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年級了,數學計算題老出錯,怎麼辦?

馮老五的感動生活


孩子計算題老出錯,一般家長會歸結為孩子的粗心,實際上這與孩子的學習習慣以及知識掌握的紮實程度有一定的關係

1.看下孩子的草稿本是不是潦草無序的?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有空就鑽,數位對不齊,這些看似無所謂的習慣正是錯誤百出的殺手

調整:下次書寫家長一定重視孩子的草稿運算,寧可減慢速度,也要工整書寫,草稿本使用也要遵循和作業本一樣的書寫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標清題號,每個題之間要有足夠的間隔順序,不要擁擠書寫

2.思想開小差

思維不集中,小腦袋滿是幻想,無法集中精力於當下題目,寫著寫著就看錯了題,把上一個計算搬運到了當下的題目中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要考慮當下環境的干擾因素,是不是有邊玩邊做作業的習慣,還是邊吃邊做作業?書寫的書桌是否整齊有序,沒有讓人煩躁的堆砌物?

3.檢查,每做完一道題再進行驗算

4.家長的監督重視

每次作業完成,家長都要認真為孩子做檢查,家長的重視,孩子也不敢輕視自己的作業的

5.知識掌握不夠熟練

如乘法口訣背誦本身就沒有準確掌握,做題時難免就會出現差錯

調整:家長可以將相關的知識點讓孩子再進行復習鞏固,多加練習

三年級是孩子學習的轉折期,尤其是數學,而計算題又幾乎是所有題的基礎,這個知識掌握不好,勢必影響深遠,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家長重視起來,以耐心輔導孩子,監督孩子的學習習慣,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花玲瓏


我是一個小學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一個10歲,一個4歲,我的大兒子10歲。去年讀三年級。也是數學計算題經常出錯,現在是四年級了,他的計算題再也沒有出過錯了,跟你說說我的做法,非常有效哦。

方法就是多練。

去年三年級期末的時候,他的數學扣了十幾分都是因為計算錯誤造成的。早叫我跟他約法三章,如果他的數學再出現計算錯誤,暑假裡面就要罰做兩本計算題。所以暑假裡面基本上每天都要做4~5版計算題,計算題,有口算題卡和比較難的計算題。這兩個都要做,剛開始做的時候有點牴觸情緒,但是沒有辦法,家長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夠心軟,要要求他做完,並且我每天都會跟他檢查,錯的一定要更正。錯的多了,還要罰做兩版。這樣日子久了,慢慢的他錯的也就少了,正確率高了,一直堅持了一個暑假,整整60天。

所謂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粗心是一種能力的缺失,如果需要掌握這種能力,就必須要多實踐多練習。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以前我也嘗試跟他講道理,隨時提醒他,監督他做作業,但這是完全沒有用的,你監督了一時監督不了一世,難道考試的時候你也可以提示他嗎?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風哥愛教育vlog


首先,三年級孩子數學容易出錯很普遍。在我接觸的很多的三年級甚至是高年級的孩子當中,出現了很多的像這種情況,也思考過中間的原因。我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的原因。

第一,孩子平時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養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這樣造成孩子在做語文的時候體驗不出來弊端,但是在做數學的時候就容易出現計算上的馬虎。在我多年的教育過程中,我認為馬虎就等同於不細心。其實反饋出來的就是孩子一個生活習慣的問題。

第二,孩子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在平時的輔導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很多高年級的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沒有打好基礎,甚至個別的同學對於乘法口訣仍然不熟練,這樣就造成了稍微速度一快就容易出錯。

其次,針對孩子出錯,我們要找到其原因進行補救。比如孩子是因為基礎不好,那我們就要在平時給孩子補補基礎。如果孩子是平時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造成注意力不集中,進而造成計算馬虎,那我們就要適當的給孩子增加一些計算的題目,讓孩子強制性的提升注意力。

最後,我們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安靜的學習環境,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嘈雜的環境會造成孩子的注意力的分散。

所以我們應該針對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做相應的措施,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跟著張老師學數學


我是教數學的小魚老師,這種問題在教學中也會發生。這個問題要重視,因為小學階段計算是數學學習的重點。

計算出錯不要簡單說是孩子粗心,每一道錯誤題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歸納,之後逐一克服。

原因1:學習習慣沒養成,心態不好。會出現抄錯數據、抄錯運算符號的錯誤;還有忘記進位、退位,漏寫、漏抄、出現運算順序錯誤。

原因2:巧算簡算技能掌握不熟練。在計算中還是使用原先的一步一步計算的方式,對於一些大數或者難度較高的習題,就容易出現錯誤。

原因3:注意力不集中。觀察事物缺乏耐性,觀察時間短,有效注意力時間短。因此在解答一些比較複雜的運算時,就會出現錯誤。

原因4:知識掌握不夠牢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原因。由於某些知識不理解、概念不清、沒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練地掌握算法,對於計算法則、概念或運算順序沒有很好的掌握等,學生在計算時就會出現錯誤,並且學生自己並不意識到是錯誤的。

原因5:練習少不熟練。對於小學階段的計算來說,所謂熟能生巧,一定量的練習是必要的。


小魚老師講數學


孩子三年級了,數學計算題老出錯,怎麼辦?我是張老師,很高興為你解答。

1.正視問題,分析原因。孩子已經三年級了,他已經有了基本的獨立學習的能力,而數學計算題老出錯,這就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三年級畢竟還是小學的基礎階段,計算題無非是加減乘除等,他經常出錯其實就是一個原因:不會做。

也許你可能不想承認,說他是粗心、馬虎等,其實你自己也明白那都是自我安慰的藉口。

2.對症下藥,專項訓練。剛才我們已經找到了他出錯的原因,接下來我們就要找到他經常出錯的題型,並進行專項訓練。舉個例子:我曾經遇到一個學生,她只要是遇到1000-425=?這類計算題,就必錯無疑,因為她不會計算0的連續借位問題。後來我教他一個方法,那就是把1000變為999+1.然後,我們把剛才的算式就變成了計算999-425+1=?的問題,教會她這個方法之後,從此她的這類問題再也不會算錯了。

3.教會孩子養成仔細檢查的好習慣。我當老師以來,在無數次的監考中,我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大多數的小學生在做完試題後,根本就不檢查,即便檢查,他們也是從頭到尾一遍又一遍地看,不再動手驗算。其實自己給自己檢查錯誤,一般都查不出來。

在這裡,我教你一個檢查試卷的方法,那就是蓋住答案、在草稿紙上重做。如果重新做了之後,答案還是一樣的,那我們就可以再試下第三種方法。比如剛才是計算234+542=?現在我們就可以計算542+234=?或者用驗算的方法來驗證計算是否正確。如果這時答案依然是一致的,那我們就可以放心了。

4.整理錯題集。也許你認為這有點小題大作了,他才是小學生又不是高中生,其實不然。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必將受益終生。整理錯題集,就可以把自己的錯誤全部寫到本子上,有時間了隨時翻看,如果你把自己的錯誤之處都記住了,並保證以後不再犯,那麼你已經進步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對你有用,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探討,我必定知無不言、耐心解答。


中小學數學張老師


我家小孩也上三年級,數學學習成績尚可,基本都是前幾名,我分享下個人經驗吧:

一、現在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只是比較粗心而已,所以首先要糾正孩子的粗心。這個沒有太好的辦法,要家長多花心思去糾正和鼓勵。

二、如果孩子基礎運算薄弱的話,還是需要加強平時的做題量,計算多了才有題感。數學除了掌握基本原理,還是需要通過不同題型去加強的。

三、三年級可以說是小學階段的分水嶺,知識逐漸發散內容相對靈活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基礎一定要打好,不能讓孩子害怕學習。

以上拙見,希望能對您和孩子有幫助。





根土學林


三年級計算關很重要,也是一個由心算到程式筆算重要的轉化過程。從知識序上,三年級加減法到萬以內,乘除法到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等,可以看出來都需要列式筆算。而筆算是一系列的計算程式。一、二年級2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的心算能力就是基礎,光有心算是不夠的,筆算要養成正確的做題程序和習慣。王老師一直強調家長關注孩子三年級計算的準確率,這也是第一批數學成績分化的主要原因。

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大家的關注。

▶ 小學數的計算認知學習序

保證100%正確率很重要

小學數域逐步拓展,是結合孩子認知階段特點,經歷整數,小數,分數的拓展過程。1~3年級全部是整數的四則運算,四年級小數加減法,五年級小數乘除法,分數加減法,六年級分數除法。整數運算是基礎,保證100%正確率很重要。

那麼怎麼保證100%計算正確率呢?到了筆算階段,其實就是對於計算程序的掌握,也就是怎麼一步一步算,這些是通過不斷的分段練習,才能逐步養成的做題習慣。

① 嚴格筆算程序

雖然筆算二年級就開始接觸,但沒有太多重視,如果一開始就不規範,很可能導致到了三、四年級,孩子還是有很多問題。有些孩子不願意用筆來列式計算,列出來的算式也是橫七豎八的,其中不乏成績不錯的學生。首先要規範,比如用尺子畫線,算式要著清爽,這樣才不容易出錯。

② 驗算

孩子在筆算的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很多,越是難以克服的問題,越要想辦法,幫助孩子提升準確率。計算題通過驗算可以克服95%以上的錯誤,如果錯誤率較高,建議通過互逆運算來進行驗算,這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先不求速度,多點耐心,每次5道計算題達到100%正確率,給孩子紅花獎勵一次,讓孩子體會到計算全對的成就感!

結束語:筆算習慣和心算速度結合才能逐步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練習,錯題是寶貴的資源。家長可以家裡備一塊大白板,通過把常錯題放大,其實也容易觀察發現孩子問題點在哪裡,讓孩子做小老師,在講的過程中,他也會去意識到自己的一些頑固問題,多進行這樣的總結,是比較積極的方法。以上!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一學堂王老師


這個問題遇到的比較多,一般家長看到孩子錯了就會說:“你看這麼簡單的題都錯了,你太笨了”,可能作為家長也不想這樣說,但孩子經常出現這樣的小問題,尤其今年疫情待在家,久而久之形成了潛意識,隨口就出來了,當然有的可能是:“你就不能細心些,慢慢來嘛”,不管怎麼樣,都是我們的方法不對,說出這樣的話就更是大錯特錯,做錯題和聰明沒關係,當然細心只是藉口核心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問題有待改變。但這些話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遠比把題做錯大的多。

那到底要怎麼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

首先,你不能太多幹涉孩子的作業,你做好監督督促就好,就想我們開車有攝像頭和交警監督一樣。好多家長心裡想的是:要冷靜下來,要好好給孩子說,但看到題目,看到孩子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你必須先改變自己。

其次,給孩子制定好作息時間表,特別是做題的時間要求,最好定時計時。讓孩子哪個時間做什麼,多長時間要做完,每次作業完計

時要做好,沒有按時完成也沒事,最主要要讓孩子按計劃按要求去做,形成習慣。

最後,就是機動性的抽查、複習,讓孩子自己找出重難點問題並改正,這裡家長一定不能參與進來替孩子檢查,替孩子找問題,也不要給他講,除非他自己問你,我建議還是不要講,除非你很專業,否則還不如不講。

我們好多家長說是沒辦法,就是因為沒有放好心態,總是把孩子看成和自己一樣,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成長,我們只要培養好他們學習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就很好了,不過前期很難,很多人會放棄,一定要堅持執行,直到孩子可以獨立自主學習和生活,這樣做孩子絕對會更優秀!!!


頓悟奮進


三年級數學,學到了兩三位數乘以一位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這就要求孩子的乘法口訣必須紮實!

1.找出錯誤原因。

是因為馬虎,還是沒有掌握計算方法。

2.對症下藥。

如果僅僅是因為孩子馬虎把題做錯了,那就強調認真的重要性,同時建立獎罰制度。

如果是因為孩子還沒有掌握方法,那就再認真的教給孩子。

在教給孩子乘除法的方法時,可以參照數學書上的方法。有的家長在教給孩子方法的時候,往往用的是家長小時候的方法,相當於上一代的方法,和現在孩子書上的方法是有出入的,所以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還是建議先參照書本,用書本上的方法教給孩子。

在教孩子的時候,也可以把自己總結的一些計算小技巧小竅門教給孩子。

3.加強練習,加大練習量。

我認為計算是一個熟能生巧的技能,可以買一本三年級的數學計算題口卡,在找出錯誤原因,對症下藥之後,可以讓孩子多加練習,慢慢提高正確率,慢慢提高計算的熟練度。

最後,在小學階段一定要培養一個很好的計算能力,因為在初中,高中階段所有的理科都離不開計算,所以正確而又熟練準確的計算技能是必備的。

加油!




丹心櫻


數學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很多學生明明就會做這個題目,從審題到列式都沒有問題,唯獨最後的計算出現差錯;有多少高分數學,就差一個計算題就可以得滿分的。面對數學計算題,該怎麼辦呢?面對粗心該怎麼解決呢?

第一、要對計算引起足夠的重視

很多同學總以為計算式題比分析應用題容易得多,對一些法則、定律等知識學得比較紮實,計算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而在計算時或過於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結果錯誤百出。

第二、要按照計算的一般順序進行

首先,弄清題意,看看有沒有簡單方法。其次,觀察題目特點,看看幾步運算,有無簡便算法;再次,確定運算順序。最後,一定要仔細檢查,看有無錯抄、漏抄、算錯現象。

第三、要養成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以下兩個方面是學生一搬出錯較多的地方。(1)數據寫不清,辨認失誤。如0與6、3與8、4與9、7與1等容易認錯。

(2)打草稿時不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豎式,出現上下粘連,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數位不對齊,既不便於檢查,又極易看錯數據。所以一定要養成有序排列豎式,認真書寫數字的良好習慣。

第四,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

計算又對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標,但必須知道計算正確是前提條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沒有正確率,速度再快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一定要在保證計算正確的前提下,再去提升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