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對杜甫的情誼到底有多深?

大魚傳媒剪輯


“你問我愛你有很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開個玩笑,這句歌詞當然無法形容“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感情。
從流傳世間的李白和杜甫的詩來看,
李白寫杜甫的詩僅僅三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杜甫送我情”噢,對不起,同志們,這首不算,這首是寫給汪倫同學的。。。。。。
而杜甫寫李白的詩有三十多首:《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
或許有的人看到這裡,就會武斷的以為李白對杜甫感情僅僅是泛泛之交,而杜甫對李白的迷戀可以說達到痴迷的程度。
然而,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要想解開這個謎,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要想解開這個謎底,首先我們先從唐詩的流派說起
唐朝是詩的江湖,且已經成為這個江湖發展的鼎盛時期,百花齊放,不拘一格,開山立宗,自成一派。流派大致分為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詩派、現實詩派等。
(一)、山水田園詩派
山水田園派開山祖師乃南北朝的謝靈運和晉代的陶淵明,到了唐朝這一代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活情趣。
(二)、邊塞詩派
邊塞詩派又稱出塞詩派,邊塞詩派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朝開始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據統計,《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邊塞詩人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為代表,主要描寫戍邊守戰部隊的艱苦環境以及報國思鄉的情緒。
(三)、浪漫詩派
浪漫詩派是前無古人的,開山祖師即是李白,代表人物也是李白。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代表作:《月下獨酌》、《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
(四)、現實詩派
現實詩派也是前無古人的,開山祖師即是杜甫,代表人物也是杜甫。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等。
從上述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李白和杜甫在自己的派別裡都是大拿級的人物,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兩人的第一次相見,大有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之意。在派別的地位以及在自己派別孤獨的存在,決定了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情誼的基礎。詩人的情懷一旦氾濫,那真得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
二、有了情誼的基礎,喝一杯酒繼續加深
李白比杜甫大了11歲,兩位詩人第一次相見時,李白已經43歲,而杜甫剛剛32歲。一個剛過不惑之年,一個剛過而立之年。
那年他們在山東相遇,同遊齊魯,把酒言歡。
李白好酒,這是整個唐代以及歷朝歷代的人民都知道的事,人民都親切的稱他為“酒中仙”,文化名人余光中曾評價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杜甫那個時候雖然已經開創詩派,但是在這位神級人物面前,還是比較謙卑的,充分的表現了一個粉絲的基本素養。李白說:來,小夥子,感情深,一口悶。杜甫雖然不勝酒力,但是氛圍到了,可能靦腆,但是酒絕對得喝,這是偶像敬的酒啊!
(我們現代的人也有這種心理,在領導面前、在喜歡人的面前、在甲方面前、在兄弟面前為了達成自己的願望,雖然不勝酒力,但是也得喝,回家嘔吐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喝了幾天,遊玩了幾天,到了離別的時刻,浪漫的李白寫下了: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離痛飲離別已經沒有幾天了,我們一起登臨賞遍附近的山池樓臺。我們不知要什麼時候,才能再在石門山前的路上重逢,重新在一起開懷暢飲。眼前的泗水秋波盪漾,天邊的海色映亮了遠山徂徠。離別之後,我們就如飛蓬一樣各自飄遠,現在且痛快淋漓地飲盡手中的酒杯吧!

後來,李白旅居沙丘城時,因懷念杜甫,又寫了一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我對你的思念,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蕩蕩地隨你向南行。
三、年齡、性格的差距,信息傳達的延時,詩的多少並不能代表感情的深淺
作為長者,浪漫的李白在相見時感情的細膩更能表達自己的情誼。作為唐朝詩壇的天王巨星,再加上當時信息傳達的落後,放蕩不羈的李白不可能隔三差無的去懷念杜甫,再寫一首詩來做紀念。因為古代信息傳達的極不方便,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或許,李白臨到捉月而去,也沒收到杜甫寫給他的那幾十首詩,所以他無法做出回應。

而杜甫,因為性格的原因,他對生活中的疾苦,自己心情的感悟,都用筆記錄下來,尤其對偶像的感情,他都用心的記了下來。

春天想起你,冬天也想起你;

《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冬日有懷李白》: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
起風了想你,夢裡還是想你~
《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夢李白》: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送個朋友都會順便想起你……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
這就像我們今天的朋友圈,如果當時,李白有智能手機,在朋友圈裡看到這些詩篇,會留下《春日回杜甫》、《冬日有懷杜甫》、《歲末念杜甫》等等千古名篇也未可知。
四、李白回《飲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如果以浪漫派開山祖師李白的性格,收到杜甫這首詩的時候,他會回覆一句:兄弟,你不懂我,請把“臣”改成“爺”。
回覆以後,李白左手抱酒罈,右手拿劍,邊舞邊喝邊吟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爺是酒中仙。“。。。。。
五、世人稱李白杜甫為“大李杜”
“仙聖”齊名,情誼濃濃,你問我情誼有多深,滔滔汶水代表我的心(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飄渺孤鴻影888


唐朝詩壇,一仙一聖,文學雙峰,惺惺相惜,忘年知音,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比肩世界級文學大師間友誼之交往,留下了一筆豐厚的人文遺產傳世。

李白早於杜甫11年,文學成就已名揚天下,在那個年代應為杜甫的文學前輩不為過之。但李白非常欣賞杜甫的文學才華,兩人天命年間古洛陽之遇,相見恨晚,靈魂間火花四射,相知,相惜,相通。一段“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故事由此展開,至今仍是經典的中國故事之一。當然,經濟潦落的杜甫小弟,得到大哥李白資助自然而成。此次見面後,李杜二人以後一年多,又兩次相遇,其不亦樂乎情景今人無法描繪,那是風光與詩情,那是才華與理想,那是美酒與時光的絕佳交融,心靈踫撞,寫下了中國文友加兄弟一次高端的仙聖合一之篇章。

現有資料記載,兩人互贈詩篇頗豐。其中現保存的有近20首,杜甫贈李白的有13首之多,可見小弟敬大哥之情何等之深。這裡必須說明,李杜同為雙驕,是杜甫生後經過200多年的打磨,歷史才確定了杜甫的文學地位,這也說明當年詩壇巨匠李白對杜甫獨道的欣賞和特殊的厚愛,李白似乎看到小弟杜甫是不會缺席的明日之星一樣。歷史有情,終於把他們連結在一起,發出了李杜一體的萬丈光芒。


用戶江湖夜雨


李白在長安當官,根本不是個官場的環境,最後被人排擠,李白只能敗興離開。在李白最失望的時候,遇到了他一生的好朋友,他就是杜甫,他們在汴州相遇,相交。李白和杜甫剛剛見面,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樣,兩個人相談甚歡,雖然他們相差11歲。李白和杜甫在一起傾吐心腸,遊山玩水,度過了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光,這段時間,他們建立深厚的友誼,感情非常深。

感情到底誰深誰淺?

李白和杜甫在汴州分手,但是不管走到哪裡,都會互相牽掛。專家認為為從兩個人分別後的表現,可以推斷出李白對杜甫的感情沒有杜甫對李白的感情深。安史之亂髮生以後,李白因為常年隱居在廬山,不知外面世界的變化,錯誤的加入了叛軍永王的陣營,最後被叛軍牽連入獄。這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杜甫對李白牽腸掛肚,對有叛軍之名的李白依然很關心。杜甫是最瞭解李白的人,杜甫明白李白的性格根本不適合官場,李白在被流放的時候,杜甫還寫了很多詩來表達對李白的關心。杜甫對李白感情很深。




王靜泰


唐代眾多詩人裡面,李白與杜甫名氣最大,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譽為詩聖,二人在詩壇上的地位無人能比,同時也各有千秋,難以分出伯仲。從年齡上來看,李白比杜甫大11歲,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李白年過四十,而杜甫正值而立之年。

當時李白早已名滿天下,還曾擔任皇帝身邊的御用文人,楊貴妃都親自替他磨墨,最得寵的太監高力士為李白脫鞋,達官貴人紛紛把李白奉為座上賓,何等風光!在此之前,杜甫早就對李白崇拜不已,稱之為小迷弟毫不為過。

俗話說,聞名不如見面,看到偶像李白比想象中的還要英俊瀟灑,渾身散發出超凡脫俗的魅力,杜甫難掩心中仰慕之情。縱然如此,李白並不恃才傲物,反而平易近人,兩人把酒言歡,席間談古論今,交流詩文方面的觀點。

經過一番交談,李白對小迷弟杜甫的才華頗為欣賞,頓時產生相見恨晚之感,隨後邀請他一同遊歷,爬上、燒烤、訪道求仙,估計期間偶爾也會撩妹。文人相輕的問題,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不存在,他倆志趣相投,有聊不完的話題,從而結下深厚的友情。

由於古代出行不便,最快的方式只能騎馬,從而使得二人見面次數有限,卻不影響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友誼,他們通過書信關心著彼此,並相互贈詩,此種感情彌足珍貴。那麼問題來了,李白與杜甫的友情究竟有多深呢?從杜甫的這首詩中,就能找到答案。

公元757年,交友甚廣的李白,由於受到永王事件牽連,被流放到偏遠的夜郎(現在貴州六盤水一帶),直到兩年多後才被赦免。那時候通訊不發達,杜甫到處打聽李白的消息,卻始終未能聯繫上,心急如焚,整夜整夜的失眠,從而寫下《不見》之詩篇。

《不見》——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開頭直接表明對李白的思念,已經太長時間沒見,別人都認為李白性情灑脫,好像什麼都不在乎,作為莫逆之交的杜甫,卻看出李白放蕩不羈背後的悲涼。隨後對李白的懷才不遇感到惋惜,並希望他趕緊回來,哪怕只見一面都好,至少知道他平安無事。

朋友滿天下,知己有幾人,尤其時運不濟時,還能處處為你著想的知己少之又少,李白交到杜甫這種重情重義的好友,稱得上幸運。真正的朋友,在你輝煌時默默祝福,在你落魄時不離不棄,哪怕許久不聯繫,友情也不會消褪,你身邊有像杜甫這樣的朋友嗎?


創業初心


在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初次相逢,兩人一見如故。杜甫33歲,李白44歲。杜甫此時是詩壇默默無聞的人,而李白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了。

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有14首,李白寫給杜甫的有4首。數量不能代表出李白的情誼,只能說兩個人性格不同。

李白的《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戲”和“瘦”字帶著一種略帶調侃的關心,說明兩個人的關係比較親切。

李白曾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寫道:“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我思念你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蕩蕩向南流去寄託著我的深情。)

李杜友誼長存![大笑]




女俠七安


李白對杜甫的情意到底有多深,我無法揣測。因為我也不是李白。我也不是杜甫。我又沒在那個年代。深深淺淺,只不過是後人用來評說的。但是我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英雄之間惺惺相惜。我想李白如果對杜甫的情誼深,那麼他肯定對於和他同時代的他前時代的能人智者都有一種情意。李白的才學有他自己本身的努力。但是肯定離不開前人的指導。所有他看過的書請教過的人。作為詩仙,他都有深深的情誼。從李白身上我沒有學會他詩句的精華。但是我學到了一種做人的道理。懂得欣賞別人,懂得感恩別人。懂得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懂得有內涵來充實自己。


河北卡行


李白、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被後人合稱為李杜。

唐玄宗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兩位偉大的詩人在東都洛陽相遇,這一遇詩仙、詩聖相見恨晚。由此,兄弟二人開始了三次在一起,且時間又不短的交往。“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二人在攜手共遊吟詩抒懷中,結下了高山流水的知己之情。對此,聞一多先生認為,李杜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刻,或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相比。並把這次相遇比喻為“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李白年長杜甫11歲,杜甫對李白心存崇敬仰慕,寫下了《贈李白》、

《贈李白》、《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八仙歌》、《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不見》、《昔遊》、《遣懷》這十四首詩表達了對李白的無比思念之情。

李白視杜甫為知己也寫詩抒發想念之情(據專家考證李白寫給杜甫的詩現僅存三首),如:《戲贈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從李白寫給杜甫詩的數量上看,好像李白對杜甫情不至深。但如果從歷史現實的角度看就會理解了。1,古代交通不變,路途遙遠而艱難,各地方的信使不知多少天才能往返傳送一次。信件是否丟失都是未知。2,李白由於官場不得志,常年遊走於名山大川拜訪尋道。根本不知道杜甫給他寫了那麼多思念之詩,但就詩的量上看也不能說明李白對杜甫的情不深厚。3,李白早成名於杜甫,且又是詩壇前輩又是兄長,加之杜甫對李白崇拜致極,所以杜甫對自己敬仰的詩人多寫幾首想念的詩也是正常的。


長江源遠流長


有一種情誼叫做君子之交。未必全然瞭解對方,未必有利害瓜葛,未必年紀地位名望相稱,卻能夠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李白思想傾向於道家,雖想隨遇而安卻總心有不甘。杜甫思想傾向儒家,卻只能在顛沛坎坷中隨遇而安。

李白容易遺忘,杜甫則難。所以杜甫寫了很多思念李白的詩,而李白並沒有什麼反饋。但這並不妨礙二人互為知己的認知,君子之交,本來如此,我為你做我想做的,也不會強求你做你不想做的。

可惜歷史的的風波乍起,二人終不再相逢,這一段情誼,不能戲劇化的呈現給後人了。



霜華滿袖1


李杜之間的情誼還是很深厚的,不過就像任何人之間的交往一樣,兩邊情感的投入很難說完全對等,李杜之間也是一樣。通過兩個人所存留的互贈和寫到對方的詩歌來看,李贈杜的詩只有聊聊數篇,而杜甫寫給李白的卻有二三十首之多,而且大多情誼真摯深切,所以可以說,杜甫對李白的情感投入是超過李白對杜甫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和兩人的性格和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都有關係。李白是個逍遙派,杜甫性格相對深沉,從性格上兩人並不是完全合拍。而且李白大了杜甫十一歲,並且名蓋九州,而 杜甫當時和起李白就有些現在粉絲和偶像的關係,李白對這個小弟也只是比較關照而已,卻並沒有當做最好的交心之友,而相對來說杜就對這個大哥兼偶像比較上心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