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聽完菜名殺廚子,讓皇后吃剩飯,卻被評價為最仁慈的女人

說起慈禧太后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女人在清朝末期掌握實權,讓光緒成為傀儡,能與之一較高下的大概只有武則天了。但在這場較量中慈禧還真比不上女皇武則天,相比於武則天在位期間光輝的歷史功績,慈禧不僅無所作為,還讓清朝一步步走向了滅亡的邊緣。

除開政績,慈禧的生活也異常奢侈,作為皇太后,排場大不說,更有數不盡的金銀首飾,其中多數是從西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買回來的,勞民又傷財。不僅如此,她老人家在飲食方面也極盡奢華,一頓就得吃上百道菜,而且講究頗多,有些什麼講究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前邊我們提到慈禧一頓飯要包括一百多道菜,要知道,從雍正皇帝開始便提倡節儉,他曾下令說,若每餐飯有剩餘,一定不可直接丟棄,要麼拿去給下人吃,若人也不能吃了,就拿去喂貓餵狗,再不行,就拿太陽底下曬乾了餵雞鴨等家禽或小鳥,之後的皇帝們也都貫徹了這一優良傳統,沒有鋪張浪費的現象出現。

她聽完菜名殺廚子,讓皇后吃剩飯,卻被評價為最仁慈的女人

但到了慈禧這裡,為了滿足這奢侈的要求,慈禧的心腹李蓮英將天下所有厲害的廚師都蒐羅到了宮裡,專門為慈禧做飯,這些廚子們每天的任務就是拼盡畢生所學,研究菜的新花樣,還要鑽研不同食材和做菜的各種工序。每頓飯裡冷盤、熱菜、鍋子各式各樣,需要三張桌子拼起來才能放得下。

她聽完菜名殺廚子,讓皇后吃剩飯,卻被評價為最仁慈的女人

關於慈禧愛吃的菜,大家耳熟能詳的有鑲銀芽,就是將豆芽中芯掏空再塞入肉末蒸熟,菜的精細程度讓人歎為觀止,到今天還為人們所談論,甚至引來不少人模仿。除了這一個,還有一道慈禧愛了十年一直沒有吃膩的菜,關於這道菜還有個小故事,傳說有一天,慈禧心血來潮問了做菜的廚子這道菜用什麼食材做成的,等廚子回答完後慈禧立刻就下令將其斬殺!這道菜是什麼呢?原來是羊雜湯,慈禧一開始不知道何為羊雜,李蓮英告訴她就是羊的內臟,眾所周知,慈禧是女真人,而女真是不吃內臟的,所以慈禧大怒,可憐的廚子也就此送命。

吃飯的規矩不止表現在菜品上,更是體現在用膳時慈禧對旁人的態度上。按理說一百多道菜是皇帝一家子怎麼吃也吃不完的,但慈禧更特殊,她要求一個人用膳,不允許別人與她同桌共同進食,哪怕是皇后也不行,在慈禧那裡,皇后、妃嬪只配吃她剩下的菜。

1903年前後,慈禧身邊有兩個負責翻譯、幫助其與外使夫人交流的女官,是在國外生活多年的德齡公主及其妹妹容齡。首次入宮時,兩位公主在母親的帶領下入宮,獲得了與慈禧太后共同看戲、吃飯的殊榮,慈禧還告訴她們三人,以往都是光緒皇帝陪她進餐,今天則改為了她們,德齡公主等人頓感這是極大的榮耀,趕緊叩頭謝恩。

她聽完菜名殺廚子,讓皇后吃剩飯,卻被評價為最仁慈的女人

但在進餐時,她們才發現只有慈禧一人能坐著,她們都只能站著吃飯,德齡公主很是不解,慈禧給她解釋道:"這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不可隨意改變,連皇后在這裡都不能坐,很抱歉讓你們站著吃飯,不過我不太想讓這件事傳出去,以免外國人會以為我們很野蠻"

顯而易見,就連高貴的裕隆皇后,在慈禧面前都得低眉順眼、逆來順受,既然連皇后都如此,德齡公主等人自是不敢再說什麼,站著陪慈禧吃完了這頓飯。這場面想想就很尷尬。誰知更尷尬的還在後邊。

用膳完畢,慈禧站起來對德齡公主母女三人說:"現在都去我臥室吧,輪到皇后和妃嬪們吃飯了"德齡公主很驚訝,輪到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讓皇后是我們剩下的菜嗎?她有點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於是跟著慈禧去臥室後她沒有走進去,而是躲在了門邊看著餐廳的動靜。果然一會兒皇后就帶著宮眷們進來了,圍在桌子周圍開始站著進食她們剛剛剩下的飯菜,進餐過程迅速而安靜,像是習以為常,即使太后已不在那裡,也沒人敢坐下,這番景象驚呆了在國外生活多年的德齡公主。

她聽完菜名殺廚子,讓皇后吃剩飯,卻被評價為最仁慈的女人

她知道,裕隆皇后是滿洲鑲黃旗人葉赫那拉氏,還是慈禧的親侄女,誰知在慈禧太后面前還是一點地位都沒有,更何況其他人呢?該是更加卑微了吧。

她聽完菜名殺廚子,讓皇后吃剩飯,卻被評價為最仁慈的女人

慈禧雖然在宮中威嚴無比,連皇帝和皇后都不敢違逆她的意思,但經過第一次會面,德齡公主對她的印象卻是特別好。她認為慈禧對她們態度很和藹,彷彿是一家人,這極大打破了她之前對於中國君主的印象,在她的理解中,君主的命令無人可以違抗,而臣子與平民不敢對君主對視則是在對其表達敬意,從前聽說慈禧態度不好,而今天卻又和慈禧共同看戲進餐,還和氣地交流,這真是特別的待遇。她甚至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感嘆慈禧是世界上最寬和仁慈的女子。

她聽完菜名殺廚子,讓皇后吃剩飯,卻被評價為最仁慈的女人

對於這種"偏見",我們也只能感嘆她too young too simp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