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實現合作突破,三大因素促使德國轉變

境外媒體稱,中國領導人在結束對保加利亞的正式訪問並出席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後抵達柏林。8日下午抵達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並表示中德要加強合作,維護自由貿易。

據路透社7月9日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9日在與中國總理共同會見記者時說,中德兩國都致力於多邊主義和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秩序。報道稱,兩國政府當天舉行會議並簽署了一系列經濟合作協議,默克爾在會後還對中國繼續向外國投資開放市場表示讚賞,她說,兩國都希望維持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體系。

中德實現合作突破,三大因素促使德國轉變

就在中美貿易戰之時,中德實現了全面合作,不但簽署了一系列的經濟合作協議,默克爾甚至對中國近期的一系列政策表示了讚賞,要知道德國在很多利益方面和中國是有著衝突的,從一帶一路中國對東歐的影響到未來高新技術的發展戰略的重疊,那麼為什麼德國會在此時積極展開與中國的合作呢?

1.2018年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計將下降至2.2%,此時需要外部環境刺激,來幫助德國渡過危機。單看德國的增長率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是屬於發達國家,自然也很難如中國一般保持6-7%的增長。但是在這個因素之下潛在的威脅是保護主義抬頭及英國脫歐威脅,這些因素隨著時間變化,會越來越凸顯出來,從而對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構成巨大的風險。

中德實現合作突破,三大因素促使德國轉變

2. 特朗普施行的全球貿易戰,也是此次中德合作的重要外部推力,世界需要大國聯合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範圍廣泛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歐盟是此次加徵關稅中的重點,而作為歐盟老大的德國自然也是首當其衝,即使默克爾領導的新聯合政府希望通過未來增加公共投資、為民間投資制定更多的激勵措施,從而使得國內經濟能夠長期增長,但是考慮到德國本身就是德國是出口依賴型經濟,一旦和美國出現大規模的貿易戰,對自己經濟本身也是重創。因此,只有中德開始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維護以多邊規則為基礎的自由貿易體系,這樣才能推動世界經濟繼續增長。

3. 伊朗核問題也是催生中德合作的外部因素。隨著美國重啟對伊制裁時間點的不斷臨近,美伊兩國之間的鬥爭越來越大,伊朗也在美國作出“禁止各國向伊朗採購石油”的表態後,也宣佈重啟鈾濃縮計劃,同時宣傳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直接掐斷西方的“生命線”。

從這點來看就很好理解了,中德兩國的態度肯定是一致的,都希望繼續維護伊朗核協議,這對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畢竟一旦中東不穩定,歐洲也會跟著受到影響,對亞洲的石油供應也會產生影響,此時中德合作也是在向國際社會展示,雙方對單邊主義的反對,此外,雙方加強互利合作必將釋放中德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的積極信號。

中德實現合作突破,三大因素促使德國轉變

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中德合作是取得了突破,但是我們仍需注意的是,德國畢竟在多個領域與中國有衝突,而且在諸多政治等問題上和美國仍舊站在一條戰線上。未來,我們仍需腳踏實地的發展自己,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才能更好的應對外部威脅。

中德實現合作突破,三大因素促使德國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