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管24小時“接單”“擺渡”1200多人就醫

長江雲報道(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楊晗 袁勇攀 通訊員 殷莉紅 費帆 楊爽)在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城管中隊,有一個7個人參加的“城管愛心車隊司機班”,作為為街道轄區居民提供就醫送診服務的“擺渡人”,從1月24日起,他們就坐在熟悉的駕駛座上,開著熟悉的城管電瓶車,幹著最不熟悉、風險也最高的運送疑似、確診病人的工作。一個月來,“城管愛心車隊司機班”共計接送1200多個居民乘客就醫。

戰役一線群英譜 | 武昌城管24小時“接單”“擺渡”1200多人就醫

“城管愛心車隊司機班”由水果湖城管中隊執法中隊長陳衍超牽頭,城管協管員胡俊清、董九生、蔡民祥、魏耀武、龔豔波、陳鵬6位協管員組成。

隊長陳衍超是一名70後,自疫情以來,陳衍超一天都沒有休息,沒有回家,為了方便工作他就乾脆住在中隊,協助社區接送病人、搬運抗疫物資、宣傳防疫知識、懸掛防疫條幅,他都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而且為了轄區居民方便就診,能及時將病人送到隔離點和醫院就醫,他每天24小時關注各社區求助就醫信息,不錯過一個電話甚至一條短信,忙完一天的工作,經常都是深夜了。老丈人確診在醫院治療,他自己無暇顧及,卻帶領一班人護送水果湖轄區病人到方倉、陸總、光谷、婦幼、三醫院、中醫院、雷神山醫院就醫,防疫期間,一個多月來,隊長陳衍超護送的病人就達110名。愛心車隊司機班有6名協管員,他們平均年齡近50歲,都是水果湖城管中隊的老資格協管員,熟悉街情街貌。“封城”的第二天,他們就申請到一線服務的崗位上去,那時候,他們誰都沒有想到,會經歷這樣一個“提心吊膽、忙得昏天黑地的”一個月。

戰役一線群英譜 | 武昌城管24小時“接單”“擺渡”1200多人就醫

春節前,董九生的值班表安排就是從大年三十到初五上班,“初六的車票都買好了,要去湖南丈母孃家過年。”一開始,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值班會這麼長,值班任務也從之前的管理佔道出店經營,變成了接送病人的司機。他回憶說,最開始防護物資緊缺,有時候就用雨衣,用膠布緊緊的把縫隙粘牢。也不知道要防護成什麼樣,聽說要護目鏡,就自己找那種泳鏡或者大一點的平光鏡,只要能多遮住臉一點、看得清楚視線的都可以。

眼看著交通斷流,居民求醫需求多,完善車輛調配,合理規劃出行,加強自身防護成了當務之急。此時,街道面向社區、居民公佈了24小時服務電話,與“執法中隊愛心車隊司機班”等志願車隊對接,搭建起了水果湖區域化的“用車調度平臺”。

“就像滴滴打車的模式差不多,平臺派單子,我們規劃線路、安排時間,然後與社區工作人員或者居民聯繫,在指定地點接人。”愛心車隊隊長陳衍超說。

戰役一線群英譜 | 武昌城管24小時“接單”“擺渡”1200多人就醫

同時,要保證24小時有車可用,也要讓司機都能有休息時間,陳衍超和大家商議列出了一個“三班倒”的值班表:8:30-17:30、14:00-22:00、17:00-次日上午8:30。“重合的時間安排也是有原因的,一是送人路線有遠有近,時間不好掌握,總不可能準點下班,這樣就能保證人車不斷趟。此外,白天的運送人數多,車基本不歇,所以人數安排會多一點,幾個班次重合,能提高效率。”水果湖城管中隊隊長陳衍超說,這樣的排班表,也最大程度的保證了24小時有車可出,司機班隨時可以“接單”送人。

1月29日,胡俊清開車前往指定小區接發熱居民宋女士,目的地是位於楊園的武昌醫院。在將人安全送達後,他又匆匆趕往下一個社區,一直沒停。到晚上7點左右,胡俊清再次前往武昌醫院,將之前送診的宋女士接回。到達居住小區後,臨走前,宋女士家屬加了胡俊清的微信,稱是為方便聯繫用車。誰料,第二天,胡俊清的手機就彈出了一個微信紅包,原來,看著早接晚送的胡俊清,病人女婿心裡感動得不行,稱他是“恩人”,一定要發個紅包表示感謝。“我不可能點接收,但是紅包的心意我接受到了,我也很感動,覺得自己做的這些是值得的,是有價值的,是能夠幫到需要的人的。” 胡俊清感慨地說,如果真要問他要什麼,那就是希望這個病毒快點消失,武漢人民太難了。

蔡民祥遇見了一對住在洪山路的老夫婦,按照醫囑,夫婦兩人每天都需要前往七醫院打針。第一次接送他們之後,蔡民祥每天固定在下午一點鐘,在小區門口等他們,送去醫院再接回來,連續一個星期都是這樣的行程。有一天老夫妻開心的給蔡民祥打電話,說:“不用你再跑路辛苦了,我們也不用去醫院了,在家休養就好,等疫情過去了,我打電話請你喝酒吃飯。” 蔡民祥說,聽到這個消息我們自然也很高興,這個時候能夠安心在家,不用出來跟我們見面,可能就是最好的消息。

戰役一線群英譜 | 武昌城管24小時“接單”“擺渡”1200多人就醫

隨著武漢治療床位的不斷增加,以及控制疫情手段的逐步完善升級,如今,水果湖“協管員車隊”的行駛方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前都是從居民家裡接了往醫院跑,來回都是醫院,那時候患者多啊,大家都很焦心,也有些無助。現在,大多都是從醫院接了痊癒的人出來,去往隔離點的。大家的心情都在變得輕鬆。”董九生十分感慨。

“什麼時候我們能回家?”面對這個問題,已經在賓館住了一個多月的協管員司機師傅們,也給不出答案。疫情還沒有全退,每天他們依舊“接單”、出車,四處接送,忙個不停。“4臺電瓶車已經開垮了2臺,找不到修理廠只能放著。還好街道又給配置了3臺車輛,每天車不停人不斷,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天吧,我們也才能安安心心的回家,在家徹底放鬆下來,好好歇口氣。”

一個多月過去了,坐車去看病的人越來越少,接出院、轉隔離點、送回家的人越來越多,對於“城管愛心車隊司機班”的同志們來說,這樣的辛苦還要繼續。(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楊晗 袁勇攀 通訊員 殷莉紅 費帆 楊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