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紐約藝術周」大部份拍賣都由本月廷期至6月。不過首輪精品預展,仍然安排於本週起在紐約率先亮相。當中一件乾隆年制的「青花釉裡紅賞瓶」,尤其引起關注。事關這件清宮瓷瓶,與西藏博物館收藏的版本如出一轍。


編按:賞瓶來自「中國藝術珍品」專場,雖然如今押後至6月拍賣,但精品率先於本月13-17日在紐約蘇富比預展。


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 清乾隆 青花釉裡紅纏枝蓮紋賞瓶|紐約蘇富比

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先介紹這件將在蘇富比上拍的瓷瓶。青花釉裡紅賞瓶,飾纏枝蓮紋,39.8cm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斷代乾隆本朝,行方估價US$15萬 - 25萬(RMB 100萬 - 170萬)。

「賞瓶」是清朝獨有器物,顧名思義就是聖上用以賞賜有功大臣、皇親國戚的特製瓷瓶。《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將賞用瓷瓶燒造些來。」按此推斷,賞瓶最晚於雍正八年出現。溥儀退位後,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滿清正式滅亡,賞瓶亦自此成為歷史遺物。

賞瓶器形就如圖中所示一樣:撇口、細頸、圓腹、圈足。雖然每朝或會略有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仍然可以一眼分辨出來。

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 清光緒 粉彩百蝠紋賞瓶|石家莊市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 清同治 青花雲龍紋賞瓶|北京故宮

賞瓶品種諸多,釉色有青花、粉彩、鬥彩、祭藍等等,紋飾則有纏枝蓮、雲龍、雲蝠、百蝶芸芸。雍正帝勤政愛民,為勉勵臣下要正直廉潔,故賞瓶最常選擇青花與纏枝蓮的配搭,取諧音寄意清廉。

蘇富比取得的這件賞瓶,則是青花釉裡紅與纏枝蓮的配搭。

釉裡紅始創於元朝,是以銅為著色劑的釉下彩,燒造非常不易。即使是五百年後的滿清盛世,呈色失敗而成灰黑的釉裡紅器亦不罕見。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名曰徐栻的窯監向聖上奏表,竟然膽敢建議由礬紅瓷器代替釉裡紅瓷器,以解決景德鎮貢品瓷的製作困境。釉裡紅燒造之困難,從此記載可見一斑。

細心鑑賞這件賞瓶,可發現青花髮色鮮亮而帶暈散,紋飾中有黑褐斑,明顯是仿效明朝宣德的青花風格,應是人為重筆點染而成。釉裡紅以淡繪手法表現,深淺與青花互相補足。綜觀這些特徵,風格更傾向於雍正官窯的青花釉裡紅。此瓶既帶前朝遺風,或許是乾隆早期製品。

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 清乾隆 青花釉裡紅纏枝蓮紋賞瓶(局部)|紐約蘇富比

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 清光緒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北京故宮

從圖中可見,賞瓶紋飾從上而下分成許多層次:口沿、頸部、肩部、腹部、足部,可以組成不同配搭。同樣以纏枝蓮紋為主題,蘇富比這件青花釉裡紅版本配合如意頭和仰蓮紋飾;北京故宮的青花版本,則額外輔以蕉葉、海水、回紋等為襯托。

此賞瓶非常罕見。縱觀全球的公家館藏與私人收藏,只找到一宗近例 - 西藏博物館所藏的「乾隆 青花釉裡紅纏枝蓮紋賞瓶」。兩器俱是乾隆朝的賞瓶,從紋飾配搭到尺寸(分別為39.8cm及39.5cm高)都幾近一致。可惜館藏版本的照片拍攝日子略見久遠,沒有高清版本,難以比較青花釉裡紅的髮色是否相近。

據蘇富比紀錄,這件賞瓶為Katharina(1867-1967)與Joachim S. Van Wezel(1863-1932)夫婦舊藏,於1932年之前在亞洲購入,此後由家族承繼,來源可靠。

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 清乾隆 青花釉裡紅纏枝蓮紋賞瓶|西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 清乾隆 青花釉裡紅纏枝蓮紋賞瓶(底部)|西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姐妹作?「乾隆青花釉裡紅賞瓶」紐約拍賣

▲ 西藏博物館

坊間流傳一個故事,說賞瓶原來喚作「玉堂春瓶」。可是當時宦官傳旨之時,把「賞玉堂春瓶一對」的聖意,自行簡化成「賞瓶一對」,名字才由玉堂春瓶變成賞瓶。

皇上賜給臣下的官窯瓷器,絕非只有賞瓶。按上述邏輯,其他諸般賞賜的瓷器,豈非統統都要變成「賞尊」、「賞碗」等等?雖然這則故事只作趣聞聽聽,但賞瓶又稱「玉堂春瓶」是確有此事。

中國陶瓷鑑定泰斗耿寶昌先生,在1993年出版的著作中指出:「(賞瓶)原名見於清晚期所署的名籤,稱玉堂春瓶。」有人則持相反意見,認為「玉堂春」才是晚清新取之名,原名倒是賞瓶。

賞瓶,一般是放在廳堂之中,作插花陳設之用,而玉堂春本身又是花卉名稱。故有學者認為,「玉堂」其實是代指廳堂的意思。但無論如何,這個名字的意思和出處至今未明,在古玩收藏界當中亦甚少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