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海量阅读做支撑,初中会很难

没有海量阅读做支撑,初中会很难。

没有海量阅读做支撑,初中会很难

前几天,看到这样的帖子:

孩子上小学语文一直在97分以上,到了初中,语文成绩刷刷往下掉。期末考试,语文阅读题只拿了20分,将近30分都失了。

我跟他爸对孩子一直期望挺高的,这次考试像盆凉水把我们浇醒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有啥办法能让娃阅读快速提高不?求大家分享经验……

下面有一条回复是这样的:初中语文要考好,一定要有很广的阅读面和很大的阅读量,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率,看一遍题就得知道答案,因为你没有第二遍读题的时间。

初中的语文试卷,考试时间是120分钟,阅读题一共四篇:两篇现代文阅读+一篇古诗文+一篇文言文阅读,总分46分。这么短的时间内还有一篇600字的作文,和一部分基础题。

虽说作文是50分,但是没有阅读面和阅读量做支撑,作文估计也是大难题,也就是说初中语文的考核重心全落在了“阅读能力”上。

没有海量阅读做支撑,初中会很难

0-12岁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黄金期

阅读能力不是速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想要抢占先机,自然越早开始越好。

理论上,也认为0-6岁是儿童的习惯形成关键期,在这个时间段,孩子的习惯和和能力都在逐步养成。这个关键期要是抓好了,能通过培养阅读能力开发出90%以上的学习能力。

6-12岁的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黄金时间,课外的大量阅读,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还能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培养逻辑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阅读更是收集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不仅跟孩子的学习相关,还会促使他们对人生产生更多的思考,对孩子长大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没有海量阅读做支撑,初中会很难

现在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让孩子看图写话,三年级要求写短作文,到了六年级,作文要求是500字。

如果单靠课堂积累的词语和语文能力,去完成这么长的作文是有难度的。有了大量阅读基础的孩子就不一样,阅读会让他的思维更开拓,更能找到写作文的切入点和立意。

阅读量大的孩子,语感和文笔明显要更好一些。

同样的孩子,从小爱阅读的,总能脱口说出很多超出课堂范围的词语或者成语,让人眼前一亮。

平时接触中也会发现,他们在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上都要更胜一筹。

没有海量阅读做支撑,初中会很难

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要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就跟每天吃饭睡觉一样,让阅读成为生活中必做的事情。养成读书习惯以后,拿起书才能很快沉浸下去。

有位作家朋友说过,不是每天都有写作的灵感,但到了写作的时间,她都在按时坐在电脑前。养成习惯后,只要到了那个时间,坐到那张椅子上,她都能很快进入写作状态。阅读也一样。

其次,要加大阅读量。有道是量的变化带来质的变化,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孩子的感悟能力才会有所提升,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开发。

没有海量阅读做支撑,初中会很难

一般情况下,幼儿阅读起码要积累到50万字的阅读量,才能萌芽学习能力。

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

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

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

这个只是保守的阅读量,有一些爱读书的孩子每年的阅读量甚至能达到1000万字以上。

也就是说,孩子智力的开启,不能依赖于课堂上单一的学习,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多做扩充,这就需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

再次,阅读的要求要逐步提升。孩子5岁阅读和10岁阅读是有差别的,阅读的能力有区别,要求自然也不一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粗读、精读到熟读和运用。

孩子刚开始阅读,只要能把语句读通读顺,就很好。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后,可以学着概括和总结,然后再深入到理解和运用。

同时,还可以摘抄好词好句,体会语意语境,进行精细品读,最终让阅读到的东西为己所用。

没有海量阅读做支撑,初中会很难

阅读能力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阅读能力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一个孩子学习能力的。

小学培养习惯,初中打基础,高中才是学习。小学通过下功夫背和记,就能保证高分数,但到了初中,考核就转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如果阅读能力跟不上,自然就会出现开篇看到的孩子那种情况。

初中基础题只占小部分,更多考核的是孩子的综合分析能力、思辩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这三点,没有海量的博览群书,没有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的积累,想要提升难度很大。

只有从小大量阅读百科书籍,才可以让孩子眼界更宽,把阅读到的知识储备,变成强大的发展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小学成绩平平,但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到了初中,反而上升很快的原因。他们的学习能力就来源于大量的阅读,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但是在“持久战”中,却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着大量阅读、见多识广的孩子学习后劲十足,潜力无穷,而那些靠把课堂知识背得滚瓜烂熟的同学,一旦进入初、高中,反而会落了下乘。尤其是进入高中,分化更为严重。

所以,小学可以让孩子的学习更“从容”一些,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成绩,让他花更多时间去阅读。读的书多了,自然可以明心智,即使短期内成绩一般,也不用太过计较。因为这些营养储备,是需要时间发酵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

加强阅读,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在孩子12岁以前,可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基础能力培养上,不仅是新时代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更是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

重视课外阅读,才不会让孩子败在初中。

注:本文插图源于绘本《小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