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眾號的運營邏輯運營頭條號,必敗


以公眾號的運營邏輯運營頭條號,必敗

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不少幾萬粉絲甚至才幾千粉絲的頭條號,就敢分享什麼“自媒體變現教程”,熱衷於薅小白們的羊毛。

這說明了什麼?

至少說明一點:頭條號的粉絲數量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雖然說這話有點得罪粉絲,但事實上就是這樣。

在這些人分享自媒體變現者的嘴裡,言必“打造人設”,動輒就說“一千個鐵粉”理論,把老外寫的幾本書搬過來,然後拆解一下(有的直接就洗一下稿),就以為掌握了自媒體變現的金鑰匙。

殊不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任何理論都有適用範圍,如果用錯了地方,就很容易把人帶進坑裡去,所以千萬不要迷信。

平心而論,打造人設、一千個鐵粉理論說的也有道理,但要看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這種做法和理論對有些互聯網產品是有效的,對公眾號也勉強行得通,但對於頭條來說,則完全是狗屁胡扯。

請大家記住一句話:公眾號是以個人和品牌為中心的,頭條號是以信息流為中心的。

以公眾號的運營邏輯運營頭條號,必敗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頭條號就是大賣場,雖然裡面有不少小商家(作者),但用戶來逛目的不是看哪個特定的商家(特定作者),主要是一種在海量信息面前逛的體驗,看看發生了什麼、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這些信息既豐富,又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個性化推薦),所以很多用戶愛逛。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用戶在頭條停留的時間長,因為頭條確實“有毒”,讓人慾罷不能。但對於小商家(作者)來說,用戶來看信息,具有極大的隨機性,可能因為你的一次促銷(如標題起的好、內容準確get到用戶的G點)就帶來了大量圍觀的人流(流量)。可人流來的快去的也快,如果你不能維持持續的爆款,很快就會冷卻下去,平臺也不會再給你推薦。

由於頭條是機器推薦,幾十萬粉絲有時候也沒有閱讀量,這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也可以說,大部分用戶是記不住你的,除非你能通過促銷進行持續曝光,並維持百萬級以上的粉絲量,否則你說打造人設、一千個鐵粉,有什麼意義?別說想轉化變現了,恐怕很多粉絲早就給你忘了!

做媒體最可悲的不是有人罵你上熱搜,而是無人問津,做生意不也是如此嗎?

而公眾號相當於專賣店。有獨立的品牌和門面,人流也不是從“大賣場”分流出來的,可以說,就是用戶獲取的方式和來源不一樣,雖然用戶獲取的難度更大、成本更高,但是每獲取一個,其用戶的忠誠度和轉化率會更高。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5萬粉絲,公眾號和頭條號的估值差別很大的原因。


以公眾號的運營邏輯運營頭條號,必敗

公眾號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打開率太低,用戶活躍度低,可見受信息流的衝擊比較大。

但也有它的好處,就是更容易讓人記住,想獲得特定作者、特定信息更容易查找,也可以說,做公眾號的品牌化比較合適。因此,在公眾號上立人設、運用一千個鐵粉理論可能更加靠譜。

因此,怎樣才能做好頭條號?道理很簡單,就是要抓流量、做爆款,這是王道!其他都是扯淡,都是騙小白的。

數據不會騙人,在頭條變現上,購買收費專欄和帶貨商品的90%以上都不是粉絲,這說明什麼?在頭條上消費,存在很大的隨機性。

這種情況其實跟在京東、淘寶上購物是一個道理,我去上面買東西,從來不會說固定哪個店,最多隻是看下自營和非自營的區別,因為這裡面有信用背書的差別,還有物流速度。

其實跟我一樣普通人最關心的,無非是先固定哪款產品和品牌,然後瀏覽對比,確定了哪款產品就好。我根本記不住是哪家店,也沒有興趣去記,畢竟現在已經沒有什麼“獨門生意”的說法了。


以公眾號的運營邏輯運營頭條號,必敗

看頭條也是一樣的,想增粉、想變現,不要講什麼忠誠度,講什麼一千個鐵粉,因為用戶從來不關心這個。

目前來看,只有“頭條圈子”承擔著運營鐵桿粉絲的使命,但對於可選擇餘地太多的頭條用戶來說,這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說到底,還是這個大賣場“太喧鬧”了,想找一個安靜不浮躁的“圈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不要再迷戀“打造人設”、“一千個鐵粉”這些理論了,至少在頭條不管用,在以信息流為主導的平臺上都很夠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