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前,你一定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家庭!

大家都知道,感情世界上的最重要的一筆投資,錢沒了還可以再賺,可是感情沒有,青春也不會再來了。

既然我們都只要感情的重要性,那麼在選擇共度餘生的人,也一定要再三考慮。

說到底,我們該如何讓進行選擇呢?

有的人說,肯定有啊,

可以看他家有沒有錢;

可以看他是不是我好呀;

可以看他是不是比較靠譜呀;

........

這些都是還算是沾點邊的。

有的童鞋就比較大了,會去求助算命先生,藉由神靈來進行判斷。

這個辦法,真的挺省事的,不懂自己動腦子了。

可你有沒有想過,最後吃虧的是你呀!

在這裡我統一跟大家說一下,你們的哪些判斷標準呀,都不靠譜。

因為,戀愛和結婚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在戀愛的時候,可能比較在乎你,所以把自己偽裝的很好。

結婚之後,感情的溫度隨著降低,可能就會變成另一個人了。

有人問了,你說了這麼多,到底有什麼辦法?

你倒是快點說說呀。

別慌,接著玩往下看。


結婚前,你一定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家庭!|那是你婚後的劇本


我的一個異性朋友跟男朋友處了兩三年,正準備談婚論嫁呢,可是她拿不住,到底要不要和這個男人結婚。

我問她:“這個人看著挺不錯呀,就是他一次邀請我去他家的時候,看到上廁所尿到了馬桶圈上了,有點介意。”

“那這個人可能有點問題。”

剛開始她還不信,後來去了男朋友的父母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他男朋友完全變了一個人,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勤儉持家,除了自己身上乾淨,在家恨不得一口痰吐在地上的那種。

以後嫁過去了,時間長了也差不多,兩個人在一塊,你要付出巨大的改造成本。

為什麼他男朋友在父母的面前完全變了一個人呢?

原因就在於,家裡和外邊完全是兩個環境,因為在外面他需要照顧別人。

而在家裡,他確實被照顧的一方,暴露出了自己真實的一面。

各位小姑娘,小夥子們學到這一招了嗎?

對方的父母的相處模式,以後就你們倆的相處模式。

我們不過是父母相處模式的,複製品。

很多人從小發誓,絕不像父母一樣打孩子。

可等自己做了父母之後,看著調皮的孩子,剛一抬手,忽然感覺脊背發涼,自己始終沒有逃出父母打孩子的魔咒。


結婚前,你一定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家庭!|那是你婚後的劇本


為什麼我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

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咱們先來舉一個達爾文進化論的例子。

在工廠的旁邊,有一片白樺林,上面有很多的白蛾子,後來這個工廠汙染特別嚴重,白蛾子變少了,黑蛾子變多了;

之後呢,工廠的汙染得到了處理,那黑蛾子又生存不下去了,白蛾子開始慢慢變多了。

看到了這裡,你明白了吧。

你變成這個樣子,是符合進化論的理念的。

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

在美國的一所孤兒院裡,發現了大量嬰兒的死亡,查來查去,沒有發現異常,各個生存條件都具備呀,也沒有人下毒,為什麼會導致這樣呢?

後來,請來一個心理學家來研究這件事,原來發現這裡邊的嬰兒房的值班人員一直變化,導致嬰兒沒有固定依賴的對象。

之後,讓一些人一直去照看這些嬰兒,死亡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

人與嬰兒之間最重要就是聯接,需要精神上的依戀感。

經常更換人正好切斷了這種聯接,讓嬰兒失去了安全感,整天惶惶不可終日,自然沒有辦法存活。

看來,【有奶就是娘】的道理,並不正確。

那跟原生家庭有什麼關係呢?

接著往下看。


結婚前,你一定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家庭!|那是你婚後的劇本


原生家庭的三種類型

作為孩子為了要在家庭裡存活下去,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也就是所謂的人格面具。

可能有人會疑惑,什麼存活,在家裡還需要存活嗎?不是一直活得好好的麼?

打個栗子:

比如經常會看學校門口,看父母詢問孩子的成績。

有孩子的考了99分,卻被家長一陣批評;

有的孩子考了60分,卻被家長一陣鼓勵。

被批評,心裡肯定不舒服,擔心被父母拋棄,生存成本高。

所以,為了生存下去,就會有下面的三種應對策略。

1、迴避型

你說什麼,我都不聽。

孩子主動隔離與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不在意父母,自然也不會重視父母對自己的看法了,更不會對自己產生傷害,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

通常也會藉助一些上癮的東西,比如打遊戲,沉默電視劇,等等。

這些都是逃避的表現。

就是為了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生存下去,不想變成父母期待的樣子。

不過,在長大以後,就會變成愛無能。

也就說,根本不會去愛一個人,沒有辦法進入親密關係。

把自己一個刺蝟,任何想要靠近的人,都會受到傷害。

看過我上一篇文章的人應該知道,這就是迴避型人格,越親近,越逃離。

2、屈從

認同父母的想法, 覺得父母說的就是對的,完全被父母洗腦。

我就是一點也努力,也不上進,就是個廢人。

既然,你打我,我就躺下唄。

變成了父母的精神傀儡。

長大之後,進入親密關係,會發生兩種情況。

第一種自己變成了一個巨嬰,伴侶當成父母,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對方,沒有自己的主見。就是很多女生說的媽寶男。

第二種就會變成聖母狂,把伴侶當成自己的孩子,覺得對方做什麼都是錯的,各個方面都需要自己的照顧。

3、過度補償

小時候對父母很不滿意,長大以後再也不會讓父母一樣。

長大後的自己與童年的自己產生分割。

這樣有用嗎?有點用。

但是這種遊戲,早晚都得崩潰,因為你一直都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打個栗子:

之前到過一個很有意思新聞,就是鳳凰男去相親,人家女嘉賓問他父母做什麼工作了,他直接說去世了。

後來走到家裡,才發現父母還活著,只不過家裡很窮,羞於說出口。


結婚前,你一定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家庭!|那是你婚後的劇本

不知道如何讓聊得家庭的

繼續往下看。

如何讓談論對方的原生家庭?

這個也比較簡單,直接問題就行了,你去看對方的反應。

如果聊起來之後他的家庭之後,會有下面四種說法:

1、這有什麼可談的,都過去了;(這是逃避)

2、小時候,我爸媽對我可不好,...(這是過度補償)

3、我媽雖然不夠好,可是當兒女的必須孝順啊(屈服)

4、小時候,我家裡很窮,之後上學的那段時間也有過埋怨,但我現在開始慢慢的去接受,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健康的討論)

如果你遇到像第四種這樣的伴侶,一定要牢牢的抓住。

因為他具備了整合的能力,人格上是非常健康的。

結語

父母的相處模式,影響著我們的人際交往,為人處世,談情說愛等等。

一個人從出生,就決定了這個人的命運,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幾十年耳濡目染,哪能說變就變得。

絕大多數人,都將變成你們的父母的樣子。

當然,也有少數漏網之魚,能夠逃過命中註定。

如果你不斷的反省自己,能夠改變一點點,也會讓你孩子的人生髮生改變。

這也是我不斷寫作的動力。

與你一塊成長哦!


結婚前,你一定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家庭!|那是你婚後的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