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思 之 思


昨天我們講到了君子九思。他們是:“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短短28個字,就高度地提煉了修煉成君子的路徑,這非常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有朋友問道,怎麼理解這九思呢?那今天我就一帶大家一起來品品這九思。

九 思 之 思


視思明 ——孔子為何用“視”而不是“看”或“瞧”呢?我常說問題背後就是智慧,當你能問這個問題並回答出來的時候,就能更好學習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了。“視”是看的一種,指廣泛的看。有點靠近“覽”的意思,但沒有“覽”那麼刻意。視思明的大意就是:要帶著主動的思考去廣泛的看,這樣你才能越來越明確、明白、明瞭、清明。君子清明瞭就可以做到不懼不憂。

聽思聰 ——也問問為何是聽思聰?這裡的聽不能膚淺的理解為聽見,而是兼聽,這聽的本字“聽”就表達了聽的核心意義,以德為標準去聽,首先要兼聽,同時要有自己的思考,才能叫聰,聰明的明,因聰而明。所以孔子告訴人們,聰的方法是聽,聽的過程是思,多聽的收穫就是聰。

色思溫 ——你認為這個色是指什麼呢?我們要清楚知道,道家強調的是人與道(自然)的關係,佛家強調是人與佛的關係,儒家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這裡的色,是指“臉色”,人與人之間的產生關係或情感的一種方式。

九 思 之 思

當一個人想擺臉色的時候,你要思考的是“溫”,溫字是 “氵”+“昷”=溫,“昷”的意思就是有而不顯,如溫水一樣,他也有熱,但是視覺上你是看不出一杯水是溫水還是冷水的,只有觸摸了你才知道。所以一個人當你想顯臉色的時候,有一種思維或思考提醒你不要顯露出來,這就叫色思溫。

貌思恭和事思敬可以一起講 —— “貌”就是指一個人外在儀容,包括著裝,打扮,整潔等等,就是說當你要見人或外出時,要注重自己的儀容,以表對他的人的恭和。古語講“貌是容儀,舉身之大名也。” 事思敬呢,先要搞清楚恭與敬的區別, 在貌為恭,在心為敬。貌多心少為恭,心多貌少為敬。做事得用心,而不是做樣子,當然就是要思敬了。清代有個負責管理太監和宮女的獎懲事務的機構叫“敬事房”,就是提醒宮裡的人們,專心做事,小心幹活。

好了,經過我的解讀,大家有沒有覺得古人非常的智慧,其實今天的我們由於文化的斷層和思考的膚淺,已經很難品讀到古人厚重的智慧了。其他的“思”就教給你們自己去思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