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打拼事業,為何劉秀能成功,劉備卻不行,劉備是否比不過劉秀?

小丸子的囧事兒


劉秀和劉備在打天下的時候,情況都非常相似。

一是他們都是皇族後代,不過在他們那一代的時候,都已經沒落了。沒落到甚至他們是不是皇族後代,都讓人產生懷疑。二是他們都是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天下諸侯群雄並起的時候,白手起家,依靠個人魅力擁有了自己的武裝,打出了一片天地。三是他們在統一天下的時候,都以“興復漢室”為旗號,而這一旗號,也讓他們獲得了天下英雄的大力支持。

(劉秀劇照)

不過,最終劉秀實現了一統天下的目的,而劉備卻只能三分天下。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有人說,主要是因為劉秀和劉備的對手不一樣。劉秀的對手都比較弱,劉備的對手中,出現了同樣出色的曹操、孫權這樣的強大諸侯。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對手的強弱,其實是沒辦法比較的,而且是從結果反推過去得出的結論。也就是說,因為劉秀打敗了他的那些對手們,我們就感覺劉秀的那些對手弱。劉備沒能完全打敗那些對手,我們就感覺他的對手實力強勁。

所以,究竟為什麼劉秀統一了天下,而劉備沒有,還得從他們自己身上找原因。

原因當然是很多的。不過,所謂“性格即是命運”,從他們性格因素上來分析,其實更能夠把握問題的實質。

劉秀這個人,性格上更為冷靜,甚至說更為冷酷,更能夠清醒地處理政治問題。而這是一個政治家最重要的品質。

別的不說,我們拿劉秀的婚姻來看就很明白了。

劉秀娶的第一個女人是陰麗華。史料記載,劉秀很早就愛慕陰麗華了,他曾說過“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樣的話。不過,我嚴重懷疑他在學生時代是否真的說過這樣的話,或者說,他並不是在學生時代說,而是在準備起義的時候說的。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判斷,一會兒再說。

(陰麗華劇照)

陰家是當時南陽的世家大族,勢力龐大,實力強勁。而劉秀正是因為說了那樣的話,獲得了南陽子弟的極大支持,因此組建了他第一支隊伍。後來他和他哥哥帶著這一支隊伍南征北戰,成為更始皇帝劉玄帳下一支強勁的力量。

但是很快,由於劉玄猜忌並殺掉了劉秀的哥哥,並剝奪了劉秀的所有兵權,因此劉秀再次變得一無所有。

後來,他有幸逃脫劉玄的控制,來到了河北。這時候,雖然本身一無所有,但是,他通過迎娶真定王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獲得了劉楊的大力支持,擁有了劉楊的兵馬,從而再次崛起。

要知道,當他迎娶郭聖通的時候,他娶陰麗華才一年的時間。如果陰麗華真的是他小時候的夢中情人,他是怎麼做到不動感情又迎娶郭聖通的呢?所以我覺得他的那個話,很可能是後來說出來的。

依靠劉楊的部隊,劉秀最終獲得了天下。不過這時候,他為了確保皇位統治,打擊劉楊的勢力,因此對郭聖通強行廢后,重新把沒有什麼勢力的陰麗華立為皇后。他這樣做,給人感覺他是“故劍情深”。但說到“故劍”,為什麼郭聖通就不是他的“故劍”呢?只不過是因為郭家勢力龐大,陰家早已沒落而已。

由這件小事就可看出,劉秀性格冷酷,其政治手段是很高明的。

(劉備劇照)

劉備在性格上,顯然要更加溫暖,更加性情中人一些。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結義三兄弟。真實的歷史中,並沒有他們結義的記載。不過,就算沒有他們結義的記載,他們三人確實也是情同兄弟的。

而正是因為劉備和關羽、張飛情同兄弟,因此,劉備在做事的事情,就不完全是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來考慮,而會考慮情感因素。

比如,關羽在荊州的時候,劉備對他的限制就非常少,幾乎是隨便他處理事情,也從來沒有猜忌過他。以至於最後關羽貿然北上,造成東吳偷襲荊州成功,而關羽敗走麥城被殺。

當關羽被殺後,如果純從政治來考慮,劉備實在是不該發動夷陵大戰的。但是,或許是顧慮關羽和他的兄弟之情,或許是因為要面子,總之,他錯誤地發動了夷陵大戰,最終一敗塗地,讓蜀國走向了由盛到衰。

還有與孫權妹妹孫尚香的婚姻。劉備娶了孫尚香,但是,他並不親近孫尚香,以至於孫尚香最後逃走回東吳。

如果劉備不由著性子來,像劉秀親近郭聖通那樣,親近孫尚香,孫權當初偷襲荊州的時候,會不會有所顧慮呢?就算他不顧慮,他的母親,會不會阻止他呢?

由此可見,作為政治家的品格,劉備確實是比劉秀差的。而這也造成了最終他們人生取得了不同的成就。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最主要的原因是,劉秀的對手都是青銅,而劉備的對手都是王者!兩人面臨的任務難度天差地別。

劉秀是一路虐小怪,輕鬆加愉快!劉備面對的全是超級BOSS,能活著已經實屬不易了。

劉秀的敵人,

有王莽新朝的軍隊,腐敗無能,基本沒有戰鬥力。

有河北王朗的地方軍,王朗是個江湖騙子,手下是地方軍和土匪組成的烏合之眾,面對劉秀的十萬幽州突騎,完全不堪一擊。

有綠林、赤眉農民起義軍。這些人,比黃巾軍稍微強一些。也就是稍微強一點。

我們看,劉秀的這些對手,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曹操、孫權。甚至連袁紹、馬超、劉表、公孫瓚這些人都不如。


由此也不難看出,劉備的對手是多麼強悍。假設,劉備生在兩漢之際,以他的才幹,帶著關張趙雲諸葛亮等一幫人,完全可以統一天下。

可以劉備生在東漢末年,一時間群雄並起,豪傑雲湧!在這樣的亂世裡,生存下來已經十分不易,三分天下而居其一


上將噯福斯


是的,劉備全方位都不如劉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首先,看一下他們二位的成長時間線。

23歲——劉秀在老家鬼混,劉備起兵鎮壓黃巾起義;

27歲——劉秀起兵反抗王莽,劉備出任安喜縣縣尉;

30歲——劉秀稱帝,劉備出任平原縣令;

35歲——劉秀統一關東,劉備入主徐州;

40歲——劉秀統一全國,劉備投奔劉表;

45歲——劉秀休養生息,劉備蝸居新野;

50歲——劉秀休養生息,劉備入主荊州;

55歲——劉秀創立盛世,劉備入主益州;

60歲——劉秀繼續保持建武盛世,劉備於成都稱帝;

劉秀27歲起兵,30歲稱帝,40歲統一;

劉備23歲起兵,58歲稱王,60歲稱帝,終生才三分天下。

從以上列舉的時間線截點可以看出,劉備和劉秀有可比性嗎?


劉秀、劉備的差距為什麼那麼大呢?我覺得起碼是四個方面造成的。

第一,“復興漢室”這句口號的號召力,在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的差距極大。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不管是赤眉軍還是綠林軍,反對的都是王莽,不是漢室。當時很多人都對漢室還有緬懷心態,認為打倒王莽後,就應該恢復漢室江山。所以劉秀不管是在南陽起兵,還是在河北創業,他都能得到相當多的豪族的支持。

但東漢末年,情況就不同了。東漢時代的明君只有三個,即開國初期的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章帝劉炟。漢章帝死後一百年,東漢全部是昏君或庸君當道,這些皇帝任用外戚和宦官專權,導致民不聊生,令士族對漢室江山的意見非常大。

沒有士族的支持了,“漢室”這塊金子招牌自然就沒個卵用了。

比如,魯肅第一次見孫權時就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還比如,袁紹曾經想接納漢獻帝時,他的謀士郭圖、淳于瓊就說: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

再比如,袁紹的弟弟袁術更直接,他理都不理漢獻帝,乾脆自己就稱帝了。

跟以上這些人持相同心態的人,在當時是比比皆是。外姓人就不多說了,就說劉焉、劉表這些漢室宗親,他們對漢室又抱有多大的忠誠度呢?

所以說,在劉秀起兵的時代,復興漢室的號召力是極大的,當時的人認可這種口號;而劉備起兵的時代,復興漢室已經沒有影響力了,根本沒人認可這種口號。

有人認可,自然有一大票英雄豪傑都跟著劉秀創業;而沒人認可,自然就沒多少人願意為了復興漢室跟著劉備一起創業了。(劉備身邊沒有人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其次,劉秀的起點比劉備高。

劉秀的爸爸劉欽是南頓縣令,爺爺劉回是鉅鹿都尉,太爺爺劉外是鬱林太守,高祖父劉買是舂陵侯,六世祖劉發是長沙王。

從劉秀的出生背景可以看出,他雖然不是王族直系後裔,他本人也沒有當過官(因為當時西漢已經滅了),但劉秀的家族是累世為官,在南陽當地非常有影響力。

比如,劉秀的外公樊重有三百頃良田,外加無數的魚塘、牧場產業,臨終時直接就免了鄉里人數百萬貸款。這簡直就是鉅富啊!要是劉秀的老爸劉欽沒有社會地位,能娶劉秀老媽嗎?

再比如,劉秀的姐夫鄧晨是南陽新野的豪族出身人,鄧家世吏二千石。要是劉秀的家裡沒點地位,他老姐能嫁給這種豪族子弟?

所以說,雖然不敢說劉秀、劉演很有錢,但他們哥倆還是比較有錢的,起碼他們在南陽老家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後來這哥倆在老家起兵造反時,用的是自己家族的資產。

反觀劉備呢?他爸爸劉弘啥都不是,並且還死的早。爺爺劉雄是範縣縣令,再往上的祖宗就沒記載了,應該都沒當過官。劉備出生在這種家庭,他自幼與母親織庶為生,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後來劉備起兵時,他一沒錢,二沒身份,三沒號召力,起兵拉隊伍的錢還是兩個商人借給他的。像劉備這樣的社會底層在後來居然能三分天下,這不應該視為是他的失敗,而應該視為是他的成功。(就連他這種身份的人都能當皇帝,大家還有什麼可以抱怨社會不公平的呢)



三、劉秀的機遇比劉備好。

劉秀起兵時,天下大亂,他跟他哥劉演在第一時間就抱住了綠林軍的大腿,解決了兵源的問題,官職也是一路高升。很多人認為劉秀有前途,燒了祖宅都要跟他一起混。後來他在河北稱帝時,非常幸運的娶到了真定王的外甥女郭聖通,使得他剛到河北,便得到了一票豪族的支持。立即就拉起了一支幾十萬人的隊伍。

再後來在統一天下期間,劉秀兵強馬壯,不管是赤眉軍這種起義軍,還是公孫述這種地方豪強勢力,都打不過他。

相比之下,劉備就完全不能比了。他以鎮壓黃巾軍起家,鎮壓起義後,天下有一個短暫的穩定期。劉備由於沒撈到什麼官位,也沒拉到什麼隊伍。所以他一直到三十歲時,都只是個小小的縣令。

後來他因為入主徐州,才算是出人頭地,有了一點社會地位。但是他的機遇太差了,徐州南有袁術,北有袁紹,西有曹操,周圍每個諸侯都有掐死他的實力。在徐州還沒待兩年,地盤又被呂布搶了去。

隨後的十多年時間,劉備都沒有地盤,也沒什麼豪族瞧得起他,願意跟他聯姻。如果他要是能娶到郭聖通那種大豪族家的女兒,起碼可以讓他少奮鬥三十年。

所以說,機遇非常重要。劉秀的整個起兵過程非常順,他想不成功都難;而劉備的整個奮鬥過程非常坎坷,他想成功太難了。



四、劉秀的對手比劉備弱。

劉秀早期的敵人,不論是王莽還是劉玄,都不是梟雄(王莽有耍陰謀詭計的本事,但要論爭天下,他不行)。後期對手裡面,隗囂和公孫述算是兩個勁敵,但這兩個貨,居然都沒有逐鹿中原,這使得劉秀在統一關東期間,幾乎沒有遇到勁敵。等到劉秀統一關東地區,再去打這兩位時,那就是泰山壓頂式的碾壓了。

如果把劉秀的勢力放在東漢末年,他就相當於是袁紹。而他所面臨的對手裡面又沒有曹操這樣的梟雄,所以他能創業成功,幾乎是一種必然。(這也是為什麼東漢末年大家一致看好袁紹會統一的原因)



反觀劉備,孫權、曹操都是有才幹的人,在自己的領地深得民心,根深蒂固,劉備根本沒有跟他們掰腕子的機會。

前半生碌碌無為,後半生遇上諸葛亮了才開始轉運。劉備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在益州建立帝業,已經很不錯了。


Mer86


我是扎心君,我來嗶嗶幾點。 1劉備確實比不上劉秀。自古馬上得天下,能得天下的,無一不是能征慣戰的馬上皇帝。劉秀昆陽大戰,以少勝多。二萬人消滅王莽40萬大君。萬馬軍中,親自帶隊殺出重圍,又帶救兵殺回來,立下首功。劉備帶兵敗多勝少,幾次被打得全軍覆沒,夷陵之戰,以多打少,被東吳陸遜打得落荒而逃。最精銳的起家部隊(由北方流民組成的)被打光了。否則,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日子,要好過的多。諸葛亮木有辦法,用無當飛軍,就是西南少數民族的人充實軍隊。
2劉備的對手,曹操深通兵法,曹操注的孫子兵法被公認在十三家中寫的最好。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幹翻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兩軍對陣,爭天下不如哥哥孫策,選賢與能,保江東不成問題。。劉秀的對手,王莽,(有人諷刺是穿越者)書呆子,打仗要面子,活受罪。沒事做,看不起匈奴改,把匈奴改名字,被匈奴打得暈頭轉向,真是閒的蛋疼。赤眉綠林農民起義,軍紀敗壞,也木有什麼出色的將領。 3起點不同,劉秀是南陽豪強,就是大地主,老婆陰麗華,大地主家庭,南陽首富,齊國賢相管仲的後代,開國功臣雲臺28將,都是南陽的地主。劉備雖然,到處吹牛逼,第一句我是漢室宗親,第二句,我要匡扶漢室。號稱劉皇叔,中山靖王之後,其實,已經家道中落,織蓆販履之徒,就是小商販了。只有關羽和張飛這些社會低層的人跟著混。有人說糜竺有💰錢,舊社會商人的社會地位也不高,士農工商,最差一等。後來,忽悠到高級知識分子諸葛亮,日子才有了起色。 4文化水平也有高低,劉秀上到太學,相當於現在北大清華博士的水平,低調奢華有內涵。劉備只是普通讀書人,和公孫贊同學。相當於現在滿腳踢的普通大學。 所以,劉秀號稱位面之子,得了天下,劉備,一時豪傑,只能三足鼎立。先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無能的扎心君


劉秀與劉備都是漢朝皇族,劉秀生於西漢末年,劉備生於東漢末年,但劉秀比劉備幸運太多,劉秀27歲起兵,只用了三年時間30歲就成為東漢皇帝,40歲就一統天下。而劉備23歲起兵,用了37年時間60歲才成為蜀漢皇帝,最終只勉強三國鼎立。

其實劉備的綜合能力並不比劉秀差,兩個人都是文武全才,手下都是人才濟濟,劉秀手下有鄧禹吳漢等雲臺二十八將等,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文武全才的超一流名將,而劉備手下文臣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這樣超一流謀士,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超一流名將。

論戰績,劉秀有昆陽大戰大破王莽的四十多萬新朝大軍的神奇戰例,劉備有漢中大戰擊敗曹操的二十多萬曹魏大軍的經典戰例,但劉秀的對手王邑王尋等與劉備的對手曹操等相比太弱,可以說曹操是博士後水平,而王邑等只是幼兒園水平。

劉備成就不如劉秀的最重要原因是劉備生不逢時,劉備的對手比劉秀的對手強太多。

比如劉秀要推翻的主要對手是新朝皇帝王莽,王莽集團是中國歷史上最缺乏優秀人才的一個政權,由於王莽是依靠慷慨大方樂善好施贏得人心通過和平手段取代西漢建立新朝,王莽集團沒有經過血雨腥風戰爭的考驗,因此王莽集團嚴重缺乏治國安邦文武全才的優秀人才,新朝朝廷大多數都是隻會吟詩作賦的文人或者雞鳴狗盜之徒。加上王莽不善於用人,甚至嫉賢妒能,像王莽老同學嚴尤這樣屈指可數頭腦清醒的大臣又得不到王莽的重用。

因此劉秀剛剛起兵一年多,王莽的新朝就被農民起義軍推翻,劉秀的另一個對手劉玄也非常弱,劉玄雖然殺害了劉秀的大哥,卻把劉秀放虎歸山派劉秀平定河北,劉秀的運氣也非常好,娶了河北豪門之女郭聖通,得到了河北豪強的支持,劉秀集團很快擺脫劉玄集團,消滅王郎集團,建立東漢政權,進而消滅實力一般的公孫述劉永張步隗囂等群雄一統天下。

而劉備要推翻的主要對手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魏王曹操,曹操是中國歷史上鳳毛麟角的集軍事家政治家詩人於一身的傑出奸雄,曹操集團擁有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謀士集團與武將集團,甚至到了人才過剩的地步,因此曹操殺害荀彧許攸崔琰楊修等著名謀士對曹操集團的實力都毫髮無損。

在曹操集團佔領全國三分之二地盤與人口的情況下,劉備集團卻到處流浪,被曹操集團追得無處安身,被迫聯合江南的孫權集團在赤壁大戰擊敗曹操集團,才勉強穩住陣腳。

劉備集團在赤壁大戰以後佔領荊州,又消滅劉璋集團攻佔四川,進而斬殺夏侯淵擊敗曹操攻佔漢中,劉備的大將關羽也水淹七軍,活捉于禁斬殺龐德,威震中原,這是劉備集團的全盛時期,是劉備唯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時機。

可惜劉備的幸福非常短暫,劉備集團的對手不僅是佔領全國三分之二地區的曹操集團,還有另一個強敵孫權集團,孫權集團同樣人才濟濟,實力雄厚,在關羽與曹操集團血戰的時候,卻被孫權集團的名將呂蒙偷襲荊州,關羽遇害,給劉備集團巨大打擊,孤注一擲的劉備只好與孫權決一死戰,結果又被孫權集團的名將陸遜在夷陵大戰打得慘敗而元氣大傷,劉備也在白帝城鬱鬱而終,幸虧劉備手下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蜀漢保住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因此,如果把劉備集團放在劉秀集團的新朝末年,劉備集團也很可能像劉秀集團那樣一統天下,而把劉秀集團放在東漢末年面對曹操集團與孫權集團等強敵,也很難一統天下。


厚德載物49847


劉秀和劉備所處的環境差的太遠。

西漢末,王莽篡位,改革制度,結果天下大亂,各地割據,同時亂民四處流竄。劉秀先是和哥哥一起起兵,追隨更始帝對抗王莽。哥哥身亡之後,去了河北自立門戶,獲得當地豪強的鼎力支持。更始帝在長安落敗身死的時候,劉秀就有了問鼎天下的機會。依靠漢室宗親的名頭和手下強大的政治集團,他逐漸削平各地割據,擊敗赤眉綠林亂軍,重新建立王朝。

東漢末年,形式大不相同。董卓曹操雖然或殘暴,或奸詐,但都沒敢廢帝自立。黃巾起義驟起驟落,雖然為對抗黃巾,各地有豪強割據,但形式終究沒有西漢末那樣複雜。大漢朝廷仍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說到底還是漢家天下,因此劉備雖然能割據一方,但沒有正當名頭獲得廣泛支持。

說到底,劉秀時代,更始帝死了,最高領導空缺,所以大家買劉秀漢室宗親的帳;劉備時代,縱然只是傀儡,漢獻帝自然活著,在名義上發號施令,所以劉備漢室宗親的牌子雖然有人買帳,但不能像劉秀那樣一呼百應。兩位手下的政治資源也不可同日而語。劉秀坐擁河北豪強的鼎力支持,名將明相不可勝數;劉備半生操勞,險死還生,最後能有三分天下的基業,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了。不要太苛求古人。


始於終


劉秀那時人心思漢,劉備這時人心思亂。還有,我老劉家總不能一直霸佔天下,也要讓一讓嗎,謙虛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嗎?

開篇楚漢風雲,劉項爭霸,結尾群雄並起,三國鼎立,龍頭鳳尾的劉漢享天祿四百五十多年,一個漢字傳承,足夠了,



惠水濟善


雖然都號稱劉家皇室,但是劉秀和劉備的出身不同、起點不同、平臺不同、對手也不同,處在劉備的現狀上,能夠做到那樣已經很不容易了,不能說劉備比不過劉秀。

一、從兩人早年的志氣上比較,其實劉備更有梟雄之志

劉備小時候指著棵樹,就說要把這樹當做自己的羽葆車蓋,在那個年代,羽葆車蓋是皇帝專用的。而劉秀早年,最多想著當個執金吾(皇帝的出行衛隊長官),因為執金吾的儀仗很華麗。由此可見,從兩人早年的志向來看,劉備實際比劉秀更梟雄。

二、從二人的出身來看,雖然都號稱漢室之後,但其實劉秀出身比劉備高得多

因為劉秀所在的舂陵侯家族,是西漢明確承認的遠房宗室,而且這個家族勢力龐大,和官場,和江湖都有交道,是當地的一霸。而劉備呢,雖然自稱漢中山王之後,其實他的家族在涿郡並沒有太大勢力,甚至到劉備父親那輩,連個官都沒當過,劉備少年時還要陪他母親織蓆販履。正因為如此,劉秀起兵後有強大的宗族勢力,而劉備呢,直到他稱帝,也沒見什麼他的宗族成員。


三、從二人最初的平臺來看,劉秀其實比劉備大佔優勢

劉秀的平臺是什麼?恰恰是給他帶來巨大危機的劉玄的玄漢政權。劉玄雖然殺了劉秀的大哥劉伯升,但他好歹把劉秀的命留了下來,後來還任命劉秀為欽差去安撫河北,給了劉秀在河北興起的機會。劉秀能夠在河北興起,既有他自己的能力,也有玄漢政權軍隊的大力配合。劉玄好歹是劉秀的族兄,而且在一個階段裡,劉玄是天下公認的漢室繼承人,得到很多地方勢力的推戴。劉秀以玄漢為平臺,壯大了他的勢力,最終獨立,建立了他的東漢政權。而劉備最初的平臺是什麼?不過地方割據勢力公孫瓚而已,而且似乎還不是公孫瓚最重用的人物,搞得劉備因為陶謙送他幾千軍隊,又投奔了陶謙。兩人的平臺差距太大。

四、二人的對手也大不相同,在這點上,劉秀依然佔著便宜

劉秀的對手,不過初起的王郎,北方各路流民軍隊,統一河北後再南下對劉永、赤眉、公孫述、隗囂等人,劉永算是有實力的,但此時的劉秀已經佔盡河北,公孫述、隗囂也算厲害,但僻處隴蜀。而劉備的對手,是從聲望、實力上都遠比他強大的曹操、袁術等人,這點上,劉秀是佔著便宜的。

五、總體來說,劉秀打仗確實比劉備更有一套,但是論綜合實力,二人難比高下

歷史上公認的,劉邦比劉秀厲害,但是劉邦總打敗仗,而劉秀大多是勝仗,由此可見,綜合實力不是隻以打的勝仗來評價。劉備也是打仗不行,但是劉備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很有點劉邦的意思。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很難說誰更厲害。


星火辰


劉秀的創業史要比劉備艱難,說實話,劉秀當初起義時候,沒有馬匹,居然騎著青牛衝鋒陷陣。相對來說,劉備條件要比劉秀強許多,雖然兩人都是『劉家後代』,都和皇族沾邊,但都屬於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不過劉備好歹混了個『劉皇叔』噹噹。


劉備物質條件要比劉秀強些,至少劉備騎著白馬打仗,還有就是『班底』強大,劉備“臥龍和鳳雛”都得到了,劉秀當初就只有哥哥劉演支持他,所以我認為,劉秀起點低,做出的業績大,開創了一代新紀元――東漢。

反觀劉備,不但沒有光復漢室,最後還把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國也被魏國滅了,為什麼會出現,弱者劉秀劉秀能夠光復漢室,劉備卻不能呢?

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劉秀命太好了,劉秀是『位面之子』,劉備運勢不好,不信?我就用事實加以論證吧。

首先,劉備的運勢是從關羽被殺,劉備起兵報仇伐吳開始的。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夜走麥城,兵敗被擒,關羽誓死不降東吳,後被孫權殺害,吳、蜀聯盟就此徹底破裂。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八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但是,這麼意義重大的戰役,劉備居然沒有帶軍師諸葛亮一起隨行。

劉備伐吳最初打的很順利,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吳兵節節敗退。這樣一來,劉備有點小得意。在戰略犯了上輕敵冒進,深入敵後後續不能跟進的錯誤了。

此時正值東吳七月流火的季節,劉備這些北方士兵不耐炎熱,劉備命令部隊棄船上岸,找到有水源,樹林茂密的地方,就地安營紮寨八百餘里,劉備計劃和東吳來個論持久戰。

一直在敗退的東吳大都督陸遜此時停止了後退。原來這是陸遜的計謀。

他命令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說實話,劉備此時的處境十分危險,只是他不自知。

實際在出徵之前,趙雲曾力勸劉備不要伐吳,趙雲說,報關羽之仇為私仇。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結果劉備不聽。接下來又發生了一件事。在剛開始伐吳的時候,張飛由於急於為關羽報仇,喝酒後鞭打手下,還沒出兵就被手下張達和範疆殺害了,這時候其實就給劉備敲了警鐘,『出師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本身就是大忌。可惜沒有引起劉備的警覺。

陸遜看到蜀軍士氣沮喪,認為戰略反攻的時機業已成熟。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每人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沖天。

蜀軍大亂,相互踩踏死傷無數。陸遜乘勢發起反攻,吳兵個個奮勇爭先,一雪前期敗退之恥。

如此一來,迫使蜀軍紛紛西退。蜀軍被火燒的潰不成軍,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

劉備乘夜突圍出去,騎著『滌如馬』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次年四月,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不久亡故於白帝城。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是劉備戰略失敗,和命好壞沒有關係吧。

我覺得是劉備運勢衰弱,以往諸葛亮和劉備打仗總是形影不離,這次為兄弟報仇意義重大,反而沒帶諸葛亮出征。假如有丞相在身邊,十個陸遜也不是孔明的對手吧。

還有就是張飛之死,冥冥之中預示著,當初哥仨桃園結義的誓言――『不願同年同月生,但願同年同月死』。哥仨先後死去,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劉秀之所以能成功『光復漢室』。我認為是劉秀命好!在歷史上,劉秀有『位面之子』的說法。什麼叫位面之子呢?簡單的解釋就是運氣好,如同受到全世界的眷顧。說直白點就是『運氣爆棚』。

劉秀在劉玄稱『更始帝』後,成為更始帝的部下,由於更始帝以漢為國號,反對王莽的統治,王莽就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此時劉秀並不受劉玄的器重,反而遭到他的嫉妒,處處掣肘劉秀,劉玄為了削弱劉秀,僅讓劉秀帶九千人守昆陽。眼看戰況危機,於是劉秀率領十三個人衝出包圍圈,到周邊去搬救兵,劉玄眼看昆陽失守,調集了一萬七千精兵馳援昆陽。此時劉秀滿打滿算沒有3萬人馬,他要對付王莽的42萬大軍。



也許是天意,由於王邑和王勳輕敵,加上攻城乏力,被劉秀打個措手不及,王莽軍大亂,城內的人看到城外劉秀取勝,也殺出城外,裡應外合打的王莽軍潰不成軍,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

午時三刻,一顆流星落入敵營,瞬間狂風大作,未幾暴雨如注,滍水暴漲。此時王莽軍至少萬餘人。涉水時被淹死,滍水為之斷流。


在天象與天氣的幫助下,劉秀打贏了在當時局勢下,不可成功的昆陽之戰。有如此多的意外幫助,劉秀能不成功嗎?


秉燭讀春秋


世殊事異,無論是時代背景還是身份地位,兩者都不可同日而語;即便劉秀和劉備同樣優秀而且出眾~

一:世態炎涼,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劉秀:王莽篡漢本是上層階級的權力交接,於天下百姓而言並無實質性的變更。後來因為一系列的作死改革搞的天怒人怨,盜賊蜂起。天下百姓不禁的開始追憶大漢朝的各種恩遇。劉氏再為天子的呼聲越來越高。帝位歸屬不做他想,四方豪傑之士也紛紛選擇賢能出眾的宗室子弟加以輔佐,而劉秀就是在這一浪高過一浪輿論大潮中迅速崛起並嶄露頭角。

劉備:東漢末年,桓靈二帝貪戀女色而寵任閹宦,倒行逆施搞的沸反盈天,生計無著的百姓或落草為寇,或佔山為王,燒殺擄掠難以數計。公元184年,在張氏兄弟的率領下爆發了聲勢浩蕩的黃巾軍起義。四海九州頓時一片血海,天下蒼生對漢室的恩遇冰消水解。

失去以輿論優勢的劉備只能到處招賢納士,訪求賢良秀才,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已如山崩的漢室王朝再沒能起死回生。辛苦一生的劉備最終只能侷促於川蜀一帶,苟延殘喘的延續著漢室一脈。但“載舟覆舟,可畏唯人”蜀漢終究還是先於孫吳和曹魏而亡。

二:同時宗室子弟,劉秀一路開掛,劉備卻舉步維艱

劉秀:公元前127年,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幾代下來到劉秀的時候,雖然沒有先祖的榮華顯赫,但依然是天潢貴胄,地方名門。劉氏兄弟禮賢下士、崇隆豪傑的賢名更是無所不聞。

公元22年,劉氏兄弟變賣家財,收攏豪傑,招兵買馬的揭竿而起,隨後又加入綠林軍中,勢力得到長足發展,公元23年,劉演被殺,劉秀委曲求全,獨自經略北地,得到真定王劉楊的十萬大軍和當時眾多世家豪族的支持,轉戰天下,勢如破竹。公元37年,劉秀平定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結束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亂象。順天時而應民意的成了中興漢室的光武帝。

劉備:同時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遭遇就比劉秀悽慘得多。年輕時期的劉備家徒四壁,貧賤不能自立,只能販履求生。雖然出生高貴卻無人相識。空有豪傑救世之志,卻無鴻鵠振翅之時。

公元184年,23歲的劉備毅然從戎入伍,因戰功而受封安喜縣縣尉。後來因為朝廷過河拆橋,窮途蹇蹙的劉備輾轉投靠公孫瓚、陶謙、劉表、曹操、孫權等人,期間坎坷不斷、波折叢生。

公元214年,因為張松引薦,劉備打著入川平亂的旗號,在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勸誡之下,取劉璋而代之,佔據四川之地,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此時,曹操佔有北方、孫權奄據江東,天下三分的形勢已成。54歲的劉備再無一統天下的實力與能力。

三:無敵,是多那麼寂寞,身在絕頂的劉秀和半生偃蹇的劉備

劉秀:秉性沉穩,多有權略。少年遊學之際更是廣交天下豪傑,會同四海英雄。胸有大志而腹有良謀,不僅文采風流而且韜略冠世。

劉秀是幸福的,首先,天下百姓就已認為的排除了異姓稱雄的機會,以至於隗囂據地抗命之時,身邊的西涼豪傑紛紛棄他而去,絡繹不絕的投效到劉秀帳下。其次,同宗而稱王的,又都是軍閥盜寇的傀儡,空負天子之名卻無君王之實,而且大多胸無點墨、鼠目寸光,完全不能對其構成威脅。

劉備:身高體長,雙耳垂肩,喜華服狗馬,不事家業生產,頗有太祖劉邦的流風餘韻,奈何當時劉氏早已人心喪盡,群雄並起,逐鹿中原。

再者,就對手而言,無論是奸狡機詐,智謀出眾,韜略無雙的曹操;還是因襲父兄遺業,知人善任,目光宏遠的孫權。哪個不是當世豪雄,蓋世英傑。更何況,這兩人又都背景深厚,家世顯赫,白手起家,身無尺寸的劉備憑藉一己之力而能於此二人並駕齊驅,三分天下,就已經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我是狐筆春秋,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