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會帶孩子定期旅遊嗎?

手機用戶96455638159


帶娃看世界,這是每一個父母的夢想,無論實現程度如何,夢總需與愛相隨。但其實,帶娃出發的歷程,也是一場考驗。

一隻旅遊35年+從業旅遊15年的旅遊大咖,一個萌寶的媽媽,專業為你剖析旅遊上的問題,喜歡請關注我喔!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帶娃看世界,美好的夢!

我生長在一個熱愛旅遊的家庭,所以從小時候開始,在路上成為了我生活的常態。而由於愛好旅遊,最終我也成為了一名旅遊從業者。自從有了寶寶以後,看世界的夢想就變得更大了,希望帶著寶寶看世界,讓他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更多,無論冷暖。

我是從寶寶4月齡開始帶他進行2天以上的行程,最遠的飛行歷程接近3000公里,最長的出行記錄是22天。在帶著寶寶出遊這接近2年的時間裡,我是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他的成長。所以從我的經驗裡,也可以總結出帶娃看世界的2大好處:

1.有益於寶寶的感統發展

“感統”這個詞,已經被無數早教中心、育兒機構用得有點濫,但這個詞卻非常適合用於旅遊對於小月齡寶寶成長的描述。從小云吞4月齡開始,我就帶著他看過海、玩過沙、爬過山、摘過果、涉過水……總之,旅遊路上該做的一切,基本我去的、都帶著他去做了。

6月齡,他就已經趴在湛江的沙灘上,感受夏日陽光照射下的沙灘;

13月齡,他就坐著郵輪出海,感受海浪的跌宕和聽海風的聲音;

19月齡,他就走在冰雪上滑道,感受真正的北國風光、以及摔倒以後自己爬起來的堅強……

對於寶寶而言,感統的培育有很多手段,去過早教中心的家長都知道,在那個美國知名品牌早教裡,他們就是從拿出各種材質的物料,讓寶寶用手去感受開始,來培養娃娃的感統。而旅遊路上的各種感受,也同樣是培養感統的一個良好方式。此外,我比較崇尚的是,通過這樣途徑的培養手段,寶寶能感受的是自然。

當然,很多人會覺得旅遊很花錢,這樣培養寶寶的感統,成本非常大。的確,這成本非常大!!!我也覺得非常吃力。但是如果抱著旅遊的心情,帶著孩子,哪怕只是到近郊的公園,看看花紅草綠、感受一下郊外自然風光,也是好的。

像我這樣的工薪階層,也不可能經常帶著寶寶進行長途旅行,耗時耗錢,但是短途的咱卻還是能經常去。我也是在寶寶15月齡的時候,帶寶寶在城市周邊的鄉村旅遊,用揹帶把他背在胸前騎自行車,讓他第一次感受到自行車前進時清風拂面的暢快。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那一次,寶寶體驗非常歡樂。

2.旅遊中成長,旅遊也記錄成長

在帶著娃遊世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就會覺得寶寶長大了。

就像我在雲吞4月齡帶他在周邊2天遊時,他第一次把頭抬得高高的;在帶他22天的廣東、廣西、雲南3省自駕遊路上,那時才7月齡的他,正在一個飲食轉換階段。本來只是奶+米糊為主食的寶寶,也是在那次旅程中,開始懂得爬過來搶著吮吸爸爸在吃的桃子汁液……

無疑的,即使你不把寶寶帶出去,他也會成長;但是在出行過程中,我卻發現,在路上不斷變換的環境,能讓寶寶充分發揮他無限隱藏的適應能力,並且成長得更為迅速。

而且我覺得相當有意思的是,寶寶的成長是和旅途上每一個地方的記憶相結合的,特別珍貴也印象特別深刻。相信當我老了以後、寶寶長大以後再舊地重遊之時,前後照片、視頻的對比,會讓人倍加感覺這段歲月的意義。

所以經常有人問我,寶寶這麼小,帶出去他啥也不記得,那不是徒勞嗎?

其實,我們帶出去希望留下的,只是父母的記憶,以及寶寶的感受培養而已。我並不強求他要在長大以後,還清晰記得自己13月齡的時候去過日本,遊覽了XXXX景點。在當時這段旅途中,收穫了他的成長,就已經是旅途最大的意義。

帶娃的旅遊,是雙方的成長!

帶娃出發的歷程怎麼樣?旅遊大咖雲吞媽媽可以直接告訴你,那是勞累、辛苦、考驗!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感受。不可否認,旅行本身就是一件累人的體力活;而帶娃則是一件加倍累人的體力活;當這2者相疊加,結果你是可以想象的。

但是,無論怎麼累,無論怎樣一場考驗、甚至“磨難”,帶著娃娃出遊卻是你和寶寶一場雙方的成長。而且帶娃在路上,你也會看到這世界更可愛的地方。

在寶寶7月齡的時候,我一個人帶著他和2箱行李、1臺嬰兒車、1個揹包,從廣州飛往東北。在這來回6000公里的飛行旅程中,我的帶娃技能得到無限提升。既要照顧行李(帶過寶寶出行的人都能理解,為啥有那麼多行李……)、又要照顧寶寶,沒有相熟的人給我搭手,一切需要自己去解決。在飛機上,怎樣可以緩解飛機起降過程中給寶寶帶來的不適感;飛行中,怎樣去安撫寶寶,以減少他哭鬧而影響其他乘客的休息……各種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案+後備方案,都需要準備好。

除了帶娃技能升級以外,我也感受到這個世界上熱心人很多。無論在安檢時幫我抱著娃娃那個年輕大小夥,還是飛機上為我照顧娃娃、以便我能先安頓好隨身行李的“路人甲乙丙丁”,熱心的人的確非常多。

那一趟旅程,我是技能和思想上的雙成長、雙收穫。帶娃+出行技能提升,以及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人情冷暖的成見,這些都是蛻變。在從前我一個人揹著揹包走世界的過程中,這些都是我不曾體驗過的。

我是一個喜歡旅遊的萌寶媽媽,如果恰巧你也是家有娃娃的旅遊愛好者,歡迎關注我,溝通分享喔~


旅遊大咖雲吞媽媽


帶孩子出去旅遊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也是一件必須抓緊時間的帶,畢竟時不我待,孩子長大到一定程度後,就不需要父母帶著去旅遊了。所以,能帶孩子去旅遊的時候,還是多抓緊吧。

我家孩子從一週歲半開始,每年都會旅遊,時間多半集中在暑假和國慶期間。如今已經堅持10年了。

第一次帶她出去旅遊,其實只是近效遊,時間也只有一天。那次並不是有意帶她去的。

我第一次有意帶孩子去旅遊,是去看猴子,因為讓她去幼兒園之前,答應她要帶她看猴子。我居住的小城沒有動物園,只能帶她做火車去別的城市去看。

自此,孩子愛上旅遊了。我也每年都帶她出去,時間一點點加長,多則八九天,少則一天。如果是短途旅遊,就多出去兩次,長途旅遊,一年就去一次。

這些年,我女兒看過山、下過海,坐過飛機、輪船、高鐵,去過首都,也到過國家的邊界。

雖然和人家動輒出國的人比不了,但我也儘量讓她通過旅遊來增長一些見識。

她喜歡長白山天池,願意看城市規劃沙盤。心胸開闊,開朗樂觀。

這些都是旅遊帶來的好處。



誰家都應該定期帶孩子去旅遊。不說旅遊讓孩子長見識之類的好處,這樣做會讓孩子每年都有一個期盼,這本身就很有意思了。

出去旅遊,還可以讓孩子學習安排路線、整理物品、問路、買票……這些都是對孩子極好的鍛鍊機會。

每年定期旅遊也不一定就會花費很多,或以做一下每年的旅遊預算。如果錢比較充裕,就選遠一些的線路,如果時間緊、預算也不多,可以選擇近一些的地方。畢竟近的地方也有風景。只要帶孩子出去了,就會有足夠的收穫。


艾悅之洲


風景對成年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對孩子也是。女兒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經常做的一個動作就是用手指向房門,意思是“我要出去看看”。

2005年,我在上海工作時,孩子才一歲多,我愛人就帶她來上海。我們去了上海外灘和動物園。從小鎮到上海,孩子立刻就被大城市的風景吸引住了,滿眼的好奇和興奮,特別是看到麥當勞店門旁的招牌吉祥物“麥當勞叔叔”時。(見照片第1張)

從2005年到2018年,我們去過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青島、洛陽等很多地方,每年都要帶她至少出去旅遊一次,或近,或遠。一方面是為了她能增長見識,開心生活;另一方面是為了記錄她的成長經歷。我們希望,在她上大學前已經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想得再遠一點,在她結婚時,我們可以送給她一個U盤,裡面有她在旅遊景區的很多照片和錄像,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像只在家裡那樣單調乏味。

今年春節過後,她說想去上海看東方明珠塔和迪士尼樂園。我們打算今年暑假就帶她去。











田園禾舞


會的。

孩子需要大人的陪伴,小時候自己就很喜歡和家人一起去未知的地方玩,那是一種美好的憧憬,我知道這份期待裡面有什麼。

所以我有了孩子以後,從8個月大,就經常帶出門溜溜了,小的時候跑近的地方,市區內轉轉,小眼睛滴溜溜轉,這看看,那看看,也不困,除非餓了會哇哇大哭。

再大一些,2歲多,踉踉蹌蹌能走路了,帶出去,放到安全地帶,還是會讓她自己下地走走,樣子特別可愛。

再到了3週歲,開始和她定好規矩了,要出去玩,可以,但是不能讓大人再抱了,累了不要緊,我們可以中途找地方歇歇腳。就這樣,經常一個人帶著不大的孩子,走過很多路,爬過很多山,看過很多風景。

很多人說,這麼小的孩子,知道啥呀?你花錢帶她出去玩,她還是什麼都不懂啊!而且太小的孩子帶出去玩,大人好累,帶一大堆吃的用的不說,關鍵是還要抱。簡單來說,很多人認為“家門口公園的沙,海南三亞沙灘邊的沙,在3歲,甚至5歲以內孩子的眼裡,沒有任何區別”

是的,我承認,孩子的世界很簡單,

讓他們能玩一天的東西有三樣!

1 水(踩水或者配把水槍)

2 沙子(搞個小鏟子就可以)

3 滑梯

但是,我想說的是,經常在家圈養的孩子,和經常旅遊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肯定有很大差異!這差異來自哪裡?來自於路上!

為什麼這麼說?很簡單,讀書是個好習慣,可是有些事物從書中讀到,知道,真的不如去感同身受,親眼看到,親耳聽到。

講個簡單的兩個事例:

1 過節的時候出行,第一天和最後一天,高速很多都堵車的,經歷過的孩子會明白,為什麼高速收費站過節有免費通行的事情。他看到很多車輛都依次行駛,沒有佔用應急車道是為什麼!

2 我家2016年自駕去過北京,看過天安門,所以在後來的幼兒園裡面,學校讓畫一個“北京印象”,她不用去找任何範本,圖片來臨摹,而是自己很輕鬆的畫出來。最後城門樓上畫了框,裡面畫了個圈,我問,那是什麼?她答:不是有毛爺爺的像嗎?!那一刻,我真的詫異了!

3 前不久,孩子和同班2個小朋友,我們5家人相約一起去廣州長隆,另外2個孩子沒有坐過飛機,所以害怕是情有可原的,問題是,起飛前還鬧個大笑話,其中一個孩子說,“怎麼還不起飛,在慢慢的開車一樣的呢?我想把窗戶打開……”

類似種種,就不多列舉了,我想說,孩子即使再小,她仍然有感知,有對這個世界屬於她自己的認知和敏感,慢養是一種態度,孩子會在慢慢長大,同時也需要我們正確的一個引導。

也許在若干年後的某一天,在你身邊不經意的長大的這個小蝸牛,就可以牽著老態龍鍾的你去散步了。

哈哈,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和故事反轉呢?!







哚媽南京


作為一個專注帶孩子旅行、自駕旅行的老旅友,這麼多年裡面,我一直有定期和不定期帶孩子外出旅行的習慣,大寶是1歲半的時候開始跟我出去省內的短途旅遊,二寶在7個月大的時候就跟我自駕長途奔襲數千公里去雲南過年,現在不到三歲,已經去過雲貴川、江浙、京津冀等多個省份了,揹著他上過高原、爬過長城,一起度過了很多難忘的日子。

為什麼我會願意帶孩子去旅行呢?

圓我自己的一個夢

我是70後,這個年代的人都知道,小時候家庭的經濟條件都很一般,能吃飽穿暖就不錯了,對於對大多數家庭而言,旅遊就是一個不可想象的奢侈品,我們家也不例外。不過,即便家庭條件艱苦,我父母也還是在我童年的時候,帶我出去旅遊過幾次,尤其是在小學的那次桂林旅遊,給我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象。也在我的內心中種下了一個種子,將來有條件了,我一定要到處去走走看看!

成家立業之後,有了新的心願,那就是在孩子尚未獨立成年之前,在孩子還沒有離開我們高飛之前,帶著孩子走遍千山萬水,一起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和真實,一起經歷共同的旅程,留下永生的記憶!

給自己放個假,給一家人美美的期待

帶孩子去旅行,尤其是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去定期旅行,未嘗不是給自己找個藉口放個假休息一下。作為職場人士,長年打拼工作,加班出差,身心難免會疲憊不堪,通過這種親子旅行的方式,利用年假等假期時間,帶著老婆孩子到處走走看看,放下工作的壓力和重擔,帶著滿滿的期待出行,確實能夠讓自己重新煥發出繼續奮鬥的活力出來。

而且,每年的假期旅行計劃,都會跟老婆孩子一起提前商量策劃,這種參與感,也會讓一家人對即將開始的旅程充滿深深的期待和嚮往。

拓展孩子的視野和知識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這句話,我深表認同。通過親子旅行,孩子經歷了很多不同的體驗,見過不同的人,經歷過各種挑戰和歷練,收穫了旅途的驚喜,也在這個過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學習了知識、拓展了視野,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助益。

這幾年大寶的閱讀知識面拓寬之後,會開始有意識的提出旅行的要求,比如最近的兩次暑假旅行,應孩子的強烈要求,分別去了北京和南京,兩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都,孩子自己帶著問題和好奇心去參觀古蹟、博物館,認真的觀看各種文物、文獻資料,時不時的提出各種問題,這種收穫,比枯燥的看書要生動的多。

鍛鍊孩子和自己的能力

外出旅行,不管是自由行還是自駕遊,旅途中的各種問題都需要我們自己面對和解決,行程計劃的調整,酒店沒有房間,車輛出現故障,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下,通過自己獨立面對問題、尋找解決方案,自己動手想辦法解決問題,能夠大大的提升自己的應急處理能力。對於孩子而言,經歷的多了,一起幫手,自然而然也會提升孩子的能力。

增進親子感情

感情不是一朝一夕培養起來的,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一樣。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忙於工作、應酬,孩子要忙於學習,即便是回到家、週末的時間,孩子也有很多補不完的課,這種情況下,想要跟孩子有足夠充分的溝通交流確實比較難。但是親子旅行則不同,整個旅程中,你跟孩子一直相處在一起,無拘無束的談心、聊天,一起的探險、征服旅程,這樣的經歷,是親子感情最好的催化劑。

旅行是一種毒,唯一的解藥是繼續旅行!

當然,作為一個深陷旅行不能自拔的人,愛上了旅行就很難終止了,一家人慢慢養成了習慣,只要有合適的假期,總會選擇用旅行來一起度過一家人的時光,這樣的歲月,值得回味。

我是元寶爸爸,親子旅行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旅行、自駕旅行、親子旅行經驗和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自駕趣旅行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肯定會定期帶孩子去旅遊!我也是這麼做的。

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事實也是這樣的,我們每年都會規劃帶孩子出去旅遊。一是為了緩解上學期間學習帶來的壓力,放鬆心情。二是有規劃的帶孩子去旅行,來拓展她的眼界,瞭解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讓她自己親身去了解、去認知、去感受別樣的風景和事物。同時,培養和鍛鍊她自己的獨立自主的能力。記的去年的時候,讓她自己去參加夏令營活動; 第一次沒有父母陪伴,在外面待了五六天。總體感覺還是挺不錯的!(其實,孩子沒父母想的那麼脆弱;有時候,該放手就得放手,給她一個鍛鍊的機會)。

其實,旅遊對孩子學習還是有幫助的!無論去那裡旅行,家長應該多做做功課;在旅行中告訴她的知識,比在課堂上記得更深刻。譬如:“為什麼南方的天氣比北方熱。”“大海為什麼會潮起潮落”......

旅行的過程中,孩子自己也會自己思考,也會去了解她所感興趣的事!現在她的小腦袋知道的事不比咱少多少!總而言之,帶孩子出去旅遊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有時間還是多帶孩子出去旅遊吧!


老哥遊記


每年暑假都出去一次,一次大約玩12天左右。去年加拿大洛基山脈自駕,今年8月去斯里蘭卡10天,訂了機票後一個星期就發生恐怖爆炸事件,但還是不打算取消計劃,8月應該都把恐怖分子抓完了吧,相信蘭卡政府的能力。大酒店也不去住了,就在人少的地方看看吧。

孩子讀初二,也是開闊眼界的時期,把錢花在這方面上總比買些物資享受給她好,畢竟人生是有了廣度才會有高度,希望孩子長大了進入社會遇上困難的時候,以前走過的路和看過的風景能幫她作出有用的抉擇吧。


遊蕩的老蛙


會的。從二十多年前起,每年的暑假,寒假兩個假期,就定期開始,領著三歲孩子,開啟旅遊愛好之路。



孩子愛好旅遊,多半是家長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興趣。

二十多年前,哪時單位的工會很有凝聚力,給力,每年都組織春季職工旅遊活動。基本上是以一日遊為主,當天往返。利用單位的福利,第一次帶著孩子去鎮江,遊玩的金山寺,焦山風景區。


此後,由近而遠,緩緩推進。從揚州的瘦西湖,過渡到無錫的黿頭渚,蘇州樂園,轉向山東泰山,雲南麗江,青海茶卡鹽湖,呼倫貝爾大草原。一年兩次的定期旅遊,漸漸地成了生活中,學習上,與孩子交換條件,談判的籌碼。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思維快速轉換能力。

有道是”教會了徒弟,打死了師傅”。自從孩子上了大學,逐漸與家長脫離了旅遊關係。他們與同學結伴而行,已不滿足國內遊,港澳臺地區,韓國,泰國,新西蘭,菲律賓長灘。倒成了年輕人旅遊的主戰場。電視頻道也基本上鎖定,世界旅遊頻道。

定期培養孩子的旅遊興趣,在茶餘飯後閒聊時,旅遊發展的新興趨勢,倒成了全家難以撼動的”固定頻道”。


雲中賞雲


會,我從2015年起,每年的暑假,我都帶孩子定期出門旅遊。

大家都知道,旅遊可以陶冶情操、開拓視野、強身健體、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大人們累了,就想著出門旅遊,換個心情,其實孩子們也是一樣的。每天除了上學之外,還有作業要完成,作業還沒有寫完,可能又要上輔導班了。還記的前幾天的“五一小長假”,國家規定休息4天,可是從5月1日至4日每天早上7:00至9:30分孩子都有跆拳道,3號和4號上午10:10分至12:10分還有英語輔導班。平常的週六週日,有一天半時間也是奔波在接送輔導班的路上。

所以在我心目中,我認為孩子每天也非常辛苦,所以我自己給自己定的任務就是,每年暑假帶孩子出門旅遊一次,平常辦理的有我們當地的旅遊年票,經常帶孩子在本地旅遊景點遊玩。


孩子上的是小學,所以我帶孩子旅遊是從歷史名城、文化古蹟遊開始的,讓孩子瞭解歷史、瞭解中國文化。

2015年暑假帶全家去的“北京”,玩了7天,帶孩子去了故宮博物館、八達嶺長城、科技館、北海公園、軍事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清華大學、鳥巢、水立方等等。本來沒有帶孩子旅遊過,擔心孩子的體力不支,結果出門7天裡,我發現孩子的體力比我還好,我都累累巴巴了,孩子還精力旺盛。

2016年暑假帶全家去的“開封”,清明上河園、開封府、包公祠、龍亭公園、鼓樓夜市、大相國寺等景點都去了,孩子挺高興。

2017年暑假我帶全家去的“西安”,秦始皇兵馬俑、陝西曆史博物館、西安歷史博物館、大雁塔廣場、張學良公館、回民街、明長城等,我們都遊玩了,孩子挺高興。

2018年暑假帶孩全家去的“南京”,夫子廟、中山陵、經念館、雨花臺、科技館、雞鳴寺、頤和路民國建築群等都去了。

從我的旅遊路線中你不難發現,我是從中國四大古都、八大古都開始帶孩子旅遊的(我自己生活城市是河南省洛陽市),屬於文化遊、歷史遊、古蹟遊。

再過兩個月又到暑假了,目前打算是帶全家去“四川成都”旅遊。


如果你時間上允許,每年最好定期帶孩子出門旅遊幾次,享受旅遊愉快的同時也增近父子感情、增加家庭和睦。

我認為每年定期帶孩子旅遊真的挺好!


人在風上走


帶孩子出行是非常好的親子陪伴,以及增長孩子見識的好機會。我也是一位孩子的父親寶寶很小已經帶他在旅行了,我們先說一下小寶寶0到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這段期間寶寶的神經突觸會迅猛發育,孩子三歲時,腦容量可以達到成人的80%。

即使三歲的小孩記不住那些名勝古蹟,但是絕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毫無印象,也毫無好處。

對於孩子來說,任何事情,都要親自用眼睛看、親自用耳朵聽,所留下的印象,才是最真實和最生動的。

對於小小孩來說,出行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因為他每天要有固定的時間去睡覺,體力也支撐不了長時間的玩耍。

可是,讓他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之外,還有別的地方存在,有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這很重要。

孩子稍微長大些,學會了體驗。他們更需要去看沒看過的風景,去見沒見過的人種,去聽沒聽過的聲音。

整個世界展開在他們面前,對於建立他們的世界觀來說, 有很大的益處。

那麼3歲以上的小孩更應該帶上他們一起旅行,不但增進了父母與孩子的情感,還能使孩子學習到書本中學習不到知識。

只是,家長需要根據家庭條件和孩子的年齡,去合理制定旅行計劃以及注意事項。

1、合理的行程安排

行程要有足夠的彈性和休息時間,大人和孩子才能夠保持體力,低齡幼兒,相比跟團,建議自由行。


2、選好目的地

不是隻有很遠很遠的地方,才有風景。

身邊也有很多。城市周邊的農家樂,郊縣的自然風光,一樣能讓孩子感受世界。

先選短途旅行練習和適應。父母也可以提前踩點,以便了解當地的時差氣溫。

3、移動和等待時間的對策

太小的孩子不受控,提前準備一些小玩具和小零食,繪本或者小電影,哭鬧時拿出來救急。儘量將孩子的午休,睡眠,調節到移動時進行。

4、行李極簡化

帶孩子旅行本就是一件耗費體力的事情,除了必備的東西,儘可能少帶行李。

必備:換洗衣物,奶瓶、保溫杯,密封袋,常備藥,防曬霜,帽子,輕便嬰兒車,毛巾,玩具,零食。


5、住宿選擇

交通方便是首選,最好離遊玩的景點近一些。選擇條件較好的酒店和公寓。

6、時刻注意孩子的身體情況

不要和孩子分離,離開視線之內媽媽一旦發現孩子哭鬧不停,要仔細觀察孩子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7、瀏覽名勝古蹟

家長可以提前瞭解景點的歷史由來,到瀏覽景點時和孩子一起分享,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識,在旅行中增長見識,慢慢你會發現孩子有了不同的氣質,這是不常出遊的孩子所不具備的。



8、參觀博物館

書中學習的知識是固話的,參觀博物館更能瞭解書中講解的人文,歷史,科技,地理等知識,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深入的瞭解我們這個世界。



9、遊樂園

可以說遊樂園是孩子的天堂,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下也能挑戰自己不敢的項目,讓孩子變得更自信和勇敢。

10、美食

旅行中少不了嘗試各地的美食,孩子從味覺體驗每個城市的飲食文化。

當然還有很多旅行的地方,家長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旅行的美好,不在於你去了多遠的地方,花了多少錢。

旅行是最高質量的陪伴,它是父母和孩子間一段舒適別緻的體驗,孩子們天然的喜歡不同場景帶給他的好奇與欣喜,而你將會驚喜地發現,整個家庭的關係更加親密和諧。

要知道,孩子長大往往是一瞬間,請珍惜每一個時刻,帶著您的孩子一起去暢遊詩和遠方吧。

以上是一位孩子父親的淺見,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個家長的心願,讓我們陪伴在孩子身邊一起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