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堅持上班,工資和休假的同事一樣,這種情況是否合理?

有網友問:疫情期間一直上班,問薪資跟放假的同事一樣這公平嗎?

這樣的做法,我認為是欠妥當的。作為一個多年負責薪酬管理的HR人士,如果是我給老闆做方案,肯定不會給一樣待遇的建議。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給各位分析下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僅供參考。

疫情期堅持上班,工資和休假的同事一樣,這種情況是否合理?


一、薪酬管理,不患寡而患不公

對一個企業的薪酬管理來說,並不一定是工資給的越高越好。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之前我朋友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好幾年,有一次他請我吃飯,看起來心情非常不好,估計是要找我來發發牢騷的。

他說:“老闆對我也太不公平了!打算要離職跳槽,換一份工作。”

我問:“可是你的收入不是還挺高麼?之前我記得你說有一萬多一個月吧。”

朋友還是很委屈,他回答:“是有一萬多工資,可是你知道嗎?我們單位新進來一個和我做一樣工作的新員工,老闆直接給他兩萬一個月!我在這家單位辛辛苦苦幹了五年,才漲到一萬多的工資,可那人年齡比我小,資歷比我淺,收入竟然比我還高?這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我說:“那你和老闆或者HR去理論了嗎?”

他說:“理論了啊,有啥用,總是一大堆的理由,我也不好反駁什麼。總之我這人最忍受不了的就是不公平,無論如何我要離職。”

我知道也很難勸住他,他這個性子就這樣,最看不慣不公平的事情,更何況還是發生在了自己身上。

可是客觀地說,他這個崗位在市場上這樣的資歷,能有一萬多的收入還是挺不錯了,換到其他的公司未必有這個高薪。

從這件事情,我想大家就明白薪酬管理的道理,一方面要考慮外部的競爭性,也就是員工的收入在市場上處於什麼分位水平?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考慮內部的公平性了,這種同崗不同酬還差異很大的情況,會促使員工有離職的念頭。

內部公平,是企業管理員工薪酬最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因為它會引發整個企業文化氛圍的改變。

疫情期堅持上班,工資和休假的同事一樣,這種情況是否合理?


二、疫情下,應對冒著風險正常上班的員工予以收入傾斜

即便是不考慮薪酬的公平性,僅僅說這次疫情吧,我也認為公司應該對正常出勤的員工給一些特別的津貼或者說補貼。

畢竟這類員工能響應公司的號召,冒著健康的風險來上班,其精神就非常可嘉。

而其他待業在家的員工呢,不能說他們就一定不好,能保障基本的收入水平就可以,但一定要和正常上班出勤的員工有所區分,否則不是打擊那些勇敢出勤員工的積極性嗎?

如果公司的老闆就是一刀切,那隻能說明以下兩點:

第一,老闆的管理水平太弱,畢竟這是管理人,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員工,而不是機器人。

機器人可以不計較,但是員工一定會相互打聽和比較。

有人說:薪酬不是應該保密的嗎?

我作為多年HR,想告訴大家:薪酬的確是該保密,但是這個世界沒有不透風的強,你指望一個“保密原則”就約束員工,是不顯示的,更多還是得靠管理者的智慧。

第二,老闆缺乏不懂人性,缺少人情味。

對於員工在特殊時期為企業做貢獻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種擔當的精神和忠誠於企業的態度肯定要鼓勵。所以,物質上激勵是最有必要的。

老闆不懂人性,恐怕也沒法經營好企業。

疫情期堅持上班,工資和休假的同事一樣,這種情況是否合理?


三、疫情下,人是最關鍵的資源,管理者需高度重視

有人曾經問我:疫情期間,什麼最重要?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人。

並不是因為我自己是人力資源出身才這麼說,我的理由主要如下:

第一,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復工率都不足,尤其是外地員工都沒及時趕回來,人力的缺乏已經嚴重影響了企業生產和經營恢復。

所以,此時如果傷了那些疫情期間還堅持崗位員工的心,不是雪上加霜麼?

第二,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企業的經營都出現了困難。要想恢復經營,一定得指望公司的人才,如果沒有他們給老闆努力工作,如何創造價值呢?

第三,現代企業的競爭,實質上已經轉變成人才的競爭,只有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企業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下去。

基於以上幾點理由,我認為管理者們在特殊時期,更要做好員工的關懷和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