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桑捷富”,這個詞對於70後、80後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因為這是他們對家用汽車最初也是最深刻的記憶。這三款誕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轎車,在當時對於99%的中國家庭都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但正是它們的出現,在人們心中種下了一粒種子——對家用車的渴望。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隨著之後“新三樣”、“精三樣”的冒出,以及中國車市百花齊放、大浪淘沙時代的來臨,這段記憶已經塵封已久。但隨著今年一汽大眾把“老兵”捷達升級為品牌,又喚起了人們對當年“老三樣”的記憶。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對於汽車這樣的大物件,也會被歲月磨掉青春和風華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三款曾經的經典車型,如今都活成什麼樣了。

桑塔納:越活越年輕,地位卻下降了

大眾作為最早進入國內的乘用車合資企業,1985年就開啟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步伐,首款車型就是桑塔納,最初的身份是大眾旗下的B級車,也就是帕薩特B2。它後來還衍生出了旅行版和桑塔納2000等款型,並見證了中國汽車,從一個丫丫學步的孩童成長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桑塔納最初價格很高,要20多萬,但卻不愁賣。坊間甚至有好事者算了一筆賬,說是根據專家的核算,按照30多年的通脹率來算,1985年賣20多萬的普桑,放到如今就是5000多萬——擱現在就是一輛頂級的勞斯萊斯啊。據不完全統計,第一輛桑塔納下線至今,這34年來在中國的累計銷量已經直逼600萬,其影響力就不用多說。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桑塔納在2012年迎來真正的換代,造型從沿用了27年的方正輪廓變成了“時尚小夥”,算是越活越年輕,但定位卻徹底成了入門級緊湊型轎車(A-級)——跟今年升級為品牌之前的捷達一樣,只是分屬南北大眾而已。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實話實說,桑塔納自從變成年輕小夥後,地位就降低了不少,趕上海大眾的銷量支柱朗逸差遠了,月銷量很多時候都只有朗逸的一半。而根據業界的說法,桑塔納原本的位置,大眾已經交給了朗逸。

而且,新桑塔納在銷量上並沒有捷達那麼強勢,其巔峰表現是2016年,達到了近32萬輛的年銷量水平,而當年捷達衝到了35萬輛。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全新桑塔納年銷量走勢,今年數據為1-11月累計,數據來源:乘聯會

在中國車市面臨下滑的這兩年,桑塔納去年還穩住了腳跟,甚至比2017年略漲幾千輛,但進入2019年之後,也沒法獨善其身,1-11月銷量為22.9萬輛,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近3萬輛。這個數據,要想達到去年27萬輛的水準,已經不現實了。

另外,筆者有個猜想,面對一汽大眾把捷達升級為品牌的做法,上汽大眾會不會腦子一熱也跟進,把桑塔納也獨立成為品牌?

捷達:都升級當爹了,可角色還沒適應

如果說桑塔納在上個世紀更多還是公商務屬性,那麼捷達就是真正率先進入老百姓家庭的那輛大眾車,而且一直以“皮實耐造”的口碑被人們接納。甚至因為它不如桑塔納那麼看起來像“公家車”,受到了更多私人用戶的追捧。當年中國大地上有句話叫“男捷達、女富康”,從中可見一斑。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但如今,捷達已經升級當爸爸,從年初成立捷達品牌,到年末兩款車型擺進獨立的展廳,捷達成了一汽大眾抵禦寒冬的新棉襖。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捷達年銷量走勢,今年數據為1-11月累計,數據來源:乘聯會

從上面圖表中可以看出,捷達過去一直保持著不俗的銷量勢頭,連續十多年保持著超過20萬的年銷量,最近三年甚至都在30萬輛以上。也難怪一汽大眾有底氣敢於把這麼一款當家支柱升級成為品牌。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但根據乘聯會的統計,自9月份捷達品牌首款車型VS5開售,三個月時間,捷達兩款車共交付了近4萬輛。這個成績對於一個新的品牌來說還算合格,但對一汽大眾來說,這筆買賣似乎還不太划算。畢竟捷達這款車在變成獨立品牌之前,就曾創下過最高超過4.3萬輛的月銷紀錄,以及最高近35萬輛的年銷量紀錄。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值得關注的是,捷達升級之前的那輛大眾標捷達,如今直接被換臉成了新的捷達VA3,價格也殺到了6萬元區間,但市場反響卻平平。根據乘聯會的數據,捷達VA3九月份上市,三個月來,單月銷量一直停留在兩三千輛的水準,三個月累計數據為9798輛,遠遠沒有繼承它老爹當年的風采——正如民間俗話“百姓愛么兒”,捷達老爹把衣缽傳給了小兒子,可這小子愣是不爭氣,你能拿他怎麼辦?反過來說,最大改變僅是換了一個標,換了一個臉,就從月銷3萬變成月銷3000。由此也可見,一個VW標,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有多麼巨大的“殺傷力”。

有鑑於此,捷達品牌能否攜旗下車型恢復到捷達當年的巔峰表現,還有待觀察。

富康:復活之路已啟動

作為“老三樣”中最後登場的,富康其實才是那個時代百分百為中國家庭生產的,因為它更注重駕控感和車內舒適性,而且,富康獨有的後輪“隨動轉向”技術,在彎道中的中優秀表現,至今都還被人所稱道。所以,富康很快就被人們拿到一起跟桑塔納和捷達做比較,成為當時私家車領域的熱門,並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只是,雪鐵龍方面對富康不像大眾對桑塔納和捷達那麼有耐心,這款車在2007年之後就停止了更新。2008年8月,富康最後一輛車下線,至此富康正式退市,並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其在華累計銷量接近60萬輛。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但那時富康的使命並沒結束,而是移交給了已經同臺銷售多年的愛麗舍——兩者除了造型不同,骨子裡其實就是一款車。愛麗舍至今都還在銷售,2014年也曾創下過年銷近13萬輛的紀錄,但隨後就逐年走下坡路。隨著今年下半年很多地方開始執行國六排放標準,愛麗舍在沒有換裝新發動機的情況下,月銷量已經從兩三千輛萎縮到幾百輛了。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當然,雪鐵龍如今的銷量重心也不在愛麗舍身上,畢竟它已經不符合當下中國消費者的主流需求。從乘聯會的數據我們能看到,雪鐵龍品牌在華如今主要依靠的是定位比富康更高的幾款車型,比如C4L、C5、C6等轎車和C5 Aircross、C4 Aircross等SUV車型。

實話實說,雪鐵龍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江山和口碑就是當年富康打下來的,所以,對於富康這款車,雪鐵龍其實可以有更多的考量——捷達尚且能自立門戶,富康為啥不能復活呢?

去年4月19日《長江日報》曾報道,神龍方面動了心思要“復活”富康,而且就是跟捷達一樣的操作,直接升級為品牌。據時任神龍公司總經理的蘇維彬表示,復活後的富康將是神龍公司的合資自主品牌,與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平起平坐”,但復活後的富康將主打新能源車。去年年底,東風富康首款車型ES500也如期亮相。

70、80後回憶中的車市“老三樣”,如今都混成啥樣了?

▲東風富康首款車型ES500,是不是完全看不出當年富康的影子了

當時這篇報道稱,東風富康2019年會推出一款純電轎車和一款純電SUV。但到了今年,筆者卻沒有聽到這個新品牌新的聲音了。

最後說說

“歲月是把殺豬刀,過得好年年18歲,過不好年年80歲”。這只是一句網上的段子,但放到“老三樣”如今的境遇上,也算是有那麼點相似吧。

作為見證中國車市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三位車界“老兵”,它們承載了幾代人對私家車的夢想和情懷。如今,面對陷入低迷期的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如何能抓住新生代消費群體的眼球和內心?這將考驗它們背後企業各自的智慧。但作為桑捷富伴隨著長大的一代人,筆者真心希望,“老三樣”都能老而彌堅,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