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大家好,我是城市說客,專注三農現象分析及社會熱點解讀,歡迎關注!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近年,雖然農村大力推行火葬,但土葬仍是農民內心最認可的方式。之所以如此,除了能保持逝者身體的完好性,土葬墳頭的儀式感和易於祭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另外還有很大的風水思想和講究在裡面。

在農村,關於墳頭和風水之間的說法也非常多,其中“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就是比較有影響的一句。也許對於這個說法,很多人會舉一些例外的現象,總體來說還是能反映出一些道理和規律的,下面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一、從主觀上來看“墳頭塌消子孫稀”為後人無敬畏之心導致家族傳承斷代

一直以來,人們對逝去的長輩都是十分尊敬,在特別的日子裡,無論多遠多忙都會以獨特方式表達他們內心的思念和情感。對於在家的兒女來說,清明春節是必定會去燒紙上墳點亮。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一般來說,祖先的墳頭出現塌陷或損害情況都會及時恢復處理,如果墳頭塌消的沒有處理,要麼是現在墳主已經沒了兒孫,要麼是兒孫對逝去的長輩沒有敬畏之心。

中國有句古話叫舉頭三寸有神明,神明雖然沒有,但卻告訴我們對任何事情都應該有敬畏之心,直白說就是做人要有基本的原則和底線。

雖然偷偷摸摸的事當時沒被發現,但總有被發現的哪一天;得寸進尺的事雖然一時得逞,但不可能事事得逞。

一旦事情被發現,肯定損失重大(出來混早晚都是要還的)。因為事情的發展規律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由於兒孫對長輩沒有敬畏之心,認為長輩已經去世了,墳頭塌消整不整理沒有區別。

基於這樣的心理,他們對生活也是沒有理想和激情的,對很多事情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做多做少無所謂、穿好穿歹無所謂、吃好吃差無所謂。

慢慢地,這些人的日子越過越孬,給人留下的印象也越來越差,最後討不到老婆,一個家族就此絕後斷代。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而那些有敬畏之心的人,他們尊老敬老,墳頭墓地有損傷及時處理,對人對事積極主動、有禮有節。

這樣的行為不但對子女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也給旁人留下一個靠譜的印象,有底線、不亂搞事讓人放心,大家都願意和他們打交道,交往的人多,家族人丁自然興旺。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包括那些發財後給祖墳砌磚壘土的人家,與其說是祖墳給他們帶來福廕,不如說敬畏之心讓他們對事情遵守原則和底線,做事認真積極,生意夥伴由此信任他們才掙到錢。

只是如今修葺祖墳比以前的動作和聲勢大了很多,讓很多人認為是祖墳帶來的財運,其實是敬畏之心帶來的回報。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二、從客觀上來說“墳上無草絕家資”是後人經濟條件差導致選址不好

墓地是逝者的永久安居之所,中國人對墓地的選擇都是十分講究和重視。一般來說,逝者下葬之後,墳頭兩三個月後就陸續會有小草長出來,半年過後野草就會長滿墳頭。

但是,現實生活中,偏偏有一些墳頭不長草,或者說長草很少。對於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和逝者後代較差的經濟條件有很大關係。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從常識來看,墳頭無草主要因為墳頭土地貧瘠(比如砂石土壤、鹽鹼地、乾旱)、燒窯地(風水稱火地,長期高溫,土壤板結沒有生命力)有很大關係。

而在農村,這三種土地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同時,在農村,一塊好的墳地是需要好地來調換,要麼是需要花錢購買。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對一些經濟條件差的人家來說,為了省一塊好地或者少花錢,他們可能更在乎實際利益的損失而選一塊差地。或者他們請人(陰陽先生)看地時給錢少,看地人把上面提到的差地推薦給他們。

如果這戶人家多年後生活條件依然沒有改善,那麼人們就很容易將這兩者聯繫起來,並得出了“墳上無草絕家資”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先有絕家資的果,後有不長草的因。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如果子孫家庭條件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筆者身邊就有個這樣的故事,一個有錢人家的父親去世,為了一塊好地,在陰陽先生的建議下花了八萬元在五十公里外的另一個鎮上賣了一塊風水地,這樣代價換來的地不長草的話肯定說不過去。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當然,不長草也有可能因為墳頭的泥土參雜了了燃放爆竹的碎屑,因硝和硫磺過多而多年不能生長植物,或者把鞭炮盤在墳堆上燃放導致。

另外也可能是填土時最後添的土是墳窩最下面的生土,這種土沒有草籽,加上後來周邊沒有成熟的草籽落在土上,這也會導致不長草,但這些都是暫時的,可以轉變的。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可見,無論是墳頭塌消子孫稀還是墳上無草絕家資,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子孫對逝去的長輩是不是尊敬和重視。無論態度上還是金錢上,重視了就基本不會出現這些現象。對於這句農村俗話,表面上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深究起來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科學知識和人生智慧。粗淺解讀,與各位條友共勉!

如果大家覺得我說的在理請點贊,也可加我關注瞭解更多三農現象分析及社會熱點解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