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2月24日,微博用户“迪迪出逃记”在微博发布了以肖战为原型创作的同人文章《下坠》最新一章连载,并附上AO3和LOFTER的网站链接。

然而,文章的附图引起了部分肖战粉丝的强烈不满,他们决定揭竿“举报”,直接导致两大同人原创网站在内地无法登陆。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粉丝战队的火力集结出圈——网文圈、粉丝圈甚至是整个娱乐圈,都掀起了一场风浪。

肖战工作室在3月1日晚发了一个道歉声明,称“粉丝的一些争论占用了一些公共资源”,呼吁大家“理智追星”。

但这一道歉声明没有平息硝烟,反而火上浇油。明星应有的“自觉”和“担当”成为肖战再一次被指责的矛头。

可以说,自蔡徐坤和周杰伦的打榜事件后,很久没有过一个明星引起如此凶猛的群体围攻了。

不一样的是,这次的举报是一场恶意事件,不仅撕裂了不同粉丝内部的种种矛盾,还把触角伸到了饭圈以外的圈层,直接导致两大原创平台受到牵连。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肖战粉丝“227事件”发展时间线(图源:DT财经)

实际上,整个娱乐生态,已经苦“饭圈文化”久矣。

饭圈越来越多的极端行为,把“追星”这个原本中性的词语逐渐异化为贬义偏向,甚至演变为依靠互联网宣泄集体情绪、充斥语言暴力的“法外之地”。

同一位偶像,粉丝圈内往往存在着很多各自不同的派别和立场,从称呼而言粉丝们分为“唯粉”、“团粉”、“CP粉”和“路人粉”、“黑粉”等。

而在这场激烈的硝烟背后,另一种潜伏已久的心声纷纷从水面下冒出来:我只是想当一个安安静静的路人粉,并不想被繁琐的规则和无脑逻辑绑架。

从圈内到圈外

“饭圈女孩”不能严格算一个标签,它属于一个集合。

她们对热度比温度似乎更敏感,可以在大冬天的寒风中伫立几个小时,就为了看爱豆一眼,也可以在这次“227历史大事件”中抓准热点沉浮规律,煞有介事地催促记者:

“要采访就得快点,热点快被移民永居条例压过去了。”

记者联系到正在“反黑”的一位“CP粉”,但她这两天忙着刷控评、发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表示没空接受采访。

而其朋友浅浅从去年6月才开始学着追星,没错,追星是需要“学”的。短短几个月内,浅浅很快习惯了转发评论点赞、带话题正面安利,着手做数据、“洗广场”,“卡黑”,“一碗水端平地去买爱豆的代言,尽管我并不需要那些商品”。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肖战2019年7月至今的代言(图源:CBNData星数)

“CP”是动词“coupling”(配对)的简称,而不是很多人以为“couple(夫妻)”。这似乎决定了CP粉本身是不断流动变化的形态。

“CP粉”会痴爱某剧或节目中被设置为情侣的一对,并幻想他们在现实中也是一对 ,双方性别不限。

“浅浅”们自称“百香果”、“巴西龟”,或“白雪鸽”等等,名称均来源于“(王一)博肖(战)女孩(girl)”的缩写。

“CP粉”说一不二的特点就是同时喜欢两个人,而且希望他们的互动越多越好。“有人认为他俩只是好兄弟,不过‘CP感’很强,喜欢看他们一起出现;有人觉得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是为了讨好部分女性群体演出来的,但愿意为此买单;有人觉得他俩在真情实感谈恋爱而且会长长久久,比如我。”浅浅说。

“CP粉”也被叫作“产品粉”,现在的饭圈不仅要控评打榜,还要花钱为爱豆铺路,比如买代言商品。

学生党浅浅没法负担过多的的化妆品、护肤品,但专辑少说也买了30多张,杂志一期不落——通常纸刊买一本,电子刊买十多本。“今天心情好,就把上次的电子刊买个五本,今天肖战被骂了,又去买个十本,过段时间一激动再去买个十本,其实都是小钱。”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肖战为Olay拍摄的微电影广告(图源:视频截图)

多买的电子刊不会浪费,她会把阅读码都送给身边的朋友、同学。向朋友安利,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王一博最近一期专辑卖得特别热,因为粉丝们听说他能得到更多的提成。浅浅的朋友里有花了几千块的,大家“想让他多挣点钱早点在北京买套房”。

娱乐圈内一直有说法:粉丝是明星的“衣食父母”。这是一种依赖商业市场运作逻辑的共生关系,偶像明星和粉丝之间相互成就,他成就了他们的想象,而他们成就了他的流量。

然而,浅浅逐渐发现,所谓“饭圈”的“圈”,不仅是“圈地自萌”的圈,还是“圈套”的圈。

不是粉就是黑,黑白颠倒。对骂、“人肉”都是饭圈内部的常见操作,三天两头就能刷到“唯粉人肉CP粉”等新闻。她自己也曾整宿整宿地与别人争执,也曾与十几个人对骂。

粉丝阵营被二分化。饭圈内部,粉丝们的言行规范、昵称名、头像,甚至现实作息和任务打卡等日常,都有严苛的规定,异见者很难“存活”下去。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饭圈内部,粉丝们的言行规范等都有严苛的规定。图为肖战反黑站下面的统一评论

“话语权几乎都由氪金数量和为爱豆的砸钱能力决定。”浅浅眼见着好几个拥有上万粉丝的CP博主,被其他粉丝指责给王、肖两位偶像花的钱不一样多,没有“一碗水端平”。

这种情况数见不鲜,博主下面的评论几乎都是连篇怼骂。“其实也就差几百吧,但是人家花一次钱就是几千几万的砸,累积下来分别给两位花了十几万甚至百万,揪着零头真的很没劲。”浅浅心有戚戚焉。

饭圈本圈

浅浅记得一个每天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画周边卖给粉丝的博主,虽说是卖,但收入几乎都无法覆盖成本,还要面对和处理粉丝们繁琐的各种定制要求。

纵然如此,该博主还是被粉丝指责没有买够两位正主(王和肖)的杂志、专辑,从评论到私信不堪其扰。一次,浅浅忍不住帮他说话,却立马被口水淹没,“连坐”攻击。

后来那位博主不得已以被迫买了几千块钱的杂志来表明“忠心”,其他博主也都怕了,一旦出现苗头,就立马封闭自己的评论区。

这次事件后,浅浅在微博上发了一段感受,刚发出来两分钟,一个朋友马上找到她,要和她绝交。

“烂透了,真的烂透了。凭什么对一个人的爱要别人审核,你们又有什么立场插手其他人的追星方式呢?”浅浅从这时候开始感受到令人窒息的”粉丝绑架”,原本以“爱”聚集起来的饭圈变得一地鸡毛。

包括她在内,失望的粉丝不在少数。浅浅为同人文作者感到不值,为明星感到不平,暗暗下定决心“出圈”。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227事件”后,部分肖战粉丝发博称“自杀退圈”。后江苏网警表示“发布虚假自杀言论博眼球,已涉嫌违法”

小田追星快四年了,但她自视身份不是“粉丝”,而是“票务”。

2015年开始喜欢张艺兴的时候,她很快发现追星脚步跟不上钱包消耗速度。一年看三场演唱会,路费食宿加起来花了15000左右。靠做物业管理的工资,不吃不喝都不够,“这么下去非破产不可”。于是16年初开始,她成为了一个兼职票务。

由于通晓各种演唱会和路演信息,小田每年都可以见到偶像至少一两次。但她自己从不‘追私’——也就是从不蹲酒店、跟车接机。

“喜欢一个明星,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去见他,在现场周围的所有人都是和你审美契合爱好相同的,多幸福啊。”

五年来,小田对日常接触的“饭圈”保持着警惕和距离,因为她看到的这个圈层常常是抹平个人差异的魔幻体。“线上恨不得连祖宗都一起骂,线下都是姐妹。”

前一秒,各“帮派”之间还在微博上撕得狗血淋头,转眼到了演唱会现场就相互客气,分享应援手幅。“结果,CP粉喊bjyxszd(博君一肖是真的),唯粉喊bjyxsjd(博君一笑是假的)。”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陈情令》剧照

对戴俐而言,从角色到演员本身,追星都是对生活的抚慰剂,整个过程也应该是私人的,像待在一块透明玻璃背后,有距离地去欣赏、有意识地去喜欢一个明星。

这两天来,圈内圈外一时间对“举报”一词尤其敏感,“有的粉丝发现自己手机上图片没了,都觉得是被举报了。”她自觉可笑的同时,还是忍不住会去不间断地刷微博、帖子,瀑泄的观点、态度把她淹没,感觉十分压抑。

所谓“227历史大事件”,戴俐和她的朋友朱茗都觉得像一场“无妄之灾”。

锁上的“乐园”

22岁的朱茗是“欧美圈”七八年的粉丝,自己也会在AO3平台上写同人文,“227”事件之前,她在平台上有一篇放了蛮久没更新的欧美CP同人文,就在前两天,她还收到系统发来的催更提醒邮件。

“同人”即“同人之名以为文”,意为使用原有的动漫、小说、影视作品等创作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或背景设定等元素,加入作者自己的想法进行二次创作。

从几千字到十几万字,朱茗也主要写“CP文”,但一般是“角色同人”而不是真人同人,即是使用影视原著里的虚拟名字,而非明星名字进行创作。

混迹同人圈多年,她自认为“同人”的“同”字关键在一个“衍生关系”,在观众在对原作本身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创作双方的流畅程度都会提高。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AO3网站对网站创作者的职责要求:“作者的职责是标明警告标签,读者的职责是阅读这些警告并作出判断。如果做不到以上两点,你就不应该使用AO3的服务。 ”

有些在文采和叙事方面都的确功底不斐的作者,纵便是换一个陌生的主角名字写下去,也会吸引人的阅读兴趣,她们把这种“出圈”的作品成为“OC”,out of character.

朱茗形容自己第一次点进AO3网站时那种“摸索前进的战战兢兢”:“第一次为那种由另一种语言传递出的张力而惊叹,第一次发内容打tag点proceed的小心翼翼与坐立难安。那太纯粹了,为爱而生,为创作而生。”

AO3(Archive of Our Own)是一个由公开自主发表、非营利的开源同人小说数据库网站,到今年为止已经存在12年了。

由于允许成人内容,也不干涉题材多样性,分级制使AO3成为国内中文创作平台之外的一大避风港,大量同人爱好者在上面寄存了安心和幻想。就在2019年8月,AO3被授予雨果奖“最佳相关作品奖”,那些本来无处安放的幻想,正式得到了国际认可。

创始人娜奥米•诺维克说:“所有形式的同人内容,无论是小说、视频、画、还是音频,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即‘艺术创作不是孤岛,它诞生于群体之中’。”

在国家对网文内容审核进行严控之后,AO3和LOFTER这两片同人圈最后的自留地都面临了灭顶之灾。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2月29日,LOFTER官博发文称“一切都还好”

和许多粉丝一样,现实中都知道两位明星没有谈恋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文本本身津津乐道。“你觉得是假的,我觉得是真的,但我可以写同人文,看同人文,文里他俩谈恋爱,和和美美,恩恩爱爱。”浅浅说。

“他(文章男主角)只是拥有肖战的脸和肖战展现给外人看的那一面性格而已,他身上的大量留白可以让创作者自己发挥。”即便有创作者写得很有真实感,但一般情况下,浅浅都会默认同人文里的主角不是真正的明星。

戴俐也看同人文,从中学就开始陆续追更一些作品,她也会和别人一样,把文里的内容情节暗暗当做对明星本人情感的一种移情,“其实如果不用明星的名字,也就不存在了同人的意义。”她笑说。

对她们来说,同人的存在在一种小幅度的、自给自足的程度上满足了内心的幻想,甚至弥补了遗憾。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同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粉丝内心的幻想,有人会觉得他们是在真情实感地谈恋爱而且会长长久久

但粉丝的集体不理智,会一举摧毁整条传播链。

“我觉得毕竟是成年人了,(我)对一些性描写也不忌讳,甚至偶尔津津乐道。但我不会到处说,诶肖战比女人还美诶,也不会传播同人文露骨片段。”浅浅直言。

拥有作者和读者双重身份的朱萌也承认,AO3的确包含一些成人级别内容,但网站都有清晰的“tag(标签)”提示,“性教育、亲密关系指导的责任主要应该在学校和家庭,不是互联网。”

朱萌暂时在香港生活,她遭遇的不是阅读的阻滞,而是不能再将自己的作品与更多人分享、交流。

她只能把每一个乐园的资料尽己所能地保存下来,这把举报的火烧得极广,“或许下一秒,这些乐园就都要永久锁上了。”

饭圈会因此改变吗

所有形式的同人创作,究竟有没有法律风险?属不属于抄袭?

2016年,金庸先生起诉作家江南的《此间的少年》,该小说使用了金庸作品里乔峰、阿朱、王语嫣等66个人物名称,讲述了一个移植到现代背景下的“射雕英雄传”。

重点是,这部小说分别在2010年和2016年改编成了电影,且将版权售卖给了影视公司。金庸先生起诉侵权过程耗时两年,最终以江南不构成侵犯著作权、构成不正当竞争,金庸获赔共188万元结束。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2018年8月16日,法院一审宣判《此间的少年》并未侵害金庸所享有的改编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但在图书出版、策划发行领域与金庸存在竞争关系,违反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当下,拥有读者无数的同人文仍在互联网上野蛮生长,为避免法律纠葛,它们大多都止步于网络发表,并不涉及商业盈利。

故此,在稍微“理智”一点的粉丝眼里,怎么看,AO3的举报者都是打着公众利益的旗号,宣泄一己之私的情绪。

举报事件发生后,浅浅想起来在学校里上的知识产权概论通选课,老师说,“名誉权这种,是只有本人可以认定侵权,本人才能去告。”

“‘唯粉’可以不接受不理解CP同人创作,但你不可以阻止我们写啊!你更不能顺便把这个平台端了啊!”

而站在一个“唯粉”立场,戴俐纵使会觉得一些媒体、营销号把明星贴上“女气”等标签并不合适,但她坦言自己绝不会对他人的创作有所意见甚至干涉。

“粉丝的‘立场’,就是没有立场。”

进一步说,从法律上讲,无论是对同人文二次创作的人格形象有不满之处,还是因自己的粉丝争斗导致平台受牵连,都应该以明星本人身份维权或发声。

“227”事件反思:肖战的粉丝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错了

3月7日凌晨,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转发内容为“肖战风波3大法律疑问”的微博,疑似将为肖战受理名誉官司

粉丝的集中关切,从头至尾都在“代言”明星。

“爱豆的存在就是一个正向积极的引导。”戴俐坦言,她与蛮多同样喜欢肖战的人都不希望明星本身出来“发什么声”,“他什么都没做,他道什么歉呢?”一个明星因为没做而去道歉,似乎像他们自己带有原罪一样。追星本质上就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感情,而稍辄就去一边倒地指摘,真的能算是喜欢、算是爱吗?

在如今被一种纯粹市场性、语流媒体孵化出来的网络土壤里,某种程度上,同人圈也“圈地自萌”,只要不涉外,不对版权人权带来实际利益的影响,投诉,举报,语言暴力等终归只是不同观点的竞争,不至于上纲上线。

或许,一个“227”事件远远不能带来娱乐偶像圈层的彻底革命,但至少抛出了两点值得我们反思:

其一,饭圈生态应该矫正,在独立人格和法律的框架之内,重塑粉丝与偶像、与自身的存在关系。

其二,正确看待文学与现实的边界。尊重创作自由,正视创作与个人权益的关系,而不要让平台变成群众情绪对无辜之人的暴力舞台。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肖瑶

排版 | STAN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