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還記得好幾年前號稱要去海洋裡掃垃圾的圓臉小哥哥嗎,他終於成功了!成功了!成功了!敲扁黑板。


你可能在前幾年聽過海洋清理(the Ocean Cleanup)這個項目的名字。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2013年一開始出來的時候,這個項目號稱要用一個漂浮的“簸箕”把海洋的塑料垃圾兜住,帶回岸上


好幾年過去了,這個項目始終沒有什麼信兒,這讓大家不禁懷疑,是遇到麻煩了,還是個騙局呢?


不僅普通人這麼想,連長期從事海洋垃圾研究的專家們都曾經唱衰這個計劃。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的海洋垃圾專家 Francois Galgani 在歐盟的一次海洋垃圾討論會上曾表示:“清理海洋垃圾是無稽之談。”華盛頓大學的海洋物理學家 Kim Martini 也曾在項目概念階段潑過冷水:“他們沒有任何能證明實際有效的實地測試。”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Boyan Slat


實際上,這個項目的創始人,出生於1994年,今年26歲的荷蘭小哥哥 Boyan Slat 一直沒有停止行動。只不過現實比較骨感,讓他和團隊在初期栽了大跟頭。


事情要從 Slat 還是個16歲的正太的時候說起。2011年,16歲的 Slat 在希臘潛水的時候發現塑料居然比魚還多,這次經歷促使他在高中做了一個清除海洋塑料汙染的學科項目。


大家懂的,一般的小朋友拿到分數之後就沒有然後了。但是 Slat 卻不,他順著這個思路繼續往下深入,並在2012年做了一次TEDx演講。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TED 每年有那麼多新科技新項目的演講,最後做成的有幾個?多少項目最終無疾而終,或者被證明不可行。按照一般的思路,Slat 賺足了名氣就可以套現了,但是 Slat 偏不。


2013年,為了讓這個項目繼續下去,Slat 乾脆中斷了自己在知名學府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航空工程學的學習,成立了非盈利機構海洋清理 The Ocean Cleanup,準備一心一意為海洋清理垃圾。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本身是理工背景的 Slat 堅信,清除海洋塑料垃圾最終靠的還是技術。在2017年為《經濟學人》撰寫的文章中,Slat 指出:“技術是變革最有力的推動劑…技術創新能讓我們有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這樣的信念的支持下,Slat 招攬了一票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的第一步就是進行科考,研究海洋受塑料汙染的程度。在這方面,他們做了科學家都做不到的事——對地球上最大的垃圾島太平洋垃圾帶(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研究


太平洋垃圾帶位於夏威夷和加州之間,由於洋流的作用,塑料垃圾聚集在了一起。在 Slat 的團隊進行研究之前,大家並不清楚這個漂浮的垃圾山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科學家們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在研究太平洋垃圾帶。他們通常用一個採樣網兜垃圾,然後數一數抓獲的野生垃圾量。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但是,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採集小型垃圾,無法估算大塊垃圾。因此在2015年的夏天,海洋清理開展了 the Mega Expedition 的科研項目,用30條船和更大的網同時進行採樣。這次採樣一共採集了120萬片大小不一的塑料。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為了計算太平洋垃圾帶的大小,他們還用軍用飛機對這個區域進行了全球首次空中測量。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通過這次研究,我們才瞭解到,原來太平洋垃圾帶已經長成了160萬平方千米的胖子了。160萬平方千米多大呢?比3個四川省還大。


裡面的塑料垃圾重達8萬噸,是之前科學家們估計的4-16倍。更可怕的是,在太平洋垃圾帶裡漂流著1.8萬億塊塑料垃圾。這些塑料在陽光和海浪的作用下最終會被分解成更小的微塑料,然後通過食物鏈一步步走上人類的餐桌。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通過這些史無前例的研究,海洋清理團隊對項目範圍心中有數了。於是,他們開始設計兜垃圾的設備。他們的基本思路是,設計一個漂浮的海岸線。


我們平時見過,海灘上常常堆滿了海浪和潮汐帶來的各種垃圾,海灘的塑料垃圾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00千克,遠超海洋漂浮垃圾的密度。這就是海岸線收集垃圾的實例。


人造海岸的原理也是這樣。也是因為設計了這個人工海岸線,Slat 還曾獲得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最佳科技設計獎(在退學創業前)。


一起來看看 Slat 的設計。這個海洋塑料回收裝置長達600米,工作時它會自然地凹成C形,像簸箕一樣兜住垃圾。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裝置還有一圈3米深的圍嘴,可以把海面下方的塑料也圍住,因為有不少垃圾漂浮在海面下3米深的地方。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這樣的設計不會擋住海洋生物,它們可以從圍嘴下方溜走。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裝置上配備有太陽能設備,再加上洋流、海浪和風的推動,回收裝置就可以和塑料垃圾島向相同的方向漂浮,並以更快的速度趕超包圍它們。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你可能覺得奇怪,回收裝置和塑料垃圾一起漂流,那麼怎樣集中它們呢?


實際上,塑料垃圾只受到洋流的影響,但是回收裝置還同時被海浪和風推動,因此速度超過了塑料垃圾,能實現包抄。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回收裝置上帶有攝像頭,傳感器和信號發送器,可以向衛星發射訊號,通知工作人員來收垃圾。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每隔幾周,工作人員就會到回收裝置附近吸走收集來的垃圾。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2018年9月,他們在舊金山用第一個設計 System 001 實施了第一次清理計劃。但不幸的是,一號設備因為速度太快而斷裂了,沒有回收任何塑料。那之後,Slat 和團隊裡的科學家開始著手改良設計,添加了一個類似於降落傘的錨——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這個錨的作用是減緩設備的速度,防止因為車速過快而斷裂。


2019年6月,新的設備 System 001/B 在加拿大溫哥華附近入海運行。在19年10月,Slat 的小夥伴終於從太平洋垃圾帶撈上來了第一批塑料垃圾。這是人類首次從太平洋垃圾帶中收集垃圾。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Slat 在接受美國科技媒體 CNET 的採訪中介紹,在2019年年末,他們收集了60立方米的垃圾,清理了相當於1.4萬個足球場那麼大的海洋麵積;和海洋裡的所有垃圾相比這個數字微不足道,但是它證明這個海洋清潔項目是可行的。


用 Slat 自己的話來說:“我們現在在太平洋垃圾帶上已經設置了一個能自給自足的回收系統,它利用海洋的能源捕捉和集中垃圾。這讓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讓這個項目持續下去。”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清點回收來的垃圾可以發現,裡面有常見的日用品塑料包裝、汽車輪胎、漁網,還有數不清的微塑料。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因為在海上的成功,最近他現在準備把這個項目推廣到內陸的河流和湖泊上。因為海洋的垃圾大都來自入海的河流。更重要的是,海洋垃圾中,只有1%漂浮在海面上,大多數都沉在海底。只有從源頭上堵住垃圾,才能讓海洋垃圾的治理事半功倍。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為此,他們還設計了一個利用人工智能監控計算河流中漂浮的塑料垃圾流量的裝置。Slat 的團隊在全世界進行了測量,並繪製了全球河流塑料垃圾吞吐量的地圖。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全世界的一千條河流,也就是1%的河流貢獻了80%的海洋塑料垃圾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貢獻了80%的海洋垃圾的河流(紅圈)

圖片來源:theoceancleanup.com/sources


那要用什麼設備來清理入海的河流呢?


2019年10月,Slat 的海洋清理推出了完全由太陽能驅動的全自動河流塑料垃圾截留躉船 Interceptor。它長這樣——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這種躉船可以固定在河床上,藉助河流運動截留塑料垃圾。它的形狀類似於雙體船的船體,重心比較低,也不怕浪大翻轉。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看看,Interceptor 發佈會演示中的塑料小黃鴨都被怪獸機器抓走了——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它每天可以收集5萬千克的河流垃圾,等同於1百萬個汽水瓶。


收集來的垃圾就被自動裝入這些垃圾桶裡。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如果所有的垃圾桶都滿了,它就會自動向當地的工作人員發送求救信號:“請讓我變空虛變寂寞變冷”——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這些技術聽起來很不錯,但問題是垃圾多的河流往往也是交通要道啊,不讓別人過河不太好吧。


關於這一點,Slat 的團隊也有辦法。他們曾用帶有 GPS 芯片的塑料瓶做過實驗,發現不少河流會經過幾個比較狹窄的通道,只要把 Interceptor 駐守在這個關鍵位置,就能在截留垃圾的同時也不擋路了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馬來西亞的 Interceptor 2號


Interceptor 的使用壽命預計有20年。目前,海洋清理已經在印尼的雅加達部署了第一艘 Interceptor。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工人在雅加達的河面上安裝Interceptor1號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2號目前在馬來西亞。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馬來西亞工地部署 Interceptor 2號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正在工作的 Interceptor 2號


3號將要在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部署,4號將要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奧薩馬河收集垃圾。Interceptor 的終極目標是在5年內在全世界所有1000條最受汙染的河流上收垃圾。


對了,2018年7月的奧薩馬河長這樣——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Interceptor 工作時,絕對是強迫症的福音——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雅加達的 Interceptor 1號過濾過的河面


這樣不但敢想、有行動力還有創造力的小哥哥,稱得上是環保界的喬布斯了。

因為他在環保方面的貢獻,2014年11月聯合國環境署授予他地球冠軍獎(the Champions of the Earth award)的榮譽。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而海洋清理從成立以來也收到了來自硅谷的不少企業的捐助,金額達到3150萬美金。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然而,海洋清理項目的花費是巨大的。


Slat 表示,因為是在國際海域作業,他們很難獲得任何政府的支持,而項目中最大的成本在於用貨船回收塑料。為了維持項目的運轉,他們正準備把回收的塑料垃圾轉化為商品,比如小書包和太陽眼鏡。第一批迴收商品預計將在今年9月面市,銷售利潤會被用於維持海洋清理計劃的運行。


當然,這肯定不是一個可盈利的商業項目,因為海洋清理計劃的終極目標就是讓這個計劃最終因為無垃圾可收而破產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真心希望多年後小哥哥的簡歷是這樣的:


教育背景:大學退學


工作經歷:撿垃圾


項目成果:倒閉


為了撿垃圾,他設計了一條移動的海岸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