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無法溝通?這個操作,比“妥協”有效1萬倍!


和父母無法溝通?這個操作,比“妥協”有效1萬倍!


博上有個熱門話題:和父母無法溝通有多絕望?

底下有非常多的評論,挑一個出來聊一聊:「在我父母眼裡,我是個什麼都不會的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燒菜那簡直要了我的命了,獨立生活肯定我會餓死街頭的。我二十多歲了。但在別人眼裡,我會做飯,菜也做的不錯,有好幾樣拿手菜,同事朋友們常說,到底是農村出來的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就是強。我苦笑一聲。每次回家,我會想給家裡人做一次飯,我媽就會衝進來,你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姿勢不對,水量不對...那我做菜吧。放的油不對,切菜不對,做法不對,味道難吃......算了,我什麼都不會,你們做吧。“我就知道你就是個什麼都不會,只會飯來伸手的廢物!你做過一次飯嗎?你做過一次菜嗎?廢物!”」

其實,這可能是因為從小到大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習得性無助。我們小時候一直無法得到我們小時候一直無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影響父母的觀點。在很多年的時間裡,我們已經堅信這是一種無法改變的事實。像“算了,我什麼都不會,你們做吧”,很明顯就是迴避溝通的做法,所以才會感到絕望。其實,在開啟和父母的對話前,我們需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情緒。

首先,記得要以“成年人對成年人”的方式與父母溝通。如果你依然把自己擺在孩子的位置上,希望他們能照顧你的情緒,他們就依然會以過去的模式對待你。你可以將自己平時與客戶、工作夥伴溝通時的態度、語氣、技巧運用在和父母的談話上。讓父母意識到你已經和過去不一樣,是個有足夠力量、需要他們去尊重對待的成年人。 你需要反覆用言語及行動向父母表明,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你有能力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你需要反覆耐心地告訴他們你具體的感受、思考,而不是指望他們一下子就能懂得你。你需要在他們有過激反應時,可以暫停溝通,但在下一次溝通時繼續堅定你的想法,同時不是以情緒爆發的方式表達你的堅定。 因為每當你被他們的反應觸怒,或者放棄,他們都會加重“你還是個孩子”的印象。有時候父母是比陌生人更難說服的,因為對有些人來說,父母是“對自己懷有偏見的陌生人”。

其次,檢查和糾正自己的歸因模式。你可以用歸因法對照和父母溝通的事實證據,來判斷自己的歸因風格是不是不夠準確、有沒有可能事情並不像自己想的那樣無助?我理解無助感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走出無助感也必然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你可以從小對話開始,逐步獲得積極的溝通體驗——它們未必是愉快的經歷,但能讓你一點點體驗到自己增長的力量——慢慢地積累自信、直到有一天走出無助。

當然,你也可以找朋友或者諮詢師陪你做角色扮演,模擬可能在溝通中發生的情境,學習如何應對溝通中的障礙和如何在溝通過程中及時調整。

我是松果傾訴App的認證諮詢師丹姐,擅長家庭關係,婚姻經營擅長家庭關係,婚姻經營,心理諮詢,焦慮,抑鬱情緒等。如果你也遇到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或者因為心中苦惱不知道向誰訴說,我想我可以幫助你,驅散不愉快,解決問題根源。私信我,讓我來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