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年》讀後感

  •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中國以經濟停擺兩個月的代價,頑強地戰鬥至今。在家辦公,讀書其實很難靜下心來。舊書不願看,新書又成荒。想到同是國殤,俱是鼠年,與其在忐忑中空虛度過,不如多入手幾本好書。畢竟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從昨天晚上到今天下午,終於把購自京東的這本《汶川十年》讀完了。書中輯錄了60位孩子的十年成長,多少心酸坎坷,幾多艱辛磨難。感動之餘,又有很多現實的感觸。
  • 善始者繁,克重者寡。能夠在地震爆發之時踴躍捐款的人們很多,因為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持續報導,這種情感的共鳴尚為濃烈。而3個月後就是奧運會,堪稱史上最出彩的一屆。中國的高鐵開始發力,見證了中國快速發展的十年。一年之內,能夠大額度資助的人,不在少數;十年之後,仍然保持關心掛念的人,恐怕已經很少了。畢竟,春風又綠光陰荏苒,往昔沉埋地下,新城拔地而起,那場地震的慘烈在繁榮昌盛的時代漸漸被人們淡忘。
  • 以前覺得,69277名同胞長睡不醒,17923名同胞失去蹤影,是唐山大地震後最令人扼腕長嘆的事情。直到看過這本書的引子:那些死者藉藉無名,那些生者仍在深淵。受傷的人數達到34萬,他們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親人,也像這本書裡的很多主人公一樣,失去了自己的手臂和雙腿。我們的戰士可以救他們離開廢墟,我們的醫生可以救他們遠離死亡,卻沒有幾個人可以帶他們脫離苦海。
  • 他們看似失去的是身體的一部分,實際上失去的,幾乎是生命的全部。從此以後,他們再也沒有辦法去真正地擁抱戀人,在陽光下自由地奔跑。普通人簡單的衣食住行,他們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我們感到厭倦的工作,是他們根本不敢奢望的聖堂。也許,他們並不想要我們在公交車上讓座,在出行中關心,他們期待的,只是擁有堂堂正正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工作時不要同事悲憫的眼光,戀愛時不要異性嫌棄的眼神,他們,只想做回普通的人。
  • 此外,媒體要有正確的導向不過分報導,慰問拜訪的個人和集體也要落到實處。看相關紀錄片,有位倖存者說:恨不得拿個復讀機給他們,每次都問一樣的問題……北川中學的校長也表示,真正不來湊熱度願意提供切切實實的人很少。換位思考下,雖然我們標榜著自己是表示關心,但每次的詢問都需要撕開他們的傷口,拍拍屁股走後又沒有下文,這種人還不如不去打擾別人呢!
  • 新冠疫情爆發,包括醫護人員在內,多達三千多人殞命。眾志成城,他們中的很多人,匆匆含淚告別後又投入一線的戰鬥;甚至因為隔離未能再見親朋一面,骨灰都未能取回。當國內的疫情決戰進入最後關頭,國外的疫情又開始肆虐。那就意味著,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彌合他們心中的悲傷。同時,跟湖北相關的百姓們,無論是滯留湖北的外地人,還是外地工作的湖北人,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少部分人的歧視,也許在人生的幾十年裡都未曾飽嘗過這樣的人情冷暖。親情,友情和愛情,都在這一場多月的封閉管理中經受考驗。很多人見證了互相守護,也有很多人經不過柴米油鹽。想了想,距離產生美,在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男女主人不能說同床異夢,也是同床各機,刷著各自喜歡的電影,看著各自偏愛的小說,保持著一種形式上的,上班制的相敬如賓。一旦足不出戶地成天面對,能夠保持互相體諒的,又有多少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