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自貿試驗區“建設指南”出爐 西南邊陲向開放前沿“變速”轉身

雲南自貿試驗區“建設指南”出爐 西南邊陲向開放前沿“變速”轉身

新華網昆明3月12日電(陳露)日前,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雲南自貿試驗區”)要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設連接南亞東南亞大通道的重要節點,推動形成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開放前沿。

片區建設:優勢互補 權限下放

《辦法》明確了雲南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昆明片區重點發展高端製造、航空物流、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等產業,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互聯互通樞紐、信息物流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紅河片區重點發展加工及貿易、大健康服務、跨境旅遊、跨境電商等產業,全力打造面向東盟的加工製造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中越經濟走廊創新合作示範區;德宏片區重點發展跨境電商、跨境產能合作、跨境金融等產業,打造沿邊開放先行區、中緬經濟走廊的門戶樞紐。雲南自貿試驗區各片區應當根據發展定位和目標,加強協作,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相互促進。

在管理體制方面,雲南自貿試驗區各片區擁有較大的自主權。《辦法》明確,雲南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統籌協調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工作。同時,雲南自貿試驗區片區管理機構負責決定本片區建設發展的重大事項,統籌推進本片區改革試點具體工作。雲南省人民政府和各片區所在地州、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根據雲南自貿試驗區改革發展需要,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向片區管理機構全面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管理權限,增強各片區的改革自主權。

探索求變:關稅改革 金融創新

在投資管理、貿易便利、金融開放等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關鍵方面,一系列改革創新的路徑將推動雲南自貿試驗區充分激發創新活力,不斷提高改革開放水平。

《辦法》明確了吸引外商投資、保護外商合法權益的細則,支持外國投資者全面參與自貿試驗區建設,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完善外商投資促進、項目跟蹤服務和投訴工作機制。

關稅改革方面,雲南自貿試驗區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有條件企業開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符合環保要求的“兩頭在外”檢測、維修業態實行保稅監管;創新海關稅收徵管模式,推進關稅保證保險改革,創新多元化稅收擔保方式,探索實行“先放行後繳稅”,全面推廣財政、海關、國庫、銀行橫向聯網,推進稅單無紙化改革。

金融開放方面,雲南自貿試驗區按照風險可控、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在國家政策支持框架下,發展新興金融業態,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依法進行金融產品、業務、服務和管理等方面的創新。

此外,《辦法》提出,雲南自貿試驗區爭取設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探索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以及其他機電產品(醫療器械等高風險產品除外)等平行進口。

開放合作:多頭並進 建設“中心”

《辦法》就雲南自貿試驗區在農業、商貿、電商、物流、旅遊等行業的沿邊開放和跨境合作措施進行了明確,鼓勵各類企業在自貿試驗區建設國際商貿物流基地,推進大型進口資源集散中心和出口商品專業市場建設,支持在紅河片區、德宏片區建設邊境倉。

在人員往來便利化方面,《辦法》提出在遊客出入境比較集中的口岸實施“一站式”通關模式,簡化手續,推動機動車牌和駕駛證互認,簡化臨時入境車輛牌照手續,允許外國運輸車輛進入紅河片區、德宏片區。

針對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辦法》提出8條措施,其中交通建設方面包括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陸路大通道建設,加快推進中緬、中越、中老、中老泰等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以及昆明國際航空樞紐和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此外,8條措施還包括國際通信、跨境電力合作、資源儲備、醫療合作和生物醫藥產業合作等方面。

法治保障:服務先行 保護權益

《辦法》明確,堅持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在雲南自貿試驗區開展行政體制、管理機制、投資、貿易、金融等各領域的改革創新,為雲南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

雲南自貿試驗區實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區內各類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和發展權利受法律保護,在監管、稅收和政府採購等方面依法享有公平待遇。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雲南自貿試驗區將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和保護制度,推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