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吟·環保①


雲中吟·環保①

環其四方之故,相循不窮。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

  地發殺機,龍蛇起陸;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2020年,元月初始。澳大利亞大火、東非蝗災、菲律賓火山、加拿大暴雪、土耳其地震、南極高溫、新西蘭海貝、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一併襲來。加之過去數年,人類所積累之土地沙化、大氣汙染、酸雨毒雪、生物種類減少等環境問題……

  師友建言,撰寫環保。是夜,聽“顯要密藏”袁銘燦先生誦讀《大乘妙法蓮華經》,憶及早年去山西訪友,聽開山之炮聲隆隆,心如刀絞之情狀,遂起文思。是為記。

  環者,繞也,回也,環其四方之故,相循不窮,取其無窮之義。故《周禮·夏官》曰:環人掌致師,環四方之故。若環之相循不窮。


雲中吟·環保①

心物一元,道法自然。


  保者,寶也,安也。蓋因天地生寶,以保蒼生,取其善生之義。故《管子》曰:萬世之國,必有萬世之寶,必因天地之道。

  環保,全稱系環境保護,為使自然環境和人類居住環境不受破壞和汙染,能更適合人類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採取的措施。

  1972年,聯合國發起“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由此環保正式引起世界關注。截止今天,則衍生出環境地理學、環境地球化學、環境地學、環境地質學、環境毒理學、環境法學、環境工程地質學、環境工程學、環境管理學、環境經濟學、環境科學、環境礦物學、環境流行病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社會學、環境生物物理學、環境生物學、環境水力學、環境衛生學 、環境物理學、環境心理學、環境醫學研究、環境政治學等20多個專業學科,目前僅中國就已有數以萬計的各類環保組織。然而,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環保之情狀,有目共睹。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環保理念非現代所獨有,考歷代經籍,實蘊藏極為豐富的環保思想和法律典制。自黃帝時代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就已有明文記錄,《黃帝陰符經》曰:“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黃帝內經》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具,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

  蓋因人心多欲,至唐堯、虞舜、大禹三代,則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之心法告誡後人。


雲中吟·環保①

人與天地相類,而心為之主。


  至春秋時代,則有“道德”、“仁義”而教化人心。

  至隋唐時代,中華人文思想正式形成佛、道、儒三教百家之文化傳承體系,而由佛、道、儒三大文化主流所形成的“即心即佛”、“心物一元”、“眾生平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教法,更是普及社會各界。故,在上述思想之影響下,古代中國曆朝都很重視環境保護問題。雖古籍繁多,但綜而述之,先王治理之道,要則有七:聖王之體、先王之道、先王之教、先王之德、先王之論、先王之治、王者之制。

  聖王之體:心物一元,制心為上

  《楞嚴經》中:“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維摩詰所說經》雲:“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都已經明白無誤告訴人們心與物的關係。

  縱觀人類今日之苦果,實是過去所種之慾因,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久已。究其根本,實是人心慾望為萌始。無他,物我一如,相即相融故。

  《大般涅槃經》雲:“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捨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如能達到觀一切眾生與己身同體,而生起拔苦與樂、平等絕對之悲心。人類自然和諧,饑饉、疾疫和刀兵等災禍自然遠離。

  古人云:“天有四時、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竅、三百六十節。天有風雨寒暑,人有取與喜怒,膽為雲,肺為氣,脾為風,腎為雨,肝為雷,人與天地相類,而心為之主。”故環保之治,制心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