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莫斯科的難度有多大?德國統帥部真的認為他們可以成功嗎?

1941年的莫斯科戰役,是蘇德戰爭初期最受關注的戰役。在這場匯聚了敵我雙方三百餘萬部隊的戰場上,蘇德兩軍圍繞莫斯科展開了慘烈的搏殺。然而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進攻莫斯科本身的難度,其實是非常巨大的。嚴格說,這不亞於一場軍事上的賭博。那麼既然如此,德國統帥部為什麼甘冒奇險去進攻莫斯科呢?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這是一場自殺式的賭博嗎?

一、戰前的態勢

事實上,如果嚴格計算的話,德軍其實已經錯過了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間。當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戰爭之初取得巨大成功,於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消滅了蘇聯西方方面軍大部分力量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卻發現自己處於了一個十分不利的態勢,儘管他們攻下了明斯克,但是他們的南翼卻遲遲沒有進展。雖然說在杜布諾戰役中,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一口氣重創了蘇聯西南方面軍六個機械化軍,但是他們卻沒能做到全殲西南方面軍的主力,從戰略上來看,他們反而陷入了一個不利態勢之中。

進攻莫斯科的難度有多大?德國統帥部真的認為他們可以成功嗎?

在第聶伯河一線,蘇聯西南方面軍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而德國的南方集團軍群卻遲遲沒有拿下這裡。這造成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態勢,那就是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在戰線上出現了割裂,雙方不能進行很好的協作。事實上,此刻南方集團軍群仍舊在和第聶伯河突出部的蘇軍展開血戰,他們企圖快速拿下基輔的計劃已經宣告失敗。而中央集團軍群已經在1941年7月16日攻陷了斯摩稜斯克,這一地帶是傳統意義上的莫斯科門戶,一旦攻破了這裡,莫斯科的大門就已經被打開。

但這個時候德國統帥部卻命令古德里安率領自己的第2裝甲集群南下,轉而進攻基輔的蘇軍部隊。這一命令是由德國元首希特勒下達的,其目的是為了消滅第聶伯河突出部的蘇軍,並最終將其消滅。事實上,當時德國統帥部大多數人還是執意向莫斯科發動攻擊,以期更早的擊敗蘇聯。

不過此時德國統帥部顯然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這樣進攻的話,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就會變成一個軟肋,因為南方集團軍群還被蘇軍阻擋在第聶伯河西岸,因此他們無法按照預定計劃那樣去保護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

可以說,對莫斯科方向的進攻,就會變成一場徹頭徹尾的自殺。

進攻莫斯科的難度有多大?德國統帥部真的認為他們可以成功嗎?

有鑑於此,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掉頭協助南方集團軍群,消滅第聶伯河突出部的蘇軍,在戰略上是一個明智之舉。因為如果置之不理的話,那麼蘇聯統帥部就很可能在中央集團軍群對莫斯科展開突擊時,命令布良斯克方面軍對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發動攻擊,這樣一來中央集團軍群就很可能遭受一次巨大的失敗。

所以基輔戰役的爆發,本質上是為了消除進攻莫斯科的阻礙,並消滅蘇聯的陸軍主力。這一次戰役最終以德國勝利告終,截至到9月26日戰役結束,德軍消滅蘇軍多達近20萬人,俘虜蘇軍60餘萬人,合計殲滅了蘇軍超過八十萬人。至此,德軍進軍莫斯科的道路已經打開。

二、莫斯科是否能夠拿下?

但這裡我們就需要指出一個問題,此時時間已經是9月初,算時間已經距離蘇聯的冬季不遠了。德軍是否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打破蘇軍在莫斯科的防禦,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因為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一旦進入11月份,蘇聯的冬季就會到來。

一旦進入冬季,雖然說道路可能會因為降溫而不再泥濘,但是反過來說降溫也會造成德軍的技術兵器受到影響,部隊的車輛和武器都可能被凍結而無法使用。各部隊的士兵也會因為缺乏保暖衣物而出現戰鬥力的下降,從而導致部隊的戰鬥人員飛速減少。

進攻莫斯科的難度有多大?德國統帥部真的認為他們可以成功嗎?

當然,德軍對於自己的困難還是有些認識的。在當時雖然天氣預測不是很靠譜,但也有一些相對管用的預測方式。其中一個就是在北極建立氣象觀測站,因為北極當月的天氣狀況,就是一個月後歐洲的氣候狀況,將此數據與所需要的地域進行一個較為複雜的換算,就能得到該地域未來一個月的天氣狀況。

而德國也確實在北極建立了氣象觀測站,但結果並不讓他們感到滿意——因為在9月份北極的氣溫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預計未來幾個月還會持續下降。在12月初到1942年1月,很可能會出現一次非常劇烈的降溫,屆時氣溫可能會突破零下四十度。

換句話說,未來幾個月,降溫將會十分明顯,德軍能否攻下莫斯科是一個未知數了。而部隊的損耗也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以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為例子。馮·博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在這一戰之前擁有150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輛,並且在戰役裡消滅了蘇軍足足四十餘萬人。可馮·博克自己的中央集團軍群在戰役裡也損失了7萬餘人,就算是倒下一個德國兵,就要倒五個蘇聯兵,馮·博克也是虧的很。更別說後面給他的補充兵員只有兩萬人左右了。

進攻莫斯科的難度有多大?德國統帥部真的認為他們可以成功嗎?

而在基輔戰役裡,德軍的損失也不算輕微,有十萬人左右的傷亡,而補充兵力也並不充足。此時德軍的損失已經相當嚴重,事實上許多德軍部隊的損失已經導致許多連的官兵下降到不足100人。裝甲車輛等技術兵器的損失也很嚴重,許多部隊已經改為使用繳獲的蘇聯坦克。按照這個態勢去進攻莫斯科,很難想象德軍要付出的損失有多麼嚴重,要在1941年攻下莫斯科難度極大。那麼既然這樣攻擊莫斯科難度如此之大,為什麼德軍還要繼續進攻莫斯科呢?

三、無法停下的德軍

事實上,德國統帥部對於德軍所遇到的這些困難是知道的,他們更知道的是,德軍其實非常不善於在俄羅斯廣闊的國土進行戰鬥。巴巴羅薩計劃雖然野心勃勃,可是德軍在蘇聯的戰鬥與他們在西歐所面臨的完全不同。德軍部隊將從1200多公里的蘇聯邊境線快速展開,並隨著推進的距離加劇而愈加分散,最終展開到3200公里的戰線上,而後勤線的距離則更是遙遠。在這樣的戰場上作戰,德軍所面對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

進攻莫斯科的難度有多大?德國統帥部真的認為他們可以成功嗎?

而巴巴羅薩計劃的順利也是遠超德軍統帥部的預料,畢竟他們本質上也沒考慮過會如此快速的突破蘇軍的防線,推進到斯摩稜斯克一帶。斯摩稜斯克是德軍戰略的一個巨大的分水嶺,如果說德軍沒有這麼早抵達這個地方,那麼德軍自然可以從容的將中央集團軍群擺在斯摩稜斯克一線,與蘇軍在冬季進行對峙,並在來年春季抵擋住蘇軍進攻,耗盡蘇軍的預備隊之後,再向莫斯科方向推進。可是隨著古德里安在7月16日攻陷斯摩稜斯克之後,這一切就都不可能了。因為單純從戰術角度來講,莫斯科已經在他們的攻擊範圍裡了,德軍在九月末也抵達了莫斯科的外圍地帶,可以說德軍的進攻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地方,儘管德國統帥部深知部隊遭遇的困難,更知道部隊缺乏進攻莫斯科所必備的條件——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物質上都是匱乏的。但是現在他們我已經沒有辦法讓部隊停下了,因為整個中央集團軍群的信念就是拿下莫斯科,這是他們在長期苦戰後的精神支撐。

一旦現在讓中央集團軍群放棄進攻莫斯科,轉入防禦之中。那麼部隊就會出現各種流言,士兵就會注意到他們所在部隊面臨的困難,部隊的士氣就更為低下。

進攻莫斯科的難度有多大?德國統帥部真的認為他們可以成功嗎?

而當德軍在十月份於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一舉重創蘇軍的西方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殲滅蘇軍至少三十萬人之後,德軍也就徹底停不下來了。

要將部隊從前線撤下只會引發更大的麻煩,滿肚子疑惑的德軍會因為流言蜚語而疑神疑鬼,一旦在這個時候遭遇蘇軍的進攻,那麼德軍必然陷入慌亂之中。更糟糕的是,撤退本就是最複雜的戰鬥形式,任何一點混亂都可能將撤退演變成潰退。因此,德國統帥部根本沒有辦法將部隊撤下來,只能信馬由韁的讓中央集團軍群猛攻莫斯科他們

結語

事實證明,進攻莫斯科本質上就是一次徹頭徹尾的軍事賭博。面對嚴重的戰略隱患,德軍統帥部根本拿不出任何一個像樣的解決方案。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是儘可能的提供物資,尤其是必備的冬季作戰物資,寄望於德軍能夠一舉攻克莫斯科。如果成功的話,一切問題自然不復存在,部隊也能在莫斯科從容的進行修整,以待來年徹底擊敗蘇聯。但如果不成功的話,德軍就只能面對一次近乎於拿破崙式的失敗。儘管知道失敗的結果十分嚴重,但德國統帥部也只能孤注一擲的做出豪賭。當然,結果我們知道了,進攻莫斯科是一次巨大的失敗,德軍不得不徹底放棄他們的閃電戰,轉入和蘇聯的長期消耗戰之中。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回憶與思考》

《失去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