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沉沒至今,為何沒人打撈?

用戶6652277595


號稱當時“永不沉沒的最大客船”的泰坦尼克號,卻造成了20世紀最大的海難事故。泰坦尼克號。現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在北緯41°、西經49°(具體是這個座標:41°43'35.00"N 49°56'54.00"W)的位置。如果用地名錶達的話,應該是加拿大紐芬蘭島的聖約翰港南方約600公里的海域。

泰坦尼克號的發現

1985年9月1日,海洋地質學家羅伯特率領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和法國海洋探測協會的調查團發現沉沒與3650m海洋深處的泰坦尼克號,沉沒後的98年,通過水中攝像機,出現在世人的眼前。下面是一些照片,可以讓你看一下,水中的泰坦尼克號是什麼樣子。(傑克所站的船頭又是什麼樣子)

泰坦尼克號上打撈上的物品

雖然泰坦尼克號並未打撈上岸,但是其中的物品還是有不少出現於世人面前,2012年的時候在泰坦尼克號遇難100週年之際,在紐約的海洋航空宇宙博物館中展出了從泰坦尼克號上打撈出來的東西。

為何不把船體打撈上岸?

泰坦尼克號的主要規格是:長約269米,寬約28米,高約31米,總噸位為46328噸。不打撈泰坦尼克號主要有下面的原因:

  • 費用龐大;

  • 現在的打撈技術,還無法打撈如此深的沉船;況且體積巨大;

  • 事故調查已經完結,無需再次打撈調查事故原因;

  • 船體已經腐蝕,即便打撈上來,也無法保持船體原型;

  • 打撈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有黃金萬兩的話,估計早就有人動這個心思了);

......

韓國世越號打撈的場景,我想各位都看過,當時的韓國花費了1.4億美元將船打撈上岸,這個船長是146.61米,高14米,寬22.2米的船(也是很大的船了),總噸位為6825噸。和泰坦尼克號相比,不是一個概念。簡單的用總噸位來算的話,泰坦是世越號的6~7倍。況且,泰坦尼克號距今已經在海底沉睡了一百多年,最初打造的時候,船體按照能夠承受海水壓力而設計的,但是時過境遷,船體早已經腐蝕,如果再按照當時的設計值進行打撈工作的話,無疑是痴人說夢。在打撈之後,需要將船體放在一個支架上,也就是說需要吊起船體,先不說在海上能不能吊起這個龐然大物,就是自身的承重也無法耐得住!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要收取二維碼使用費?真相究竟如何!》

《日本的不可思議:你的常識在日本行不通!》

《談日本人國民性:“忍”並非本意,“嫉妒”與生俱來?!》


日本二三事


泰坦尼克號是在1912年4月14的晚上十一點四十分撞到了一個冰山之上,導致了泰坦尼克號,中部斷裂,當時車上一共有2224人員,最後統計死了1500人,使得這些人只有333人的屍體被找到。其他的都被大海吞沒。泰坦尼克號雖然沉沒,但是根據當時的科學技術,它的殘骸是尋不到的。一直到了1985年,它的殘骸才被發現。但是卻不能達到,這是因為實踐經歷的太久了,一碰,整個殘骸都會化為成長,即使到了現在科學技術有了發展也無法避免這一點,所以一直都不敢打撈。

如今泰坦尼克號只能活在相片與影視作品之中啊,尤其是看泰坦尼克號真實的相片,直到現在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也十分的有感觸。2007年有的科學家說海里的細菌正在吞噬著船的殘骸,並且預計到2030年,這坐船的殘骸將被這些細菌徹底的吞噬掉。


新視角映像


到1985年發現它時,泰坦尼克號在3810米深的海底已經躺了70多年,到現在更超過了100年。厚厚的海底淤泥,已將它深深掩埋。要將它打撈上來,首先要清除壓在它上面的淤泥。可以想象,要在3810米深的海底清除淤泥,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情。

沉船時發生的內爆,加上迅速撞到海底時的衝擊力,泰坦尼克本已破碎不堪。再加上100年的海水浸泡海浪拍打淤泥腐蝕,船的許多部位早已變得十分脆弱,有的可能已經脆弱得一碰即碎。即使那些勉強能打撈上來的,露出海面的瞬間,也可能碎成一片霧。

這樣勞神費力打撈,還有什麼價值呢?泰坦尼克的船身有268米長,即便是在今天,這也是一艘大船。要把這樣一艘大船打撈起來,需要多大的打撈船、多少機器、多少人工多少時間?這期間,還要考慮海上氣候的變化,以及風向洋流等是否適合持續的打撈作業。

打撈一艘15米長的遊艇,費用一般為每小時250美金。但是,要打撈268米長的泰坦尼克,並不是用長度乘以250美金就是每小時的費用。可以想象一下,打撈泰坦尼克這樣的巨船,所需的技術、時間、費用和難度,都呈幾何級數增加。

2000多名乘客和船員,有1517人喪生,其中只找到了300多具屍體。也就是說,至少還有上千人,與泰坦尼克一起,躺在這3000多米深的海底船上。打撈船,也意味著打擾他們的安靜。他們的命運已經夠悲慘了,死去多年還要被驚到,不符合人們讓死者安息的習俗。


世界真的很大


既沒有打撈的條件,也沒有打撈的價值。

泰坦尼克號目前沉沒在4000米深的大西洋深處,這個深度目前已經完全超過了現有的打撈條件,以目前現有的現代打撈技術,對深海3000米以下的沉船或者其他物件,很難進行打撈,因此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沉船,由於沉沒在3000米以下的海洋深處,造成一些打撈公司雖然很想將這些沉船重見天日,卻沒有技術做到這一點。



例如二戰時期,日本和德國進行物質交換時期,被美軍擊沉的、運送三噸黃金的伊潛艇,由於沉沒在3000米的深處,在目前已經確定位置的情況下,卻沒有技術將潛艇殘骸和潛艇。上的黃金打撈出來,只能用深水機器人在外部進行觀察;還有1968年神秘沉沒的以色列潛艇達喀爾號,由於也沉沒在地中海3000米的水深下,在確定位置的情況下也一樣無法打撈。深度更深的泰坦尼克號,以目前現有的技術完全不具備打撈的可能。

或者退一步講,即便未來有了新的打撈技術,打撈泰坦尼克號的可能,恐怕還是微乎其微,原因就在於泰坦尼克號,可能已經不具備打撈的價值。



從當年倖存者以及深水機器人查看的情況來看,當年船隻遭到冰山撞擊後,多個艙室破裂進水,隨後船頭下沉在幾乎接近90°的情況下,又斷為兩截,在水下的泰坦尼克號早就成為了不完整的船隻,整體打撈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此外,根據後期一些理論分析來看,當年輪船進水後,輪船下層的一些艙室裡的人員由於無法及時撤除,加之沒有預料到船隻會沉沒,因此沒有選擇轉移,而是留在艙室利用艙室的防水門來保護自己,但隨著最後輪船的整體下沉,在四面八方水的壓力之下,這些沒有進水的艙室開始發生爆裂,在這樣的破壞下,加之輪船的整體折斷,泰坦尼克號的結構已經遭到毀滅性破壞,表面上在水下的狀態似乎完整,但一旦進行打撈,輪船殘骸很能會四分五裂,成為數不清的碎片。

因此,對泰坦尼克號的處理,恐怕也只會是利用深水設備對船隻內的一些物品進行打撈,打撈整體輪船船片的耗費,恐怕要比輪船的價值要高得多。


遼寧資深球迷


1912年4月10日, “永不沉沒”的超大型豪華遊輪泰坦尼克號,滿載2207名遊客和船員,從英國南安普敦的海洋碼頭出發,駛往美國馬超約,開始了它的首航旅程。

不幸的是,4天后的凌晨,它撞上了一座冰山,永遠沉沒在北大西洋4000多米的深海海底,1517人遇難,成為非戰爭時期最大的海難事件。

以這起事件為原型的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靠著劇中窮小子傑克和富家女邂逅偶遇的悽美愛情,讓全世界的影迷都為之潸然淚下。

(《泰坦尼克號》海報)

不過,歷史上的這起沉船事件中,真正感人的,其實不是這起窮小子與富家女的愛情,而是另外一個故事。

烏普薩拉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麥克•伊蘭德,曾對全球18起沉船事故進行過分析,他發現,在3250名船員中,有1653名倖存,倖存率達到51%,而9180名成年乘客中,僅有3083名倖存,倖存率僅34%。也就是說,船員由於擁有資源享有權,他們的倖存率比一般乘客多17%。

而成年乘客中,男性乘客倖存率為35%,女性由於力量處於弱勢,倖存率僅為32%。另外,在754名兒童乘客中,只有95名得以倖存,倖存率低至15%。

這說明一個問題,生死關頭的時刻,人們會變得自私自利。為了有限的生存機會,擁擠、踩踏甚至武力搶奪,成為大難臨頭的常見現象。掌握資源者和強壯者,自然在拼搶中勝出。

然而,通過研究發現,在泰坦尼克號上,婦孺的倖存率,卻遠高於成年男子。而成年男子的倖存率,又遠高於船員。具體的情況是,泰坦尼克號891位船員中,最終僅有212名倖存,倖存率為24%。而1184名成年乘客中,432位倖存,倖存率為37%,足足高出13個百分點。

而在782名男性成年乘客中,只有132位倖存,倖存率僅為17%。在402位成年女性乘客中,300位倖存下來,倖存率高達75%。

133名兒童乘客中,68位生還,倖存率51%,高出船員27個百分點,超出成年男性34個百分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船上38位帶兒童的婦女,有36人獲救,倖存率達到驚人的95%。

(正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

那麼,為什麼泰坦尼克號上的倖存率數據,和其他海難船上倖存率的數據,有這麼大的不同呢?泰坦尼克號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麥克•伊蘭德通過對18起沉船事故分析,還發現,在災難面前,船長的態度決定了逃生人群的逃生方式。

泰坦尼克號的船長是愛德華•史密斯。這位曾經被愛德華七世授予“平安船長”國家勳章的海軍准將,在乘客和船員中擁有極高的聲望。甚至一些上流貴族在需要穿越大西洋時,只選擇由他擔任船長的遊輪。所以,英國人又親切的稱他為“百萬富翁們的船長”。

從1904年他升任准將之後,白星艦隊的所有最新客輪處女航,都由他擔任船長,從無間斷。泰坦尼克號建造完成後,史密斯再次被任命為這艘當時最大的皇家遊輪的首航船長,從南安普敦前往紐約。而他也決定,此次首航結束返程後,他就正式退休。

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後,當知道遊輪即將沉沒時,史密斯船長一邊命令操作船員堅守崗位,一邊通知甲板船員負責放下救生艇,同時向所有乘客明確指示,婦女和兒童優先進入。對於登艇前爭搶著上艇的男人,史密下令向他們開槍,以保證登艇的正常規則秩序。

(愛德華•史密斯舊照)

在這種逃生過程中,船長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親自監督規則的執行。如果船長登艇先行離開,那麼船上的秩序將會重新回到叢林法則的爭搶狀態。

史密斯船長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在所有救生艇下水後,他留在了船上。據船沉之後僥倖爬上救生船的電報員哈羅德·布萊德描述,史密斯船長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前幾分鐘,於開放式艦橋跳入大海,帶著一個落水的小孩遊向遠方。

在愛情面前,傑克把倖存的機會留給了露絲。而發生在泰坦尼克號上的真實故事,其實比這更加感人。婦女和兒童被優先坐上救生艇,不是因為什麼愛情親情,而是由於我們偉大的泰坦尼克號首航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維護了人類應有的文明秩序和尊嚴。

(參考史料:《泰坦尼克號》《愛德華·約翰·史密斯船長》)


張生全精彩歷史


泰坦尼克號沉沒至今,為何沒人打撈?原因如下。

1、打撈難度大

泰坦尼克號非常的重,排水量46328噸。而且這船非常的大,長269.06米,寬28.19米,打撈這麼個龐然大物的難度可想而知。以目前的船隻打撈技術,沒有任何一艘打撈船可以單獨打撈起來,甚至需要幾個國家進行合作,甚至可能需要進行切割船體。況且在海底3800多米深的地方再進行復雜操作更加增加了難度。

2、價值不大

相比非常困難的打撈難度,打撈泰坦尼克號的價值不大。首先歷史價值只是一艘高級的郵輪,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其次內部裝飾、載運貨物都沒有非常特殊,沒有考古價值、沒有文化價值,生產技術、運行技術也沒有研究價值。僅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還有幾千人喪生的紀念意義,當然如果想要紀念喪生的乘客,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

以現在的情況打撈泰坦尼克號本身難度巨大,打撈上來又沒有太多的價值,所以沒有進行打撈。


一道知衡


有一種說法,泰坦尼克號造價高達7500萬英鎊,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那麼泰坦尼克號確實算的上是天價遊輪。因為在清末民初的時候,一英鎊可以兌換白銀七兩左右,換算下來,7500萬英鎊,相當於5.25億兩白銀,這一數據甚至超過了當年《辛丑條約》的總和。而泰坦尼克號沉沒至今已經百年有餘,根本沒有任何人打撈,原因就在於沒有任何打撈意義。




1912年4月10號,泰坦尼克號遊輪從英國駛向美國紐約,這是泰坦尼克號遊輪的處女航。很不幸的是,遊輪在4月14號晚上撞擊冰山,僅僅兩個多小時後便沉沒在了大西洋深處。次日凌晨4點,卡帕西亞號趕到事發地點救援,最終700多人獲救,超過1500人葬身大海。

當救援任務結束之後,卡帕西亞號離開了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地點,帶著獲救的人員回到了紐約,從此泰坦尼克號的殘骸被人們遺忘。直到73年後1985年,人們才重新在大西洋的深處發現了這艘沉船,但它根本不具備打撈的條件。



打撈技術限制

泰坦尼克號殘骸被發現時,已經處在3700米深的大西洋海底。如此深度,已經超過了人類海底打撈的技術範圍,不僅泰坦尼克號沒有被打撈,即便是二戰時期德國沉沒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以及日本號稱“永不沉沒”的大和號都沒有任何辦法打撈。

沒有任何打撈價值

說到打撈沉船,很多國家都很佩服咱們中國打撈南海一號。但咱們得南海一號沉船800年不腐,依然堅挺,而且其中有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打撈所需要的費用,因此他是一個具有打撈價值的船隻。

反觀泰坦尼克號,受到冰山撞擊之後,船體進水,折為兩段,整個船體已經四分五裂。加上一百多年的海水侵蝕,船身幾乎已經和海床融為一體,另外還有微生物的分解,如今已經是破爛不堪,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如果強行打撈,估計只能打撈出來一些鋼鐵碎片,花費的打撈費用根本無法收回,屬於費力不討好。



最後,據有關專家計算,根據泰坦尼克號的腐蝕情況計算,其殘骸將在2030年被深海細菌和微生物腐蝕殆盡,徹底消失。


我是越關


1912年,一艘世界最大最頂級的豪華遊輪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目的地是美國的紐約。這本來是一次盛大的遊行,沒想到成了超過1500人生命最後的路途。這艘巨大遊輪在途中與冰山相撞沉沒,這就是著名的泰坦尼克號沉默事件。


但由於當時科學技術有限,並沒有確切沉默的地點得知,對於這起引起世界轟動的災難事故,只能靠一代代人的訴說中得知,而沉船並沒有找到。直到1985年才首次在大西洋3700深度發現了這艘遊輪。事到如今,距離泰坦尼克號沉默已經過去100多年,為何沒有打撈殘骸呢?

首先第一點,泰坦尼克號雖然被大眾所熟知,但是人們更多的是在思考沉默背後的人性問題,確切來說是這起災難導致了泰坦尼克號多達一世紀之久的響亮名字!其本身在海里這麼多年,已經沒了任何價值,它不是古船也不是文物,現在只是堆廢鐵,也就沒有打撈的必要性!



第二,技術的制約,雖然現在人類科學技術非常先進了,但是泰坦尼克號所在的深度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要知道3700多米的深海目前人類也沒有多少設備能夠下潛到那種深度,同時這也是一個浩大且燒錢的工程,多方面考慮也就沒了必要性!


現目前最主要還有一點,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現在是世界保護遺產。受到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保護,目前不管是誰都不可以打撈或者破壞的。


壹點科譜


錯了,自泰坦尼克號沉沒以來,就一直有很多國家、公司或組織嘗試去打撈這座著名的沉船。


泰坦尼克號的打撈計劃

泰坦尼克號於1912年4月15日沉沒。

自這艘巨輪沉沒的消息傳開那天起,就有人當即提出要進行打撈。

例如,當時泰坦尼克號上搭乘著世界鉅富古根海姆家族(Guggenheim)的成員,他們聘請私人打撈公司,嘗試打撈泰坦尼克號。

可惜的是,打撈公司提出的種種舉措,都因為深海的環境而難以實現,甚至連船艦沉沒的位置都難以確定。

直到1985年,探險家巴拉德(Robert Ballard)才發現了泰坦尼克號沉船的殘骸。


脆弱的沉船殘害

自1985年後,對泰坦尼克號的打撈行動就一直在持續。

其中,有數千件物品都是從深海中打撈出來的。但涉及到船隻打撈的問題,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泰坦尼克號的船隻殘骸過於脆弱,一旦打撈出水面,就有可能整體毀壞。

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予以介入:

2012年,泰坦尼克號被確定為水下遺產,任何國家都無權打撈,並且侵佔打撈出的泰坦尼克號的遺物。

總而言之,以前是撈不起來,現在不能撈。


HuiNanHistory


泰坦尼克號沒有被打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打撈費用、誰來打撈、能否完整打撈及相關公約是否允許等都是原因。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已經沒有打撈的機會和價值。

(殘骸)

一百零七年前的一個晚上,超級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在首航時因撞上冰山而發生沉船事故。這起事故造成了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的1517人喪生,其中僅找到333具遇難者遺體,被認為是迄今最大的沉船事故。

泰坦尼克號充滿了傳奇色彩,在泰坦尼克號首航的三十四年前,航海家羅伯遜曾寫過一部小說。書中描述了一艘巨輪從英國駛往紐約,在途中撞上冰山而沉沒,造成了大批乘客喪失,羅伯遜為巨輪取名為泰坦號。

令人不解的是小說中的情景竟然在現實中上演,沉船事故發生後,作者羅伯遜在美國新澤西開槍自殺,原因未知。泰坦尼克號曾被稱為“永不沉沒”的巨輪,遺憾的是它在首航中便沉沒,讓人們產生無限的遐想。

泰坦尼克號在沉沒的當年,就有人提出過打撈建議。但由於當時對沉船位置的誤判而沒有找到殘骸,直到1985年,殘骸才被發現,此時距事故發生已經過去整整73年。

在這期間,人們一直在苦苦尋覓沉船位置。當時船上發出的求救信號位置有誤,致使人們浪費了很多時間。當時的搜尋技術非常有限,再加上搜尋費用的吃緊,使得搜尋工作難以為繼。

後來,人們使用聲吶技術進行搜尋沉船殘骸,但都是無果而終。雖然搜尋屢次以失敗而告終,但卻讓人們摸清了沉船海域的地形,為泰坦尼克號的最終發現打下基礎。

泰坦尼克號的發現與一個名叫巴拉德的人息息相關,此人長期服務於美國海軍,他對美軍的新型水下搜救系統非常熟悉。在美海軍的默許下,巴拉德經常用這套設備來賺些外快,順便搜尋泰坦尼克號殘骸。

(沉船物品)

1985年9月1日,巴拉德終於發現了一些沉船的鍋爐殘片,第二天他就確定了沉船殘骸的主體。巴拉德通過採樣分析,沉船殘骸上已經出現鏽化現象,在微生物的長期侵蝕下,鐵鏽結成冰稜的形狀。

這種狀況下的船體非常脆弱,一旦施加外力便會像積木一樣倒塌。泰坦尼克號的打撈工作在此時可以說是已經壽終正寢,除非採取底部整體託舉的方式,但對體積如此龐大的泰坦尼克號來說,幾乎不可能。

泰坦尼克號沉船殘骸位於距加拿大紐芬蘭島640多公里的北大西洋海域,殘骸深度為三千八百米左右。從沉船打撈技術角度來講,當時打撈殘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美國曾經在1974年打撈過一艘前蘇聯的潛艇,當時打撈的地點是距夏威夷西北兩千四百公里的海域,潛艇沉沒深度為5000多米,最後艇艏被成功打撈,但花費了相當於現在的23億歐元的費用。

當時的打撈技術應該是不成問題的,關鍵是這筆巨資從何而來。還有泰坦尼克號上並沒有什麼值錢的寶貝,最致命的是船體已經鏽化,沒有人願意冒這樣的風險去耗費巨資打撈泰坦尼克號。

除此之外,當時海難的倖存者還有不少人健在,他們一致反對打撈沉船殘骸。有人認為這是“貪婪和無情的表現”,沉船地應被看作是一個災難的墓地,而商業性的打撈就是搶劫和盜墓行為。

(沉船物品)

目前,泰坦尼克號沉船地點是國際海域,沒有任何國家或組織宣稱擁有這處遺蹟。根據聯合國水下遺產管理公約,教科文組織有權對水下沉船等文化遺址進行保護,前提是沉船要有百年以上時間。

這是當前面臨的最大打撈障礙,儘管前些年拍賣行出現過泰坦尼克號上打撈的物品,價值都是過億,但這顯然是違反相關公約規定的。雖然有小物品被打撈上來,但這並不意味著船體就能順利打撈。

這既有公約方面的限制,又有資金和技術(處理鏽化)方面的困難。從最新的搜尋結果來看,泰坦尼克號的殘骸大部分已經破碎,早已失去打撈的價值。有人估算,如果成功打撈可能要付出50億歐元費用。

(殘骸)

這樣的費用可以造七八艘巨型豪華遊輪了,這也讓一些商業公司只能望洋興嘆。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一場災難,而沉船地就是逝者的安息之地,沒有必要再去認為打擾他們的安寧。沒有撈的價值,更撈不起,也不能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