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挑戰廣州!“北上廣深”將成“北上重深”?


新一輪城市爭奪戰,即將拉開序幕。


截至3月份,中國經濟最強的50個城市,大部分都發布了去年的經濟數據。


有媒體根據2019年各大城市的經濟數據,統計了中國經濟TOP50城排名。


根據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國內的城市實力與城市排名,或在2020年迎來徹底洗牌。


即便是我們熟悉的“北上廣深”陣營,也有被撼動的風險。


我們先來看看最新的排名情況。


重慶挑戰廣州!“北上廣深”將成“北上重深”?


這張最新的排名表裡包含的信息量可謂巨大。


光看這張表,都能看出一種宮鬥劇的感覺,好幾個城市摩拳擦掌,感覺下一秒就要互相薅頭髮了。


接下來一起看一下,最新的中國50城排名,都有哪些亮點。


.01

重慶挑戰廣州!

“北上廣深”將成“北上重深”?


毫無疑問,中國最強50城的前四名依然被北上廣深佔據,就像大姨媽一樣穩定且無聊。


但是排名第五這座城市,反而有點意思。


2019年,重慶以2.3萬億的GDP成績排名第五,與廣州的差距僅剩下22億。


要知道,2009年時,重慶與廣州的差距達到2627億。然而重慶僅用了10年的時間,就把差距縮小了10倍,不得不驚歎於重慶的發展速度。


而重慶緊咬廣州不放,也難免讓人懷疑:廣州是不是要被重慶反超了?重慶有沒有可能取代廣州,成為一線城市?


事實上,近兩年網上關於“重慶超越廣州”的話題可謂層出不窮。從數據上看,廣州的壓力確實不小,感覺下一秒就要被超越。


但實際上,這張表存在一個問題:


拿出來作對比的城市不在一個層級。


最簡單的例子,天津、北京、上海、重慶,都是直轄市。


而直轄市的行政地位,是與省相同的。


回到剛才的問題,重慶的行政單位是“省”,廣州的行政單位是“市”,拿一個省跟一個市比,本來就不公平。


從這樣的角度看,重慶不但沒有反超廣州的可能,反而還被廣州吊打:


畢竟廣州一個市的GDP,比重慶一個省的GDP還要多22億!


那麼,重慶跟廣州PK的正確姿勢應該是什麼呢?那就是拿重慶的中心城區GDP數據,跟廣州的GDP數據進行比較,才能夠看出兩座城市的真實水平。


重慶挑戰廣州!“北上廣深”將成“北上重深”?


根據行政劃分,重慶的主城區由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和巴南區行政區域組成,2019年,重慶主城區的GDP一共是8563.64億元。


再回過頭來看廣州的GDP,幾乎是重慶主城區GDP的3倍。


重慶慘被吊打。


.02

一路開掛!

深圳已經超神!


說完重慶,我們再來理一理四大一線城市的成績。


四大一線城市裡,直轄市就佔了兩,分別是北京和上海。


所以很明顯,這個排名也是有水分的。


為了讓北上廣深站到同一起跑線,我們選了北京跟上海經濟實力最強的兩個區,海淀區和浦東新區出來做對比。


根據海淀區發改委公佈的數據,海淀區2019年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00億元以上。


而浦東新區的官方GDP數據還未發佈,但根據浦東新區六屆人大七次會議上披露,2019年浦東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7%的增長。因此,我們可以根據2018年浦東新區的GDP數據,推算出2019年浦東新區的GDP大概在11192.29億元左右。


再將深圳和廣州的GDP拉出來看一下,差距十分明顯,確實不得不驚歎於這兩座南方城市的實力。


其中,深圳的發展速度更是如同開掛,秀出了超神的操作。


自從2017年深圳反超廣州以後,深圳與廣州的差距便越拉越大,到了2019年,深圳跟廣州的差距更是拉大到了3300億。


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深圳的未來還有很多想象空間。這座成立至今不過40年的城市,仍然處於快速成長期,深圳爆發後的實力,可能會超出人們的想象。


.03

黑馬已經跑出

這些城市需要重點關注


撇去直轄市的干擾之後,這份榜單中還是有很多值得參考的數據。


比如黑馬城市。


有幾座城市的排名,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而它們也用自己的實力,擺脫了“小透明”的身份。


今年,佛山終於跨過了萬億門檻,成功躋身萬億俱樂部。


重慶挑戰廣州!“北上廣深”將成“北上重深”?


作為全國第17個萬億城市,佛山在中國眾多二線城市裡雖然名聲不顯,但卻擁有一系列獨一無二的頭銜,更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百強鎮的重要聚集地之一。而且,佛山坐擁的500強企業數量,更是超過諸多省會城市。這座二線城市的實力,其實也被大大低估。


此外,還有幾座城市也已經半隻腳踏進了“萬億俱樂部”的門檻。


像是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等7個城市,已經跨進了9000億元大關。


其中,泉州的增長速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作為福建的一個三線城市,泉州GDP居然超過了廈門及福建省會福州。


泉州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民營經濟,泉州的民營企業數量巨大,貢獻了81%的稅收、82%的GDP、94%的研發投入、91%的城鎮就業、98%的企業數。


不過,雖然數量上佔優,但泉州的經濟結構不夠健康,近年逐漸顯出不夠全面,不夠多元的勢頭。泉州能否繼續保持現在的地位,還得看它未來幾年的產業轉型情況。


緊隨在泉州之後的,是東莞。東莞的經濟實力在粵港澳大灣區中也是數一數二,而且東莞的潛力甚至有超越佛山的趨勢,原因很簡單:靠近深圳,能夠承接深圳的產業轉移,從而推動自身產業升級。前兩年從深圳轉移到東莞的華為,就是最好的例子。按這個發展態勢,東莞應該會在未來幾年繼續成長,成為突圍的黑馬。


.04

中國經濟格局悄然傾斜

南強北弱已成定局


從中國最強50城排名中,我們也看到中國經濟的天平,正逐漸向南方傾斜。


換句話說,南強北弱,基本已成定局。


在上榜的50座城市中,僅有17座北方城市,剩餘的都是南方城市。


而當我們將時間線拉長,你會更清楚看到南北城市在中國經濟的格局上佔據的地位是如何一步步發生變化的。


重慶挑戰廣州!“北上廣深”將成“北上重深”?


如果將去年的排名與今年的排名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排名上升的城市多達23個,而在這23個城市中,只有濟南、洛陽、唐山和瀋陽4個北方城市,其餘19個均為南方城市。


而在排名下降的16個城市之中,北方城市佔據了11個。


如果我們將時間倒退10年,看看北方城市在這10年以來的經濟水平變化,你會發現,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重慶挑戰廣州!“北上廣深”將成“北上重深”?


在2009年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有27個北方城市,而到了2019年,這其中只有4個城市的排名有所上升,徐州上升8位,鄭州、西安上升6位,濟南上升1位。


而其餘23個城市的排名,全部下降。下降最多的是鞍山,已經跌出了100強之外,東營下降了51個位次,大慶、包頭、鄂爾多斯、邯鄲這幾個城市,也都下降了25個位次以上。


.05

中國三大經濟圈

誰更勝一籌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中國三大經濟圈裡,哪個經濟圈上榜的城市更多。


京津冀經濟圈一共有4座城市上榜。


珠三角經濟圈同樣有4座城市上榜。


而長三角經濟圈共有17座城市上榜,基本是屠榜的存在。


重慶挑戰廣州!“北上廣深”將成“北上重深”?


雖然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熱度居高不下,長三角都市圈似乎被人們遺忘了,但從三大都市圈表現出來的城市經濟實力來看,作為老牌都市圈,長三角都市圈的經濟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