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前幾天看到一期節目,主題是“超人媽媽大比拼,誰是財商No1”。

節目組給明星媽媽們出了一道考題:如果月收入一萬塊,大家會如何理財?

經濟學才女冉瑩穎把錢分三部分:日常花費、感情投資和理財投資,兼顧物質和精神享受,眼光長遠,面面俱到。

演員黃聖依則比較重視教育和拓展人際關係,她選擇把大部分錢都投入到孩子教育和人脈交際中去。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新手媽媽鄧莎坦言,自己根本不會理財,除了日常消費,剩下的錢都是隨便花。

而霍思燕和鄧莎恰恰相反,她理財有道,會把剩餘的錢全部用於理財,並透露:“每月家裡的生活費都是自己理財賺的。”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明星媽媽理財能力各有千秋。那麼她們在給孩子的財商教育上功力又如何呢?可以一起往下看看。

一,財商啟蒙,從認識金錢和珍惜金錢開始

父母是孩子財商啟蒙的第一位老師,給孩子上的第一課,就應該是認識金錢和珍惜金錢。

理財能手霍思燕是從下面一件小事,開始給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的。

一次,她給嗯哼100塊錢去買咖啡,結果嗯哼扔下100元就走,壓根不知道找零這回事。

霍思燕看在眼裡,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教兒子認識錢。

從不同面額背後的圖案開始講故事,從杭州西湖到山東泰山,再到布達拉宮。每張錢背後都講一個屬於孩子的故事。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她還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舉例,告訴孩子每張錢能買多少東西。比如1塊錢可以買一根棒棒糖,5塊錢可以買一大瓶的雪碧,50塊錢等於10張5塊錢。

雖然嗯哼不一定都能記住,但上了媽媽的課,下次再花錢,他一定會有自己新的體會。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作為拳王背後的女人冉瑩穎,在教育孩子珍惜金錢方面的做法,堪稱典範。

有一次,兒子軒軒吃飯時故意浪費食物,媽媽冉瑩穎非常生氣,嚴肅認真地問軒軒:“爸爸為什麼這麼晚還不回家?”軒軒回答:“在打拳。”

“那你覺得爸爸辛不辛苦?”

“辛苦。”

“我們現在的生活,你吃的每一種食物,都是爸爸一拳一拳打出來的,你怎麼能浪費呢?”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軒軒聽完低下了頭,也許是想到了爸爸打拳時不斷滴下的汗水,也許是想到了爸爸嘴角的淤青。

其實建立孩子的的財商,完全可以從孩子身邊的小事開始,從最貼近孩子的生活出發,讓他們切身體會到金錢的本質。

在美國,家長從孩子很小時就會開啟財商教育。

3歲時要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4歲時要學會在購買時作出選擇,5歲時瞭解錢怎麼來的,6歲時知道如何找零……

大量事實證明,如何認識和處理錢財,是孩子未來獨立生活時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關係到人生幸福。

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裡說:“若不具備足夠的財商,不瞭解金錢的運轉規律,孩子們就沒有準備好進入等待他們的現實世界。”

二,父母典範,讓孩子從容面對“現實世界”

大學時,我有一個很特別的同學。

她學的是中外合作的專業,學費比普通專業高出一倍。

一般這個專業的同學,家裡都是非富即貴。可她家境並不好,是陰差陽錯的被調劑過來的。大學四年金錢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她讓人佩服的地方就在於,這幾年除了學費,她的生活費從來沒讓家裡負擔過。

她是怎麼做到的呢?這源於她很會利用自己的優勢,擺脫困境。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她英語底子好,平時在學校又都是外教全程英語授課,口語更是好得不得了。

於是,通過各種渠道,她找到了適合自己做的兼職。

平時沒有課時,她就在培訓機構做教師。週末、節假日,會去一些會議、活動現場做翻譯。

這兩份工作給她帶來了豐厚的收入,負擔生活費是綽綽有餘。

這些盈餘的錢,她一部分定投基金,另一部分買銀行理財產品。

一次聊天我問她:“你怎麼這麼會理財呢?”

她自豪地說,這都是和她媽媽學的。

家裡收入不多,但媽媽把每筆錢都分配得很好,每月有剩餘的錢,就會存起來。

她說她媽媽很會花錢,總能想辦法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東西。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定律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在本質上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個人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父母。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父母從小就和孩子談怎麼賺錢、如何花錢,孩子在今後遇到任何困境,都能找到解決金錢問題的辦法。他這一生也將過著清醒、自信、有底氣的生活。

三,和孩子談錢並不丟人,閉口不談才是害了他

教育學者徐國靜說:“錢有兩副面孔,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錢也有兩種魔法,一種叫力量,一種叫陷阱。不談錢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

但是很多父母都對和孩子談錢心有餘悸。

有人覺得,和孩子討論錢,在孩子面前說自己辛苦賺錢,很沒面子;

也有人覺得,讓孩子知道錢的來之不易,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孩子只要學習就行了,不需要知道錢是怎麼掙的。

遺憾的是,我們所謂的“礙於面子”和“怕有負擔”,可能會給孩子造成這樣的後果:

孩子因為沒有金錢概念而揮金如土,沉迷於遊戲、直播,並常常大額消費;或者因為沒錢買奢侈品、名牌手機、高檔化妝品而抓狂,甚至陷入校園貸的深淵。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可見,家長不和孩子談錢,不盡早建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才是更殘忍的事。孩子終將避不開金錢的陷阱,一生被“魔鬼”糾纏。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生錢有道、用錢有度,一輩子過著富足幸福的生活。但要想讓金錢成為孩子的力量,就需要從現在開始刻意培養孩子的財商。

四,讓金錢成為力量,讓孩子遠離財務困擾

培養孩子財商最好的時機是3歲,其次就是現在。

家長可以試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避免消費成癮

讓孩子養成對每一筆支出都 “斤斤計較”的習慣,避免消費成癮。

對於大額消費更是要做出詳細的分析報告,比如:

購買的目的是什麼?實用還是滿足虛榮心?

買了多久能用一次?是現在就能用嗎?

花這些錢會對生活造成哪些影響?會損失什麼?

不買會怎麼樣?是影響生活還是僅僅不快樂?

……

這樣一番分析下來,多半的不合理消費都會被砍掉,頭腦也會從一時發熱迴歸理智。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2. 讓孩子參與家庭消費

富蘭克林曾說:“告訴我,我將忘記;給我看,我可能也記不住;讓我試試,我才能學會。”

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妨讓他真正參與到日常家庭消費中來,切身體會一番。

我身邊有一位媽媽就是這樣做的。

一次,她給了兒子200元錢,說:“一會兒我們去超市購物,買全家人一週的餐食和日常用品,今天的購物清單就由你來列。”

小傢伙左想想、右看看,翻翻冰箱,又到衛生間轉了一圈,還真的列出了不少要買的東西。

由於資金有限,媽媽告訴他,要貨比三家。於是他對每樣東西的價格都細緻耐心地計算、比較,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

後來她和我說,從那之後,兒子的購物需求變得理智多了,還會對日常消費提出他的小建議。是那次的經歷,讓孩子真正明白了怎樣使用錢財才是最合理的。

有遠見的媽媽,一定要趁早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3. 培養孩子記賬的習慣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有著“一本賬”傳統。

洛克菲勒雖然富甲天下,但在金錢問題上卻從不放縱孩子。

他每週會給孩子零用錢,但每個孩子每次領錢時,必須交賬本讓他審查,如果用途得當、賬目清楚,下週就會增發10美分。反之,就下調10美分。

有個閨蜜也用了類似的方法。

她在女兒6週歲的生日宴上,準備的生日禮物就是一個精美的記賬本。

她說,記賬這個習慣她堅持了30年,受益匪淺。現在要把它教給女兒,讓孩子從記賬開始,擁有清醒自知、對金錢盡在掌握的人生。

《增廣賢文》有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視之有節,用之有度。”

只有在孩子的頭腦裡,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念,待孩子長大了,真正開始支配金錢時,他才能把金錢變為力量,在得到財富的同時,更好地享受財富。

我們都知道財富來之不易,尤其是現在疫情期間,經濟下跌 ,錢也越來越難賺,除了正常工作,如果讓你投入時間去做一份副業,你會做什麼呢?

我推薦你成為【好課推薦官】,一邊學習育兒知識,一邊分享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