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側耳傾聽

一晃過去,兩個月沒有認真寫東西。

這個假期出乎意料的長,竟是走掉了2020年的前四分之一了。

若是時間倒回去回到一月,我會想如何利用這一段時間呢?

當人們要知道自己即將擁有一樣東西的時候,往往是滿心雀躍的,彷彿一切都近在眼前,觸手可得,美好的生活和成果就要馬上到來。就如這處在虛幻狀態下的時間一樣,也如幻想中的愛人。

可是當真正擁有的時候呢,往往這種擁有是不得而知的。反倒沒有渴望它的時候那番熱切和雄心壯志,於是時間就無知無覺得流失,愛人也悄無聲息變質。

當失去的時候,那種渴望擁有的情緒再次撲面而來,才明白那些曾經對自己來說是多麼珍貴的東西,懷疑在那時那刻自己的作為,當時為什麼沒有意識到呢。

也許我們都想錯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臆想中的那個明天永遠都不會到來,我們真正存在於的就是今天而已。

在這一段時間裡,曾經有過很多念頭都在腦海裡走過。可是停留的時間都很短。我那麼強烈得感受到,自己是那麼一個無法從一而終的人,什麼目標就想想就放下了,堅持和決心對我來說那麼難。

但也不是沒有任何的進步,也收穫了一些做好一件小事的喜悅。當然我也在現實中苦苦掙扎,為真實的生活感到無奈,為懶惰又沒有感恩之心的自己感到羞恥。

總是能不停得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

我實在是討厭這種信息撲面而來的感覺,每天一醒來,微信、電視、網頁、言論,到處都是我沒有接觸到的,不所知道的,需要去做的,可以去了解的。我感知到自己不是全能的,沒辦法像一個研究生嚮往的成為學術大神,也沒辦法像社會需要的成為奮戰一線的志願者,沒辦法像父母期待的事業有成衣食無憂,也沒辦法像男朋友想象的完美女友。

想來想去都像是一個比普通人還差一點的失敗者呢。

所以越來越不想說話,不想看到任何信息,懷疑自我。可能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有給到自己很好的定位,我到底是誰,要成為誰這個問題,我想知道答案。

回到那個問題,你有沒有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我真的搞明白了,就不會說早上制定的目標,竟然晚上就忘記了。昨天的計劃今天就覺得可有可無了。

有些時候我們真的需要堵住耳朵,先去聽聽內心的聲音,聽聽裡面那個人說了些什麼話。

然後再去有意識得聽,這個時候可能耳朵就知道要主動去聽什麼了。

有一些反思和深度思考,去看看自我認知的書籍。

回到一開始那個話題,2020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未來的那些時間真的不是屬於我的,過去的那些時間也都已經交付出去。作為一個負債之人,手裡唯一的籌碼就是今天,就是此刻。

活在當下,是說活在當下的時間裡。活在未來,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你想去哪裡。

少去找外在的客觀條件,多去想想作為自己,可以做點什麼,可以為自己爭取些什麼。

沒有什麼偉大的抱負,不過是想自己和身邊人過得幸福,吃得好,睡得踏實而已。

不是什麼偉人,就是個普通人啊。不是活在手機或者別人的口裡,就這麼一次寶貴的機會,是為了自己活著的呀。

那麼現在是不是沒有那麼焦慮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