝、優質瓜菜41萬畝、優質畜草8萬畝;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1家、農業產業化集群5家;註冊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2834個,帶動土地流轉51萬畝。虞城薺菜、惠樓山藥、虞城酥梨、虞城蘋果被認證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虞城蘋果、惠樓山藥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全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提升8個省級示範村、30個市級示範村和100個縣級示範村標準。城郊鄉郭土樓、大侯鄉任樓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90%以上,被省裡肯定。在農村探索建設垃圾降解池被全市推廣。為24個鄉鎮建設垃圾熱解淨化爐。完成廁所改造4.32萬戶。

豐綠增水

百城提質促發展

虞城按照“豐綠、增水,興業、強文”思路,積極完善現代城市功能體系。老城改造與新城建設並重,新建汙水、燃氣、供熱等管網106公里;改造升級城區30條道路路燈,建成1200個城區公共停車位,升級改造新建垃圾中轉站、環衛服務站18個;高標準推進“百點綠化”,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9.8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82平方米;新裝紅綠燈5處,規範廣告牌1128處,規範、取締佔道經營3800餘處;投資1000萬元建成數字化城管系統監督指揮平臺,安裝城區信息採集攝像頭100個。

打造現代交通體系。參與構建“兩縱三橫”高速路網;構建縣域“一縱兩橫一環”一級公路網;完善縣域“三縱五橫”骨幹路網和“雙環八放射”干支路網;加快商虞快速通道建設;啟動“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打通“斷頭路”約200公里,完成通村入組公路303.3公里。

2020年,虞城高質量發展再發力,圍繞縣域治理“三起來”編制縣域發展新格局,探索縣域發展新路徑,譜寫縣域發展新篇章:決戰決勝,重在提升脫貧質量;擦亮品牌,重在培育產業龍頭;經營優化,重在優化提升鎮區;變革圖強,重在強村集體經濟和高新區;融會貫通,重在提升能力和區塊鏈接共享。靠創新走向未來,不斷創新學習模式、發展模式、治理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